1 / 26

普通遗传学实验

普通遗传学实验. 实验一 植物细胞减数分裂.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植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取材固定和染色制片方法。 2. 了解减数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变化特征。.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用具和药品. 1. 材料:玉米、小麦、蚕豆的花序固定材料。 2. 用具:显微镜、解剖针、镊子、刀片、恒温箱、载玻片、盖玻片、染色缸、试剂瓶、酒精灯、纱布、吸水纸等。 3. 药品:无水乙醇、冰醋酸、卡诺固定液、蒸馏水、醋酸洋红、改良卡宝品红。. 减数 分裂过程示意图.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取材固定:

or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普通遗传学实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普通遗传学实验

  2. 实验一 植物细胞减数分裂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植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取材固定和染色制片方法。 2.了解减数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变化特征。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用具和药品 1.材料:玉米、小麦、蚕豆的花序固定材料。 2.用具:显微镜、解剖针、镊子、刀片、恒温箱、载玻片、盖玻片、染色缸、试剂瓶、酒精灯、纱布、吸水纸等。 3. 药品:无水乙醇、冰醋酸、卡诺固定液、蒸馏水、醋酸洋红、改良卡宝品红。

  3. 减数分裂过程示意图

  4.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取材固定: 2.解离:在 1N HCl中60℃恒温下解离5~15min。 3.染色:加一滴醋酸洋红或改良卡宝品红。 4.压片: 5.观察: 五、作业 1.绘出所观察到的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典型图像。 2.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5. 实验二 玉米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玉米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观察和分析杂种后代的性状表现,加深分离规律的理解。 玉米非糯和糯亲本杂交的F1植株形成的带有Wx和wx基因的花粉对I2-KI液有不同的颜色反应,可通过测定得出1:1之比。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用具和药品 1.材料:玉米籽粒胚乳非糯性和糯性杂交F1代的花粉。 2.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计算器等。 3. 药品:1%I2-KI溶液。

  6.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取糯性与非糯性杂交F1花粉,用1%I-KI溶液染色,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蓝黑色(非糯)和红褐色(糯性)花粉粒数目。 五、作业 将统计数据全班汇总,每人进行χ2测验,检验结果是否相符。

  7. 实验三 果蝇的生活史及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果蝇生活史各阶段的形态特征,观察果蝇的几种常见的突变类型。 2.掌握辨别雌雄果蝇的方法。 3.了解果蝇的饲养方法和处理方法。 果蝇形体小,生长迅速,繁殖率高,饲养简便,突变性状多,是遗传学研究的极好材料。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用具和药品 1.材料:野生型和常见的突变型果蝇。 2.用具:体视显微镜、放大镜、小镊子、培养瓶、麻醉瓶、白瓷板、培养皿、毛笔。 3. 药品:乙醚、琼脂、玉米粉、蔗糖、酵母粉、苯甲酸。

  8.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果蝇培养基的配制 玉米粉培养基 2.果蝇的生活史观察 3.果蝇的麻醉 乙醚麻醉0.5min后转入培养皿中,如观察中苏醒,可在培养皿内放一个滴有乙醚的滤纸条补救。 4.果蝇的性状观察 五、作业 1.描述果蝇的生活史。 2.如何区别雌雄果蝇?

  9. 实验四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果蝇幼虫唾腺的解剖方法和唾腺染色体的制片方法。 2.观察果蝇唾腺染色体,加深对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果蝇唾腺染色体是果蝇幼虫期唾腺细胞核内染色线连续复制,但细胞核不分裂,而形成的多线染色体,又称为巨型染色体。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用具和药品 1.材料:果蝇的三龄幼虫 。 2.用具:体视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解剖针、镊子、载玻片等。 3. 药品:1%醋酸洋红、0.7%生理盐水、1N HCl、蒸馏水等。

  10.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取材 取果蝇三龄幼虫置于载玻片上,滴加0.7%生理盐水 2.剖取果蝇唾腺 3.染色压片 4.镜检 五、作业 1. 绘出所观察到的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图像,标明染色中心和5条臂。 2. 果蝇唾腺染色体与其他染色体在形态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11. 实验五 果蝇的双因子杂交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长翅黑檀体的雌蝇与残翅、灰体的雄蝇交配(或反交),F1代自交而得的F2产生性状分离和重组,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通过果蝇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结果分析,验证独立分配规律。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用具和药品 1.材料:长翅、黑檀体与残翅、灰体的果蝇。 2.用具:体视显微镜、饲养瓶、麻醉瓶、海棉板、白瓷板、解剖针、镊子、毛笔等。 3. 药品:乙醚、酒精等。

  12.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麻醉 2.选取长翅、黑檀体处女蝇和残翅、灰体雄蝇5~6对(或反交),一起放入事先装有培养基的饲养瓶内。 3.一周后倒出亲本果蝇,等F1羽化后进行观察、记录。 4.任意选取正交或反交组合的F1雌雄果蝇(雌蝇必须处女蝇)7~8对,放入一个培养瓶中。 5.一周后倒去F1果蝇,待F2羽化后10天进行观察统计。 五、作业 1.对观察资料进行χ2测验,讨论实验结果是否符合独立分配规律。 2.果蝇杂交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13. 实验六 果蝇的伴性遗传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性连锁个体正、反交试验结果的分析,认识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分离规律以及了解伴性遗传在正、反交中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用具和药品 1.材料:果蝇红眼和白眼品系。 2.用具:放大镜、饲养瓶、麻醉瓶、海棉板、白瓷板、解剖针、镊子、毛笔等。 3. 药品:乙醚、酒精等。

  14.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麻醉 2.选取红眼或白眼处女蝇5~6只,选取相对性状的雄果蝇5~6只,一起放入事先装有培养基的饲养瓶内。 3.一周后倒出亲本果蝇,等F1羽化后进行观察、记录。 4.任意取正、反杂交组合的F1雌雄果蝇(雌雄无须处女蝇)7~8对放入同一个饲养瓶中。 5.一周后倒去F1果蝇,待F2羽化后10天进行观察统计。 五、作业 1.对统计结果作χ2测验,检验是否与理论比值相符。如不符,找出原因。 2.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有什么差别?

  15. 实验七 果蝇的连锁交换与基因定位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果蝇性染色体上已知位点相近的三个隐性基因的个体与其相对的野生型个体的杂交试验,验证连锁遗传规律,并根据三点测验结果进行基因定位。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用具和药品 1.材料:红眼、长翅、直刚毛和白眼、小翅、焦刚毛果蝇。 2.用具:体视显微镜、饲养瓶、麻醉瓶、海棉板、白瓷板、解剖针、镊子、毛笔等。 3. 药品:乙醚、酒精等。

  16.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选取所需三隐性处女蝇和野生型雄蝇5~6对,一起放入盛有饲料的瓶中培养。 2.一周后倒出亲本果蝇,等F1羽化后进行观察、记录。 3. 取F1雌、雄蝇7~8对(雌蝇无须处女蝇),放入另一新的饲养瓶中。 4.一周后倒去F1果蝇,待F2羽化后10天进行观察统计。 五、作业 根据观察结果,计算各基因间的交换值,绘制连锁遗传图。

  17. 实验八 细胞核内DNA的定性鉴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学习用孚尔根染色法鉴定细胞内DNA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细胞经60℃、1N HCl处理后,核内DNA形成含醛基的无嘌呤结构物,醛基与无色希夫试剂相遇呈现紫红色。 三、实验材料、用具和药品 1.材料:萌发的蚕豆、大麦等的根尖。 2.用具:普通生物显微镜、恒温水浴锅、载玻片、盖玻片、镊子、解剖针、试管、小玻璃瓶等。 3. 药品:希夫试剂、漂洗液、1N HCl、45%醋酸等。

  18.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取材固定 2. 1N HCl室温浸2~5min,然后移入60℃ 1N HCl 12min。 3. 加希夫试剂置暗处染色0.5~3h。 4. 漂洗液漂洗三次,每次5~10min,后用蒸馏水漂洗。 5. 压片镜检 五、作业 1. 分别制作经孚尔根染色和对照处理的临时片2张,并根据镜检结果绘图。 2. 经60℃ 1N HCl处理后的制片与对照处理制片有何区别?为什么?

  19. 实验九 植物多倍体的诱发与鉴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人工诱发多倍体植物的原理、方法及其在植物育种上的意义。 2. 观察多倍体植物,鉴别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用具和药品 1.材料:蚕豆、大麦或其他植物种子。 2.用具:显微镜、生化培养箱、冰箱、天平、镊子、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烧杯、量筒、吸水纸。 3. 药品:秋水仙素、95%酒精、冰醋酸、盐酸、碘化钾等。

  20.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秋水仙素溶液配制 2. 材料处理、固定、保存 3. 压片 4. 镜检 五、作业 绘出蚕豆根尖多倍性细胞的中期染色体图像。

  21. 实验十 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微核测试原理和毒理遗传学意义 。 2. 学习蚕豆根尖的微核测试技术 。 微核是真核生物细胞经各种理化因子作用后引起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用具和药品 1.材料:蚕豆种子。 2.用具: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烧杯等。 3. 药品:卡诺固定液、盐酸酒精解离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NaN3等。

  22.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浸种催芽 2.用被检测液处理根尖 3.根尖细胞恢复 4.根尖细胞固定、酸解、染色 5.显微镜下观察 五、作业 1. 在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测试中,为什么要进行恢复培养? 2. 产生微核的根尖细胞在产生前的分裂中期可能出现什么样的中期分裂图像?

  23. 实验十一 人群中PTC味盲基因频率的分析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学习和掌握群体中基因频率的分析方法。 2.通过对人体遗传性状的分析及基因频率的计算,了解选择对改变基因频率的作用。 人体对苯硫脲(PTC)尝味的能力是由一对等位基因(Tt)所决定的遗传性状,其中T对t为不完全显性。在不同人群中对该物质的尝味能力不同。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用具和药品 PTC溶液

  24.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让受试者坐于椅子上,仰头张嘴。用滴管滴5~10滴14号液于受试者舌根部,让受试者徐徐咽下品味,然后用蒸馏水作同样的试验。 2. 询问受试者能否鉴别此两种溶液的味道,若不能鉴别或鉴别不准确,则依次用13号,12号……溶液重复试验,直至能明确鉴别出PTC的苦味为止。 五、作业 1. 根据实验结果,算出味盲者t t基因型的频率。 2. 求出基因t与基因T的频率。

  25. 实验十二 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从高等真核生物细胞中制备基因组DNA的基本原理,熟悉从高等植物中提取基因组DNA的技术流程。 二、实验原理 采用CTAB法提取植物DNA 三、实验材料、用具和药品 1.材料:幼嫩的水稻幼苗。 2.用具:水浴锅、液氮罐、离心机、移液枪、电泳设备、凝胶成像分析系统、研钵等。 3. 药品:2×CTAB抽提缓冲液、氯仿∶异戊醇(24∶1)、异丙醇、无水乙醇、70%乙醇、TE等。

  26.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样品加液氮研磨成粉末,加2×CTAB抽提缓冲液65℃水浴保温30 min以上; 2.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 3. 12000 rpm,室温,离心10~20 min; 4.将上清液加入2/3体积的经-20℃预冷的异丙醇; 5.将DNA沉淀用70%乙醇洗涤; 6.干燥后的DNA沉淀溶于适量TE(pH8.0)缓冲液中; 7.取少量DNA溶液在0.8%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分离并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上观察。 五、作业 分析电泳结果,解释原因。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