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384 Views
一线教师的研究路径. 王黎明 中学正高 教育硕士导师 dwwlm@sina.com. 课程改革的新挑战. 教学任务的变革(内容、方式、达成水平) 学习方式的改善(高效学习、自主探究合作) 教师的现代意识. 新课程下教师的现代意识. 课程意识 学生意识 问题意识 科学意识 发展意识. 校本教学研究. 研究是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持续关注 ( 学习 选择 改善 发现 )
E N D
一线教师的研究路径 王黎明中学正高 教育硕士导师 dwwlm@sina.com
课程改革的新挑战 • 教学任务的变革(内容、方式、达成水平) • 学习方式的改善(高效学习、自主探究合作) • 教师的现代意识
新课程下教师的现代意识 • 课程意识 • 学生意识 • 问题意识 • 科学意识 • 发展意识
校本教学研究 • 研究是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持续关注 (学习 选择 改善 发现) • 基本含义: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里发现了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解决问题,使自己的教学日益完善(为了教学、关于教学、在教学中). • 教师研究的三种形态 在整理中思考:日常渗透的自觉研究;在案例中反思:基于教育事件的主题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寻求问题解决的探索 • 主要方式:叙事研究(案例、课例、随笔以及日常反思等)
什么是教育案例 • 案例是含有问题和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 • 一个有关教育情境的故事 (事件、故事、描述) • 一个好的案例 = 生动的故事 + 精彩的点评
案例的结构要素 • 背景:需要向读者交代的有关情况 • 主题:案例想要说明的问题和中心 • 细节:有助于说明主题的材料 • 结果:教育措施的效果及反映 • 评析: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一个课堂教学案例的开发 • 案例素材搜集 素材包括实录(录象、录音、照相、听课笔录等)与访谈材料。 • 资料分析与整理的重点:确定主题 寻找案例主题(素材上定;先定再搜集) • 写作模式:由实录到案例
一个第三人称案例主题的确立 • 主题:在全班的讨论中,他站在学生的---- • 确立过程:分析课堂教学特色——课堂教学改革——课堂讨论——讨论的形式——全班讨论——讨论的组织——教师的介入 • 其他如一个关键点、一个理念等都可以提炼成主题
实录与案例 • 案例是对典型实录片段的再加工,还要加进观察和访谈到的信息描写(或者是自身与学生的心理描写),但作为第三人称的描写一定要客观,不能带主观倾向(评判)。 • 案例中有反思与讨论,虽然层次有差异,但都可以给人以启迪。
写好案例的关键 • (1)选择复杂的情境——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 • (2)揭示人物的心理——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 • (3)具有独到的思考——观察故事的不同视角。
案例:斑羚飞渡的故事(思考的角度) • 情境:斑羚——猎人——伤心崖 • 我的思考: 是对关爱生命的呼唤; 是对人类的警示; 表现了亲情和爱心; 表现了科学和智慧; 反映了一种精神; 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文以载道
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 • 开始:面对一个共同的教学问题 • 过程:教师集体学习和变化的过程 根据教学问题选课——教学设计——课堂实践——讨论分析------完善设计——再实践——讨论反思总结。
案例与课例的关系 • 区别:关注生成——预设实现 无心插柳——有心栽花 提炼主题——设计主题 总结研究——全程研究 • 联系:其实典型的课例本身就是个大案例。一个课例中可以开发出多个案例,一个案例也可能用到几节课的素材。
课例: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 主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 过程:“两位数减两位数” “谁来再说一遍”——“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你的方法与他不同在哪里?” • 认识:仅仅充分交流——交流中引导彼此沟通和相互理解——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交流中有大学问)
校本教学研究中的反思 • 科学的反思与经验的反思 • 反思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 反思的全程性 • 怎样进行课后反思
怎样进行课后反思 1、教学目标是什么、是怎样确定的? 是否达到目标、标志是什么? 2、教学重点、难点的落实情况。 3、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进程有何区别? 你是如何处理区别的? 4、这堂课存在哪些问题、哪个问题最关键? 你打算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5、课堂上有没有令你印象深刻的事件,如有请记下来; 6、其他体会和认识。
日常的课后反思要点 • 本节课最成功或者最不成功之处(典型案例)(有效性如何?) • 课堂中产生的真问题(特别是学生提出的问题) • 其他需要补充的内容及说明等
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 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 课堂问题的有效性 • 情境设置的有效性 • 教材整合的有效性 • 引导点拨的有效性 • 课堂总结的有效性 • 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 板书设计的有效性 • ------ 基点 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考察 • 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 • 师生、生生之间是否有效互动 • 学习材料、时间、空间是否得到充分保障 • 学生对知识是否真正理解并掌握 • 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 学生是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 ……
基于教育实践的研究 • 课题的来源 科研来自真实的问题(碰到了什么?想改变什么?想引领什么?) • 课题研究的起步(寻求支持,把握方法) • 研究方案的设计(研究的准备与规划) • 研究成果的呈现(成果的总结与推广)
研究问题从哪里来 • 调查——从教育教学现状中找生长点 • 追问——在面临的问题中找突破点 • “流行”——从发展趋势中找挂钩点 • 完善——在追求完善中寻求跨越点 • 反复——关注长期、反复的教育问题
科研来自真实的问题 • 初中古诗文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城区中学网络教学中的情感交流研究 • 初中英语教学中基于有效对话的课堂问题设计研究 • 城镇初中实践作文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初中科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 • 初中生课外阅读策略研究
有了研究问题怎么办 • 积极寻找专业支持 寻找理论与信息的支持 寻求专家与同伴的支持 • 选择适合自身的研究方法 从边缘参与起步 从上好一堂课起步 从设计研究方案起步
课题研究方案的基本结构 • 问题的提出(背景和意义)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文献综述) • 研究内容 1、 研究范围的限定 ﹡对研究对象的范围进行界定﹡对一些关键性概念的界定 2、研究的具体内容 • 研究方法与步骤 • 研究的条件分析(包括经费预算) •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 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 • 题目 • 作者单位和姓名 • 内容提要(关键词) • 问题的提出(引言) • 研究过程、实施策略和方法 •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结论与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研究者的一般性路径 • 读书(学科、理论、时事等) • 实践(做调查、做课、做课题等) • 思考(分析总结提炼) • 交流(发表、共享、再提高)
谢谢大家, 欢迎交流与批判!8905975 5885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