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311 Views
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04 国贸( 2 )班 梁静雯 041010070 唐学敏 041010080 周绮雯 041010103. 从 1905 年中国电影业的起步,到 100 年后的今天,中国电影业历经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辉煌的成就。 随着以市场化、产业化为导向的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电影业开始了体制和机制改革的 10 年历程。然而,尽管经过了 10 年的深化改革,中国电影业仍然在产业危机的旋涡中徘徊,步履维艰。
E N D
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04国贸(2)班 梁静雯041010070 唐学敏 041010080 周绮雯041010103
从1905年中国电影业的起步,到100年后的今天,中国电影业历经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辉煌的成就。从1905年中国电影业的起步,到100年后的今天,中国电影业历经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辉煌的成就。 随着以市场化、产业化为导向的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电影业开始了体制和机制改革的10年历程。然而,尽管经过了10年的深化改革,中国电影业仍然在产业危机的旋涡中徘徊,步履维艰。 但是,因为国际经济一体化,电影产业全球化,为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更应该捉住这一重要机遇,明确发展目标,着力把握重点措施。 (一)中国电影业的百年历史 (二)中国电影业的现状及产业危 机 (三)中国电影业的机遇及应变措 施
(一)中国电影业的百年历史 • 诞生 110年前,1895年12月27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世界第一批电影《工厂大门》等在法国的一个咖啡馆公映,从此,作为新的大众文化艺术样式的电影诞生了。 • 发展 十年后的1905年,中国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用纪录片的形式拍摄了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记录了京剧艺术家谭鑫培主演的同名京剧的四个片断,中国电影由此诞生了。中国电影诞生在北京,发祥于上海,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在长春。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1913年郑正秋导演的《难夫难妻》,第一部有声片是1931年张石川导演的《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彩色片是费穆导演、梅兰芳主演的《生死恨》。1932年,党的骨干力量进入电影界,发起了进步的“左翼电影运动”,1933年3月,党中央文委批准成立了夏衍同志任组长的党的电影小组,标志着党领导下的电影事业开始走上进步的道路。 据可记载资料的不完全统计,从1905年到2004年底,中国电影共拍摄了故事片约6961部(其中中国电影资料馆馆藏4751部),舞台艺术片约468部(468部),美术片约642部(642部),新闻纪录片约12448部(6487部),科教片约4745部(4745部),电视电影约630部(630部),总计约25008部(16728部)。(统计数字中,1949年后不包括香港、台湾地区单独拍摄的影片)
(一)中国电影业的百年历史 • 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 2005年12月28日是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纪念日。 中国电影的100年,历经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影的100年,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中国电影的100年,是以艺术的形式见证并记录了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发展与进步、苦难与辉煌的100年;是汇聚了中国电影工作者的民族精神、文化责任、思想力量、艺术创造和智慧才华的100年;是贯穿着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关爱支持的100年;是与时代、与社会、与人民、与祖国同行的100年;更是具有光荣传统和辉煌成就的100年。
近况 • 中国电影开始衰退 • 中国电影业发展步履维艰 中国电影业的现状及产业危机
中国电影业的现状及产业危机 • 近况——中国电影体制和机制改革的10年历程 随着以市场化、产业化为导向的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电影业的产品供求状况、供给结构、在社会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甚至商业模式都将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电影业的深化改革转型期。 我国的电影改革在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从1993年开始起步,初步打破统购统销的计划体制,开始进入了体制改革的艰苦探索阶段;党的十五大之后,在电影精品创作“9550工程”的推动下,1999年总局开始提出探索电影产业的理论和实践,促进形成了一批规模化的电影集团公司;2002年全面推进电影院线制改革,重构了以资产为纽带的发行放映流通新体制;党的十六大,中央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进一步指明了电影改革的方向,电影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一大批民营企业新型市场主体迅速诞生;2003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李长春、刘云山、陈至立等对电影工作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和指示,总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推进电影改革开放的新政策,使得电影界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化改革与发展的方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尽管中国电影体制和机制改革在2003年至少已经走过了10年历程,尽管中国拥有40家以上的制片厂、30余个电影发行放映公司、35条电影院线、近30万电影从业人员,尽管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创造了2·5亿的票房奇迹,尽管中国国产电影产量已经达到100部左右,但是,中国电影仍然没有真正进入人们期待已久的所谓"高潮"。
中国电影业的现状及产业危机 • 中国电影开始衰退 最近,一所权威研究机构声称,中国电影业已陷入“10年行业衰退期”。 张艺谋是中国商业运作最为成功的导演,他拍摄的《十面埋伏》在美国的票房收入很高,照道理在中国国内的票房也该更好。但他的《十面埋伏》也只赚了1.53亿元人民币。 直到现在,只有像紫禁城影业公司这样的国有公司才被允许拍电影。自创建以来的7年时间里,紫禁城影业公司投资拍摄了好几部重要的电影和电视剧,比如,最近影响很大的由刘德华和刘若英主演的《天下无贼》。这部影片上映前8天的票房就达到了5300万元人民币,但是,这是在该片的主要投资方———一家民营广告公司的大力宣传之下才取得的成绩。 由此可见,中国电影仍然在产业危机的旋涡中徘徊: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电影票房仅为只有4700多万人口的韩国的四分之一;通过电影发行放映真正能够获得商业利润的中外电影数量每年不足40部;在放映场次上受到一定限制的20部进口电影的总票房几乎相当于100部中国电影票房的总和;全国电影票房能够超过500万的国产电影不会超过10部;除了及少量的中外合拍影片以外,多数国产电影平均投资规模不到300万人民币;中国国产电影的平均亏损估计达到70%以上;每个中国人平均5年以上才会看一次电影,平均每人每年在电影票上的消费只有1元钱左右……,这一切都意味着中国仍然是一个电影消费的小国,也显示着中国电影深刻的产业危机。
国内问题 盗版正在吞噬电影 电影播放权赚不了钱 票价15年涨了200倍 海外冲击 海外影视业会利用巨大资本优势挤占中国市场。 利用高科技手段和传播方式进一步控制中国市场。 利用国外大企业的优势加强竞争的力度。 利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优势使中国在影视业上陷于法律的被动。 中国电影业的现状及产业危机 • 中国电影业发展步履维艰
(三)中国电影业的机遇及应变措施 • 市场开放带来的机遇 • 2005年电影产业发展的目标 • 当前要着力把握的重点措施
市场开放带来的机遇 (三)中国电影业的机遇及应变措施 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产生的。因为国际经济一体化,电影产业全球化,为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还应当看到中国电影业现存的 优势: • 中国的影视可以面向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 • 中国低成本的影视产品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 可以促使中国进行影视产业体制改革。 • 可以更好地享受世界文化影视资源。 • 可以参与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制订,赢得影视问题的国际发言权。 正是在这前所未有机遇与挑战之下,我们对中国电影业持有的态度应该是积极的,并认清楚这一点:中国电影业将来能否发展,关键是看我们自己的竞争力。只有在开放中才能保护中国的影视产业,只有在竞争中才能发展壮大中国的影视产业,只有正确看待差距,中国影视业才有所作为。
稳定产量,保持胶片及数字电影200部,电视电影110部。不断提高电影质量,在几个重要纪念日推出一批“三性统一”的扛鼎之作、传世佳作、精品力作。稳定产量,保持胶片及数字电影200部,电视电影110部。不断提高电影质量,在几个重要纪念日推出一批“三性统一”的扛鼎之作、传世佳作、精品力作。 • 提高电影产业的经济效益,电影总收入增长不低于20%,即从现在的36亿增长到43亿。 • 新增影厅、银幕数量要超过100个(含胶片和数字放映)。 • 扩大电影放映规模,使观众人次大幅度增长,为城乡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电影实惠。 电影产业发展的目标 (三)中国电影业的机遇及应变措施 2005年
牢牢把握电影产业化发展的主题,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统领电影工作,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牢牢把握电影产业化发展的主题,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统领电影工作,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 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大力繁荣电影创作,大力推进艺术创新。 广泛普及国产影片发行放映,扩大促销力度,扩大市场服务,让中国电影走近校园,走近社区,走近农村,走近更多的观众。 全面深化电影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现代电影市场体系,壮大电影实力,提升电影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为电影产业化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加快电影数字化进程,构建数字电影放映的新体系。 开创电影走出去工程的新局面,大力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制订鼓励产品出口的新政策,建立电影海外推广的新渠道、新机制。 精心筹备、注重实效,搞好纪念电影诞生100周年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充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当前要着力把握的重点措施 (三)中国电影业的机遇及应变措施
结束语 100年是一个历史的总结,100年又是一个新纪元的开端,紧紧抓住纪念电影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机遇,搞好100周年的纪念活动,具有极其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为此,总局党组把2005年确定为“电影发展年”,是有其战略意义的。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来搞好100周年电影纪念。通过纪念活动,更好地继承发扬我国电影的优良传统,总结电影业的发展经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示100年来特别是建国以来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电影的辉煌成就,缅怀老一辈电影工作者的光辉业绩,激发广大电影工作者团结奋进的精神,推动电影业在新时期的全面发展与繁荣,努力实现把中国建成世界电影强国大国的宏伟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