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

第七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第七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为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 三性 ” 统一的目标而采取的经营管理方法。 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随着这个矛盾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经历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三个发展阶段。. 学习目标. 了解银行资产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掌握资产管理的三种主要方法 了解银行负债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掌握负债管理的两种主要方法 了解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了解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现状和发展 掌握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两种主要方法.

oriol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七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2. 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为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性”统一的目标而采取的经营管理方法。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为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性”统一的目标而采取的经营管理方法。 • 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随着这个矛盾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经历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三个发展阶段。

  3. 学习目标 • 了解银行资产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 掌握资产管理的三种主要方法 • 了解银行负债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 掌握负债管理的两种主要方法 • 了解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了解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现状和发展 • 掌握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两种主要方法

  4. 第一节 银行资产管理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前,商业银行所强调的都是单纯的资产管理理论,该理论是与当时银行所处的经营环境相适应的。 三种主要理论-商业贷款理论、资产转移理论、预期收入理论 三种主要的资产管理方法----资金总库法、资金分配法和线性规划法。

  5. 资产管理理论 • 商业贷款理论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因此商业银行在分配资金时应着重考虑保持高度的流动性。

  6. 资产转移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流动性强弱取决于资产迅速变现能力,因此保持资产流动性的最好办法是持有可转换的资产。资产转移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流动性强弱取决于资产迅速变现能力,因此保持资产流动性的最好办法是持有可转换的资产。

  7. 预期收入理论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态从根本上讲取决于贷款的按期还本付息,这与贷款人未来预期收入和银行对贷款的合理安排密切相关。预期收入理论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态从根本上讲取决于贷款的按期还本付息,这与贷款人未来预期收入和银行对贷款的合理安排密切相关。

  8. 资产管理方法

  9. 资金总库法 • ①首先保证一级储备 • ②其次保证二级储备 • ③再次各类贷款 • ④最后长期证券

  10. 资金总库法示意图 资金总库

  11. 资金分配法 • 把现有的资金分配到各类资产上时,应使各种资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或周转率与相应的资产期限相适应,即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保持高度的对称关系。

  12. 资金分配法示意图

  13. 线性规划法 • ①建立目标函数 • ②选择模型变量 • ③确定约束条件 • ④求解线性模型

  14. 第二节银行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The Liability Management Theory)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该理论主张商业银行资产应该按照既定的目标增长,主要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负债方项目,通过在货币市场上的主动负债,或者"购买"资金来支持资产规模扩张,实现银行三性原则的最佳组合。

  15. 负债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 激烈竞争银行既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和保持市场份额又要避免流动性压力,只有选择负债经营。 • 金融管制政府制定了银行法尤其是规定了存款利率的上限,使银行界出现了脱媒的现象。 • 金融创新 1961年花旗银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引导的金融创新潮流,扩大了银行资金来源。 • 存款保险制度加强了存款人的信心,同时也激发了银行的冒险精神和进取意识。

  16. 负债管理的方法: • 储备头寸负债管理方法 • 全面负债管理方法

  17. 储备头寸负债管理方法示意图 资产 负债 借入资金

  18. 全面负债管理方法示意图 • 资产 负债 贷款增加借入资金

  19. 商业银行负债投资渠道 • 1、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 2、发行债券 • 3、同业拆借 • 4、向中央银行借款 • 5、向国际市场借款

  20. 负债经营的局限性 • 1、银行必须随时能以合理的利率从市场借入所需资金; • 2、会导致信用膨胀,引起债务危机; • 3、银行会过分依赖外部市场,不注重资本积累。

  21. 第三节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由于市场利率大幅上升,负债管理在负债成本及经营风险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商业银行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经营管理指导理论。而在此时,电脑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银行业务与管理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银行经营管理的观念逐渐改变,由负债管理转向更高层次的系统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22. 早期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 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23. 早期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是分别管理银行业务账户和交易账户的风险,以获得资本性收益为目的。

  24. 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集中于对冲业务账户风险,扩展为包括业务账户和交易账户的广义风险管理,在对利率进行预测的基础上,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组合。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集中于对冲业务账户风险,扩展为包括业务账户和交易账户的广义风险管理,在对利率进行预测的基础上,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组合。

  25. 最近,一些商业银行进一步研究发展其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方法,从控制与资产负债有关的市场风险转变为综合管理业务账户和交易账户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最近,一些商业银行进一步研究发展其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方法,从控制与资产负债有关的市场风险转变为综合管理业务账户和交易账户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26. 一、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优点 ①它增加了银行抵御外界经济动荡的能力。 ②资产负债管理有助于减轻银行“借短放长”的矛盾。

  27. 二、资产负债管理的缺陷 ①资产负债管理促使竞争更加剧烈,银行倒闭数量增加。 ②不利于货币监督机构对银行的监控。 ③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自由化而引起的放款利率提高,使企业的投资成本提高,阻碍经济的全面高涨。

  28. 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 1.资产负债利差管理法 它主要从理论上分析银行的利差及影响利差的因素,从而为银行实施资产负债管理、降低风险、提高收益创造条件。 (1)利差又称净利息收入,是银行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的差额。 利差有两种表示方法: 绝对利差=银行全部利息收入-全部利息支出 帮助银行估价净利息收入能否抵销其他开支,估计银行盈利状况; 利差率=(银行全部利息收入-全部利息支出)/盈利资产 用于银行估计利差的变化与发展趋势,也用于银行间经营的比较。

  29. 利差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而利差的敏感性或波动性,则构成了银行的风险,利差的大小及其变化决定了银行的风险,利差的大小及其变化决定了银行总的风险一收益状况。利差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而利差的敏感性或波动性,则构成了银行的风险,利差的大小及其变化决定了银行的风险,利差的大小及其变化决定了银行总的风险一收益状况。

  30. (2)利差的影响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银行资产负债的结构、贷款的质量及偿还期、吸收存款及借入款的成本和偿还期等。 外部因素指总的经济情况,市场利率水平、区域和全国范围内金融机构的竞争状况等。

  31. 2.资产负债差额管理法 是指银行管理者根据利率变化预测,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差额,从而保证银行收益的稳定或增长。 银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所运用的工具主要是银行在短期内在主动控制权的资产和负债,如联储资金、回购协议、大额定期存单、可变利率放款等。 差额管理法诞生于70年代,是目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了广泛的管理利率风险的方法之一。

  32. 差额管理法分两种: (1)保守型的,即努力使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接近于零,从而把利率风险降至最低限,保持银行收益的稳定。 (2)主动型的,即银行根据利率预测,在利率的周期性变化中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差额,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

  33. 理论内容: 差额管理法不同于其它的管理方法,它认为决定资产负债内在联系的关键因素是利率,主张把管理的重点放在根据不同利率特点确定的差额上,并根据利率周期的变化,及时地调整各种利率类型的资产和负债的规模组合,从而使差额管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应变力。从这个角度讲,差额管理可谓是银行经营管理领域内的一场变革。

  34. 理论缺陷 (1)在确定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时间标准问题时,银行选取多长时间作为规定利率敏感性的标准,这在银行实际业务经营中十分重要,但也很难确定。 (2)银行能否预测利率变化的方向、大小及时间,值得不怀疑。 (3)银行能否灵活地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这受许多因素(如市场、制度因素等)的限制。 ①资源的限制 ②差额管理与顾客心理的矛盾 ③调节差额必须有足够的时间

  35. (4)银行的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很难权衡,利率风险的降低可能招致更大的信用风险。(4)银行的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很难权衡,利率风险的降低可能招致更大的信用风险。 (5)忽略了利率变化对固定利率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影响。 一般认为,利率风险有两方面:一是改变再投资利率,二是改变现有资产负债的价值(价格)。 (6)差额管理法使得银行成本提高。

  36. 3.资产负债期限管理法 “期限”是指一种有价证券的寿命或距到期日的实际时间. 期限是衡量利率风险的指标――即金融资产的现值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反映。

  37. 期限搭配法 又称风险免除法,是金融市场上消除利率风险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是指持有这样一组有价证券,使投资者在持有这组有价证券的时期内,在再投资率和证券价格变化的情况下,投资期满时实际获得的年收益率不低于设计时的预期收益率。即如果这组证券的期限等于持有期,则此组证券就消除了利率风险。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同样可用期限搭配法部分地消除资产负债表中的风险。即令部分存款及资产的期限相等,则此部分资产负表消除了利率风险,从而可以固定住某一特定的资产负债的利差。

  38. 比如,15年期固定利率抵押放款,若期限为4年,则银行中发行4年期贴水大额定期存单(中间无利息支付)。这样,这部分资产和负债就不受利率变化的影响,为银行管理者进行其他决策创造了方便条件。比如,15年期固定利率抵押放款,若期限为4年,则银行中发行4年期贴水大额定期存单(中间无利息支付)。这样,这部分资产和负债就不受利率变化的影响,为银行管理者进行其他决策创造了方便条件。 • 期限管理法的优点 • 把投资负债管理的重点集中在更加广泛的利率风险上,使银行管理者同时注重利率风险的两个方面:再投资风险和价格风险,它比利率敏感性差额管理法在管理利率方面更具有精确性。 • 期限管理法能使不同利率特点的各种金融工具进行比较,从而提供计算上的便利,降低成本。

  39. 缺陷 (1)需要银行信息系统提供大量的有关现金流量的数据,预测银行未来所有的现金流量。然而,现金流量信息对大多数银行是有限的,期限差额管理法目前仍不是银行的常规决策。 (2)期限概念上的错误同样不容忽视。因为期限的假设前提是:当利率变化时,收益曲线平等移动,在风险一定的条件下,不同期限的利率发生同种程度的变化。而研究表明,收益曲线的平行移动是罕见的。收益率及期限的变化,同样影响资产的价格。

  40. 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技术 • 久期缺口管理技术 • 比例管理法

  41. 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技术 1、基本概念  (1)利率敏感资金 利率敏感资金也称浮动利率或可变利率资金,意指在一定期间内展期或根据协议按市场利率定期重新订价的资产或负债。 (2)融资缺口 融资缺口=利率敏感资产-利率敏感负债 融资缺口=0 零缺口 融资缺口 > 0 正缺口 融资缺口 < 0 负缺口

  42. (3)敏感性比率 敏感性比率=利率敏感资产/利率敏感负债 敏感性比率=1 零缺口 敏感性比率> 1 正缺口 敏感性比率< 1 负缺口

  43. 2、融资缺口模型的运用 • (1)如果银行难以准确地预测利率走势,采取零缺口资金配置策略显得更为安全。 • (2)假设银行有能力准确预测市场利率波动的趋势,银行完全可以主动利用利率敏感资金配置组合技术在不同的阶段运用不同的策略,获取更高的收益率。 • 市场利率上升 正缺口 扩大净利息差额率 • 市场利率下降 负缺口 扩大净利息差额率

  44. 许多银行采用计算机管理技术来划分今天、下周内或未来30天内等将要到期或需重新定价的资产和负债。银行管理层努力使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在每一期限组合相匹配,以增加银行获利机会。例如,银行计算机最新的运行表明:许多银行采用计算机管理技术来划分今天、下周内或未来30天内等将要到期或需重新定价的资产和负债。银行管理层努力使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在每一期限组合相匹配,以增加银行获利机会。例如,银行计算机最新的运行表明:

  45. 期限 利率敏感性资产 利率敏感性负债 缺口规模缺口累计量 • 未来24小时 40 30 10 +10 • 未来7天 120 160 -40 -30 • 未来30天 85 65 +20 -10 • 未来90天 280 250 +30 +20 • 未来120天 455 355 +60 +80

  46. 在未来24小时内,银行表现为正缺口,今明两天中利率上升,则银行收入上升。然而,在未来一周内利率上升,将导致利息支出上涨大于利息收入增加。如果预期利率上涨幅度很大,那么银行管理层必须采取对策以保证银行收入。可以通过立即出售长期大额存单以弥补利差损失。再看一下表中的其余部分,显然,在未来几个月中利率上涨,银行情况会好转,这是因为银行缺口又变为正。

  47. 持续期缺口模型 1、持续期的含义 持续期也称久期,持续期是固定收入金融工具现金流的加权平均时间,也可以理解为金融工具各期现金流抵补最初投入的平均时间。 持续期=金融工具各期现金流发生的相应时间乘以各期现金流现值与该金融工具现值的商之和。

  48. 2、持续期缺口模型 • 银行的利率风险不仅来自于浮动利率,也来自于固定利率资产与负债的配置状况。当市场利率变化时,固定利率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会相应发生变化,从而给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持续期缺口管理就是针对此种情况采取的策略。持续期缺口定义为: • DGap=DA-mDL • DGap=持续期缺口;DA=总资产持续期;DL=总负债持续期 • m=资产负债率即L/A

  49. 比例管理法 •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中,通过建立各种比例指标体系以约束资金营运的管理方式。 •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体系一般分为流动性指标、安全指标和盈利性指标三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