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282 Views
破解塑化劑陷阱. 自從消委會驗出不少兒童膠鞋含超標塑化劑後,令家長擔心不已,只因日常生活用品中,塑化劑無處不在,隨時危及幼童健康。本地生物及化學專家指,外國研究發現孩童體內的塑化劑含量較成年人高出兩至三倍,長遠影響兒童內分泌系統,易致男童女性化或女童早熟問題。家長必須認清有關產品陷阱,讓孩子遠離「毒物」。. 愈軟愈有害 繼台灣珍珠奶茶驗出含有塑化劑,早前消委會亦驗出多款沖涼鴨仔和兒童膠鞋均含有超標塑化劑,令市民聞塑化劑色變。其實,塑化劑充斥於我們日常接觸用品,例如膠杯、飲管、保鮮膜、兒童膠地墊、護膚品等等,實在是避無可避。.
E N D
自從消委會驗出不少兒童膠鞋含超標塑化劑後,令家長擔心不已,只因日常生活用品中,塑化劑無處不在,隨時危及幼童健康。本地生物及化學專家指,外國研究發現孩童體內的塑化劑含量較成年人高出兩至三倍,長遠影響兒童內分泌系統,易致男童女性化或女童早熟問題。家長必須認清有關產品陷阱,讓孩子遠離「毒物」。自從消委會驗出不少兒童膠鞋含超標塑化劑後,令家長擔心不已,只因日常生活用品中,塑化劑無處不在,隨時危及幼童健康。本地生物及化學專家指,外國研究發現孩童體內的塑化劑含量較成年人高出兩至三倍,長遠影響兒童內分泌系統,易致男童女性化或女童早熟問題。家長必須認清有關產品陷阱,讓孩子遠離「毒物」。
愈軟愈有害 繼台灣珍珠奶茶驗出含有塑化劑,早前消委會亦驗出多款沖涼鴨仔和兒童膠鞋均含有超標塑化劑,令市民聞塑化劑色變。其實,塑化劑充斥於我們日常接觸用品,例如膠杯、飲管、保鮮膜、兒童膠地墊、護膚品等等,實在是避無可避。
生物及化學專家關志邦博士表示,塑化劑的作用是令塑膠軟化,所以愈柔軟的膠製產品,塑化劑含量愈高。他指出,塑化劑的化學結構與人體控制性別的荷爾蒙相似,人體若攝入過量塑化劑,有機會擾亂內分泌系統,導致男童女性化、生殖器官發育不良、失調及性功能障礙;女童性早熟,將來罹患乳癌、肥胖及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上升。生物及化學專家關志邦博士表示,塑化劑的作用是令塑膠軟化,所以愈柔軟的膠製產品,塑化劑含量愈高。他指出,塑化劑的化學結構與人體控制性別的荷爾蒙相似,人體若攝入過量塑化劑,有機會擾亂內分泌系統,導致男童女性化、生殖器官發育不良、失調及性功能障礙;女童性早熟,將來罹患乳癌、肥胖及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上升。
幼兒攝取量大 「年紀愈小,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愈深,所以家長必須注意幼童所用膠製產品的安全性,特別是嬰兒。」至於攝入多少塑化劑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關博士說暫時沒有特定一個數字,但當然是減攝為妙。「有研究發現幾乎所有成年人體內均含有塑化劑,而幼兒的攝取量更是成年人的三倍,這可能跟幼兒經常咬塑膠玩具有關。」
此外,林永和家庭醫生亦指出,從動物研究結果推測,若人類攝入過量塑化劑,有機會影響小朋友發育,對腎、肝臟功能均有影響。他表示,塑化劑可透過呼吸進入身體,亦可以食進體內,直接被腸胃吸收,而經由皮膚接觸亦可浸入體內,「直接食進肚裏,對身體的影響當然是最大,所以家長必須避免讓幼童咬一般的膠製玩具,進食前亦一定要洗手。」此外,林永和家庭醫生亦指出,從動物研究結果推測,若人類攝入過量塑化劑,有機會影響小朋友發育,對腎、肝臟功能均有影響。他表示,塑化劑可透過呼吸進入身體,亦可以食進體內,直接被腸胃吸收,而經由皮膚接觸亦可浸入體內,「直接食進肚裏,對身體的影響當然是最大,所以家長必須避免讓幼童咬一般的膠製玩具,進食前亦一定要洗手。」
分類你要識 據關博士指出,塑化劑有不同種類,常見的DEHP多數經飲食進入人體。其他較易揮發的塑化劑如DEP及DMP,則可經肺部吸入體內。另外,PVC膠地板多含塑化劑,經長年累月的使用後,塑化劑容易被釋出,並可依附在塵埃上,透過呼吸及皮膚接觸進入體內。若個人護理產品含有塑化劑,則可透過皮膚攝取。
種類名稱 常見用途 DEHP 食品容器包裝、醫療器材 DINP 鞋底、建築材料 DNOP 帆布、聚乙烯磁磚 DIDP 電纜 、膠鞋 DIBP 紙板、接 劑、油漆 DBP 乳膠黏合劑、溶劑 BBP 建築材料、人造皮革 DEP 溶劑、護理用品、油墨 DMP 溶劑、 生用品、護理用品、油墨
高危用品一覽 膠地墊:幾乎每個有小朋友的家庭都會鋪上膠地墊,但原來這亦是幼童攝入塑化劑的來源之一,故家長最好選購有安全認證的地墊。 膠樽/飲管:孩童經常使用的膠水樽同樣有機會含有塑化劑,最好購買標籤不含有毒物的膠樽給孩童使用。
玩具:家長要注意避免讓嬰幼童咬玩具,一般並非專為嬰兒咬吮的膠製玩具多數含有塑化劑,幼童常咬玩具會讓有害物直接被腸胃吸收。歐盟監管專給嬰兒咬吮而設的玩具,其塑化劑含量為零,家長應選購不含塑化劑的玩具給嬰兒咬吮。玩具:家長要注意避免讓嬰幼童咬玩具,一般並非專為嬰兒咬吮的膠製玩具多數含有塑化劑,幼童常咬玩具會讓有害物直接被腸胃吸收。歐盟監管專給嬰兒咬吮而設的玩具,其塑化劑含量為零,家長應選購不含塑化劑的玩具給嬰兒咬吮。 膠拖鞋:皮膚有破損或塗上油脂性 產品,例如BB油,有機會令皮膚加 速攝入有害物,建議先穿上襪子, 減少皮膚直接接觸膠拖鞋的機會。
日常減攝要項 •勤洗手:進食前必須洗手, 避免將塑化劑直接食進體內。 •戶外活動:家居有不少膠製產品,而塑化劑微粒有機會從產品中釋出黏附在塵埃,經呼吸被吸入;長期處於室內環境,攝入的塑化劑量自然增加。多帶同孩子作戶外活動,自然減少攝入有害物。
•減用香味產品:塑化劑其中一個作用是增加香味,各式產品如含有不必要的香味,代表其添加了大量塑化劑,當然是少用為妙。•減用香味產品:塑化劑其中一個作用是增加香味,各式產品如含有不必要的香味,代表其添加了大量塑化劑,當然是少用為妙。 •留意產品來源:所有給兒童使用的產品,最好購買有來源地的,不要貪平購買來源不明的產品,而各國對產品的塑化劑含量均有監管,當中以歐盟最為嚴格,規定不可多於0.1%含量,消費者選購時可留意產品有否標籤註明符合歐盟安全規格。
•定期檢查:應不時檢查所有膠製產品,若發現有破損便要即時換掉,因產品破損或經過加熱,會增加有害物的釋放。•定期檢查:應不時檢查所有膠製產品,若發現有破損便要即時換掉,因產品破損或經過加熱,會增加有害物的釋放。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