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达尔文的成功与局限

达尔文的成功与局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了 1 、 生物进化的原因, 2 、 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产生。. 但受到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不能科学地解释 1 、 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2 、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 随着遗传学和生态学的发展,人们对生物进化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 7 . 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

ori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达尔文的成功与局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达尔文的成功与局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了 1、生物进化的原因, 2、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产生。 但受到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不能科学地解释 1、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 随着遗传学和生态学的发展,人们对生物进化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 7.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7.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着___________;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是___________),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是__________)。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_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_________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得抗药性这个性状逐代___________而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____________是不定向的,但___________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差异 不适者被淘汰 适者生存 选择 生存斗争 积累 变异 自然选择

  3. 有利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________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的内因是__________;自然选择的动力是__________;自然选择的结果是____________。而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 遗传和变异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定向的自然选择

  4. 1.在一块菜青虫成灾的菜地里,喷了一种新型农药后,约有98%的菜青虫被杀死了,有2%的菜青虫未死而生存下来,其原因是 [] A.该农药使菜青虫发生了具抗药性的变异 B.未吃到沾有该农药的菜叶 C.菜青虫本身就具有抗药性,农药选择了 抗药性强的个体生存了下来。 D.有意逃避了此环境 C

  5.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1、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 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 已经 从以__________为单位,发展到以________为 基因单位。这样就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为 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而极大地丰富和 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种群 生物个体 自然选择学说

  6. 第2节 现代生物的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7.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1、种群: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能进行交配,交流基因 2、基因库与基因频率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基因频率: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8. 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遗传平衡定律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遗传平衡定律 遗传平衡定律是由英国数学家哈代和德国医生温伯格分别于1908年和1909年独立证明的,这一定律又称哈代——温伯格定律,它是指在一个极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中,在没有突变、选择和迁移的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以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保持平衡。

  9. 若种群中一等位基因为A和a,设A的基因频率=p,a的基因频率=q , 因为(p+q)=A%+a%=1, 则(p+q)2=p2+2pq+q2=AA%+Aa%+aa%=1 。 • AA的基因型频率=p2; • aa的基因型频率=q2; • Aa的基因型频率=2pq。

  10. 1、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多少? 2、一种蛾中控制浅颜色的等位基因是隐性的,控制深颜色的等位基因是显性的。假设一个种群中有640只浅色的蛾和360只深色的蛾,群体呈遗传平衡,那么有多少只杂合子的蛾? 6% 320

  11. 3、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aa的个体占4%,那么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为:3、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aa的个体占4%,那么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为: A、24% 72% B、36% 64% C、57% 43% D、60% 40% D

  12. 在某植物种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得知,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则:该种群中基因A和a的基因频率依次是和 。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分别占和此时,基因A和a的基因频率依次 是和。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你认为该植物在这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可 知,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 55% 45% 42.5% 32.5% 45% 55% 基因频率的改变

  13.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基因 重组 多种多样的基因型 突变 新的等位基因 种群中出现大量可遗传的变异 变异是不定向的 形成了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4. 某海岛上的昆虫出现残翅和无翅类型 人类把鲫鱼的后代培育成金鱼,实质就是通过选择改变基因频率。从图中看,显然红色基因的频率显著提高了。

  15. 英19世纪曼彻斯特 英20世纪曼彻斯特 桦尺蠖 桦尺蠖 S(黑色)基因频率: 5%以下 95%以上 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桦尺蠖形成了不同的体色(黑色S、浅色s) 未形成生殖隔离,还有基因交流

  16.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定向)

  17. 小结: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也是生物( )的单位。 繁殖 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生物进化=种群基因频率变化

  18. 小结(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不定向 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 )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变异逐渐( ),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 )改变,导致生物朝向一定方向进化。可见,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 )决定的。 积累 定向 自然选择 种群中产生的变异( ) 自然选择方向( ) 不定向 定向

  19.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马和驴是不是一个物种? 因为马与驴交配产生的后代骡没有生殖能力 什么叫隔离? 什么是物种?P119

  20. 隔离分类?什么叫隔离? 东北虎 华南虎 两个不同虎亚种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马和驴杂交产骡) 注:不同种群之间一旦产生殖隔离,就不会有基因交流了。

  21. 小结(关于隔离): 在自然界中,新物种的形成往往要有( )的发生,隔离是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 )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隔离 基因

  22. 物种的形成: 加拉帕戈斯群岛一的几种地雀 因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比较常见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生殖隔离 南 美 洲 地 雀 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地理隔离 新物种 生殖隔离

  23. 新物种 (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新物种 (定向自然选择) (不定向变异) 物种的形成 原始祖先

  24. 因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比较常见 亚 洲 虎 南 美 洲 地 雀 突变、重组、自然选择 地理隔离 新物种 生殖隔离

  25. 总结: 以( )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 )的改变。( )、( )及( )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在这个过中,( )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自然选择学说 种群 基因频率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

  26. B B 甲 B D A C C 乙 地理隔离 1、物种A进化为B、C的两个外部因素是和。 2、甲上的B物种迁到乙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的 原因是。 3、迁到乙后的B物种进化为D物种的原因是: 。 自然选择 B与C已形成生殖隔离 两地环境不同,自然选择不同,再加上地理隔离,使它们基因频率的差别累积形成生殖隔离

  27.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在发生变化的过程。 人类把鲫鱼的后代培育成金鱼,实质就是通过选择改变基因频率。从图中看,显然红色基因的频率显著提高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