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637 Views
元曲(散曲和杂剧). 一、 散曲 :小令和散套 用于抒情、写景、叙事, 无宾白、科介,便于清唱。 二、 杂剧 :散套组 成的曲 文 由宾白、曲词、情节、科介组成 专 为舞台上演出 的戏曲 (包 括 元 杂剧与南戏)。. 高 明 《 琵琶記 · 五娘吃糠 》. 字 则诚 ,自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 人 生于 元成宗大德年 间 ( 1297 — 1307 ) 出生 书 香的家 庭 ,有着浓厚 封建伦理道德 思想 , 笃 信封建孝道 于 元惠宗至正五年 ( 1345 )中进士后,始入仕 途 为 人 正 直 ,作官 清正 而有 才 干
E N D
元曲(散曲和杂剧) 一、散曲:小令和散套 用于抒情、写景、叙事, 无宾白、科介,便于清唱。 二、杂剧:散套组成的曲文 由宾白、曲词、情节、科介组成 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戏曲(包括 元杂剧与南戏)。
高明《琵琶記·五娘吃糠》 字则诚,自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 生于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 出生书香的家庭,有着浓厚封建伦理道德思想, 笃信封建孝道 于元惠宗至正五年(1345)中进士后,始入仕途 为人正直,作官清正而有才干 主张清明政治,能在强暴面前想方设法保护人民,释放无罪证的囚犯,因此人民曾为他立过纪念碑。 大概在元惠宗至正十九年,(1359)病死在家中。 著作有南戏《闵子骞单衣记》,诗文《柔克斋集》
读曲知识 1.旦:元杂剧中的女角色 2.末:元杂剧中的男角色 3.外净:元杂剧中的角色 4.介:关于动作、表情、效果等舞台指示。 5.宾:兩人対说 6.白:一人自说
《琵琶记·五娘吃糠》 • 创作意图:要为蔡邕翻案,把原剧中的“不忠不孝”改为 “全忠全孝” 2. 在宣传封建道德时,对于当时的黑暗现实也有所批判,暴露 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如牛丞相的专横,地方官的腐败。 思想的意义: 1. 表明封建社会忠孝难以两全,在“全忠全孝”的同时又有一定的 批判。
《琵琶記·五娘吃糠》内容简介 青年书生蔡伯喈,在父亲的逼迫下,辞别双亲和新婚两月的妻子赵五娘,赴京赶考,一举状元及第,娶牛丞相的女儿为妻。 伯喈一去,杳无音信。家乡陈留,灾荒连年。妻子五娘含辛茹苦,艰难地挑起赡养公婆的重担。在家乡连遭饥荒的岁月里,她自食糟糠,把粮食省给公婆吃;公婆误解她,她默默忍受, 最后真相大白,公婆愧悔自己误责媳妇,一亡一病。
人物形象·赵五娘 充分体现出中国封建社会劳动妇女善良、温柔、纯朴、坚贞、勤劳、刚强、自我牺牲的精神 以一个弱女子的身份支撑门户,奉养八十高龄的公婆 在家乡连遭饥荒的岁月里,她吃糟糠,把粮食省给公婆吃 公婆误解她,她默默忍受; 公婆死后,她千里寻夫。 她勇于承担苦难,顽强地与不幸命运斗争,充分表现出刚强而深沉的性格特征。
艺术成就 2. 善用不同色彩的语言来刻画人物、描写情景。 3. 比喻和对比恰当,明白如画,描摹五娘悲苦的心态。 1. 赵五娘用的是本色语言,自然朴实、通俗易懂, 生活气息很浓,是一种接近人民生活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