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696 Views
中世紀 V.S 文藝復興. 一比了了. 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人文發展 與藝術表現的差異. 一筆鴉鴉. 大搞 創意,關心社會,表達自己. 立志中學 / 林宜邠教師. 西元 500 年 -1200 年的這段時間 歐洲陷入極其不安的動亂中 在這紛亂又靜止不前的世界 人民變得保守、固執、守成不變 而教會又在這時間點上大力宣教,教化蠻族 教會告訴民眾 : 神所創造的世界應保持現貌 你們落入此生只是為了進入天堂所做的準備而已 ! …… 生活依然困頓,人民毫無希望 高度文明發展停滯 社會文化毫無進展 經濟活動徹底熄火
E N D
中世紀 V.S 文藝復興 一比了了 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人文發展 與藝術表現的差異 一筆鴉鴉 大搞創意,關心社會,表達自己 立志中學 / 林宜邠教師
西元500年-1200年的這段時間 歐洲陷入極其不安的動亂中 在這紛亂又靜止不前的世界 人民變得保守、固執、守成不變 而教會又在這時間點上大力宣教,教化蠻族 教會告訴民眾:神所創造的世界應保持現貌 你們落入此生只是為了進入天堂所做的準備而已! ……生活依然困頓,人民毫無希望 高度文明發展停滯 社會文化毫無進展 經濟活動徹底熄火 就連藝術發展,也落入宗教虔誠的束縛當中……
箝制與附屬 中世紀的藝術發展
中世紀的藝術歷史 時間:指希臘羅馬時代結束到文藝復興開始前的歐洲藝術。 發展內涵:西元第五世紀,野蠻民族入侵羅馬,此後三百年間歐洲被野蠻民族統治,但這些民族卻慢慢接受了基督教的信仰並成為教徒。而為了傳教方便,中世紀的藝匠就成了教會權威支配下的「無名」工作者,也使藝術不論是繪畫、雕刻或彩色玻璃,大都成為宗教或宗教建築的從屬作品。 早期基督教藝術 拜占庭藝術 羅馬式藝術 哥德式藝術 中世紀藝術 (西元476–1453年間)
中世紀的藝術發展背景 這是個充滿宗教與神權下的世界 : 時代越是紛擾不安,人們的心靈就越需要受到慰藉與寄托,而宗教的空靈與神聖性就是人們身心最溫暖的依靠。 自基督教國教化後,宗教勢力與日俱增,政治、教育、思想和藝術表現也藉由教會的力量掌握一切,漸漸形成獨大的局面,甚至透過宣教來打擊科學理性,壓抑個人情緒,忽略現實景況,最後使得人們變得盲目隨從,許多表現變得制式單一,活動內容也大都毫無生氣及活力。
這幅圖你看到了什麼 ? 跟基督教有何關連 ? 基督的勝利
中世紀的繪畫性格 因為藝術發展受到宗教與教會的影響,也使得藝術表現備受箝制 : (1) 各種藝術表現大部分隸屬於手抄本與教堂建築。 (2)帶有強烈的裝飾性和說明性格。藝術的目的是為了教化蠻族、宣揚教義和圖解聖經,所以寫實性的技法則不在考慮當中,因此產生了形形色色的象徵主義和神秘主義。 (3) 人物或景物都較格式化、平面化的展現。人物肢體動作呈現呆板,缺乏透視與自然流暢的寫實美感,亦將人體變形、誇張構圖,來用以加強畫面整體效果。
聖馬太插畫 /A.D.816-835 出自雷姆地區艾柏總教的福音書
十三世紀後 歐洲社會的富商與知識份子覺醒 其他階層人民的意識也漸漸抬頭 他們關心的不只是精神上的宗教信仰 還有更貼近自身生活的現實問題…… 經過沉鬱的封建社會與宗教箝制的社會後 人們對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精神產生想望 甚至想以過去的經典藝術、科技和知識 提振社會 再生、復興往日榮光 「文藝復興」焉而誕生 !
理性與科學的年代 文藝復興的藝術發展
文藝復興運動的開端 「文藝復興」運動起源於義大利佛羅倫斯,原譯為「再生」或「復古」,它讓人們回到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與哲學理性思考的懷抱,以振興古代藝術的榮光和精緻文化的復原再現。 復興的開端在於文人對中世紀價值觀的反思,批判神權,以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而動搖了中世紀的社會基礎,同時也彰顯個人價值,肯定現實生活的意義;而這些家族富商亦對政治與人文藝術進行全面參與及支持,並有目的的培植地方勢力與權利,也打擊到教會在地方的影響力。
文藝復興運動的發展 初 期 盛 期 後 期 文藝復興運動初期發源於佛羅倫斯,當時人們認為西方文明沉滯已久,他們懷念古代( 400 B.C.- A.D.400 ) 希臘、羅馬的藝術與文學,因此開始鑽研古典時代的文學、建築和雕刻。文藝復興是古典精神的再生,也是對中世紀文明內涵的反動。 文藝復興運動盛期的中心在羅馬展開,此時期是個百家爭鳴且競爭更為強烈的年代,許多藝術家為得到世人肯定,或是為了生活,都會應徵接收貴族或教廷的方案計劃。 這時期也產生三位重要的藝術家: 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 十六世紀中葉「矯飾主義」 (Mannerism)誕生,其特色為人物造形不自然地拉長曲扭,無組織的平面空間取代透視法。一直到十六世紀末期,文藝復興風格幾乎被矯揉主義取代,同時巴洛克藝術也開始產生。 。
文藝復興運動的時代精神 文藝復興是一個令人振奮且講求創新精進的黃金時代,因為這時後對「人」的價值是高度的肯定,並視「人」為一切事物的尺度和準則。另外以哲學理性與科學求真求實的精神也被大力闡揚,並在對古典文明的研究上,又激發探鑽出更多新的領域形式及內容。 文藝復興人有著自我挑戰,對世界挑戰,與古代相媲美的自信精神,而且也自許成為對種種廣泛學科產生興趣的「全人」。這些改變雖然很有意義,但卻集中在菁英階層,絶大多數的人民生活跟中世紀比較起來,幾乎沒有什麼改變。
文藝復興的藝術表現 在中古時期,從事藝術的工作者都被稱做畫工、雕工、石工(建築師),地位極低,被人們視為只付出勞力的勞工而已,而他們的技術也被稱為「機械技術」。可是當藝術工作結合科學、幾何學、數學時,藝匠的地位就大為提升,也較具有專業性,因此藝術發展就在此時大放異彩,表現也更加精進。 文藝復興藝術家以科學的嚴謹性來表現自己的作品,所以畫家們都很重視寫實性(模仿自然,表現更加逼真且自然柔和),以及具有科學分析性(透視學、解剖學)的能力呈現,因此人們稱這些畫家為「繪畫科學者」是不無道理的。
米開朗基羅 / 羅馬聖喬凡尼佛羅倫斯教堂設計圖稿
一比了了 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藝術 表現的差異 V.S
中 世 紀 文 藝 復 興 中世紀 文藝復興繪畫表現的比較 V.S 羅馬式時期的耶穌座像 拉斐爾「聖母的婚禮」 中世紀繪畫較不講求寫實逼真的繪畫內容,有時候只是概括性的、簡單象徵性的描寫,只要能傳達出意義即可。 繪畫已結合各種科學性的研究內容與方法,因此注重寫實、客觀、分析的精神,務求將對象實際的風貌呈現出來。
中 世 紀 文 藝 復 興 中世紀 文藝復興 透視 的比較 羅馬式壁畫 V.S 哥德時期聖經插圖 達文西的構圖透視手稿 中世紀之拜占庭與羅馬式繪畫沒有透視的考慮,大都是平面圖案性的表達方式。中世紀後期時空間與透視應用已漸漸成形。 因透視已成為一門學問,因此透視在文藝復興時期使用得淋漓盡致,甚至產生新的透視創作角度與方法 (如達文西的空氣透視法)。
中 世 紀 文 藝 復 興 中世紀 文藝復興 建築 的比較 V.S 法國格蘭第聖母院 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與洗禮堂 拜占庭式與羅馬式建築風格都延續古羅馬時代的風格,形式較為簡潔樸素,但在小巧中也能顯現出恢弘沉穩的感受。 而哥德式也續延羅馬式風格與建築功能,但又往極端的「高、直、尖」向上發展,因此早期文藝復興人才會以蔑視的態度稱此建築形式為「野蠻的」。 文藝復興建築風格亦延續古羅馬時代的風格,同時也融合羅馬式與歌德式風格。 文藝復興初期建築回歸「建築本身」的問題思考,因此風格轉趨樸素,亦講求幾何、理性、簡化、對稱穩重的設計;之後則又變得華麗精緻,穩重中又帶點活潑的和諧之美。
文 藝 復 興 中 世 紀 中世紀 文藝復興 雕塑 的比較 V.S 吉伯第「天堂之門」 米開朗基羅「大衛」 羅馬式教堂門面 文藝復興的雕塑對自然寫實與神似性極為追求,認為如此才能達到「真實」的境界,且作品已有獨立價值及獨立空間的擺設與創作思維。 不同於中世紀藝術,此時關注的部分是肌肉與骨頭相互作用的人體結構機制,即更為符合真實,亦回到對「人」本身的探討。 中世紀人們認為藝術不是獨立的,而是附屬於教堂奉獻給上帝的建築。而這些雕飾中,人物的格式化與重複幾乎毫無變化,也較缺乏動態和量感。它們的作用不是「裝飾」,而在「教育」,也因此人的形象多半是用來表現勝者而非凡人。
精神可佩 :文藝復興人帶給我們的啟示 文藝復興人對社會、對學問、對生活皆有主動探索與反思,以及主動發現及創造的能力,並樂於以全新的角度觀察和發現問題,進而超越、突破,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科學兼理性判斷亦不斷創新的精神價值。 他們不僅關心自身、歷史、文學的意義與正統性,更擴大關心到社會與國家的政治或軍事發展,並具備事事理性、求真、求實的生活態度,值得正充斥八卦評論與以訛傳訛的現代社會給予省思。
一筆鴉鴉 以文藝復興人之精神與畫作 來大搞創意,關心社會,表達自己
創作課程精神 : 1.以文藝復興之畫作來大搞塗鴉變裝創意。 2.塗鴉不是惡搞,而是能藉由選定對象來呈現你對社會或校園生活的關心或省思。 3.從自己的壓力、疑問當中發洩、放鬆、脫穎出來,清楚並自信的面對自己的作品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