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國外預防駕駛職業災害之現況

國外預防駕駛職業災害之現況. 翁裕峰 博士 / 2008/10/21 成功大學醫學系 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重點摘要. 駕駛面臨的主要安全衛生問題 國外的因應策略 台灣可能的方向. 駕駛在以下路況你有什麼感覺 ?. 駕駛面臨的主要安全衛生問題. 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HD) 、 胃腸性問題 (Gastrointestinal problems) 、 骨骼肌肉症候群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包含震動導致腰椎間盤突出、職業性癌症、下背痛等、 疲勞 (Fatigue) 、

ori-meadows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國外預防駕駛職業災害之現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外預防駕駛職業災害之現況 翁裕峰 博士 / 2008/10/21 成功大學醫學系 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2. 重點摘要 • 駕駛面臨的主要安全衛生問題 • 國外的因應策略 • 台灣可能的方向

  3. 駕駛在以下路況你有什麼感覺?

  4. 駕駛面臨的主要安全衛生問題 •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HD)、 • 胃腸性問題(Gastrointestinal problems)、 • 骨骼肌肉症候群(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包含震動導致腰椎間盤突出、職業性癌症、下背痛等、 • 疲勞(Fatigue)、 • 後創傷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Balarajan and McDowall, 1988; Dupuis, 1994; Miyamoto et al, 2000; Schwarzeet et al, 1998; Tse et al, 2005; Kompier, 1996: 5, 6 )

  5.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HD)病理因素 • 肥胖 • 高血壓 (Tse et al, 2005: 93-94)

  6.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HD)社會心理因素 • 心理壓力較大: • 乘客壓力 • 交通流量 • 對乘客安全的警覺以避免交通事故 • 輪班型態 • 與乘客負面的互動 • 緊繃的工作時間 (Tse et al, 2005: 93-94)

  7. 胃腸性問題(Gastrointestinal problems)非病理因素 • 久坐、 • 不規律的工作班表有關 • 不規律的用餐與不良的飲食習慣 (中介因素) (Tse et al, 2005: 94)

  8. 骨骼肌肉症候群(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非病理因素 • 有限駕駛空間形成的四肢運動受限下,造成肌肉緊張的累積; • 其次是全身性振動的影響; • 第三是長時間在駕駛座上加深症狀的表現(具顯著性的關連指標都與工作時間有關,包括工時不正常(irregular duty time)、缺乏休息時間(short resting time)、以及單日常工時(long driving time in a day) ); • 第四是持續警覺性的駕駛 (Tse et al, 2005: 94; Schwarzeet et al, 1998 )。

  9. 疲勞(Fatigue) 非病理因素 • 定義:當個人無法達到自我加諸或外在責任要求的績效目標,但是在義務或維護他人生命的需求思考下,被迫持續在惡劣的條件中工作(Brown, 1994: 299) • 因素:一、當班時段與值班的班表太長,以致駕駛無法及時反應;二、錯過休息與用餐時間,加重疲勞現象;三、睡眠剝奪/不足造成相當危險的微眠(microsleep)

  10. 後創傷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 定義:與乘客有不愉快的互動造成無助伴隨惡夢、密集的害怕感、易怒、故事再現、受驚嚇的反應等超過一個月 「後創傷壓力症」。 • 因素:與乘客有不愉快的互動例如令人憎惡的行為或暴力襲擊(Tse et al, 2005: 96)

  11. 職業性癌症 • 與工作環境曝露有關的癌症 • 因素:例如曝露於柴油廢氣提高駕駛肺癌的機率 (Hansen, 1992) 。

  12. 影響職業健康的主要因素與相關途徑 • 工時心理壓力心血管疾病、胃腸性問題、骨骼肌肉症候群包含震動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疲勞、後創傷壓力症、職業性癌症 • 交通環境心理壓力心血管疾病、疲勞

  13. 解決職業健康的主要途徑

  14. 解決職業健康的主要途徑

  15. 解決健康問題的策略研究顯示部分 • 人因工程:關於職業駕駛全身振動導致的職業性疾病椎間盤突出,學者建議應將每日容許的曝露值由0.8m/s2 修正為0.6 m/s2(Schwarzeet et al, 1998) • 交通環境:改善交通流量(路邊違規停車、汽車/腳踏車危險駕駛) (Tse et al, 2005: 93; Landsbergis, 2007: 7, 9-10) • 工時研究顯示:降低工時對於降低心血管疾病有正面效果 (Tu¨chsen et al., 2006: 459) ;哥本哈根公車司機採取200項降低壓力的措施(包括彈性的排班、符合駕駛期待的輪值、日常與假日排班等)之後,駕駛在工作壓力方面降了9%,疲勞下降15%,無法休息減少13%,尖峰時期班表太密集改善最大,下降29% (Poulsen et al., 2007) ;荷蘭Groningen客運聘用臨時人力,使駕駛們可以正常休假,及請休過去超時工作累積的休假,結果請病假的狀況大幅改善Kompier(1996: 22)。

  16. 直接解決健康問題的策略 • 人因工程: • 交通環境: • 工時設計:

  17. 直接解決健康問題的策略:人因工程 • 一、駕駛座; • 二、方向盤; • 三、踏板; • 四、儀錶板; • 五、座艙空間; • 六、訓練

  18. 直接解決健康問題的策略:工時

  19. 間接(制度性)解決健康問題的策略:雇主部分 • 超越單方面要求雇主責任 • 雇主要展現照顧員工身體與心理健康的真誠慾望 • 雇主要諮詢員工相關改善策略

  20. 間接(制度性)解決健康問題的策略:勞工部分 • 共同參與擬定職業安全衛生改善策略

  21. 間接(制度性)解決健康問題的策略:國家部分 • 病理防治策略 • 社會經濟防治策略 • 勞工參與機制與有效的處罰機制

  22. 台灣可以做什麼?一些淺見,請指教 • 病理防治策略:已經有了,研究成果比尚不足比下有餘 • 社會經濟防治策略:找出駕駛所處工作環境條件之形成脈絡可再努力 • 勞工參與機制與有效的處罰機制直接策略(有待努力):一方面給勞工有合法地位,依病理因素與雇主在社會、經濟與政治因素這個結構層次上進行改善措施的協商;一方面,國家對於刻意規避健康問題的企業施以行政或甚至刑事的處分

  23. 謝謝聆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