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293 Views
语文综合学习 及其教学评价 中语科 郭敬璋. 新 课 程 理 论 学 习 专 题 讲 座. 第一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 新型的学习方式 ——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一、综合性学习的性质. —— 是综合性课程。 —— 是生活化课程。 —— 是经验性课程。 —— 是个性化课程。 二、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1 、开放性 2 、自主性 3 、实践性 4 、探究性.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设置意义.
E N D
语文综合学习及其教学评价中语科 郭敬璋 新 课 程 理 论 学 习 专 题 讲 座
第一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
新型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型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一、综合性学习的性质 • ——是综合性课程。 • ——是生活化课程。 • ——是经验性课程。 • ——是个性化课程。 二、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1、开放性 2、自主性 3、实践性 4、探究性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设置意义 • 1、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2、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 3、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4、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语文综合学习的阶段目标与层次要求 (1)乐于探究问题——综合性学习的前提 •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第一学段)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第二学段)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 关注的问题…(第三学段)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第四学段) (2)自主组织活动——综合性学习的基础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第一学段)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第二学段) 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第四学段) (3)主动参与合作——综合性学习的保证 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第一学段) 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第二学段) 体验合作和成功的喜悦(第四学段)
五、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组织实施与指导策略 1、注意活动的综合性 (1)知识的综合性;(2)教育功能的综合性 (3)考察评价的综合性 2、注意活动的开放性 (1)内容的开放;(2)过程的开放;(3)空间的开放;(4)结果的开放;(5)师生关系的开放。 3、注意活动的阶段性 (1)内容选择的阶段性;(2)活动形式的阶段性; 4、注意活动的实践性 (1)突出活动的可操作性;(2)保证时间的充足性 (3)突出过程的完整性
第二节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一、什么叫做“评价” 所谓评价,《辞海》所述:它是泛指衡量人物或事物的价值。 换言之,对人物或事物作出主观的“是好是坏”的判断,往往被称之为“评价”。 二、如何认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形势下的教学评价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即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这一问题的提出,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性,对于推进基础课程教育改革意义深远。
三、“发展性评价”与“现行的课程评价”之比较三、“发展性评价”与“现行的课程评价”之比较 • 1、现行的课程评价的局限 (1)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2)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 (3)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书面考查,强调量化成绩,而弱化其他考查,忽略质性评价方法。 • 量化课程评价 • 所谓量化课程评价,就是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 • 量化评价范式的认识论基于科学实证主义,它认为,只有定量化研究、量化的数据才是科学的,才能得出客观可信的结论。
质性课程评价 • 所谓质性评价,就是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 • 质性评价范式,也被称为自然主义评价范式,它在认识上反对科学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反对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简化为数字,认为这种做法提供的只能是歪曲的教育信息,且有可能丢失重要信息。它主张评价应全面反映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的真实情况,为改进教育和课程实践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 (4)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教师评价方面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如: • (1)多处于被动受检查、被评判的地位,在最终的评价结果里很少有自己发表意见的机会; • (2)评价结果通常与奖励、职称评定挂钩,很少能够真正帮助教师提高的发展性建议; • (3)评价意见面面俱到,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指导。 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念 (1)评价主体互动化。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与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 (2)评价内容多元化。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 (3)评价过程动态化。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
四、综合性学习评价 • 重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重在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而非掌握知识的多少;重在亲身参与获得的感悟和体验,而非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重在全员参与而非少数学生的出类拔萃。----------------------------评价的出发点 • 对学生的评价 • (1)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 (2)学生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课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 (3)在活动中学生能否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 (4)学生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 (5)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的程度,跨领域学习的程度; • (6)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是否充分。
对教师的评价 着重关注以下几点: (1)能否激发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热情; (2)是否所有学生都参与到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来; (3)是否关注每一个学生; (4)能否及时给有困难的学生帮助; (5)是否摆正作为学习促进者的位置; (6)是否与学生一起分享学生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