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614 Views
《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人文学院中文系 张 蓉. 《世说新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记录魏晋名士言谈 轶事的笔记小说. 【南朝】刘义庆. 什么是魏晋风度?. 魏(公元220-265年) —— 两晋(公元265-420年) —— 刘宋时代 (公元420-581年) 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以士族名士为主体的生命体验. 上卷(4): 德行 、 言语 、 政事 、 文学 中卷(9): 方正 、 雅量 、 识鉴 、 赏誉 品藻 、 规箴 、 捷悟 、 夙惠 、 豪爽 下卷(13): 容止 、 自新 、 企羡 、 伤逝 、
E N D
《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人文学院中文系 张 蓉
《世说新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记录魏晋名士言谈 轶事的笔记小说 【南朝】刘义庆
什么是魏晋风度? • 魏(公元220-265年)——两晋(公元265-420年)——刘宋时代(公元420-581年) • 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以士族名士为主体的生命体验
上卷(4):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中卷(9): 方正、雅量、识鉴、赏誉 品藻、规箴、捷悟、夙惠、 豪爽 下卷(13): 容止、自新、 企羡、伤逝、 栖逸、贤媛、 术解、巧艺、 宠礼、任诞、 简傲、排调、 轻诋、假谲、 黜免、俭啬、 汰侈、忿狷、 谗险、尤悔、 纰漏、惑溺、 仇隙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 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 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 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容止》)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 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 色转皎然。 (《容止》)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 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 “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 之将崩。” (《容止》)
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 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容止》)
王戎丧儿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 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 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锺,正在我辈。” (《伤逝》)
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 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 亡,奉倩后少时亦卒。 《惑溺》
讲究雅量,喜怒忧惧不形于色, 追求一种优雅从容的风度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 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 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 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雅量第六》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看书竟,默默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 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 不异于常。《雅量》 东山报捷图,画的是谢安与客人下围棋时收到淝水之战的捷报)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 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 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 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 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世说新语·雅量》
是距离使得审美对象成为“自身目的”。是距离把艺术是距离使得审美对象成为“自身目的”。是距离把艺术 提高超出各人利益的狭隘范围之外,而且授予艺术以“基准” 的性质。……尤其是距离提供了审美价值的一个特殊标准, 以区别于实用的(功利的)、科学的、或社会的(伦理的) 价值。 它的目的则在于实现审美价值。美,最广义的审美价值, 没有距离的间隔就不能成立。” [瑞士]布洛《心理距离》
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 以爪掐掌,血流沾褥。 豁情散哀,颜色自若。 顾雍像
能任情,举止不拘礼法,不随于俗;纵酒任性,放诞不羁能任情,举止不拘礼法,不随于俗;纵酒任性,放诞不羁
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饮酒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 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政事,遂酣饮以为 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 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 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竹林七贤论》:伶处天地间,悠悠荡荡,无所用心。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竹林七贤论》:伶处天地间,悠悠荡荡,无所用心。
两性关系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 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 伺察终无他意。 籍邻家处子有才色,未嫁而卒。籍与无亲, 生不相识,往哭尽哀而去。其达而无检,皆此 类也。
善于应对,诙谐幽默,戏谑调侃, 以风趣之语,相互戏弄、嘲笑。
被后世诟病的魏晋人的清谈,本是 产生于探求玄理的动机,王导称之为“共 谈析理”。嵇康《琴赋》里说:“非至精 者不能与之析理”,“析理”须有逻辑 的头脑,理智和良心和探求真理的热忱。
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共论,往反精苦,客主无 间。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四。彼我奋掷麈尾, 悉脱落,满餐饭中。宾主遂至莫忘食。殷乃语孙 曰:“卿莫作强口马,我当穿卿鼻!”孙曰:“卿 不见决牛鼻,人当穿卿颊!”
人有问殷中军:‘何以将得位而梦棺器,将得 财而梦矢秽?’殷曰:‘官本是臭腐,所以将得而 梦棺尸;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时 人以为名通。 《文学》
崇尚自然,颂扬隐士, 鄙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 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乘小船就之,经宿 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 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任诞》)
王献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 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 际,尤难为怀”.
秋风鲈脍 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 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 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 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德行》)
穷奢极欲,物欲薰心; 竞豪奢,争豪斗富, 挥霍不让于人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 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 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 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 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 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 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魏晋风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及其启示
魏晋人生观之新型,其期望在超世之 理想,其追求者为玄远之绝对,而遗资生 之相对。从哲理上来说,所在意欲探求玄 远之世界,脱离尘世之苦海,探得生存之 奥秘。 汤用彤:《魏晋玄学与文学理论》
这截然地寄兴趣于 生活过程的本身价值而 不拘泥于目的,显示了 晋人唯美生活的典型。 ——宗白华
爱美本能,是我们人人都有的。 但感觉器官不常用或不会用,久而 久之麻木了。一个人麻木,那人便 成了没趣的人;一个民族麻木,那 民族便成了没趣的民族。美术的功 能,在把这种麻木状态恢复过来, 令没趣变为有趣。 ——梁启超《美术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