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likes | 675 Views
关于我国出口导向型 经济增长模式的思考. 陈学彬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 一、面对世界金融经济危机冲击 中国经济体系面临的挑战. 1 、美国次贷危机向世界金融经济危机演变. IMF 预测:世界经济面临严重下滑 2009 年全球增长按购买力平价衡量将下降至 0.5% , 2010 年将逐步复苏,增长率将回升到 3% 。. 全球工业产出和贸易大幅下降. IMF 预计先进经济体的产出在 2009 年将收缩 2% 。 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预计将从 2008 年的 6.25% 大幅放缓至 2009 年的 3.25% 。. 2 、金融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金融体系
E N D
关于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思考 陈学彬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
一、面对世界金融经济危机冲击中国经济体系面临的挑战一、面对世界金融经济危机冲击中国经济体系面临的挑战
IMF预测:世界经济面临严重下滑 2009年全球增长按购买力平价衡量将下降至0.5%,2010年将逐步复苏,增长率将回升到3%。
IMF预计先进经济体的产出在2009年将收缩2%。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预计将从2008年的6.25%大幅放缓至2009年的3.25%。IMF预计先进经济体的产出在2009年将收缩2%。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预计将从2008年的6.25%大幅放缓至2009年的3.25%。
2、金融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 金融体系 • 直接影响:持有美国股票、债券的损失;美国资金回流的影响 • 间接原因:心理恐惧预期 • 实体经济 • 美国和世界经济衰退对中国出口影响 • 人民币对美元和其他货币升值的影响
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影响 • 直接影响较小 • 金融市场开放度较低 • 金融机构对外投资较少 • 金融衍生品和杠杆较低 • 间接影响较大 • 心理预期 • 危机恐慌
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 美国和世界经济衰退对中国出口影响 • 人民币对美元和其他货币升值的影响 • 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中美贸易收支协整分析 中国对美出口协整方程: LNEXCU=7.937046LNIPUS+0.996788LNRERCU-36.79880 中欧贸易出口协整方程: LNEXCE= 8.739801LNIPEU+2.035727LNRERCE-46.31853 中日贸易出口协整方程: LNEXCJ=7.052374LNIPJP+2.062407LNRERCJ-37.94871 从实际收入弹性系数和实际汇率弹性系数绝对值大小可以看出收入效应大于价格效应,即实际收入对出口有显著影响,实际汇率对出口的影响相对较小。 人民币升值对美欧日出口影响和次贷危机导致美欧日经济衰退,对中国出口的双重影响可能较大
工业企业利润增幅回落,亏损额大幅上升 • 2008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4,066亿元,同比增长4.9%。增幅比1-8月回落14.5个百分点,同比回落31.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4879亿元,增长1.8倍。 •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7,985亿元,下降14.5%;亏损企业亏损额3,199亿元,增长3.4倍。
就业压力大 • 目前中国有大约2000万农民工有就业压力,约占1.3亿农民工的15%。 •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610万,几乎占到城镇新成长劳动力总量的一半;2007年和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中,仍分别有100万人和150万人尚未找到工作
二、积极调整经济增长模式,主动应对经济危机挑战二、积极调整经济增长模式,主动应对经济危机挑战
中国应对危机策略 • 金融体系 • 稳定金融市场 • 完善市场机制 • 加强金融监管 • 实体经济 • 迅速调整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 • 降低税负,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 调整经济增长模式: • 从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主导型 • 从资源消耗型转向资源节约型
外延增长,出口导向,本币低估 资金短缺 名义收入增长 经济发展初期 实际福利损失 设备落后 经济高增长 缓解就业压力 劳动力富余 高储蓄 低消费 低效率 居民消费 政府 出口 投资 支付投资收益 吸引资本流入 贸易顺差 缓解资金设备压力 贬值、跌价损失 投资外债 资金流入 巨额外汇储备 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反思
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反思 • 优点: • 有利于利用国外资金、技术、管理方法和资源加速本国经济发展,更快地融入国际市场 • 成为许多中小国家加速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的重要路径
我国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使沿海地区经济获得高速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内地经济发展我国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使沿海地区经济获得高速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内地经济发展
局限1: • 对国际市场形成过多地依赖 • 原燃材料进口依赖——高价进口大量能源、矿石等 • 需要较大的国际市场承接 • 我国是人口大国,1/4的世界人口的脱贫很难靠其他3/4的人口的消费来解决 • 过多的贸易顺差导致贸易摩擦 • 受国际市场波动冲击较大: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
局限2: • 大量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品加工出口 • 污染环境 • 消耗能源 • 廉价雇佣农村劳动力,不利于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生活水平提高 • 低价出口,获利甚微,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 2003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2倍,比美国高2.3倍,比欧盟高4.5倍,比日本高8倍,比印度还高0.3倍。目前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相当于美国的60%,但经济总量仅相当于美国的比例不到15%。 • 能源间接出口巨大。我国2006年万元GDP综合能耗1.21吨标准煤。如果以此作为出口商品的平均能耗,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14217.7亿元,则净能源间接出口将近2.5亿吨标准煤,当年国内总能源消耗为24.6亿吨标准煤。约占10%。 • 实际消耗量远大于此:我国出口产品大量为初级产品,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品
局限3: • 挤压国内消费和内需产业发展 • 不利于真正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GDP支出结构中长期趋势: 投资、出口比重逐步上升; 居民消费比重持续下降
中国净出口占GDP的比重达9%,而国际的通行标准在3%以下,相应的,国内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42%,而国际平均水平则在60%。中国净出口占GDP的比重达9%,而国际的通行标准在3%以下,相应的,国内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42%,而国际平均水平则在60%。 • 换句话说,中国过去高速的经济发展,是以牺牲国内消费来支持出口为代价的。
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但2000年以来下降速率明显放缓,且城乡差距扩大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但2000年以来下降速率明显放缓,且城乡差距扩大
局限4: • 低价大量出口积累的外汇储备,只能投资于美国国债和其他国外资产 • 美元贬值导致损失(2001-2008年中贬值40%) • 外国金融机构倒闭导致债券、股票价值损失 • 2008年底外汇储备19,460.30 美元 • 渣打银行2日发布报告称,截至2008年底,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真实规模约为1.45万亿美元,远大于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TIC)月度报告所显示的1.389万亿美元。在美国通过发行国债获得每1美元外国借款中,就有0.3美元来自中国
2001年以来美元持续贬值最高达40% 美元指数
调整经济增长模式刻不容缓 • 调整出口导向型为内需主导型 • 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 降低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 •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 • 以真正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 调整资源消耗型为资源节约型,环境污染性为环境保护型 •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有利国土生态平衡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解决当前保增长,立足长远调结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解决当前保增长,立足长远调结构 • 这十大产业普遍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竞争力不强、过分依赖外需、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亟待进行全面的升级和调整。 • 一是扩大国内需求和出口政策,为行业发展开拓国内外市场,稳定市场需求; • 二是合理调整企业各项税收,减轻企业和产业使用者的税收负担,降低经济运营成本; • 三是支持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争取在未来获得行业主导权;目的是拓展我国重点行业的价值链,避免成为‘代工’基地。 • 四是在扩大先进技术装备投资的同时,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 五是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大型企业为龙头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目的是避免国内异常严重的重复建设导致的产能过剩,增强行业龙头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带动整个行业的耐冲击性和国际竞争力;
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 近一半投资将用于铁路、公路、机场和城乡电网建设,总额1.8万亿元; • 用于地震重灾区的恢复重建投资1万亿元; • 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3700亿元; • 生态环境3500亿元, • 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亿元, • 自主创新结构调整1600亿元, • 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事业400亿元。 • 基本建设投资比重较大,解决城市居民后顾之忧和农村居民收入问题投入偏少
2008中央财政安排 • 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资,1500亿元 • 420亿元协助高校毕业生就业;400亿元“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争取用3年时间,为750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和240万户棚户区居民提供居所;拨款120亿元,提高1200万名中小学教师待遇。 • 对“三农”(即农业、农村和农民),今年投入7161亿元,较去年增加1206亿元,
后顾之忧制约有效需求 • 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计划经济时期有政府开支的,现在改为居民个人开支 • 但居民个人收入占GDP比重却不断下降,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不断上升 • 居民后顾之忧不能解决,预防性储蓄上升,潜在消费需求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实际需求
增加居民收入、减少后顾之忧扩大居民最终消费需求增加居民收入、减少后顾之忧扩大居民最终消费需求 • 降低个人所得税,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 • 增加教育、医保、社保的公共投入,降低居民的后顾之忧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重点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重点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 经济的持续发展靠科技创新 • 科技创新靠创新型人才培养 • 人才的培养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 中国中等及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相比落后15年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30年以上,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口比例远低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教育经费近年增长较快,但比重仍低 • 据教育部 国家统计局 财政部《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2005年世界政府教育经费占GDP的平均比例是4.9%,其中发达国家5.5%,发展中国家4.7%。 • 早在1993年,我国政府就提出,到2000年政府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要达到4%,但这一目标直到2007年都没有实现。
农村人口仍然占总人口一半以上, 收入水平偏低,制约总需求 大力支持其经济发展 农机、农资的补贴 较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加快中小城镇的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 中小城镇的发展对于解决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推动乡镇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多管齐下,提高城乡居民的住房水平 • 吃穿住行反映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 • 吃穿问题已基本解决,住行还有相当空间 • 城镇人均建筑面积:户籍人口约28平方米,包括常驻人口只有约22平方米。(2009.1建设部副部长齐骥 ) • 作用: • 增加住房面积和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 途径: • 政府少收一点土地转让费和税 • 房地产企业让一点利润 • 有支付能力的居民个人出一点 • 贫困家庭:安居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