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574 Views
综合布线系统. 智能建筑. “3A” 智能建筑 : 建筑自动化或楼宇自动化( Building Automation , BA )、通信自动化( 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 CA )和办公自动化( Office Automation , OA ) GB/T50314-2006 对智能建筑( IB )定义: 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组成 智能化集成系统 (IIS )
E N D
智能建筑 • “3A”智能建筑 : • 建筑自动化或楼宇自动化(Building Automation,BA)、通信自动化(Communication Automation,CA)和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 • GB/T50314-2006对智能建筑(IB)定义: • 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组成 • 智能化集成系统(IIS ) • 信息设施系统(ITSI) ------综合布线 • 信息化应用系统(ITAS) •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 • 公共安全系统(PSS) • 机房工程(EEEP)
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的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九十年代初,建筑智能化技术主要为单一功能专用系统。如出入口监控、闭路电视监控、空调设备监控、水电设备监控、消防设备监控、停车场管理、数据处理、统计报表、无线电话、对讲系统、卫星电视、共用天线、广播音响、有线电话等。 • 第二阶段:九十年代中,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为多功能系统。包括结构化综合布线、技术安全防范系统、楼宇自控系统、消防报警、通讯及联动系统、停车场系统、文本数据处理系统、无线通讯系统、有线通讯系统等。 • 第三阶段:九十年代后,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为集成系统。包括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通讯网络系统(CNS)。 • 第四阶段:二十一世纪至今,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为一体化集成管理系统,即智能建筑管理系统(IBMS)。其中,控制、信息两大部分可通过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共享、分析及决策,并可使用互联网(Internet)用Web浏览器实现远程管理与监控。
综合布线系统 • 综合布线系统起源 •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SCS) • 综合布线系统(generic cabling system)简称为GCS • 综合布线系统定义与功能 • 综合布线系统特点 • 兼容性 • 开放性 • 灵活性 • 可靠性 • 先进性 • 经济性
综合布线与智能建筑 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化建筑中必备的基础设施 综合布线系统是衡量智能化建筑的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综合布线系统能适应今后智能建筑和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
作为 CCITT 七层协议中最底层的物理层,综合布线系统构成了某种结构化的基本链路,这些信息路径提供传输各种传感信息及综合数据的能力。 综合布线一般采用分层星型拓扑结构,该结构下的每个分支子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单元。
工作区是放置应用系统终端设备的地方。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或接插线)组成。终端设备可以是电话、计算机等。工作区是放置应用系统终端设备的地方。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或接插线)组成。终端设备可以是电话、计算机等。
水平子系统指每个楼层配线架(FD)至工作区信息插座(TO)之间的线缆、信息插座、转接点及配套设施组成的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的作用是将楼层内的每个信息点与楼层配线架相连。水平子系统指每个楼层配线架(FD)至工作区信息插座(TO)之间的线缆、信息插座、转接点及配套设施组成的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的作用是将楼层内的每个信息点与楼层配线架相连。
干线子系统是由设备间和楼层配线间之间的线缆以及配套设施组成的系统。干线子系统是由设备间和楼层配线间之间的线缆以及配套设施组成的系统。 干线子系统与水平子系统的区别在于:干线子系统通常位于垂直的弱电间,而水平干线子系统总是在一个楼层上,仅与信息插座、管理间连接。
设备间子系统是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中安装在设备间内的布线子系统。设备间是在建筑物的适当地点放置综合布线线缆和相关连接件及其应用系统的设备的场所。设备间子系统是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中安装在设备间内的布线子系统。设备间是在建筑物的适当地点放置综合布线线缆和相关连接件及其应用系统的设备的场所。
管理间为连接其他子系统提供手段,它是连接干线子系统和水平子系统的设备。管理区通常设置在一幢大楼的中央设备机房和各个楼层的分配线间。管理间为连接其他子系统提供手段,它是连接干线子系统和水平子系统的设备。管理区通常设置在一幢大楼的中央设备机房和各个楼层的分配线间。
综合布线系统结构变化 FD和BD合一结构
综合布线系统分级与分类对应表(双绞线电缆)综合布线系统分级与分类对应表(双绞线电缆)
制订综合布线标准的国际组织与机构 综合布线标准的主要国际组织 • 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国际电工委员会(ISO/IEC) • 北美的工业技术标准化委员会(TIA/EIA) • 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
综合布线系统国际标准 • 当前国际上主要的综合布线技术标准有北美标准TIA/EIA 568—B、国际标准ISO/IEC 11801: 2002和欧洲标准CELENEC EN 50173:2002 • TIA/EIA 568系列标准 TIA/EIA 568 ANSI/TIA/EIA 568 A(1995):定义5e类 、引入了3dB原则 TIA/EIA 568 B (2002):定义6类、引入永久链路 TIA/EIA 568 C (2009):正式定义6A类,引入外部串扰
TIA/EIA 569 A商业建筑电信通道和空间标准 • 569A的目的是使支持电信介质和设备的建筑物内部和建筑物之间设计和施工标准化,尽可能地减少对厂商设备和介质的依赖性 TIA/EIA 570 A住宅电信布线标准 • 家居电信布线标准 TIA/EIA 606商业建筑电信基础设施管理标准 • 用于对布线和硬件进行标识,目的是提供一套独立于系统应用之外的统一管理方案 TIA/EIA 607商业建筑物接地和接线规范 • 这个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建筑物内电信接地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安装
综合布线国际标准主要是ISO/IEC 11801系列标准 ISO/IEC 11801:1995 • 100MHz网络,最大使用面积100万平方米和5万个用户的建筑和建筑群的通信布线 ,建立了“级(Classes)”,Class A,Class B,Class C,Class D等级的概念 。 ISO/IEC 11801:2000 • 定义了永久链路 ,对永久链路和通道的等效远端串扰ELFEXT、综合近端串扰和传输延迟进行了规定 。 ISO/IEC 11801:2002 • 定义了Cat6/Class E和Cat7/Class F类链路
欧洲标准 欧洲标准CELENEC EN50173(信息系统通用布线标准)与国际标准ISO/IEC 11801是一致的,EN50173标准更为严格。特别强调电磁兼容性,提出通过线缆屏蔽层,使线缆内部的双绞线对在高带宽传输的条件下,具备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防辐射能力。该标准先后有3个版本, • EN50173:1995 • EN50173A1:2000 • EN50173:2002。
中国综合布线系统标准 • 1995年颁布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 72:95) • 1997年颁布了新版《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 72:97)和《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 89:97) • 通信行业标准YD/T 926《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于199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 YD/T 926—2001第二版,于2001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 综合布线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于2000年2月28日发布,2000年8月1日开始执行。 • 最新综合布线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于2007年4月6日发布,2007年10月1日开始执行。
(GB 50311—2007) 和(GB 50312—2007) 是在参考国际标准ISO/IEC 11801:2002和TIA/EIA 568B,依据综合布线技术的发展基础上编写 • 定义了最新的F级/7类综合布线系统,在设计和验收标准中分别增加了一条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条文,分别是GB 50311—2007中的第7.0.9条和GB 50312—2007中的第5.2.5条,内容都是“当电缆从建筑物外部进入建筑物时,应选用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应符合设计要求”。这主要是指通信电缆或园区内的大对数电缆引入建筑物时,入口设施或大楼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建筑群配线设备(CD)外线侧的配线模块应该加装线路的浪涌保护器。
中国其他相关标准 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 :主要定义了机房分级与性能要求、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环境要求、建筑与结构、空气调节、电气技术、电磁屏蔽、机房布线、机房监控与安全防范、给水排水等方面的要求,并对防火、接地等做了强制要求。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J16—87(2001年版) 《建筑室内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9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 《计算机场地技术要求》GB 2887—2000 《计算机场站安全要求》GB 93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