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植物光合作用

第三章. 植物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Photosynthesis. 本章内容. 光合作用的意义和研究历史 叶绿体和光合色素 光合作用机制 光呼吸 影响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 光合作用与农业生产. 概述. 碳素营养是植物的生命基础: ( 1 )植物体的干物质有 90% 左右是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中都含有碳素; ( 2 )碳原子是组成所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骨架。 按碳素营养方式的不同把植物分为两类: ( 1 )异养植物( heterophyte ):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营养的植物;

ophrah
Download Presentation

植物光合作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植物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2. 本章内容 光合作用的意义和研究历史 叶绿体和光合色素 光合作用机制 光呼吸 影响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 光合作用与农业生产

  3. 概述 • 碳素营养是植物的生命基础: (1)植物体的干物质有90%左右是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中都含有碳素; (2)碳原子是组成所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骨架。 • 按碳素营养方式的不同把植物分为两类: (1)异养植物(heterophyte):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营养的植物; (2)自养植物(autophyte):可以利用无机碳化合物作营养的植物。 • 碳素同化(carbon assimilation):自养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转变成有机物的过程。

  4. 光能 叶绿体:CO2+H2O (CH2O) +O2 叶绿体 什么是光合作用?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绿色植物在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5. 2、细菌光合作用 (Bacterial photosynthesis) • 光、叶绿素 • CO2 + H2S CH2O + H2O+S • 3、化能合成作用(Chemosynthesis) • 化能合成细菌

  6. 厂房 叶绿体 动力 光能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产物 有机物和氧

  7.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 1、有机物质的重要来源 • 2、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 3、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8. 第二节 叶绿体及叶绿体色素 • 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重要细胞器; • 离体叶绿体光合速率可达完整叶片的80-90%; •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形态单位,但单独一个叶绿体不一定是光合作用的完整单位。

  9. 一、叶绿体的结构和成分 ㈠叶绿体(Chloroplast) 的结构: 椭圆形,一般直径为3~6um,厚为2~3um。每平方毫米的蓖麻叶就含3~5百万个叶绿体。 1、叶绿体膜—选择性屏障,控制物质进出。 2 、基质—CO2的固定,淀粉的合成和储藏(含酶类) 3 、基粒—光能-化学能(光合色素) 4 、嗜锇滴—基质中与锇酸容易结合的颗粒(醌类) 5 、类囊体—光合作用能量转换(又称光合膜) • 基粒类囊体 (grana thylakoid) • 基质类囊体 (stroma thylakoid)下一页

  10. 外膜 内膜 基质 基粒

  11. 基质类囊体 (stroma thylakoid) 基粒类囊体 (grana thylakoid)

  12. 外被:即叶绿体膜 • 间质:叶绿体以内的基础物质。是构成片层的底物,主要为可溶性蛋白质(酶)和其他活跃物质。 • 基粒:光合色素集中之地,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场所。 • 类囊体:构成叶绿体的片层系统中的每个片层都是闭喝囊状,内为水溶液。 • 基粒类囊体: • 间质类囊体: • 嗜锇滴:叶绿体间质中的容易与锇酸结合的颗粒。其主要成分为亲酯性醌类物质。生理功能是贮藏脂类物质。 • 不同植物或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的叶绿体内的基粒类囊体数目不同。 • 凡光合细胞都有类囊体。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类囊体膜在细胞内分布不同: 4.类囊体垛叠的生理意义: (1)有效收集光能,加速光反应; (2)酶的有序排列,有利于代谢的顺利进行。

  13. ㈡叶绿体的成分 1、 水分(75%) 2 、 蛋白质(30~45%)—催化剂 3 、脂类(20~40%)—膜成分 4 、色素(8%)—与蛋白质结合,电子传递 5 、无机盐(10%) 6 、储藏物质(如淀粉等,10~20%) 7 、NAD+、NADP+、醌(如质体醌),起传递氢原子或电子的作用。

  14. 叶绿素a: 蓝绿色 • 1、叶绿素 叶绿素b: 黄绿色 胡萝卜素: 橙黄色 • 2 、类胡萝卜素 光合色素 叶黄素: 黄色 3 、藻胆素 藻蓝素 藻红素 二、光合色素的化学特性 高等植物 1、分类 •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3:1 所以叶片一般呈绿色 • 叶绿素a:叶绿素b=3:1 • 叶黄素:胡萝卜素=2:1 • 解释:秋后或衰老的叶片多呈黄色,秋后枫树叶子呈红色 低等植物

  15. COOCH3 COOCH3 chla: C32H30ON4Mg chlb: C32H28O2N4Mg COOC20H39 COOC20H39 2、光合色素化学结构与性质 ⑴叶绿素(chlorophyll) 叶绿素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酒精、丙酮和石油醚等有 机溶剂。其化学组成如下: chla: C55H72O5N4Mg chlb: C55H70O6N4Mg 叶绿素是叶绿酸的酯。叶绿酸是双羧酸,其羧基中的 羟基分别被甲醇和叶绿醇所酯化。所以其分子式为: 看下图 下一页

  16. 极性头部 4个吡咯环和4个甲烯基连成一个大环—卟啉环 镁原子居卟啉环的中央 1个含羰基和羧基的副环(同素环Ⅴ),羧 基以酯键和甲醇结合 叶绿醇则以酯键与在第Ⅳ吡珞环侧键上的丙酸结合 庞大的共轭体系,起着吸收光能,传递电子,以诱导共振的方式传递能量,但不参与H的传递或氧化还原 疏水尾部 H+,Cu2+可取代Mg 图3-2 叶绿素a的结构式 返回

  17. ⑵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四萜类、有α- 、β-、γ- 三种异构体。不溶于水,但能溶于有机溶剂。 ①胡萝卜素: 是一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分子式为C40H56。它的两头 具有一个对称排列的紫罗兰酮环,它们中间以共轭双键 (4个异戊二烯)相联接。 ②叶黄素由胡萝卜素衍生而来,分子式为C40H56O2,是个醇类物质,它在叶绿体的结构中与脂类物质相结合。 ⑶藻胆素 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不溶于有机溶剂,溶于 水。常与蛋白质结合为藻胆蛋白(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

  18. 紫罗兰酮环 β-胡萝卜素 叶黄素 图3-3 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结构式

  19. 10 390 770 100000nm 紫外光 可见光 红外光 390 430 470 500 560 600 650 700 3、光合色素的光学特性 ⑴辐射能量 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对光合作用有效的可见光的波长是400~700nm之间。光同时又是运动着的粒子流,这些粒子称为光子,或光量子。光子携带的能量和光的波长的关系如下:E=N h c/λ上式表明:光子的能量与波长成反比。 • 太阳光谱

  20. ⑵吸收光谱 ①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叶绿素吸收光的能力很强,如果把叶绿素溶液放在 光源和分光镜之间,就可以看到有些波长的光线被吸 收了。在光谱中就出现了暗带,这种光谱叫吸收光谱。 两个最强烈的吸收区,一个是波长为640~660的红光部分,另一个是430~450的蓝紫光部分。此外,在光谱的橙光,黄光和绿光部分只有不明显的吸收带,其中尤以对绿光的吸收最少,所以叶绿素的溶液呈绿色。 chla和chlb的吸收光谱很相似,但略有不同。 ②类胡萝卜素的的吸收光谱 最大吸收在蓝紫光部分,不吸收红光等波长的光。

  21. 两个最强烈的吸收区,一个是波长为640~660的红光部分,另一个是430~450的蓝紫光部分两个最强烈的吸收区,一个是波长为640~660的红光部分,另一个是430~450的蓝紫光部分 叶绿素b 叶绿素a 图3-5 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乙醇溶液中的吸收光谱

  22. α-胡萝卜素 最大吸收在蓝紫光部分,不吸收红光等波长的光。 叶黄素 λ/nm 图3-6 α-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吸收光谱 返回

  23. (3)荧光现象和磷光现象 •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 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10-8~10-9秒(寿命短) • 磷光现象:叶绿素除了在照光时能辐射出荧光外,当去掉光源后,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用精密仪器可测知),这个现象叫~。 10-2秒(寿命长) 这两种现象说明叶绿素能被光激发,而被光激发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第一步。

  24. E2 第二单线态 E1 第一单线态 第一三线态 荧光 磷 光 E0 图3-7 色素分子吸收光子后能量转变

  25. 四、叶绿素的形成 (一)叶绿素的生物合成 以谷氨酸和α-酮戊二酸为原料,经一系列酶的催化,首先形成无色的原叶绿素,然后在光下被还原成叶绿素。

  26. 叶绿素的合成 ⑴ 合成原料:谷氨酸、α- 酮戊二酸 ⑵需氧气和光 ⑶矿质营养 N 、 Mg ; Fe 、 Mn、 Cu、 Zn ⑷温度 ⑸水分 影响蛋白质合成 • 谷氨酸或α- 酮戊二酸 氨基酮戊酸(ALA) • 2ALA 含吡咯环的胆色素原 • 4个胆色素原 尿卟啉原Ⅲ 粪吡啉原Ⅲ • 粪吡啉原Ⅲ 原卟啉Ⅸ 镁原卟啉 原脱植基 • 叶绿素a 脱植基叶绿素a 叶绿素a 叶绿素b 厌氧条件下 有氧条件下

  27. 生物 合成 途径

  28. 影响叶绿素合成的条件: (1)光照:原脱植基叶绿素经过光照后才能合成叶绿素。 (2)温度:最低2-4℃,最适是30℃,最高是40℃。 (3)矿质元素:N、Mg、Fe、Mn、Cu、Zn等。 (4)水分 (5)O2

  29. 作业 • 简述叶绿体的结构与成份。 • 简述叶绿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