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398 Views
口 腔 科 护 理 学. 主讲教师:王素芬 总护士长 中国医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的应用解剖生理 第一节 颌面部的应用解剖生理 第二节 口腔的应用解剖生理 第三节 牙齿及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生理 第四节 颌面部检查及口腔卫生保健. 第一节 颌面部的应用解剖生理 颌面部范围 : 颌面部分为上、中、下三部 分。 上起额部发际,下至舌骨水平,左右达颞骨乳头垂直线之间的区域。. 口腔颌面部的特点:. 口腔颌面部位置外露,易受外伤。 因是表浅部位,患病后容易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面部血管丰富,抗感染力强,外伤或手术后,伤口愈合快。
E N D
口 腔 科 护 理 学 主讲教师:王素芬 总护士长 中国医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的应用解剖生理 第一节 颌面部的应用解剖生理 第二节 口腔的应用解剖生理 第三节 牙齿及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生理 第四节 颌面部检查及口腔卫生保健
第一节 颌面部的应用解剖生理 颌面部范围: 颌面部分为上、中、下三部 分。上起额部发际,下至舌骨水平,左右达颞骨乳头垂直线之间的区域。
口腔颌面部的特点: • 口腔颌面部位置外露,易受外伤。 • 因是表浅部位,患病后容易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 面部血管丰富,抗感染力强,外伤或手术后,伤口愈合快。 • 由于血供丰富,组织疏松,受伤后出血较多, 肿胀明显。 • 组织结构复杂,有各种导管,损伤后可能会发生面瘫、麻木及涎瘘等并发症。
颌 骨 上颌骨:上颌骨形态不规则,由一体、四突,即上颌骨体、颧突、额突、牙槽突和腭突构成。上颌骨体分为四壁一腔,即前、后、上、内四壁和上颌窦腔。
下颌骨:是颌面部体积最大、面积最广,位置也最为突出;髁状突颈部、下颌角、正中联合等比较薄弱处,是骨折好发部位。唯一可以活动而且最坚硬的骨骼,分为下颌体与下颌支两部分。下颌骨:是颌面部体积最大、面积最广,位置也最为突出;髁状突颈部、下颌角、正中联合等比较薄弱处,是骨折好发部位。唯一可以活动而且最坚硬的骨骼,分为下颌体与下颌支两部分。
肌 肉 颌面部肌肉可分表情肌和咀嚼肌。 咀嚼肌:可分为开口肌群和闭口两组肌群。咀嚼肌的运动主要受三叉神经的支配。 表情肌:主要包括眼轮匝肌、口轮匝肌、上唇方肌和下唇方肌、笑肌等。
血 管 动脉:颌面部血液供应特别丰富,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有舌动脉、颌外动脉、颌内动脉和颞浅动脉等。 静脉:颌面部静脉比较复杂多变异大, 常分为深浅两个静脉网。浅静脉网由面前静脉和面后静脉组成,深静脉网主要为翼静脉丛。
淋 巴 组 织 1、腮腺淋巴结 2、颌上淋巴结 3、颌下淋巴结 4、颏下淋巴结 5、颈淋巴结
神 经 口腔颌面部的感觉神经主要是三叉神经、运动神经主要是面神经。 三叉神经:为第5对脑神经。 面神经:为第7对脑神经,伴有味觉和分泌神经纤维。各分支之间还形成网状交叉,呈扇形分布于面部表情肌。
涎 腺 口腔颌面部的涎腺组织由左右对称的三对大涎腺组成,各有导管开口于口腔。分别是: 1. 腮腺 2. 颌下腺 3. 舌下腺
牙弓及咬合关系 牙弓:上、下颌牙齿分别在上、下颌 牙槽骨上排列成连续的弓形,称牙弓 和牙列。 咬合关系:在咀嚼运动中,下颌骨做 不同方向的运动,此时上颌牙齿发生 各种不同方向的接触,这种互相接触 的关系称为咬合关系。
异常颌关系 深覆颌 上前牙冠覆盖下前牙 冠,甚至与龈相接触。 切 颌 上下切牙正对。 反 颌 (地包天) 开 颌 上颌后牙颊尖与下颌后牙 舌尖的舌面相接触而颌面 无咬合关系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