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第六章 气液反应及反应器

第六章 气液反应及反应器. 第一节 气液反应平衡. 6-1 气液相平衡 1 、平衡关系 : ; i 组分在气相与液相中的逸度相等。 液相为理想溶液 气相为理气 * 稀溶液(符合亨利定律):. 6-1 气液相平衡. 若气相为 理想溶液 ( ): 若气相为 理想气体 (低压下): ( 6-4 ); 或 ( 6-6 ). 6-1 气液相平衡. 2 、    

ondre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章 气液反应及反应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气液反应及反应器

  2. 第一节 气液反应平衡 • 6-1 气液相平衡 • 1、平衡关系: ; i组分在气相与液相中的逸度相等。 液相为理想溶液 气相为理气 * • 稀溶液(符合亨利定律):

  3. 6-1 气液相平衡 • 若气相为理想溶液( ): 若气相为理想气体(低压下): (6-4); 或 (6-6)

  4. 6-1 气液相平衡 • 2、     (6-8) (6-9)

  5. 6-2 溶液中气体溶解度的估算 • 1、若溶液中有电解质: (6-10) • 式中:E0,H0 ——在水中的亨利系数、溶解度系数; • ,离子强度 • 2、若溶液中含有非电解质 • (6-11)

  6. 6-3 带化学反应的气——液平衡 1、 相平衡 化学平衡 HA + + • ; —活度系数 • 若气相为理想气体: • (6-14)

  7. 6-3 带化学反应的气——液平衡 • 讨论: • ①被吸收组分与溶剂相互作用(溶剂化作用,如水吸收氨): 若气相为理想气体: • (6-15) • ②被吸收组分在溶液中离解: • (6-17)

  8. 6-3 带化学反应的气——液平衡 ③吸收组分与溶剂中活性组分作用: (6-18a) 式中, 表示化学反应气液平衡 ④若物理溶解量相对于化学转化量可忽略时: (6-19) 化学吸收时典型的气液平衡关系

  9. 6-3 带化学反应的气——液平衡 • 2、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比较

  10. 第二节 气—液反应历程 • 6-4 气—液相间物质传递: • 常见传质模型:双膜论;渗透论;表面更新论;湍流传质论。

  11. 6-5 化学反应在相间传递的作用 • 1、化学反应可忽略的过程: 当液相中反应量<<物理溶解量,可视为物理吸收过程。 如:对液相中进行的一级不可逆反应, 若 (6-24) 则可视为物理吸收; • 2、液相气体中进行缓慢化学反应过程: 化学反应不可忽略的过程 用无因次准数M表示液膜中化学反应与传递之间相对速率 大小,作为反应类别判据。判定化学反应是在膜中进行还是在 液相中进行(慢反应、快反应、瞬间反应、中速反应——反应 类型)

  12. 6-5 化学反应在相间传递的作用 • 3、化学吸收的增强因子 : • 的作用:降低液相传质阻力的比例(增强液相传质系数的 倍数。)

  13. 第三节 气—液反应动力学特征 • 6-6 伴有化学反应的液相扩散过程: 液膜中,边扩散,边反应,进而形成浓度分布。如: 由微元内液膜物料衡算:

  14. 6-6 伴有化学反应的液相扩散过程 • 边界条件: • 界面上吸收速率(扩散速率):

  15. 6-7 一级不可逆反应 • 1、 (6-36) • (6-37) • (6-38)

  16. 6-7 一级不可逆反应 = • 液相反应利用率(表示液相反应被利用的程度:若 低,则 表示由于受传递过程限制而使液相A浓度较界面大为降低)。 • 单位传质表面的液相容积(或厚度)与液膜容积 (或厚度)之比。

  17. 6-7 一级不可逆反应 • 2、有关讨论: 不同反应速率的化学吸收过程,其过程特征是不同的。 ①快速反应( ): 无关,加剧液相 湍动无效; 反应在液膜中进行完毕液相平均反应浓 度趋于0。

  18. 6-7 一级不可逆反应 • ②中速反应: • ( ) • 很小,反应既在液膜,又扩散至液相主体中进行。

  19. 6-7 一级不可逆反应 • ③缓慢反应( )

  20. 6-8 不可逆瞬间反应 • 1、反应仅在液膜内某一平面(反应面)上完成。 • 对 : • (6-45) • (6-46)

  21. 6-8 不可逆瞬间反应 • 2、临界浓度 : :反应面为界面时的 ,即吸收速率最大时的 当 ,反应面趋向于界面、 当 反应面到达界面、 (6-49)

  22. 6-8 不可逆瞬间反应 • 当 • 可见:

  23. 6-8 不可逆瞬间反应 • 二级不可逆反应: • 式中: , • 瞬间反应增强因子:表征吸 收组分A与活性组分B的扩散速率相对大小。

  24. 6-8 不可逆瞬间反应 • ①虚拟一级快反应: 条件——液膜中B的扩散>>反应的消耗(B供应很充分,液膜中B的浓度可视为恒定) 即当 时, ②瞬间反应: 条件——k2很大,而B供应很不充分, 即当 时,

  25. 6-11 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 • 一、平行反应: 多种反应剂对一种气体的吸收过程(工业中常见)属此。 两种反应剂对同一种气体吸收的浓度分布的形式,因反应 类型不同而不同:

  26. 6-11 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 • 1、拟一级快反应: * 判别条件: 对任一反应剂Bi (6-63) 式中:判据 A与Bi间的反应吸收准数(Ha— 八田准数)

  27. 6-11 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 • 若A与各反应剂B间都为拟一级反应,则A组分的吸收增大因 子,可由一级不可逆反应公式计算: • 式中, (6-64) • 而一级(单吸收剂): • 可见,增大因子较单一反应剂时要大,

  28. 6-11 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 • 2、瞬间不可逆反应 • 判别条件: (6-65) • * 若A与各反应剂间都为瞬间反应: • (6-66)

  29. K2 K1 K1 K2 6-11 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 • 二、连串反应: • 1、与反应剂B间的连串反应: • ①若 ,(即B与C的反应速率为零),则为单一反应    的情况,据 可求得 • ②若 (即生成的C立即与B反应),则相当于 的情况

  30. 6-11 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 • ③若 ,则( )

  31. K1 K2 6-11 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 • 2、与气相组分A的连串反应: • , • *当 时, ;

  32. 第五节 鼓泡反应器 • 特点:气相高度分散在液相中(持液量大、相际接触面大、传质和传热效率高,适用于缓慢反应和大量放热情况);结构简单,操作稳定,费用低。 缺点:液相返混较大;气相压降较大。 • 型式:按结构分: ①空心式(针对热效应较大)②多段式(克服液相返混) ③气体气提式 ④液体喷射式; ③④统称环流式——针对高黏物料,借循环运动强化传质, 有利固体悬浮。

  33. 6-14 鼓泡塔的操作状态 • 流动状态的三个区域: • 安静鼓泡区;湍流鼓泡区; 柱塞气泡流动区。 • (取决于DT,UOG—表观气速) • (气体分布器形式、液体物理化学性质、液相流速也影响)。

  34. 6-15 鼓泡反应器的流体力学特性 • 一、气泡直径及径向分布: • * Akita准数关联式计算气泡直径:(6-67) • dvs-Sauter平均直径 • * 径向分布:dB—塔内直径d处的气泡平均直径

  35. 6-15 鼓泡反应器的流体力学特性 • 二、鼓泡塔的气含率及径向分布: • * 气含率εG: • ①定义:塔内气液混合物中气体所占分率(体积) • ②关联式:(6-68)(DT>15cm) • ③关联图:Hughmark图(DT<15cm) • 径向分布:

  36. 6-15 鼓泡反应器的流体力学特性 • 三、鼓泡塔中液体循环速度: • 处,轴向循环速度为零; • (6-70), • 中心上升液体速度,max • (6-71), • 近壁处液体速度,max

  37. 6-15 鼓泡反应器的流体力学特性 • 四.环流反应器的气含率和合适尺寸:(6-72)

  38. 6-16 鼓流反应器的轴向混合 • 一、气相轴向混合: 气相轴向弥散系数:EGZ • 二、液相轴向弥散系数: ELZ(6-73),(6-74)鼓液塔液相可视为全混流。

  39. 6-17 鼓泡反应器的传质、传热特性 • 气膜传质与系数: • *给热系数 • 临界

  40. 6-18 鼓泡反应器的简化反应模型 • 气相反应物A和液相反应物B均为一级的气液反应: 一、气相为平推流,液相为全混流:(小直径鼓泡塔) • 1、气相浓度与高度的关系: ①等压反应过程(塔高较低、或操作压力较高):(6-81) 若为不可逆反应,且 为常量: (6-82)低气体浓度 (6-83) ②压力随塔高变化(塔高较高,或操作压力较低):(6-85) 若为不可逆反应,且 为常量:(6-86) • 2、液相反应剂B的转化率: • ①液相为连续出料达定态时:(6-87) • ②液相为间歇加料和出料时:(6-88)

  41. 6-18 鼓泡反应器的简化反应模型 • 二、气相和液相均为全混流:(搅拌鼓泡反应器) • 1、连续操作:液相反应剂B浓度变化(CB1-CB2):(6-89) • 2、半间歇操作: (6-90)

  42. 6-18 鼓泡反应器的简化反应模型 • 三、考虑气相轴向弥散的计算法:Levenspie1图。 • 液相为全混流,气相轴向部分返混 • 步骤: • ①先按气相为平衡流条件, 计算所需反应器高度Lp; • ②再用Fig6-24确定气相轴向 弥散条件下实际应增大的倍数。

  43. 第六节 搅拌鼓泡反应器 • 适用:气体与粘性液体或是悬浮溶液的反应系统。 • 特点:气体分散―靠机械搅拌(气体流率很小时,也能充分 分散;操作可靠,易于控制;放大容易,半间歇操作方便)

  44. 第六节 搅拌鼓泡反应器 • 型式:按气体导入方式分三种 • 强制分散:气体由搅拌器下的 各种静态予分布装置(如分气环, 多孔烧结板)导入。 • 自吸分散:借搅拌桨旋转形成的 低的背压,使气体经中空轴由液面 上方吸入。 • 表面充气分散:借快速表面搅拌形成的旋涡,夹带气体而使 液体表面充气;并由处于下方的轴流型搅拌器使气液混合均匀。

  45. 6-19 强制分散式搅拌鼓泡反应 • 搅拌器形式:盘式涡轮;斜式平板桨;螺旋桨。 • 搅拌器作用:液体混合,气体分散。

  46. 6-19 强制分散式搅拌鼓泡反应 • 一、操作区域和特征转速: • 操作区域: • 按不同搅拌速度,分五个区域; 合理操作区:区域2。 • 临界转速(最小转速)Nmin:使在区域2操作的最小转速。 • 液泛气速UoG,max:在一定转速下,防止冲破反应器中心区 的最大气速。

  47. 6-19 强制分散式搅拌鼓泡反应 • 二、传质与传热特性: • (气含率); (气泡直径,Bubble); • (传质系数); (给热系数) • 三、搅拌器的功率消耗:功率降低系数

  48. 6-20 自吸式搅拌鼓泡反应器 • 型式:管式;扁平管式;叶轮式 • 性能:临界转速NC;吸气速率;

  49. 6-21 表面充气式搅拌反应器 • 液面下搅拌器:小型,轴向流,高速,表面充气。 • 距底部Dg搅拌器:轴向流,均匀分散。

  50. 6-22 反应器的热稳定性 • 1、搅拌或鼓泡搅拌反应器中的气液体反应: 热稳定性较单向反应更复杂——①多重定态数目更多,②影响固态更多(反应速率,传递速率,溶解度) • * 热平衡:(理想混合,单位气、液入料热容量为基准,定态) (6-114) • * 多态特征:(单-反应, 绝热式,连续操作,理想混合 型气液反应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