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5

第三課 國際關係、國際組織、全球社會

第三課 國際關係、國際組織、全球社會. 彰化 高中 2011. 全球化 globalization. 國際化 internationalization. 我們正跨越 國家間 增加 密切聯繫 的時代,朝向 超越既有 之 民族國家 概念的方向 ……. ?. Q. 民族國家 是什麼時候才出現的概念 ?. Q. 這幅地圖呈現 「 民族國家 」 的概念之外,還說什麼 ?. ˙ 民族國家 -Nation 〈 主權獨立 〉 (第一部門) ˙國際組織(第三部門) ˙跨國公司(第二部門) ˙個人精英. Q 1 . 國際社會的成員有哪些?

on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課 國際關係、國際組織、全球社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課 國際關係、國際組織、全球社會 彰化 高中 2011

  2. 全球化 globalization 國際化 internationalization • 我們正跨越國家間增加密切聯繫的時代,朝向超越既有之民族國家概念的方向 …… ? Q.民族國家是什麼時候才出現的概念?

  3. Q.這幅地圖呈現「民族國家」的概念之外,還說什麼?Q.這幅地圖呈現「民族國家」的概念之外,還說什麼?

  4. ˙民族國家-Nation〈主權獨立〉(第一部門) ˙國際組織(第三部門) ˙跨國公司(第二部門) ˙個人精英 • Q1.國際社會的成員有哪些? • Q2.國際社會成員之間的互動有哪些模式? 政治、軍事(傳統) 經濟、文化、學術、體育...〈現代〉

  5. 大 綱 壹、國際關係貳、國際現勢叁、國際組織 肆、全球民間社會

  6. Q.國內政治趨向民主,國際政治 也趨向民主嗎? 壹、國際關係 〈一〉國際體系的演變 1.絕對國家時期1648~1789 2.民族國家時期1789~1966 3.民主國家時期1966~

  7. 1.絕對國家時期1648~1789 • 西發里亞合約→法國大革命 • 以君主為核心的帝國統治,以武力為基礎的疆界,多族群、多語言、子民 • 國家彼此承認國境之內的主權完整(國家、統治者、公民視為一體) • 權力均衡〈balance of power〉:國際正義與和平的內涵是秩序(停止戰爭、相互承認武力範圍)

  8. 2.民族國家時期1789~1966 • 法國大革命~聯合國人權公約簽訂 • 以「民族國家」為核心,武力統一或民族自決→造成兩次世界大戰 • 國家依約定彼此承認國境之內的主權完整(聯合國憲章) • 國際正義與和平的內涵是民族獨立,但手段仍要靠實際balance of power (民族自決無法成為普世價值)

  9. 3.民主國家時期1966~ • 1966(或1948)聯合國人權公約 挑戰西發里亞國家主權觀 • 國家、統治者、公民不被視為一體 • 國際正義與和平的內涵是人權、民主 → 「 balance of power」被「說理」與「利誘」取代 ※權力- power的三個面向:強制→交換→認知 〈軟實力〉

  10. 〈二〉當前國際關係的特徵 2.國際體系的行為者多元化 • 除主權國家之外~ 國際組織、跨國公司、國際媒體集團、犯罪組織、INGO 都是國際關係的成員 • 權力均衡(balance of power)-硬實力 • 國際建制(international regimes)-軟實力 →即軍力(硬實力)的重要性下降,「說理」與「交換」 〈軟實力〉的重要性增加 1.行為場域多元化

  11. 3.國際社會成員互賴加深 • 經濟學『比較利益法則』: ㄧ個什麼都比別人強的與另一個什麼都比較弱的人,仍然有分工合作的利益……→全球貿易→1┼1>2 • 跨國界的議題更促成互相依賴與需要彼此 環境生態保育、流行疾病防治、交通電信的銜接、國際援助確保區域安全、文化遺產…

  12. 4.經濟競爭取代軍事對抗 ∵窮兵黷武的形象讓世人唾棄 ˙中共早年揚言「血洗台灣」 ˙格達費血腥鎮壓反抗者,引起眾叛親離、國際譴責的窘境… 現在在國際上改宣稱「和平統一」 ∵網路改變了獨裁者的命運 ˙軍力(硬實力)的重要性下降,「說理」與「交換」 〈軟實力〉的重要性增加

  13. 4.經濟競爭取代軍事對抗 ? • 國際結盟以經濟目的為重心 降低關稅、開放市場、資源整合、智慧財產權保障… • 政治議題〈 如「反恐」〉成為經濟目的的附帶議題 Q.美韓最近的「聯合軍演」,其目的有哪些?

  14. *國際關係理論 • 現實主義:權力均衡(balance of power) 武力重要 ∵國際是無政府狀態的結構 硬實力的累積與競爭是亙古不變的事實 • 理想主義:軟實力(soft power) 從演化史觀點,強調人類認知的改變會帶來不同的互動方式。 • 建構主義:軟、硬實力相互為用 國際體系的運作邏輯是過程建構,端賴主要行為者如何互動所決定。

  15. *外交手段包括: • 拉高衝突局勢 如演習與飛彈試射、恐怖行動... • 經濟制裁(大國發動才有效) • 加入國際組織 如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 • 參與國際事務 如救災、協助第三世界國家脫貧... • 高度支持國際規範 如台灣將聯合國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納入國內法

  16. 貳、國際現勢 ㄧ、東西對抗 南北對抗 二、國際結盟 三、主要的國際衝突

  17. 一、東西對抗 南北對抗 美國集團 • 二次大戰結束後1945~~1989 蘇聯集團 意識形態 華沙公約組織 Warsaw Pact 1955~1991 北約NATO 1949~

  18. 冷戰--美蘇兩極對立的結構 Q.為什麼稱為「冷戰」? Q.為什麼出現「代理戰爭」? Q.不想加入戰局的,採取什麼策略?

  19. 東西對抗 • 冷戰〈cold war〉:美、蘇競相發展核子武器,達到相互保證毀滅狀態,∴雙方都不願真正兵戎相見 ∴→代理戰爭:韓戰、越戰、阿富汗戰爭、以巴戰爭… Q.台海兩岸的對峙,是代理戰爭嗎? ˙第三世界國家「不結盟」政策

  20. 萬隆會議 1955~ 第一次亞非會議,發起國為印度﹑印尼﹑緬甸﹑錫蘭和巴基斯坦 目的: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經濟文化交流;象徵第三世界的團結,聯合抵制美國與蘇聯的殖民主義或新殖民主義。 29個國家派代表與會,代表的人口超過全球一半。中華人民共和國﹑埃及、日本﹑利比亞﹑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沙特阿拉伯… *不結盟運動-南北對抗

  21. ˙不結盟運動→美蘇對立和緩 • 不結盟國家「等距外交」 60年代亞非殖民地紛紛脫離殖民母國而獨立,未避免捲入美蘇對峙漩渦,標榜和兩強維持等距關係,採取不結盟政策 • 美蘇態度轉變 70年代美國退出越戰,和緩了對峙的緊張局面;美蘇雙方開始展開限制核武的談判 ˙「反擴散條約」(NPT,1969) ˙ 1957蘇聯發射人類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波尼克號(SPUTNIK)。

  22. 冷戰 結束… • 蘇聯東歐的民主化 1985年戈巴契夫上台,為解決國內經濟危機,對內:採改革開放政策;對外:對東歐國家採不干涉政策 • 蘇聯東歐共產黨政權的解體 ˙鄧小平 的改革開放 1978年5月 《光明日報》發表 《實踐是檢驗真理 的唯一標准》 戈巴契夫 改革開放→蘇聯瓦解 1989柏林圍牆倒塌 →東西德統一

  23. 後冷戰時期… • 國際體系多元發展 →一極多元or一超多強 • 美國仍是世界霸主〈軍事、經濟 力量〉 • 獨立國協、歐洲聯盟的組成,成為一股影響國際政治的重要力量。 • 中國大陸在1978年改革開放後,逐漸成為一股重要的力量

  24. *多極型態 … ? G2 • 2008金融海嘯~ :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等預測:新興國家崛起後的世界,將會是一個由美國、中國、歐盟、印度、俄羅斯等主導的「多極世界」(multipolar world) 金磚四國 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國(China) G7 G8 G20

  25. G20 • 歐盟、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德國、加拿大、義大利、俄羅斯、澳大利亞、中國、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韓國、印尼、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 等國家的財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組成 • G20的國民生產總值約佔全世界的85% • 人口則將近世界總人口的2/3。

  26. *單邊主義(unilateralism) • 指舉足輕重的特定大國,不考慮大多數國家和民眾的願望,單獨或帶頭退出或挑戰已制訂或商議好了的維護國際性、地區性、集體性和平、發展、進步的規則和制度,並對全局或局部的和平、發展、進步有破壞性的影響和後果的行為與傾向。 • 例如…

  27. *多邊主義 • 協調與合作--基本特徵 • 兩個以上的國家進行國際合作,旨在解決國際問題、處理由於國際關係中人們所認知的或實際存在的無政府狀態所引發的衝突。 • 多邊主義有助於國家化解相互間的矛盾和分歧,從根本上擺脫彼此間的安全困境,創設廣泛的和平穩定的地區安全環境 聯合國、北約、華約、東協是「多邊主義」代表

  28. 南北對抗North—South conflict 殖民國母國、 掌握科技、 掌握經貿遊戲規則 富裕世界 已開發國家 工業化國家 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澳洲、紐西蘭、產油國除外〉 二次大戰前 大多為 殖民地 貧窮世界 第三世界 未開發國家

  29. 南北對抗North—South conflict 富裕 世界 核心議題: 經濟發展不均、 貿易不公平 ˙後殖民時期 南方國家的發展經驗: →政治獨立、經濟依賴 國家雖獨立,卻未脫離原殖民宗主國的支配 貧窮 世界

  30. 後殖民時期的發展經驗 ˙經濟方面: 1.出口財貨便宜--重經濟,進口財貨昂貴--輕經濟 2.經濟依賴:關鍵技術(農、工業)掌握在已開發國家手中,不管發展農業或工業都必須依賴先進國家(G7orG8) 3.國際貿易秩序由北方國家主導 ˙文化方面:文化麥當勞化現象,弱勢文化發展岌岌可危 ˙政治方面:社會精英急於脫離落後的狀態,往往採取激烈的政治改革策略(革命),造成政治動盪不安,反而不利於社會、經濟發展

  31. 七七集團 • 時間:1964年聯合國第一屆貿易發展會議 • 目的:77個開發中國家組成「七七集團」,統合對先進國家談判的意見與需求 • 成績: 1.具體:1965年聯合國大會通過「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宣言 2.實際效果:因限於各說各話,南北經濟差距持續增加

  32. 南北對抗〈目前〉 ˙WTO杜哈回合談判觸礁(2000年) ˙反對資本主義全球化的「社會論壇」在巴西的阿雷格港成立(2000年),與每年在瑞士達沃斯召開的「經濟論壇」互別苗頭 ˙G8高峰會2003年開始邀請中國、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等國家、參與對話,討論解決南北差距問題 ˙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BRIC)崛起 ˙美國出現長期雙赤字現象、日本一直未能脫離泡沫經濟的泥淖 ˙2008年金融海嘯,衝擊先進國家的金融體系,冰島破產、英鎊重貶30% … ˙星巴克越密集的地區災情越嚴重

  33. 二、國際結盟 • 原因 1.國際局勢不僅以軍事為核心,經濟、貿易、人權等議題逐漸成為全球關注問題 2.美國雖仍然有超級強國的實力,卻無法掌握絕對優勢 3.其他強權國家相繼崛起,並且組成政治、經濟結盟

  34. 歐洲重要結盟 ˙冰島、克羅埃西亞、馬其頓? ˙未加入歐盟的歐洲國家? ˙未採用歐元的國家有? 英國、瑞典、丹麥 ˙歐洲共有48個已獨立國家 ˙ 歐盟成員國為27國

  35. 1958歐洲共同市場 1951荷、比 盧 法 義 西德 歐洲煤鋼共同體 歐洲原子能共同體 *歐盟發展歷程(Europe Union) ˙1999年1月1日 歐元正式誕生 ˙ 2002年1月1日 歐元貨幣正式流通 ˙ 2007年歐盟東擴,與美國、中共呈鼎足而三之勢 ˙2008金融海嘯,歐盟受創嚴重 1992年馬斯垂克條約 歐洲聯盟成立 2010 年歐豬5國(PIIGS) Portugal、Italy、Ireland、 Greece 及Spain 因赤字惡化問題, 持續影響金融市場 1948 荷比盧 關稅同盟

  36. 歐洲重要結盟--獨立國協組織 ˙1991年蘇聯幾乎解體的同時,由原蘇聯加盟共和國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12月8日在白俄首都明斯克簽署協議成立 ˙原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有12個加入 ˙波羅的海三小國加入歐盟

  37. 亞洲 重要結盟 • 六方會議: 美國、中共、日本、俄羅斯、南韓、北韓 • 美國希望中國能加入阻止北韓發展核武的會議,所以積極邀請中共加入,也因此美方釋出了極佳的善意和條件(台灣的利益),促使中共能說服北韓放棄發展核武。 • 條件都談不攏,談談停停,北韓要的很多,美國出的很少,中共拿北韓向美國要地位和利益……北韓還是繼續發展核武,而且明目張膽到讓美國的軍事衛星或是偵察機偵測到其動靜,目的就是想要美國讓步

  38. 亞洲 結盟 • 主要競爭勢力:美國(日本)、中國 • 以美國為首的結盟: 為圍堵共產勢力,美國與東亞島鍊國家締結雙邊、多邊的聯防協定 • 美日軍事合作:美日安保條約 • 美韓軍事合作 • 亞太經合會

  39. 亞洲 結盟 • 主要競爭勢力:美國(日本)、中國 • 中國積極加入或促成的結盟: 1.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2.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 :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俄羅斯 ˙2005年,上海合作組織元首會晤在哈薩克斯坦舉行,決定給予巴基斯坦、伊朗、印度觀察員地位

  40. 東協 1967年成立 ˙2007通過東協憲章 ˙2015成立東協共同體 ˙1989冷戰結束後,一面有傳統強權美國與日本,另一面則是新崛起的中國與印度,東協採取遊走於其間,不容許任一方影響東協決策,但也沒得罪雙方。 ˙目前,它提高了東南亞國家的地位,不但歐盟主動提議與它合辦「歐亞論壇」,區外國家從澳洲、紐西蘭到印度,都在門外排隊,等候加入。

  41. 美洲重要結盟-經貿方面 • 北美自由貿易區 NAFTA • 南方共同市場 ˙中美洲共同市場(CACOM) ˙安地諾協定(Andean Group)

  42. 非洲重要結盟 • 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2002 • 前身是1963年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成立的「非洲統一組織」。2002年7月在南非改組。 • 53個會員國,屬於集政治、經濟和軍事於一體的全非洲性的政治實體。 • 未來有計畫統一使用貨幣、聯合防禦力量、以及成立跨國家的機關。 • 此聯盟的主要目的是幫助發展及穩固非洲的民主、人權、以及能永續發展的經濟,除此之外亦希望減少非洲內部的武裝戰亂及創造一個有效的共同市場,最終目標是建立非洲合眾國。

  43. 跨洲 重要結盟 • 聯合國 • 不結盟國家組織〈Non-Aligned Movement,NAM〉 •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 〉

  44. ˙聯合國(UN) 1. 1945年成立,以主權國家做為會員國之資格,有192餘國參與。 • 在國際和平的維持、禁止核武的擴散及國際社會文化教育的推展等方面,有積極的作為與具體的成果。 聯合國大會 聯合國安理會 秘書長潘基文 聯合國總部

  45. 不結盟國家組織〈Non-Aligned Movement,NAM〉 • 「不結盟運動」已經逐漸離開當初兩極冷戰的對抗議意味,變成了發展中國家對外發言的窗口。 • 在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框架下,不結盟運動(Non-Aligned Movement)和77國集團(G77,目前有134個會員)誕生,這形成了發展中國家一個平台,用以表達他們的需求和在多邊談判中與發展國家對話語磋商。

  46.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 • 1960年組成 • 創始國: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委內瑞拉;後來加入卡達、印尼、利比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爾及利亞、厄瓜多、安哥拉共十三國,產量佔全球40%。 • 1973年中東戰爭及1979年伊朗回教革命,油國組織以石油為武器,對歐美國家實施禁運並削減產量,形成第一次與第二次全球能源危機

  47. 三、國際衝突 族群衝突 • 庫德族問題: • 車臣問題: • 巴斯克族問題: • 科索沃問題: 政治衝突 最早 維護主權及領土完整 文明衝突 經濟衝突 ˙國際貿易競爭 如:關稅、市場開放、出超入超、金融外匯、勞工問題 ˙杭亭頓<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1993年)

  48. 文明衝突 ˙十九世紀的殖民主義理論 1.東西文明有差距,衝突無法避免 2.殖民國家對殖民地的文化壓制、滲透是一種現代化的努力 ˙杭亭頓<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1.主張:後冷戰時期,各大文明的斷層接觸帶是衝突點,隱含意識形態及宗教意識的衝突 2.影響:911事件後,美國向伊斯蘭教的極端份子宣戰

  49. 文明衝突 ˙批評杭氏<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1.薩伊德(Edwar W. Said,1935~2003)後殖民主義論述:草率的將龐大的群體分為「西方」與「伊斯蘭」陣營 2.克黑朋(Marc Crepon,1962~):此理論是一種製造敵人的文化,完全無顧文明之間交融互補的可能,漠視文明本身多元豐富的面向

  50. 叁、國際組織 • 國際主義:Internationalism 1.主張:各民族應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及感情,互助合作以消弭戰爭 2.類型: 社會主義思潮 第一國際→第二國際 第三國際→第四國際 →社會主義國際組織 自由主義思潮 1899年的海牙和平會議,設置了國際仲裁法庭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設立國際聯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了聯合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