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262 Views
多元化社會 - 外籍 新娘. F9803812 李宗祐 F9703834 黃貫哲 F9703001 張瀚文 F9703816 潘育樺. 台灣外籍新娘現象. 一 . 社會 適應、文化 調適 問題 。
E N D
多元化社會-外籍新娘 F9803812 李宗祐 F9703834 黃貫哲 F9703001張瀚文 F9703816 潘育樺
台灣外籍新娘現象 • 一.社會適應、文化調適問題。 • 台灣的弱勢男子和東南亞的弱勢女子所共同組成的跨國婚姻家庭,不僅有婚姻調適、生養子女等問題,加上跨文化適應下形成的風俗民情、生活價值觀差異、語言溝通隔閡等衝擊,且雙方結婚動機不同,台灣男子有些是為解決延續後代的壓力,東南亞女子部分是以經濟為重要考量因素之一,面對社會大眾對「買賣婚姻」烙印,跨國婚姻較易產生婚姻不協調、夫妻衝突及養育小孩等問題。
二.家庭婚姻問題: • 非以感情為基礎的婚姻,短時期可能基於經濟的因素未被當事者所重視,但長時間對婚姻及家庭產生的效應,實待觀察、輔導。 • 三.親職教育問題: • 無論是父職或母職部分,限於夫妻雙方社經地位或身心障礙困難,加上東南亞新娘語言能力與教育水平普遍不足,在下一代教育上的需求同樣需要關注。
外籍配偶子女教育的迷思與省思 • 自從政府於一九九○年代左右開放 「外籍新娘」(現在比較普遍的稱呼是外籍配偶或新移民和新住民)來台之後,有關於外籍配偶的消息和議題,不僅經常出現在各種各類的大眾傳播媒體上,同時也成為專家學者研究及各種研討會的主題,以及政府施政的重點之一。隨著經濟的發展、政治的民主化、和社會的開放,加上國際化和全球化的衝擊,使得台灣的社會及文化都呈現多樣化的面貌,人口的流動與交流更加的頻繁;而外籍配偶正是台灣自一九八七年解嚴之後,三種主要的人口流動模式之一(文建會,2003,頁95): • (1)國內因低技術工人力短缺而引進大量的東南亞外 籍勞工;(2)隨國外來台投資而移動的已開發國家白領高技術人才;及(3)藉著婚姻關係移入台灣的外籍配偶大量增加。隨著時間的增長、外籍配偶人數的增加、政府的宣導、社會團體的參與、和專家學者的釐清,大家似乎比較習慣了「外籍配偶」此一新的族群,使得外籍配偶的問題和議題似乎有止息之勢,雖然,偶而還會看到一些有關外籍配偶負面的報導和消息,事實上,現在是正面的和積極的消息及報導,比以往多出許多了。然而,隨著外籍配偶所生子女數和其就學人數的日漸增加
台灣家庭變遷-外籍新娘現象 • 壹、 背景說明 • 依據內政部警政署資料,近五年來外籍結婚登記數每年都超過十萬人, 1998年有10,413外籍人士和國人結婚(新郎1,788人新娘8,625人),佔當年台灣總結婚對數145,976之比率為7.13﹪。2000年之後此比率超過百分之十一,也就是每一百對婚姻中有近12對為外籍通婚。這些外籍配偶當中,以越南為最多,2002年佔了所有外籍配偶之六成;其次為印尼與泰國(薛承泰,2003)。 • 觀察台灣的東南亞新娘及大陸新娘現象,以在台灣婚姻市場中居於相對弱勢的男子為主(如社經地位較差、年紀偏高或身心障礙者),因而,需仲介業穿針引線下挑老婆完成終身大事,而東南亞新娘則多因本國之家庭經濟條件差而選擇嫁到台灣。移民入台灣家庭後,她們擔負起生育、照顧老公、侍候公婆或照料全家的工作,面對著需克服語言問題及文化與生活上的適應落差,在照顧與養育下一代之品質上,逐漸被視為潛在社會問題。 • 尤其,就外籍新娘的生育率而言,一般都高過於本地婦女,在生育總數上,1998年外籍與大陸新娘所生嬰兒數占台閩地區嬰兒出生數的比例為5.12﹪,至2002年已經提升為12.46﹪。也就是說,去年在台灣出生之嬰兒100個中,有12.46個是外籍與大陸新娘所生,其中8個為外籍新娘子女,4個為大陸新娘子女(內政部,2003);再依內政部兒童局粗略估計,截至2002年底,外籍新娘家庭子女數約為12萬餘人…,相關政策需求引發關注。 • 貳、 問題分析 • 歸納分析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普遍引起關注的議題包括: • (一) 社會適應、文化調適問題:台灣的弱勢男子和東南亞的弱勢女子所共同組成的跨國婚姻家庭,不僅須面對婚姻調適、子女生養等問題,更需要面對跨文化適應所帶來如風俗民情、生活價值觀差異、和語言溝通隔閡等衝擊,加上「買賣婚姻」烙印、雙方結婚動機不同,台灣男子為解決延續後代的壓力,東南亞女子則以經濟為最重要考量因素之一,跨國婚姻必然會比同國同種族結合之婚姻家庭容易產生婚姻不協調、夫妻關係衝突及養育小孩等問題。 • (二) 家庭婚姻問題:非以感情為基礎的婚姻,短段時期可能基於經濟的因素未被當事者所重視,但長時間對婚姻及家庭產生的效應,實待觀察、輔導。 • (三) 親子教育問題:就東南亞新娘普遍教育水平差,語言能力不足,無論父職或母職部分,同樣限於夫妻社經地位或身心障礙困難,在提供下一代教育產生障礙。 參、政策思考面向 • (一) 居留權:外籍配偶,結婚之後即可獲得在台灣的拘留,四年之後就可以拿到身分證,政府應有積極性作為,一方面兼顧人權不歧視,另一方面可以限制連鎖移民數量或拉長每一連鎖移民時間。 • (二) 管理機制:台灣並無針對新移民統籌單位(例如移民局)而將事權分散在陸委會、海基會、內政部、警政署、勞委會等。一旦有事情發生,則相互推諉,若要推動服務與輔教工作,各部會方案又往往支離破碎;最後只好多制定一些禁制性規定,以防萬一。 • (三) 種族中心及歧視觀念:例如外籍與大陸新娘「品種」欠佳,甚至擔心她們的高生育率會改變「台灣人」素質的歧視觀念。 • (二)成人教育及親子教育:政府面對這些新移民,成人教育與輔導措施加強協助其適應,並避免在下一代形成弱勢循環。 • (三)優生保健:外籍新娘初到台灣,通常就會有「馬上要懷孕、生子」的壓力。相對於台灣婦女平均結婚十二個月才懷孕,外籍新娘平均結婚六個月就懷孕;夏曉鵑(2000)針對跨國婚姻家庭所進行的訪視也發現,「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夫妻於婚後第一、二年便有下一代」。而由政府統計資料可看出,外籍新娘生育子女數年年上升,其增加速度將遠快於其他類型家庭之子女生育數。 • (四) 家庭支持:現行福利法規中措施都規定,補助和津貼型態的措施(如特殊境遇婦女之緊急生活扶助、創業貸款補助、低收入戶生活補助、急難救助等),均以在戶政單位領有國民身份證並設有戶籍為申請要件。對於未領有我國國民身分證之外籍新娘,一旦面臨家庭暴力、婚姻解組或其它困難等問題,現行社會福利相關法規仍難以就其緊急性、特殊性的需求,提供其經濟上的幫助。
台灣十年來東南亞外籍配偶研究趨勢分析 • 本研究旨在探討十年來外籍配偶研究發展及分析未來研究趨勢,以369篇外籍配偶碩博士論文為研究對象,透過內容分析法,描繪近十年來台灣外籍配偶學術研究風貌,期能了解外籍配偶在台灣整體發展,並歸納分析其未來研究趨勢。研究目的:一、了解十年來東南亞外籍配偶研究概況。二、分析歸納十年來東南亞外籍配偶研究主題、研究方法。三、對東南亞外籍配偶未來研究發展趨勢提出建議。 • 本研究分析結果如下: • 研究概況:(一)外籍配偶研究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二)東南亞外籍配偶研究對象以越南籍為最多、其次為印尼籍;(三)外籍配偶子女研究以國小學童為主。 • 研究議題:(一)外籍配偶研究議題廣泛豐富且多元;(二)生活適應與社會網絡是外籍配偶研究最夯的議題;(三)外籍配偶子女研究議題以學習方面最多,學校與生活適應仍是重點。 • 研究方法:(一)外籍配偶研究偏質化研究,外籍配偶子女研究偏量化研究;(二)深度訪談是外籍配偶研究最重要的研究方法。 • 建議:(一)持續關切外籍配偶族群的發展,特別是照顧輔導制度的建立與相關法規的修正;(二)未來外籍配偶子女研究,能重視外籍配偶子女青少年的心理發展;(三)著重外籍配偶及其子女相關研究量表的研發;(四)對於外籍配偶次文化、政治議題未來可進行較多研究。
外籍新娘的社會意涵 • 經濟全球化後,徹底改變了台灣的海洋封鎖線,民族與國家的疆界不再像過去般被層層封鎖。(Omae, 1990, 1995)因此,在台灣的各個角落,很容易地就可以看到一群「離國出走」(史坦可,2002)而來的人,其中的外籍新娘與大陸新娘便是透過婚姻管道來台的焦點。伴隨著這些特殊移民的增加,我們可以說台灣已在世界角色中產生移動,並且已是社會全球化的一部分了。溯及台灣經濟落後的年代,台灣亦曾經寫下外籍新娘產地的辛酸史。台灣單身女子也曾經幻想過西方的浪漫,並且急於以婚姻方式擺脫貧窮。曾幾何時,台灣對於今日的經濟強勢份外感到驕傲,當投射到今日在台灣的外籍新娘身上時,反而顯示出傲慢心態,缺少應有的同理心。究其原因,或許是因為經濟上的強勢而導致了台灣社會產生集體失憶症。
外籍新娘問題對移民政策的衝擊 • 就歷史上來看,台灣社會的組成本質即為移民社會,但從過去的威權統治時期開始,我們的人口與移民政策,就一直以「封閉人口」為原則,依循「移出從寬、移入從嚴」的模式運作17,因此,現階段法令仍然嚴格限制外籍新娘在我國國籍歸化與取得上的條件與程序,自不令人感到意外。但若從外籍新娘入境到正式取得永久居留權及國民身分證的過程來看,外籍新娘要真正成為台灣新娘,必須要付出相當的代價。
移民政策配套機制與社會發展關係的調適 • 台灣地區因為男女可婚人口仍存在相當的落差,即使不論結婚意願是否降低,不少台灣男性無法在台灣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乃是客觀的事實。然而,因為台灣近十餘年來採取開放外勞的政策,並隨之而衍生出外籍通婚的現象,加上這段期間台灣的經濟條件明顯又優於許多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大陸,近十年來和這些國家通婚的情形可說是越來越普遍。
結論 • 雖然現在政府一直在提高外籍新娘的權益,但外籍新娘的社會案件還是對整個社會帶來許多問題。我個人覺得那些政策雖然能帶給她們一些保障,但他們最需要的還是社會大眾對他們的尊重。所有的外籍新娘都希望大家不要用異樣眼光看待她們這些「外來族群」。身處異鄉的外籍新娘,離開祖國,居住在她所不熟悉的環境,內心一定孤單害怕,所以我們應該用包容的心接納她們。對於外籍新娘的子女,不要怕他們影響台灣人口素質,只要好好教育她們,她們也可以成為國家棟樑。在此更要呼籲外籍新娘的先生,好好經營婚姻生活,讓語言不通、生活環境不同這些問題,隨著彼此改變而消失,遇到問題更不可用暴力解決,讓所有外籍新娘都感受到愛和溫暖。我更希望政府及相關單位,能正視她們的問題,落實所有政策,給予妥善的照顧和幫助,讓這些「新女性移民」都覺得嫁來台灣是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