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345 Views
朱光潛簡介. 中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 1897-1986. 圖片來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116093.htm#9. 朱光潛簡介. 早期的教育背景 五四運動的洗禮 與開明書店的淵源 留學時期的研究與著作 回國後在教育界、文藝界的活動 中共建政後的思想轉變與研究方向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朱光潛三立座右銘 朱光潛的治學精神 朱光潛語錄 朱光潛書法作品欣賞 朱光潛故居. 早期的教育背景. 六歲到十四歲在父親開設的私塾接受嚴格的傳統教育 十五歲入洋學堂(高小)
E N D
朱光潛簡介 中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 1897-1986 圖片來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116093.htm#9
朱光潛簡介 • 早期的教育背景 • 五四運動的洗禮 • 與開明書店的淵源 • 留學時期的研究與著作 • 回國後在教育界、文藝界的活動 • 中共建政後的思想轉變與研究方向 •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朱光潛三立座右銘 • 朱光潛的治學精神 • 朱光潛語錄 • 朱光潛書法作品欣賞 • 朱光潛故居
早期的教育背景 • 六歲到十四歲在父親開設的私塾接受嚴格的傳統教育 • 十五歲入洋學堂(高小) • 半年後進入桐城派古文家 吳汝綸創辦的桐城中學, 因此放棄時文(八股文), 轉而摸索古文 安徽省桐城中學校門 圖片來源 http://www.tongzhong.cn/zjtz/school.html
五四運動的洗禮 • 1918年進入香港大學,主要學習英國語言和文學,以及生物學和心理學 • 期間受到五四運動影響,毅然放棄了古文和文言,學著寫起白話文 • 「寫白話文時,我發現文言的修養 也還有些用處,就連桐城派古文所 要求的純正簡潔也還未可厚非。」 白話文之父─胡適 圖片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ff4f201007tti.html
與開明書店的淵源 • 大學畢業後由夏丏尊介紹,到浙江 上虞白馬湖春暉中學教英文,結識 了朱自清和豐子愷等新文學健將 • 1925年,共同在上海發起組織立達學會,創辦立達學園,隔年成立上海開明書店(開明即「啟蒙」之意) • 開明書店於1930年發刊《中學生雜誌》(原名《一般》),對當時的青年學生發生相當大的影響 白馬湖春暉中學 《一般》誕生號 圖片來源(上)http://www.zjww.gov.cn/unit/2006-02-24/54809538.shtml 圖片來源(下)http://www.qdda.gov.cn/tcs/frame.jsp?pageName=BrowseInfo&type=tcsh&id=1810186&sub_title= %E9%8D%8F?%20%E7%BB%AB?
留學時期的研究與著作 • 1925年, 公費到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修英國文學及藝術史,兼修哲學、心理學 • 1929年畢業後轉入倫敦大學文學院 • 1930年進入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文學研究所,1933年以悲劇心理學論文獲美學博士學位 • 「在英、法留學八年之中,聽 課、預備考試只是我的一小部 分的工作,大部分的時間都花 在大英博物館和學校的圖書館 裡,一邊閱讀,一邊寫作。」 1933年與夫人奚金吾女士攝於倫敦 圖片來源 http://www.lifeall.com/mem/161/photo-detail-1191.ahtml
留學時期的研究與著作 初版:1931年 初版:1933年 初版:1936年 圖片來源(左)http://www.sinoshu.com/48108/ 圖片來源(中)http://www.57read.com/cover/lrg/999/d80bd65dd73eb60c59ed50265dd1551d.jpg 圖片來源(右)http://www.apoints.com/book/theory/Index.html
回國後在教育界、文藝界的活動 • 1933年回國,到北大西語系執教 • 抗戰爆發後,至川大任文學院院長 • 1939年成為武漢大學外文系教授, 1942年起任武漢大學外文系主任兼教務長 • 致力於美學研究與美育的倡導,成為三、四十年代中國深具影響力的文藝理論家、美學開拓者 圖片來源 http://www.lifeall.com/mem/161/photo-detail-1185.ahtml
回國後在教育界、文藝界的活動 初版:1946年 初版:1946年 圖片來源(左)http://www.bookschina.com.tw/1032042.htm 圖片來源(右)http://www.bookschina.com.tw/book_detail/this.asp?book_id=1032029
中共建政後的思想轉變與研究方向 • 中國共產黨主政後,曾被迫「思想改造」,對早期的美學思想「自我批判」;文化大革命期間,甚至慘遭迫害,瀕臨於死 • 晚年稍稍走出政治陰影,重回美學 探索之路 • 1980 年被推選為中國美學會會長 • 1983年北京大學為朱光潛舉辦執教 60 周年紀念會 執教60 周年紀念會 圖片來源 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lssdjt/content_219270.htm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朱光潛研究一生不輟,在八十 高齡之際完成《談美書簡》、 《美學拾穗集》,翻譯社會科學著作《新科學》 • 在700 萬字的論著和譯著中,對中國文化作了深入研究,對西方美學思想作了介紹和評論,可說是中國美學史上一座橫跨古今、溝通中外的橋樑 • 1986年3月,病逝北京。逝世前三天,竟艱難地向樓上書房爬去,家人發現急來勸阻,他說:要趕在死前把《新科學》的注釋部分完成 圖片來源 http://162.105.138.23/bdms/b_photos.asp?id=1929
朱光潛三立座右銘 • 香港大學時期:恆、恬、誠、勇 • 英國愛丁堡大學時期:走抵抗力最大的路! • 30年代:「三此主義」,忘我精神 • ※三此主義:「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擔當起,不推諉給旁人;「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時做,不拖延到未來;「此地(地位、環境)」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諉到想像中另一地位去做。 圖片來源 http://blackjazz.blogdriver.com/blackjazz/1247111.html
朱光潛書法作品欣賞 圖片來源 http://vip.bokee.com/20070918385959.html
朱光潛書法作品欣賞 圖片來源(左) http://www.lifeall.com/mem/161/84/photo-detail-5.ahtml 圖片來源(右) http://www.bs2005.com/bbs/thread-1493-1-7.html
朱光潛故居 • 位於桐城中學西隅,原有磚石結構房屋三間,兩坡屋頂,青磚牆壁 • 抗戰期間,美學宗師朱光潛曾在此居住 圖片來源 http://big5.destguides.ctrip.com/china/anqing/sight55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