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k likes | 2.17k Views
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 安全工程系. 第五章 操作装置设计. 第五章 操作装置设计大纲. 手足尺寸与人体关节活动 操纵器设计的人机学原则 人体的施力与运动输出特性 常用操纵器的设计 操纵器设计中的其它因素. 本章重难点分析. 本章重点在于了解掌握手足尺寸与人体关节活动;控制器的类型以及其选择标准;控制器设计中的人机因素;把握控制器的编码方法,如:形状编码、大小编码、位置编码等;要还介绍了一些典型控制器的设计以及握按钮、开关、方向盘以及操纵杆等的设计方法。 人体的施力与运动输出特性作为高起专学生了解的内容不做要求。. 第一节 手足尺寸与人体关节活动.
E N D
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 安全工程系
第五章 操作装置设计大纲 手足尺寸与人体关节活动 操纵器设计的人机学原则 人体的施力与运动输出特性 常用操纵器的设计 操纵器设计中的其它因素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本章重难点分析 本章重点在于了解掌握手足尺寸与人体关节活动;控制器的类型以及其选择标准;控制器设计中的人机因素;把握控制器的编码方法,如:形状编码、大小编码、位置编码等;要还介绍了一些典型控制器的设计以及握按钮、开关、方向盘以及操纵杆等的设计方法。 人体的施力与运动输出特性作为高起专学生了解的内容不做要求。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第一节 手足尺寸与人体关节活动 一、人体手足尺寸 二、人体关节的活动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1. 人体手足尺寸(a) 人在感知显示装置传示的信息以后,经大脑分析,作出判断,然后操纵机器的运行。在声控及其他非接触式智能控制技术充分发展以前,手足尤其是手动操纵,是主要的操纵方式。生活中的工具、设施也多由手脚使用。因此,操纵装置和器物设计中人的因素,主要是指手脚的操纵特性,包括人体手脚尺寸、肢体的施力与运动特性等。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1. 人体手足尺寸(b) 人体手足尺寸是操纵器尺寸设计的基本依据。 GB/T l0000--1988给出了中国成年人的手部基本尺寸,和足部基本尺寸,参看图5-1、表5-1和图5-2、表5-2。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图5-1 人体手部尺寸 图5-1 人体手部尺寸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表5-1 人体手部尺寸 (单位:mm)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图5-2 人体足部尺寸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表5-2 人体足部尺寸 (单位:mm)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2 手部关节 2.1 手部关节活动范围(a) 手部的关节活动可分为腕关节活动和指关节活动两种类型。 腕关节主要有两个自由度的活动:①向手心或手背方向的转动,分别称为掌侧屈、背侧屈,参看图5-3a;②向拇指或小手指方向的转动,分别称为桡侧偏、尺侧偏。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图5-3 腕关节的活动范围(a) 掌侧屈和背侧屈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图5-3 腕关节的活动范围(b) 桡侧偏 正中 尺侧偏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2.1 手部关节活动范围(b) 与手掌相连的指关节有两个自由度的活动:手指握拳或伸开的伸屈活动;指间张开或并拢的张合活动。不与手掌相连的指关节只能作伸屈活动。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2.2 人体的其他关节活动 人体全身还有其他很多关节,这些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和能轻松舒适调节的范围参看表5-3。表列数值适用于一般情况。年岁较高者,或衣着较厚者,关节活动范围有所减少。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表5-3 人体主要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和能舒适调节的范围(a)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表5-3 人体主要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和能舒适调节的范围(b)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第二节 人体的施力与运动输出特性 一、人体的肌力及其影响因素 二、反应时和运动时 三、肢体的运动输出特性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1. 人体的肌力及其影响因素 1 人体主要部位的肌肉力量 2.坐姿的手臂操作力 3.立姿的手臂操纵力 4.握力 5.坐姿的脚蹬力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1.1 人体主要部位的肌肉力量(a) 人体施力均来源于人体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量,称为肌力。决定肌力大小的主要生理因素是: ①单条肌纤维的收缩力; ②该部位肌肉中肌纤维的数量和体积; ③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 ④中枢神经的机能状态; ⑤肌肉对骨骼发生作用的机械条件,等等。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1.1 人体主要部位的肌肉力量(b) 从上面所述可知,影响肌力大小的生理因素是复杂的。经测定,20—30岁中等体力的男女青年主要部位的肌力数值如表5-4所示。 一般女性的肌力比男性低20%~30%。右利者右手肌力比左手约高l0%;左利者左手肌力比右手约高6%~7%。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表5-4 身体主要部位肌肉能产生的力值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1.2 人体主要部位的肌肉力量_操纵力 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们使用器械、操纵机器所使用的力称为操纵力。操纵力主要是肢体的臂力、握力、指力、腿力或脚力,有时也用到腰力、背力等躯干的力量。操纵力与施力的人体部位、施力方向和指向(转向),施力时人的体位姿势、施力的位置以及施力时对速度、频率、耐久性、准确性的要求等多种因素有关,详尽全面的描述是很复杂的。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1.3 坐姿的手臂操作力 对于中等体力的男子(右利者),坐姿下手臂在不同角度、不同指向上的操纵力,可对照参看图5-4和表5-5。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图5-4 坐姿手臂操纵力的测试方位和指向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表5-5 坐姿的手臂操纵力 表5-5坐姿的手臂操纵力(中等体力的男子,右利者)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1.3.1 坐姿的手臂操作力 表5-5分析 分析表5-5中的数据,可以看出:①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都是向着身体方向的操纵力大于背离身体方向的操纵力;②在上下方向上,向下的操纵力一般大于向上的操纵力。表5-5是测试右利男子所得数据,所以右手操纵力大于左手操纵力;对于左利者,情况应该相反。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1.3.2 立姿的手臂操纵力(a) 立姿屈臂操纵力的一项测试实验结果如图5-5所示。实验研究了立姿屈臂从手钩向肩部方向的操纵力与前臂、上臂问夹角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前臂上臂间夹角约为70。时,具有最大的操纵力。像风镐、凿岩机之类需手持的较重器具,大型闸门开启装置等设施的设计时,都应注意适应人体屈臂操纵力的这种特性。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1.3.2 立姿的手臂操纵力(b) 在图5-6a所示立姿、前臂基本水平的姿势下,男子、女子的平均瞬时向后的拉力分别可达约690N和380N;男子连续操作的向后拉力约为300N;向前的推力比向后的拉力小一些。在图4—6b所示内外方向的拉推,则向内的推力大于向外的拉力,男子平均瞬时推力可达约395N。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图5-5 立姿屈臂操纵力的分布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图5-6 立姿、前臂在水平面两方向上的推力 a b a)前后方向的推拉 b)内外方向的推拉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1.4 握力(a) 在两臂自然下垂、手掌向内(即手掌朝向大腿)执握握力器的条件下测试,一般男子优势手的握力约为自身体重的47%~58%;女子约为自身体重的40%~48%。但年轻人的瞬时最大握力常高于这个水平。非优势手的握力小于优势手。若手掌朝上测试,握力值增大一些;手掌朝下测试,握力值减小一些。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1.4 握力(b) 人体所有的施力状态下,力量的大小都与持续的时间有关。随着施力持续时间加长,力量逐渐减小。例如某些类型的肌力持续到4min时,就会衰减到最大值的1/4左右;且肌力衰减到最大值1/2所经历的持续时间,对多数人是基本相同的。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1.5 坐姿的脚蹬力(a) 在有靠背的座椅上,由于靠背的支撑,可以发挥较大的脚蹬操纵力。脚蹬操纵力的大小与施力点位置、施力方向有关,一项实测的结果见图5-7。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图4-7 坐姿下不同侧视体位的脚蹬力 该图是坐姿下不同侧视体位脚蹬力的分布情况;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1.5 坐姿的脚蹬力(b) 由于靠背对接近水平的施力方向能提供最有利的支撑,所以能够达到最大的脚蹬操纵力。但工作时把脚举得过高,腿部肌肉将难以长久坚持;因此实际上图5-7中粗线箭头所画、与铅垂线约成70°的方向才是最适宜的脚蹬方向。此时大腿并不完全水平,而是前端膝部略有上抬,大小腿在膝部的夹角在140°-l50°之间。从俯视的方向来看,腿的蹬踩方向偏离正前方l5°以上,脚蹬操纵力就大幅度减小,操作灵敏度也明显降低。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2. 反应时和运动时 从汽车驾驶者发现障碍,到完成一定操作,例如转动转向盘急速转向避让,或脚踩制动器立即制动,这段时间实际上由两个时间段构成:第一个时间段是感知的时间,称为反应时;第二个时间段是动作的时间,称为运动时。人机系统中其他各种操作的时间均由这样两部分构成。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2.1 反应时(a) 反应时指从刺激呈现,到人开始作出外部反应的时间间隔,也称为反应潜伏期。这实际是如下知觉过程所经历的全部时间: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刺激经由传人神经传至大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综合处理发出反应指令,指令经由传出神经传至肌肉,直至肌肉收缩开始反应运动。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2.1 反应时_影响反应时主客体因素(b) 影响反应时的有人的主体因素,也有刺激的各种客体因素 1.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与选择反应时 2.刺激类型与反应时 3.刺激强度与反应时 4.刺激的对比度与反应时 5.人的主体因素与反应时 分述如下: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2.1.1 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与选择反应(a) 如果呈现的刺激只有一个,要求接受刺激者作出的反应也是一个,且两者都是固定不变的,这种条件下的反应时称为简单反应时。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2.1.1 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与选择反应(b) 如果呈现的刺激可能多于一种,要求刺激接受者只对其中特定刺激作出反应,而对其他刺激不作反应,且即将出现哪种刺激事先并不知道,这种条件下的反应时称为辨别反应时。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2.1.1 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与选择反应(c) 如果可能呈现的刺激不止一种,要求接受刺激者对不同的刺激作出一一对应的不同反应,且即将出现哪种刺激事先并不知道,这种条件下的反应时称为选择反应时。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2.1.1 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与选择反应(d) 三种反应时中,简单反应时最短,辨别反应时次之,而选择反应时因为既要辨别刺激种类,又要确定相应的反应形式,所以时间最长。辨别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都随可能呈现的刺激数目增多而延长。表5-6是刺激数目对辨别反应时影响的一项测试结果。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表4-6 关于辨别反应时与刺激数目相关性的一项测试结果表4-6 关于辨别反应时与刺激数目相关性的一项测试结果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2.1.2 刺激类型与反应时(a) 反应时随刺激类型即接受刺激的感觉器官不同而不同。各种感觉器官对应的简单反应时一般范围见表5-7。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表5-7 各种刺激类型(感觉器官)的简单反应时范围表5-7 各种刺激类型(感觉器官)的简单反应时范围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2.1.2 刺激类型与反应时(b) 从表5-7可以看出,触觉、听觉和视觉反应时比较短,味觉和深部感觉反应时比较长。另外触觉反应时与接受刺激的人体部位有关,脸部、手指的反应时短,腿部脚部的反应时长。味觉反应时中,对咸、甜、酸的反应时分别约为308ms、446ms和536ms,而对苦的反应时则长得多,约为1082ms。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2.1.3 刺激强度与反应时(a) 人的听觉能够感受到的最弱的声音称为“听阈”。其实任何一种外界刺激都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人感受到,这一强度下的刺激量值称为该种感觉的感觉阈值。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2.1.3 刺激强度与反应时(b) 反应时与刺激的强度有关,一般的变化规律是:刺激很弱、刚刚达到阈值的条件下,反应时比正常值长得多;随着刺激强度加大,反应时逐渐缩短,但变化越来越小;到达一定的刺激强度以后,反应时就基本稳定不再缩短了。对比表5-8中不同强度声刺激的反应时,可以看出这一变化规律。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