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likes | 765 Views
高速、高精度数控设备 的若干动力学问题.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梅雪松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单位介绍. 机械学院机自所程控室;有教师 5 名,其中教授(博导) 1 人,副教授 3 人,中级职称 1 人; 研究方向: 超精密定位悬浮式平面电机及其测量控制系统研究 飞秒激光金属烧蚀加工机理研究 高速电主轴机、电、热耦联系统动力学研究 高精度交流伺服驱动数控工作台系统建模与误差补偿 基于 PC104 和 DSP 的开放式多轴运动控制技术和控制方法研究 真空低温环境下的直流无刷电机伺服驱动系统研究
E N D
高速、高精度数控设备的若干动力学问题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梅雪松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单位介绍 • 机械学院机自所程控室;有教师5名,其中教授(博导)1人,副教授3人,中级职称1人; • 研究方向: • 超精密定位悬浮式平面电机及其测量控制系统研究 飞秒激光金属烧蚀加工机理研究 • 高速电主轴机、电、热耦联系统动力学研究 • 高精度交流伺服驱动数控工作台系统建模与误差补偿 • 基于PC104和DSP的开放式多轴运动控制技术和控制方法研究 • 真空低温环境下的直流无刷电机伺服驱动系统研究 • 数字化制造基础的研究:多源多工序误差传递与累积的状态空间分析,制造误差的解耦、溯源与消减。
一、超细微加工设备动力学问题 以激光作为刀具:光斑为纳米级 以磁悬浮工作台作为定位工作台 1X1mm2 以激光测量反馈系统:分辨率为0.1纳米 Mirror Ti:sapphire Laser Focusing Lens Workpiece Laser Beam Translation Stage Computer Control
一)实验光路和设备 掺钛蓝宝石激光器输出脉冲宽度25fs、最大输出功率1W、波长800nm、重复频率1kHz的激光脉冲;激光通过衰减片减弱能量后,用一个放大倍数为20、数值孔径为0.4的显微物镜聚焦照射在样品表面上进行激光直写烧蚀加工;步进量为50nm三维纳米精密工作台实现预期图形的直写烧蚀.
二)不同能量密度加工微细线特征试验结果 (b)激光能量密度分别为25/cm2) (a)激光能量密度分别为30J/cm2) (d)激光能量密度分别为15J/cm2) (c)激光能量密度分别为20J/cm2)
三)飞秒激光烧蚀过程的动力学 飞秒激光的整个烧蚀过程的动力学建模: 1、激光能量吸收子过程,通过带有量子处理的等离子区产生和加热模型进行研究。 2、分子相变子过程,涉及到电子到晶格之间的热传递,利用分子动力学仿真来发现相变的机理。
磁悬浮交流定位工作台 四)定位工作台 空气悬浮直流定位工作台
Z 18 17 7 Y 8 6 9 15 5 14 16 13 10 4 11 3 12 1 2 X O 1~12:悬浮绕组;13~16:推力绕组 17:永磁体;18:动子 磁悬浮平台结构 直流磁悬浮工作台动力学问题
悬浮工作台动力学问题 • (1)超精密空气/磁悬浮工作台的交/直流电磁驱动力与动子空间运动体位置非线性关系; • (2)电磁绕组阵列的以电流控制的空气/磁悬浮工作台动力学方程的建立和以交/直流电流控制为基础的控制策略与算法; • 难点: • 三维动力学模型与控制 • 大位移与非线性问题
(a) Z= 0mm (c) Z=1mm (b) Z=0.5mm 图距离磁体表面距离不同时,空气隙通量密度的空间分布 悬浮高度的磁场强度
水平力随电流\高度的变化 悬浮力随电流\高度的变化
滚珠丝杠 直线电机 THK:大推力1500N,载重2G,90kg,高速:2m/s, 2m
单自由度系统建模需要的参数 Kpp——位置环增益、Vrg——速度指令调整增益、Kvp——速度环增益、Kcp——电流环增益、L——电机电感、Rm——电机电阻、Kt——电机扭矩常数、Ke——电机反电动势、J (Jx, Jy)——驱动链的惯性矩、Kbs——丝杠导程、K (Kx, Ky)——刚度、C (Cx,Cy)——阻尼常数、m(mx, my) ——质量、T为电机输出扭矩,xr——位置指令、xo——直光栅反馈的位置值、w——角速度,q——角度,Xm——输出位移。
90 70 90 70 120 60 60 120 60 60 50 50 40 40 150 30 150 30 30 30 20 20 10 10 180 180 0 0 330 210 330 210 240 300 240 300 270 270 补偿结果 F=5.5m/min r=0.025m Circular trajectories 90 80 90 70 120 60 120 60 60 60 50 40 150 30 40 150 30 30 F=3m/min r=0.01m Circular trajectories 20 20 10 180 0 180 0 210 330 210 330 工作台误差补偿试验结果 240 300 240 300 270 270
多自由度、多参数的建模 • 单自由度建模 • 多自由度建模 将机械系统分成更精确的单元 考虑对系统更多的影响因素
三、高速电主轴系统动力学特性 高速主轴-轴承系统动力学研究: 1)轴承刚度对主轴动力学的影响 2)电主轴系统温升对轴承刚度的影响 3)高速主轴热-动力学耦合模型
电主轴结构 主轴装置 动平衡点 球轴承 电机 液压力 卡盘 加紧轴 夹紧装置 锥形盘弹簧
电主轴固有频率测量 静止状态下轴承预载对电主轴固有频率的影响
电主轴固有频率测量 电主轴转速对固有频率的影响
电主轴固有频率测量 在2000rpm下轴承预载对电主轴固有频率的影响
主轴动平衡 高速主轴在不同转速下的振动
° 90 ° 0 R34 加载质量 ° 主轴振动 180 0.4 g 30000min-1 8处 ° 270 前端加载质量块的位置 主轴动平衡
三点法测量主轴振动原理图 A 90 90 f y B 180 0 180 0 0 0 q t x dr(q) 270 270 r(q) C 主轴动平衡 (a) 50min-1 (b) 30000min-1 其中drx、dry为有不平衡量时轴的质心。
电主轴的热测量 1、转速对轴承温升的影响 2、润滑对轴承温升的影响 3、采用不同滚动体时轴承的温升 4、预紧力对轴承温升的影响
Y 有限元法计算的温度 X Z 电主轴的发热及冷却系统 整体图 截面图
Y 変形(4時間後) X Z X方向:-1.6mm Y方向:0.7mm 主軸先端部中心の変位 Z方向:-188mm 全体図 断面図
T T n T T T T T 电主轴上的测点布置 进水口 出水口 T 电主轴的热测量
电主轴的热测量 轴承温升随时间变化关系
电主轴的热测量 转速对轴承温升的影响
电主轴的热测量 油-气润滑高速主轴的轴承温升
电主轴的热测量 主轴转速与温升的关系
电主轴的热测量 轴承预紧力与温升的关系
高速主轴-轴承系统动力学研究 {q} 是主轴-轴承系统在全局坐标系中的位移; 是主轴转速 [M] 是质量矩阵,[MT]是移动质量矩阵,[MR]是旋转质量矩阵; [K] 是刚度矩阵,[K]S是主轴刚度矩阵,[K]B是轴承刚度矩阵; [G] 是主轴-轴承系统的陀螺力矩矩阵; {Q(t)} 是切削力外载矢量; {B} 是不平衡力矢量; -2([MT]-[MR]) 是因离心力和高速对系统刚度的影响项。
轴承刚度对主轴动力学的影响 1、滚动轴承的受力分析及支撑刚度矩阵 2、转速对轴承刚度的影响 3、转速和径向载荷(切削力)对轴承刚度的影响
轴承刚度对主轴动力学的影响 高速轴承滚动体上的作用力
轴承刚度对主轴动力学的影响 滚动轴承对主轴的支承刚度矩阵
轴承刚度对主轴动力学的影响 轴承的轴向和径向刚度随转速的变化
轴承刚度对主轴动力学的影响 滚动轴承刚度随主轴转速和径向载荷的变化 (a)轴承径向刚度;(b)轴承轴向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