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348 Views
第 11 讲 同步模型 及分布式多媒体系统同步. T={t 1 , t 2 , … , t n } 为转移点集, t i 表示同步点, 在图中用 “ │ ” 表示. P={p 1 , p 2 , … , p m } 为位置集, p i 表示进程, 在图中用圆表示. A: {T×P}∪{P×T}→I={1,2, … } 是有向弧集 , 在图中用箭头表示. D: P→Re 位置集向实数集映射 , Re 表示 OCPN 中的时间约束。.
E N D
第11讲 同步模型 及分布式多媒体系统同步
T={t1, t2, …, tn}为转移点集,ti表示同步点, 在图中用“│”表示 P={p1, p2,…, pm}为位置集, pi表示进程, 在图中用圆表示 A: {T×P}∪{P×T}→I={1,2,…}是有向弧集,在图中用箭头表示 D: P→Re位置集向实数集映射, Re表示OCPN中的时间约束。 R: P→{r1, r2, …, rk} 位置集向资源集{r1, r2, …, rk}的映射 M: P→I, I={1,2,…}表示各位置所含的令牌数 多媒体数据时域特征表示(续) 间隔、定量关联信息、约束传播方案 4. 定性间隔型 典型:OCPN(对象合成Petri Net)模型 OCPN模型是一个定时Petri网, 用六元组表示COCPN={T,P,A,D,R,M}
话音新闻 延时 引导音乐 话音 播音员念第1条新闻 音乐 延时 音乐 引导音乐 音乐渐消 播音员全景 节目片头 播音员全景 视频 节目片头 延时 图片 图片 播音员上方图片 时间 电视新闻广播的OCPN例子
时刻 时刻 时刻 间隔 间隔 基本时间单位 定量 信息 定性 信息 定性信息+ [定量信息] 定性信息+ [定量信息] 定量信息+ [定性信息] 关联信息 定期 方案 伪定期 方案 约束传播 方案 约束传播 方案 宽度 方案 时间表示技术 定量定期 定性定期 定性时刻 定性间隔 定量间隔 5. 定量间隔型 间隔、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宽度方案 具有一定的表示非确定性时域场景的能力 时域场景
同步容限 造成事件间偏差的原因: 进程对CPU的抢占、缓冲区不足、带宽不足等 对象内偏差、对象间偏差 表示同步描述数据中约束条件的允许偏差范围 同步容限就是用户对偏差许可范围的定义; 而同步机制是保证恢复时域事件时偏差不超过容限 同步机制的主要任务:流内同步和流间同步
定义偏差许可范围,比较困难,一般采用主观评估。定义偏差许可范围,比较困难,一般采用主观评估。 一般地,对象内的偏差许可范围小于对象间的许可偏差: 连续图像信号<30ms 连续单音调声音<1ms
多媒体应用 应用层 高 多媒体场景 规范层 抽 象 表现层 对象层 会话层 流层 时域定义方案 媒体层 底 同步机制 传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多媒体同步的四层参考模型
处理对象: 连续码流的LDU • 1. 媒体层 主要任务: (1) 申请必要的资源和系统服务; (2) 访问各类设备接口,获取或提交完整LDU • 2. 流层 处理对象: 连续码流或码流组 主要任务: 流内同步和流间同步
处理对象: 不同类型的媒体对象(连续的、非连续的) • 3. 对象层 主要任务: (1) 对非连续媒体对象的处理 (2) 实现连续的、非连续的媒体对象间的同步 • 4. 规范层 处理对象: 多媒体应用生成的时域场景 主要任务: (1) 各场景的安排与对象同步的描述问题 (2) 多媒体对象能否被描述或描述是否正确
信源 信宿 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中的同步 • 分布式多媒体系统的结构
同步规范的传送 采用方式: • (1) 系统启动阶段发送全部所需的同步规范 • (2) 通过专用的附加逻辑通道发送同步规范 • (3) 同步规范与成份数据形成复合流发送
影响多媒体同步的因素 1. 延时抖动 2. 时钟偏差 3. 不同采集起始时间或不同的延时时间 4. 不同的播放起始时间 5. 数据丢失 6. 网络传输条件的变化
多级同步机制 1. 采集多媒体及存储多媒体数据时 2. 从存储设备中提取多媒体数据时 3. 发送多媒体数据时 4. 多媒体数据在传输过程中 5. 接收多媒体数据时 6. 各类输出设备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