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k likes | 2.64k Views
退化性關節炎. 林振嵩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 醫學系 醫學士 國立陽明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 博士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 外科 主治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 醫學系外科助理教授. 常見的骨骼肌肉系統傷害. 挫傷 拉傷 扭傷 骨折 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 又稱為骨關節炎 通常在 45 歲以後發病 每 3 個 60 歲以上的人就有 1 人出現症狀 由 關節軟骨損傷 所造成 - 關節互相磨擦 - 關節的形狀與排列改變 - 骨骼末端增厚 - 軟骨及骨骼碎片散落在關節腔內 - 造成疼痛、發炎及僵硬. 退化性關節炎形成原因.
E N D
退化性關節炎 林振嵩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 醫學系 醫學士 國立陽明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 博士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 外科 主治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 醫學系外科助理教授
常見的骨骼肌肉系統傷害 挫傷 拉傷 扭傷 骨折 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 • 又稱為骨關節炎 • 通常在45歲以後發病 • 每 3 個60歲以上的人就有 1 人出現症狀 • 由關節軟骨損傷所造成 - 關節互相磨擦 - 關節的形狀與排列改變 - 骨骼末端增厚 - 軟骨及骨骼碎片散落在關節腔內 - 造成疼痛、發炎及僵硬
退化性關節炎形成原因 • 老年 • 基因 • 關節受傷 • 個人體質 • 肥胖 • 過度工作有關
關節炎: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好發部位 肩膀 脊椎 手肘 髖關節 手腕及手指 膝蓋 腳踝及腳趾
正常的膝蓋 患骨關節炎的膝蓋 筋腱 膝蓋骨 骨刺 關節軟骨 韌帶 脛骨
退化性關節炎之症狀 • 發病部位局限於一個或數個關節上,常常出現於膝、手、頸椎、腰椎、肩、肘等等部位。 • 運動量增加時會令病情加劇,休息即可緩解,晨僵時間不超過半小時,受影響關節以疼痛和壓痛為主,偶爾伴發關節週圍軟組織腫脹,活動時關節有摩擦而產生的雜音,嚴重者發生關節變形。
退化性關節炎之症狀 • 早期,平時並不覺得疼痛,在使用這些受侵犯的關節時,會感覺到疼痛或酸痛。 • 晚期甚至會導致關節變形,關節所能伸展的角度變小,關節僵硬。 • 多數老人患有退化性關節炎,日常生活功能深受影響。
迷思 關節炎是老化過程的一種正常現象。 事實 關節炎會影響所有的年齡層,它並不是單純是老化過程的正常現象。 關節炎的迷思與事實
迷思 關節炎不是嚴重的疾病,只是輕微的疼痛,所以不必管它。 事實 關節炎是造成殘疾的主要原因,若不加以診斷及治療,可能成為重大的健康問題。 關節炎的迷思與事實
迷思 沒有辦法消除關節炎 事實 可以採取許多步驟來解除關節炎的疼痛與發炎。 關節炎的迷思與事實
關節炎的預警徵兆:你需要就醫診治的徵兆 • 疼痛 • 僵硬 • 行動困難 • 腫脹
三個主要步驟 • 問診 • 關節理學檢查 • X光及其他檢驗
八個你必須回答醫師的問題 • 哪裡痛? • 甚麼時候覺得痛? • 甚麼時候開始痛? • 痛多久了? • 有沒有發現任何腫脹? • 現在不容易做哪些日常工作? • 您的關節曾經有意外傷害,或因為你的工作或 嗜好而曾經過度使用關節嗎? • 您的家人(父母或兄弟姊妹)有類似的困擾嗎?
關節理學檢查 • 關節之外觀? • 壓痛? • 紅?腫? • 穩定度? • 活動度? • 活動時是否有聲響?
X光及其他檢驗 • X光 • 抽血 • 抽關節液化驗 • 磁振造影
治療的方法 非藥物治療選擇 • 調整活動的步調 • 注重關節的保養 • 運動/身體活動 • 熱敷及冷敷 • 自我照顧的技巧 藥物治療 外科手術
調整活動的步調(非藥物治療選擇) • 活動一段時間即必須休息一段時間 • 交替進行繁重與輕鬆的工作 • 交替進行重複動作與很少重複動作的工作 • 常常改變姿勢 • 在日常活動中訂定休息的時間
注重關節的保養(非藥物治療選擇) • 注意姿勢 • 使用步行或輔助器具 • 控制體重
運動/身體的活動(非藥物治療選擇) 關節炎病人可從事的三種運動: • 全關節運動 • 肌力加強運動 • 耐力運動 在未徵詢醫師或相關醫療人員的意見之前,不要 嘗試任何新的運動計畫或對你的運動計畫做任何 重大的改變。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藥物治療) • 傳統的NSAIDs 療效佳,但會造成嚴重胃腸道併發症 • 最新的NSAID:COX-2 專一性抑制劑 療效佳,但較少造成嚴重胃腸道併發症 (如:希樂葆、萬克適)
其他藥物(藥物治療) • 葡萄糖胺及 軟骨素 • 玻尿酸
玻尿酸 • 玻尿酸關節內注射, 是將由雞冠中萃取純化之玻尿酸成分, 經由醫師本人親自執行, 注入膝關節等之關節腔之中, 以達到以下的療效:增加關節液的粘稠度、潤滑關節,抑制滑膜發炎、滑膜變性,因此可以舒緩患者之疼痛症狀程度,改善關節攣縮及增加日常活動 • 玻尿酸注射入關節腔後,進入循環系統,半衰期15-20小時,因此2-3天即會自關節液完全代謝,而注射玻尿酸療效在一個療程之後能持續6-12個月
玻尿酸 • 健保給付限制: • 限經同一醫療院所保守治療及一般藥物治療六個月以上均無效後,至未達需置換人工膝關節之標準的退化性膝關節炎疼痛患者使用。 • 病患於注射關節內注射劑期間不得使用NSAID鎮痛消炎藥、類固醇注射劑、及置換人工膝關節,亦不可併做同一部位之復健治療。
玻尿酸 • 目前有四種產品上市: 雅節(Artz)、欣衛(Synvisc)、膝爾康(Hyalgan)、舒關(Hikamilon);各產品的分子量、黏稠度、彈性均不相同;通常為關節注射每週一次,連續(或五週),每半年可重複一次 • 療效通常在整個療程結束後,約在開始注射第5-6週後產生。至於各廠牌因其玻尿酸的分子量不同,效果如何?目前並沒有確切的比較報告可供參考。
葡萄糖胺(Glucosamine) “骨骼避震器” • 軟骨的重要組成份為葡萄胺聚糖(GAGs) • 葡萄胺聚糖可潤滑緩衝關節。 • 葡萄糖胺是構成葡萄胺聚糖的最重要成份。 瑞士研究團隊發現,觀察3803名膝關節和髖關 節炎患者的實驗,葡萄糖胺和軟骨素不論單獨 吃或合併使用,對關節疼痛都沒有療效,也無 助於防止關節空間縮減。
葡萄糖胺--健保給付規定 • ( 1)六十歲以上之膝關節炎病患,其放射線分期:依Ahlback分期(表2) -stage 3以下(含stage1) (stage 1,2,3須於病歷中記載或附報告)。( 2)膝關節炎症狀達六個月以上,其Lequesne’s severity index for knee OA至少7 分。 • 2.原則上每日最大劑量為 250mg t.i.d;若病情需要增加劑量,則需事先審查核准使用。每一療程最長十二週,每次處方均需記錄用藥史及 Lequesne’s severity index,療程結束後評估療效,其效果不佳者應即停用;如症狀確有改善,須停藥三個月,方可開始另一療程;每年最多使用二個療程。 • 3.開刀置換人工膝關節後,不得使用 Glucosamine 製劑。
急性期的處置 ( RICES) • 休息(Rest):防止再度傷害、止痛 • 冰敷(Ice):止痛、減緩腫脹與發炎 • 壓迫(Compression):減緩腫脹 • 抬高(Elevation):減緩腫脹 • 固定(Stabilization):減輕肌肉痙攣
亞急性期的處置 • 目標 :消除腫痛淤血、逐漸增加活動 • 方法 :水療,電療,適當的運動
恢復期 • 熱療 • 電療 • 運動治療 • 關節運動 • 肌力運動 • 本體覺訓練 • 協調訓練 • 耐力訓練
牽拉運動 關節活動度運動
日常注意事項 • 對會增加關節負擔的動作或活動,如蹲踞、彎腰、爬樓梯、爬山、提重物、走遠路等,則應盡量避免。 • 所有活動都以不會令到局部關節更為疼痛為取捨原則。 • 平日儘量避免關節溫度過低,在適當時候可自行對關節作治療,例如用四十五度攝氏左右的溫熱水浸敷患處等,都可以舒緩患處的痛楚及僵硬程度。
日常注意事項 • 適度運動。 • 避免長時間固定一種姿勢。 • 家中擺設簡單,浴室防滑設施,牆壁加裝扶手。 • 熱毛巾或熱敷袋熱療減輕疼痛,每次不超過30分鐘。 • 急性發作關節明顯發炎時冷敷,每次5-10分鐘。
自我運動 • 肩胛骨活動 • 包括向上抬向前,向後及旋轉運動。
自我運動 • 鐘擺運動 • 又稱為肩關節內外旋轉運動:身體半蹲,患手垂直往前甩2次,後做一次外旋轉,往後甩2次後,做一次內旋轉。
自我運動 • 手指爬牆運動 • 利用牆壁,以面向牆壁或側向牆壁的姿勢,將手指向上爬。
自我運動 • 背後抬手運動: • 雙手放在背後腰背處,患手在上好手在下,儘量把手往上托高
自我運動 • 摸耳朵運動 • 患手抬高繞過後腦,去觸摸對側的耳朵儘量去摸到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