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江苏省建设用地报批地类面积电子化检查业务培训

江苏省建设用地报批地类面积电子化检查业务培训. 江苏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2011 年 7 月 26 日. 目录. 一、工作背景 二、工作总体介绍 三、软件定位 四、界址点坐标要求 五、软件安装(操作演示) 六、软件功能介绍 七、关键技术介绍 八、实际操作演示及注意事项. 一、工作背景. 多年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实施“对内以图管地、对外以证管地”的方针,有力地推进了地籍基础业务建设 , 有效地规范了国土资源业务管理。 从 2002 年底江苏省率先实现建设用地审批电子化审查;

oleg-tall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江苏省建设用地报批地类面积电子化检查业务培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江苏省建设用地报批地类面积电子化检查业务培训江苏省建设用地报批地类面积电子化检查业务培训 江苏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2011年7月26日

  2. 目录 一、工作背景 二、工作总体介绍 三、软件定位 四、界址点坐标要求 五、软件安装(操作演示) 六、软件功能介绍 七、关键技术介绍 八、实际操作演示及注意事项

  3. 一、工作背景 • 多年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实施“对内以图管地、对外以证管地”的方针,有力地推进了地籍基础业务建设,有效地规范了国土资源业务管理。 • 从2002年底江苏省率先实现建设用地审批电子化审查; • 2006年,各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基本建成。通过调研了解,各地以数据库为基础,得到并汇总上报建设用地地块的地类与图斑面积。 • 2010年底省厅已经建成了全省二次调查数据库;

  4. 一、工作背景 • 根据地籍业务工作管理需要,省厅要求自2011年1月1日开始,使用二次调查成果作为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权属地类面积审查依据. • 省厅地籍处和省厅信息中心编制了《省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地籍管理子系统实施工作方案》,要求信息中心率先开展地籍管理子系统的开发工作,研发准确高效、方便快捷的地籍电子化审查工具。实现在建设用地审批地籍图形电子审查功能。

  5. 二、工作总体介绍 1、工作要求 • 经过初步需求调研,使用二次调查数据作为建设用地地类面积审查依据业务上需要达到如下几个要求: • 建设用地用地项目土地利用现状图需从二次调查数据为底图制作出来 • 进一步规范建设用地审批勘测定界成果的要求,主要是界址点成果表的编制要求 • 保证建设用地报批材料图数一致,主要是一书四方案及其他附件材料的地类面积要和二次调查数据库上生成的图形一致

  6. 二、工作总体介绍 2、业务规范工作 建设用地权属地类面积审查首先必须要规范市县上报的建设用地报件勘测定界标准,在此基础上,省厅发文《关于开展建设用地报批地籍电子化审查试点工作的通知》,勘测定界坐标标准作为附件同时发布。

  7. 二、工作总体介绍 3、上报电子报件方式 • 初期方案直接将二调数据部署到省厅内部局域网中,直接与电子政务系统链接,电子报件的坐标数据从建设用地审批系统中直接读取,软件功能都已经开发好; • 后来省安全保密局来检查,二次调查数据为保密数据,省厅内部局域网为非涉密网,不允许在省厅局域网中使用二调数据; • 根据此现状又开发了基于单机运行使用各市县提交的MDB(PersonalGeodatabase)二调数据库又开发了建设用地地籍电子化审查系统。 • 由于系统是单机运行,同时为了满足安全保密规定,所以必须要大家将电子报件刻录光盘上报。

  8. 电子报盘 每个地块 地块形状 地块位置 地块权属地类面积 二、工作总体介绍 4、报件检查流程 读取地块列表

  9. 二、工作总体介绍 • 5、下一步工作前瞻 将地籍审查合格的每个地块保存到建设用地“审批”层,作为每年年底地籍变更的检查依据。 结合地籍变更工作,考虑地籍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实现实时变更。

  10. 三、软件定位 • 虽然有勘测定界标准,但由于勘测定界坐标是外业实测出来,然后经过内业处理,绘制勘测定界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从中可能有坐标转换工作,然后制作电子报件报至省厅,很难保证在这个过程中坐标能完整无误的上报。 • 为了解决这种情况,随后就有了本软件——江苏省建设用地地类面积检查软件的设计定位。

  11. 三、软件定位 • 江苏省建设用地地类面积检查软件是用来检查上报省厅的建设用地电子报件地块信息,该软件为工具性软件。 • 用来检查地块形状是否与地块勘测定界图一致、检查地块在二次调查数据的位置是否与上报纸质土地利用现状图一致、检查地块的地类和面积是否与二次调查底图一致,确保勘测定界成果和一书四方案以及其他附件材料的权属地类面积准确无误。 • 权属信息辅助参照审查,实际权属以实地调查为准。 • 软件的用户为各市县国土系统地籍业务管理部门

  12. 四、界址点坐标要求 • 数学基础: A 平面坐标系 采用“1980 西安坐标系”。 B 高程系统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C 投影方式 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坐标数学基础参考二次调查规程数学基础。

  13. 四、界址点坐标要求 • 面积计算 采用平面面积为地块面积。 • 勘测定界界址点要求 序号: 必须输入为整数,按照地块拐点顺序录入界址点。(例如:1,2,3,4……) 界址点号:可以自行编号。 X 坐 标:为7位整数,可以带小数的数字。(例如:3470243.93) Y 坐 标:为8位整数,可以带小数的数字。(例如:40451491.091<前面要加中央经线的带号>) 距 离:为数字型。 界址类型:为字符型 圈 号:为0,1,2,3 由于试点工作的开展,勘测定界坐标标准需要做少许调整,主要是扣除国有土地方面。

  14. 四、界址点坐标要求 • 全省各市县带号大数: • 117°大数为“39”(徐州全市、宿迁宿城、宿豫、泗洪) • 123°大数为“41”(南通启东市) • 118 °50 ′南京全市 • 120°其他所有市县大数均为“40”

  15. 五、软件安装 实际演示软件如何安装: 1、二调数据; 2、安装ArcEngine runtime 9.3和ArcGis Desktop9.3; 3、安装.net freamwork 3.5 4、具体安装方案参考光盘中的操作说明。

  16. 六、软件功能介绍 1、打开二调底图 在开发本软件的时候,考虑软件的使用用户为各市县国土资源地籍管理部门,为了让用户能简单而便捷的使用软件,将全省按照二次调查成果的行政区划的为各市县制作了符号化完成的MXD文件,用户只需要修改一下“线状地物”、“地类图斑”、 “县级索引”、“镇级索引”、“村级索引”即可打开本行政区划的二次调查底图。(由于江苏没有零星地类所以在标准的MXD文件中没有加入“零星地物”层)

  17. 六、软件功能介绍 • 软件界面

  18. 六、软件功能介绍 2、打开电子报件 该功能主要实现读取标准电子报件交换格式中的坐标,此标准交换格式是参照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报盘系统中的数据库标准格式,在此基础上扩展了江苏省的一些业务数据,然后形成了江苏省建设用地电子报件数据交换标准格式,该文件格式为ZIP,使用“打开电子报件”,软件自动将电子报件中的地块信息和地块坐标读入数据库,为接下来的定位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19. 六、软件功能介绍 • 软件界面(地块名称接口软件操作)

  20. 六、软件功能介绍 3、定位分析 定位分析操作非常简单,双击“报件地块列表”中地块名称,软件自动在二次调查底图上生成地块,并且分析权属地类面积、图斑明细。

  21. 六、软件功能介绍 • 软件界面

  22. 六、软件功能介绍 4、同时根据所有地块可以生成土地权属地类面积汇总表,软件界面:

  23. 六、软件功能介绍 5、参数设置 由于软件给全省各市县使用,参数设置功能主要设置分析的“线状地物”和“地类图斑”的图层名称设置,同时设置MXD文件默认打开位置。

  24. 六、软件功能介绍 • 软件界面:

  25. 七、关键技术介绍 • 1、权属、地类、面积算法 第一步:根据地块坐标生成一个地块(polygon); 第二步:利用地块与地类图斑层叠加分析,计算和记录出各图斑的权属、地类和面积; 第三步:利用地块与现状地物层叠加分析,根据线物的长度、宽度计算线物的面积,再根据现状地物KCDLTB2字段信息与扣除系数,判断线物扣除地类类型和记录需要扣除的面状图斑编号; 第四步:扣除面状图斑中所占线物面积; 第五步:计算汇总地块权属、地类、面积。

  26. 七、关键技术介绍 • 2、扣除国有土地 在建设用地地块上报中,经常有一块农用地地块,其中要扣除中间的一块或多块国有建设用地,所以地块必须要有自动扣除国有建设用地(打洞)功能,本软件扣除国有土地功能通过地块的圈号来实现,外围(外环)地块坐标圈号为0,内围(内环)地块按照圈号顺序编排下去,例如第一块扣除国有土地地块坐标圈号为1,第二块扣除国有土地地块坐标圈号为2。

  27. 七、关键技术介绍 2、扣除国有土地 • 定义好每个地块的圈号,建立地块(POLYGON)时采用IRing方法创建,这样不但可以实现打洞,还能实现洞中洞。效果如下,下图为扣除一块国有建设用地,然后扣除国有建设用地中再征收农用地,由于实际情况很少,所以这里只是模拟演示。

  28. 七、关键技术介绍

  29. 七、关键技术介绍 • 报部项目一个勘测定界成果有多个地块要按照要求制作多个地块;圈号只能用作扣除国有土地;

  30. 七、关键技术介绍 3、如何降低误差 • 由于建设用地审批勘测定界测量比例尺一般为较大的比例尺,一般为1:500,这样在图形上计算面积,利用平面面积比椭球体面积更加与实地准确,所以勘测定界测量的地块坐标落界到二调底图上不可避免的会带来误差,所以为了降低误差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31. 七、关键技术介绍 • 降低误差方法1: 叠加分析出来的图斑面积应保留2位小数,这样分类地类面积在汇总成图斑,汇总的三大类面积时误差不会超过0.5平方米;

  32. 七、关键技术介绍 • 降低测量误差方法2: 由于测量精度误差,在空间叠加分析的时候,会遇到现状地物扣除图斑面积不够扣的情况出现,对于这种情况,软件设计时做了一个限定,假如现状地物在扣除图斑面积遇到不够扣时,则直接扣除另一边的图斑,同时也要注意一个图斑有可能被多个线物扣除的情况,这样可以解决出现图斑负面积问题,同时也降低地类总面积的误差。 • 经过试点单位的试点工作,市县上报的与软件分析的地类面积误差基本控制在万分之一。

  33. 七、关键技术介绍 4、数据分析效率 • 本软件运行效率的瓶颈基本在空间叠加分析的查询中,也就是说查询的次数越多、线物的个数,耗时越长,图斑面积计算速度很快,如果涉及到现状地物,就要分析扣除,耗时较长,同时也要看使用不同数据源,访问SDE数据库的效率远快于访问PersonalGeodatabase数据库,下表为数据分析效率评测结果(本测试是实际工作实测结果):

  34. 七、关键技术介绍

  35. 八、实际操作演示及注意事项 实际案例演示: 注意事项: • 坐标偏移问题:一般向东北偏移十几米或几十米; • 弧线问题 • 扣除国有土地案例

  36. 软件技术支持及联系方式 • 联系人: 曹伟 • 维护电话:025-86599816 • 在线QQ: 6659177 • 交流QQ群:17190268(江苏地籍)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