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339 Views
國境 之南 -- 屏東 簡介. 班級:四會一乙 姓名:陳琨惠 學號: 102404213. 目錄. 關於 屏東縣. 1. 聚落形成. 2. 宗教 信仰 《 五溝守護神 ─ 伯公》. 3. 4. 文化景點. 參考資料. 5. 位於 台灣 的 最南端 排灣族 人口多集中於此,而北部則是 魯凱族 的主要分布地之 一 境內 的 墾丁國家公園 是台灣第一座 國家公園 ,同時也是極富盛名的 觀光 景 點 屏東縣最具代表性的 特產 ── 蓮霧 、黑珍珠蓮霧及 黑鮪魚. 關於屏東縣.
E N D
國境之南--屏東簡介 班級:四會一乙 姓名:陳琨惠 學號:102404213
目錄 關於屏東縣 1 聚落形成 2 宗教信仰《五溝守護神─伯公》 3 4 • 文化景點 參考資料 5
位於台灣的最南端 排灣族人口多集中於此,而北部則是魯凱族的主要分布地之一 境內的墾丁國家公園是台灣第一座國家公園,同時也是極富盛名的觀光景點 屏東縣最具代表性的特產──蓮霧、黑珍珠蓮霧及黑鮪魚 關於屏東縣
西元1710年客家移民們前來台灣開墾,隨著下淡水溪來到了萬巒地區,從萬巒拓展到頭溝、二溝、三溝、四溝、五溝和鹿寮、硫黃、溝背、大林、得勝、成德、高崗,合稱萬巒十三庄。(註一)西元1710年客家移民們前來台灣開墾,隨著下淡水溪來到了萬巒地區,從萬巒拓展到頭溝、二溝、三溝、四溝、五溝和鹿寮、硫黃、溝背、大林、得勝、成德、高崗,合稱萬巒十三庄。(註一) 聚落形成之一
五溝水從開庄以來,均是指東興與西盛這兩個村庄,台灣光復後,街庄改制,將東興、西盛、大林、得勝共同劃成『五溝村』。五溝水從開庄以來,均是指東興與西盛這兩個村庄,台灣光復後,街庄改制,將東興、西盛、大林、得勝共同劃成『五溝村』。 (註一) 聚落形成之二 (註二)
伯公是管理土地及四境平安、五穀豐收、六畜興旺等項目的灶神。雖然神格很低,但管轄範圍幾乎包含了農業社會的農村各類生活項目,和村民有親密的關係,是農村最普遍的神明,就是所謂的「田頭、田尾土地公」。(註三)伯公是管理土地及四境平安、五穀豐收、六畜興旺等項目的灶神。雖然神格很低,但管轄範圍幾乎包含了農業社會的農村各類生活項目,和村民有親密的關係,是農村最普遍的神明,就是所謂的「田頭、田尾土地公」。(註三) 宗教信仰 《五溝守護神─伯公》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 魯凱族好茶舊社 • 墾丁國家公園 • 四重溪溫泉 文化景點
臺灣水域館~ 跟著小水滴的旅行,認識臺灣高山經河口到大海的水域生態,並看見世界上最大的魚類~鯨鯊。 珊瑚王國館~ 擁有總長84米的海底隧道,呈現南中國海豐富多樣的珊瑚礁生態。 世界水域館~ 展示地球上極遠古、極高大、極幽深、極冷冽的海洋生態主題;其中世界最高單面10米壓克力玻璃的巨藻展示缸最具特色。(註四) 文化景點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魯凱族好茶舊社於西元1310年左右建立,好茶莊(Kochapog〞an)於內政部於民國八十年指定為二級古蹪,是唯一被列為二級的先住民聚落且保存最為完整。魯凱族好茶舊社於西元1310年左右建立,好茶莊(Kochapog〞an)於內政部於民國八十年指定為二級古蹪,是唯一被列為二級的先住民聚落且保存最為完整。 建築採用石板的建造方式,充滿傳統魯凱、排灣等族特色;以頭目住屋為中心,長12公尺,深7.5公尺。(註五) 文化景點魯凱族好茶舊社 (註六)
墾丁國家公園位於臺灣南端恆春半島之南側,三面環海,是國內唯一涵蓋陸地與海域的國家公園,也是臺灣本島唯一的熱帶區域。墾丁國家公園位於臺灣南端恆春半島之南側,三面環海,是國內唯一涵蓋陸地與海域的國家公園,也是臺灣本島唯一的熱帶區域。 特殊的地形、豐饒的動植物及獨特的民情風俗,不僅是保育、研究、環境教育的自然博物館,更是國民休閒旅遊的怡情勝地。(註七) 文化景點墾丁國家公園
四重溪溫泉於清光緒年間即被發現,屬沈積岩分布區,因有天然溫泉自地下湧出,故古稱「出湯」,又因此處環山盆地,河川貫穿其間,早期居民出入均由河川涉水,步行四層彎島河川,又俗稱「四重溪」。四重溪溫泉於清光緒年間即被發現,屬沈積岩分布區,因有天然溫泉自地下湧出,故古稱「出湯」,又因此處環山盆地,河川貫穿其間,早期居民出入均由河川涉水,步行四層彎島河川,又俗稱「四重溪」。 四重溪溫泉透明潔淨,泉質佳,可浴,屬於鹼性碳酸泉,泉溫以3、4月較高,夏秋較低。(註八) 文化景點四重溪溫泉
註一http://tour.cultural.pthg.gov.tw/CulturalTopicList.aspx?CulturalTopic=6e55a41d-5da5-4f22-8eb4-20209d475305註一http://tour.cultural.pthg.gov.tw/CulturalTopicList.aspx?CulturalTopic=6e55a41d-5da5-4f22-8eb4-20209d475305 註二http://www.nknu.edu.tw/~hakka/hakkamap/pt/05/06.htm 註三http://tour.cultural.pthg.gov.tw/CulturalTopicList.aspx?CulturalTopic=1bb1b78a-dcc2-436c-b59a-e7ec7f9fed60 註四http://taiwan.net.tw/m1.aspx?sNo=0001122&id=2242 參考資料
註五http://tour.cultural.pthg.gov.tw/SceneriesDetail.aspx?Cond=105275c5-a6e1-4b44-9503-30c555a5114b註五http://tour.cultural.pthg.gov.tw/SceneriesDetail.aspx?Cond=105275c5-a6e1-4b44-9503-30c555a5114b 註六http://www.178.com.tw/web/travel/TAIWAN/gu%20ji/35.htm 註七http://taiwan.net.tw/m1.aspx?sNo=0001122&id=421 註八http://taiwan.net.tw/m1.aspx?sNo=0001122&id=C100_28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