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逻辑矛盾. 对立. 统一. 1 、同一性: 矛盾双方 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的属性和趋势。 ( 1 )矛盾双方 相互依赖 ,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 2 )矛盾双方 相互贯通 ,在 一定条件下 可以 相互转化 。. 一、矛 盾. 辩证矛盾.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2 、斗争性: 指矛盾双方 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的属性。它体现着矛盾双方 相互分离 的倾向和趋势。. 实时操练. 1 、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

ohio
Download Presentation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 = 逻辑矛盾 对立 统一 1、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1)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一、矛 盾 辩证矛盾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2、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3. 实时操练 1、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②刻舟求剑 ③夜郎自大,目中无人 ④祸兮福之所倚 A ① ③ B ① ④ C ② ③ D ① ②

  4. 实时操练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马克思 请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上述名言? 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统一的。①二者是对立的,权利与义务有区别。②二者又是统一的,相互依存的。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5. A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同一性

  6.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B、矛盾着的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7. B、矛盾着的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着的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同一性

  8. 实时操练 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积劳成疾 C. 量体裁衣 D.因材施教 《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观点表明( )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的同一性

  9. 2、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2、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 资本主义社会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统治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两者地位和利益是相互对立的。

  10. 议一议 我们身边存在着哪些对立斗争着的矛盾双方? 攻与守 • 足球比赛中的 • 学习过程中的 • 自身存在的 • 社会生活中的 • 自然界中的 苦与乐、成功与失败 缺点与优点 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 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1. 想一想 哲学所讲的“斗争”=暴力冲突=阶级斗争=同学分歧? 它与这些斗争有何关系? 哲学所讲的“斗争性” 生活中所说的“斗争” 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 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 矛盾的斗争性

  12. 区别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联系 A.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不同的事物结合才能生成万物,否则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强调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形成统一体。 —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处。 强调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上述名言包含什么哲学道理?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13. B、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B、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合作探究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共同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中,两者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其利益要求是相互排斥的; 而无产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没有依存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他们之间的相互排斥与斗争。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14. 合作探究 从中国古代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到英国莫尔的“乌托邦”,他们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然而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们的理想也只能是一种空想。 1、为什么“他们的理想只能是一种空想” ? 2、我们应如何对待现实生活存在的矛盾?

  15.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1)原理:事事有矛盾; 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所以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坚持“两分法”

  16.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苏轼

  17.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方法论 2.矛盾的特殊性 (1)原理(含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 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特殊性的三种情形: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区别不同事物)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区别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殊性。

  18.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区别不同事物)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殊性。

  19. 带领我们强起来 带领我们富起来 带领我们站起来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不同时代存在不同的矛盾。

  20. 个性 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 共性

  21. 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共性 个性 个性

  22. 于 共性 个性 苹果 水果 水蜜桃 寓于 菠萝

  23. 个性 离不开 共性 共性:含果酸,糖类,多汁。。。

  24. 白马非马 六国时,赵人公孙龙善辩。据说,他有一次骑马过关,关吏说:“马不准过。”公孙龙回答说:“我骑的是白马,白马非马”。说着就连马一起过去了。 想一想 公孙龙的论断有无合理性?从哲学角度看它错在什么地方?

  25. 1.“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地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符合唯物辨证法的下述原理( ) A 矛盾普遍性原理 B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C 矛盾特殊性原理 D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 C

  26.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彭端淑《为学》 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1)“为之”与“不为”,是人们办事难易矛盾双方能否相互转化的条件。同样,“学之”与“不学”,是学习过程中的难易矛盾相互转化的条件。 (2)凡是与人的行为紧密相关的矛盾,要使矛盾双方转化,必须通过人的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 矛盾的同一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