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第十一章 重 量 分 析 法

第十一章 重 量 分 析 法. §1 概述 §2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3 沉淀的类型及沉淀的形成过程 §4 沉淀条件的选择 §5 有机沉淀剂 §6 重量结果的计算. §1 概 述. 定义: 重量分析是通过 称量物质的重量 进行测 定的。. 途径: 通常先用适当的方法使被测组分与其它 组分 分离 ,然后称量,并由此计算出该 组分的含量。. 一、分类. 1 .挥发法 ( 又称气化法 )

odi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一章 重 量 分 析 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一章 重 量 分 析 法 §1 概述 §2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3 沉淀的类型及沉淀的形成过程 §4 沉淀条件的选择 §5 有机沉淀剂 §6 重量结果的计算

  2. §1 概 述 定义:重量分析是通过称量物质的重量进行测 定的。 途径:通常先用适当的方法使被测组分与其它 组分分离,然后称量,并由此计算出该 组分的含量。 一、分类 1.挥发法(又称气化法) 利用物质的挥发性质,通过加热或其它方法使被测组分从试样中挥发逸出,然后根据试样质量的减轻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或者采用某一特性吸收剂定量吸收逸出的被测组分的气体,然后根据吸收剂质量的增加计算该组分的含量。

  3. §1 概 述 2.电解法 利用电解的方法使被测金属离子在电极上还原析出, 然后称量,电极增加的质量即为被测金属的质量。 3.沉淀法 利用沉淀反应使待测组分以难溶化合物的形式沉淀下来,再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成为组成一定的物质,然后称其质量,根据其质量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 例如,试样中的SO3含量的测定 二、特点 • 1、重量分析法直接用分析天平称量而获得分析结果,不需 要与标准试样或基准物质进行比较。 • 2、准确度较高,一般测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

  4. §1 概 述 • 3、适合于含量高于1%的常量组分的测定。不适用于微量 和痕量组分的测定 • 4、重量分析法操作繁琐、费时。 三、沉淀分析法的过程及对沉淀的要求 1、分析过程 试样 → 试液 → 沉淀形式 → 称量形式 → 称重 → 计算 例如试样中的SO3含量的测定:

  5. §1 概 述 • 2、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 沉淀的溶解度要小,以保证被测组分沉淀完全。一般情况 • 下,沉淀的溶解损失应小于分析天平的 • 称量误差,即0.2mg。 • (2)沉淀要纯净,尽量避免混进杂质。 (3)、沉淀应易于过滤与洗涤,为此沉淀时应尽量获得粗大的晶 形沉淀。对于无定形沉淀,应掌握好沉 淀条件,改善沉淀的性质。 (4)、沉淀易于转化为称量形式。

  6. §1 概 述 3.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1)、化学组成恒定。组成必须与化学式完全符合,否 则无法正确计算分析结果。 (2)、性质稳定。要求称量形式不易受空气中水分、CO2 和O2等的影响,而且在干燥或灼烧过程中不易分 解等。 (3)、摩尔质量要大。称量形式的摩尔质量应尽可能地大, 这样,可以提高待测组分的分析灵敏度,减少称量 误差。

  7. §2 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 一、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 1.共沉淀 当沉淀从溶液中沉淀析出时,溶液中的某些可溶性杂质混入沉淀同时沉淀下来,这一现象称为共沉淀。 例如:硫酸钡重量法测定钡离子时,若有铁离子存在时: Ba2+ (Fe3+) + SO42- → BaSO4↓(白色) Fe2 (SO4 )3↓(黄色) 产生共沉淀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表面吸附、吸留和混晶。 (1)表面吸附:表面吸附是在沉淀表面上吸附了某些杂质所引起 的共沉淀。 原因:由于沉淀晶体表面上的离子电荷作用力未达到平 衡 。 减少表面吸附的主要措施:洗涤

  8. §2 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 (2)、混晶 产生原因:如果溶液中杂质离子与沉淀构晶离子的半径相近, 晶体结构相似,杂质会进入晶格排列形成混晶共沉淀。 例如, BaSO4与PbSO4,AgCl与AgBr,MgNH4PO46H2O 与MgNH4AsO46H2O等都可形成混晶共沉淀。 消除措施:减少和消除混晶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这类杂质离子 预先分离除去。 (3)、吸留 产生原因:吸留是由于沉淀剂加入太快,使沉淀急速生长,沉淀表面吸附的杂质来不及离开就被随后生成的沉淀所覆盖,使杂质和母液机械地嵌入沉淀内部所致。 消除措施:通过改变沉淀条件、陈化或重结晶的方法予以减免。

  9. §2 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 2.后沉淀 当沉淀从溶液中析出后,与母液一起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可能沉淀到原沉淀上面,这一现象称为后沉淀。这类现象大多发生在该沉淀形成的稳定的过饱和溶液中。 例如,在Mg2+存在下沉淀CaC2O4时,CaC2O4沉淀析出时并没有发现MgC2O4沉淀析出。如果将草酸钙沉淀在含镁的母液中长时间放置,则会有较多的草酸镁在草酸钙的表面上析出。 其原因可解释为:由于CaC2O4沉淀在母液中长时间放置,CaC2O4沉淀表面选择性地吸附了构晶离子C2O42-,从而使沉淀表面上C2O42-的浓度大大增加,致使C2O42-浓度和Mg2+浓度的乘积大于MgC2O4沉淀的溶度积,于是在CaC2O4沉淀表面析出了MgC2O4沉淀。

  10. §3 沉淀的类型及沉淀的形成过程 一、沉淀的类型

  11. §3 沉淀的类型及沉淀的形成过程 二、沉淀的形成过程 沉淀的形成过程 ,一般可以进行如下描述: 聚集速度 在沉淀的形成过程中,晶核逐渐长大成沉淀微粒,这些微粒可以聚集成更大的聚集体。这种聚集过程的快慢称为聚集速度。 沉淀的条件

  12. §3 沉淀的类型及沉淀的形成过程 定向速度 在发生聚集过程的同时,构晶离子按一定的晶格排列而形成晶体,这种定向排列过程进行的快慢称为定向速度。 沉淀物质的本性 如何解释生成各种类型? 晶型取决于聚集速度与定向速度的大小。 聚集速度大于定向速度 → 无定形沉淀 聚集速度小于定向速度 → 晶形 沉淀 例如:氢氧化物(n≧3) →无定形沉淀 金属硫化物→无定形沉淀 极性较强的盐类→ 晶形 沉淀

  13. §4 沉 淀 条 件 的 选 择 一、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原则:对晶形沉淀而言,主要应考虑如何获得易于过滤洗涤并具有较大粒度的纯净沉淀。同时因晶形沉淀的溶解度较大,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防止溶解损失。 其沉淀条件综合为:“稀、慢、搅、热、陈、冷过滤”。 陈化的作用:沉淀完毕后必须进行陈化,将沉淀和母液放置一段时 间,可以使小晶体逐渐转变成较大晶体,同时又可使晶体变得更加完整和纯净,获得大而纯的完整晶体。这一过程称为沉淀的陈化。 一般情况下在室温时陈化时间为8~10小时,若在加热和搅拌的情况下,陈化时间可缩短至几十分钟。

  14. §4 沉 淀 条 件 的 选 择 二、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原则:加速沉淀微粒凝聚;减少杂质的吸附和吸 留,同时防止胶溶。 其沉淀条件可综合为: “浓、快、热、搅、电、不陈化、再沉淀”。

  15. §5 有 机 沉 淀 剂 了解:使用有机沉淀剂的优点和缺点

  16. §6 重 量 分 析 结 果 的 计 算 被测物→ 沉淀形式→ 称量形式→ 表示形式→ 计算 重量分析的结果可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x)= 式中:(x)—被测组分的质量分数; m被测组分—被测组分的质量,g; m—试料的质量,g。 ①被测组分表示形式与称量形式相同,则直接将称量形式的质量代入即可计算; ②被测组分表示形式与称量形式不同,则需引入一换算因数,将称量形式的质量换算成表示形式的质量进行计算。

  17. §6 重 量 分 析 结 果 的 计 算 m表示形式=m称量形式×F式中:F—换算因数 F = 式中:M—物质的摩尔质量。 例1 采用氯化铵重量法测定硅酸盐试样中SiO2的含量,称样量为0.2000g,析出硅酸SiO2nH2O沉淀后,将沉淀灼烧成SiO2称量形式,称得质量为0.1235g,计算试样中SiO2的质量分数。 解:

  18. §6 重 量 分 析 结 果 的 计 算 例2 采用氨水重量法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称取0.1500g试样,经样品处理后,将其中的铁沉淀为Fe(OH)3,然后在高温炉中灼烧成Fe2O3称量形式。称得质量为0.1102g,计算含铁量,分别以Fe、Fe2O3、Fe3O4三种形式表示。 解:①以Fe形式表示铁含量 2Fe ≌ Fe2O3 ∴ 则:

  19. §6 重 量 分 析 结 果 的 计 算 ②、以Fe2O3形式表示铁含量  被测组分与称量形式相同 F=1 则: ③、以Fe3O4形式表示铁含量 则:2Fe3O4 ≌ 3Fe2O3 ∴

  20. §6 重 量 分 析 结 果 的 计 算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