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40 Views
條碼. 工管三甲 學生 : 林政揚 何俊穎 王建智 施 皓 翔 柯聖輝 黃鼎傑. 條碼的沿革. 條碼始於 1949 年 美國 Bernard Silver 與 NJ Woodland ,為了研究食品的項目代碼與相對應之設備,因而提出全世界第一個機器可用來辨識條碼,此條碼是由多個同心圓 構成 又 被稱為「 公牛眼 碼 (Bull's Eye Code) 」. 美國 超 市 為了解決, 人工 方式處理顧客 結帳 時 因 速 度過慢 ,且結帳員 出錯比率過高 , 導致 效 率甚 低 的狀況
E N D
條碼 工管三甲 學生: 林政揚 何俊穎 王建智 施皓翔 柯聖輝 黃鼎傑
條碼的沿革 • 條碼始於1949年美國 • Bernard Silver與 NJ Woodland,為了研究食品的項目代碼與相對應之設備,因而提出全世界第一個機器可用來辨識條碼,此條碼是由多個同心圓構成 • 又被稱為「公牛眼碼(Bull's Eye Code)」
美國超市為了解決,人工方式處理顧客結帳時因速度過慢,且結帳員出錯比率過高,導致效率甚低的狀況美國超市為了解決,人工方式處理顧客結帳時因速度過慢,且結帳員出錯比率過高,導致效率甚低的狀況 • 1964年代,由一群廠商組成委員會,與IBM、NCR 等主要電腦廠商制定出一套產業間共通的商品代碼(interindustry product code),稱為「環球商品代碼」
1973 年,美國統一編碼協會(Uniform Code Council, UCC)選用UPC碼建立了條碼系統,制訂了相應的標準。 • 1974年開始使用掃描器掃瞄條碼後,條碼技術從此由研究階段進入大規模實際應用階段。
條碼定義 • 所謂「條碼」(Bar Code),是由粗細不同的長方型黑線條,及空白線線平行組合而成,加上檢查碼的字元群相互平行配置。 • 主要之應用技術包括: • 編碼、譯碼、光電、掃瞄、辨識等。
現代多將商品的號碼數字,改以平行線條的符號代替,讓裝置掃描閱讀器的機器閱讀,再經電腦解碼,將「線條符號的號碼」轉變為「數字號碼」現代多將商品的號碼數字,改以平行線條的符號代替,讓裝置掃描閱讀器的機器閱讀,再經電腦解碼,將「線條符號的號碼」轉變為「數字號碼」 • 條碼作業流程圖
一維條碼 • 一維條碼是由變化寬度不一的線(Lines)與空間(Spaces)所組成,內含資料符號。 • 一維條碼所用的粗細黑白空間,只能儲存15個文數字左右 • 這種符號就像一種語言,用來快速與精確的輸入電腦與電腦溝通。
所以,線與空間必須依一定的編碼(Encoding)規則排列組成,以避免錯誤與無法溝通,所以,線與空間必須依一定的編碼(Encoding)規則排列組成,以避免錯誤與無法溝通, • 一維條碼,因密度較低,所存資料有限,只能當成一個關鍵欄位(Key Field)故僅作一種標識資料,不能對商品進行描述。
基本的一維條碼可分為: • 寧靜區(Quiet Zone) • 起始碼(Start Code) • 資料區(Data) • 終止碼(Stop Code) • 如圖所示
常見的一維條碼種類 • EAN碼: • 通用於全世界。 • EAN碼符號有標準版(EAN-13,有13個數位),和縮短版(EAN-8,有8個數位)兩種。 • (左圖是EAN-13,而右圖則是EAN-8)
Code39碼: • 條碼的長度是可變化 • 共43個字符 • 可表示數位、字母等資訊的條碼 • 圖:
UPC碼: • 只能表示數字,有A、B、C、D、E四個版本:版本A - 12 位數字版本E - 7 位數字 而最後一位為校驗位。 左圖是UPC-A,而右圖則是UPC-E
Code 128碼: • 表示ASCII 0到ASCII 127共計128個ASCII字元 • 庫德巴碼: • 廣泛應用在醫療和圖書領域的條碼,其字元集為0到9,10個數字、“ABCD”四個字母和“$-:/.+”六個特殊字 • ABCD”僅作為啟始符和終止符,並可任意組合。長度可變、沒有校驗位。
Interleaved 2 of 5: • 只能表示數字0-9的數字,可改變長度,是連續性條碼 • 所有條與空都表示代碼,第一個數字由條開始,第二個數字由空組成,空白區比窄條寬10倍,是所有一維條碼中的密度最高 。
二維條碼 • 為了解決一維條碼之「儲存量少」、「網路缺乏或不穩定」及「資料庫不在」等三大問題 • 二維條碼在1990 年代初期已逐漸被使用,二維條碼依其結構不同,又可區分為堆疊式(Stacked)及矩陣式(Matrix)等二大類。
1980 年代晚期二維條碼的新技術逐漸被重視,在「資料儲存量大」、「資訊隨著產品走」、「可以傳真影印」、「錯誤糾正能力高」等特性
二維條碼的特性: • 1、儲存量大 • 2、安全性高 • 3、抗損性強 • 4、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