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604 Views
98 年度 住院醫師選配計畫. 計畫主持人 : 朱宗信 秘書長 協同主持人 : 謝博生 理事長 計畫時程 : 98 年 7 月 ~12 月. 報告日期 ﹕98 年 9 月 26 日. 大綱. 一、計畫目的 二、背景 三、連續性計畫 四、實施方法及進行步驟 五、 預期結果. 計畫目的. 配合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 提升住院醫師招募效率 建構合理的專科醫師人力分配 讓住院醫師之招募及臨床訓練更符合民眾及國家政策需要. 背景. 行政院衛生署自民國 77 年開始實施「專科醫師制度」 各專科醫學會協助訂定各專科訓練課程綱要、認定訓練醫院及其容額、辦理專科醫師甄審
E N D
98年度住院醫師選配計畫 計畫主持人:朱宗信 秘書長 協同主持人:謝博生 理事長 計畫時程:98年7月~12月 報告日期﹕98年9月26日
大綱 一、計畫目的 二、背景 三、連續性計畫 四、實施方法及進行步驟 五、預期結果
計畫目的 • 配合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 • 提升住院醫師招募效率 • 建構合理的專科醫師人力分配 • 讓住院醫師之招募及臨床訓練更符合民眾及國家政策需要
背景 • 行政院衛生署自民國77年開始實施「專科醫師制度」 • 各專科醫學會協助訂定各專科訓練課程綱要、認定訓練醫院及其容額、辦理專科醫師甄審 • 施行至今逾20年
96年度教學醫院招募問卷調查 代碼說明﹕A 為預計招收名額,B 為一招報名人數
背景 • 國內目前住院醫師之招募,係由醫院各自作業分別辦理 • 醫學系畢業生於招募期限內向有興趣的醫院提出申請,且參與面試,最後再從眾多申請醫院中選擇一家中之某科 • 醫學系畢業生必須耗費時間心力參與不同醫院之招募作業外,各醫院相對地也投入相當時間與人力辦理 • 第一次未招募到足夠的名額,則必須重覆招募流程,耗時費力且沒有效率
背景 • 美國自1952年起即開始全國住院醫師選配計畫(National Resident Matching Program, NRMP) • 皆以電腦作業來選配 • 2005年參與住院醫師選配人數為25,348人,而選配上的為19,760人(78%) • 其中美國醫學系畢業生參與選配人數為14,719人,而選配上的為13,798人(~94%) • 2007-2008年接受畢業後第一年訓練的共有25171人
背景 • 美國醫學生畢業後多進入專科,並無強制性的一般醫學訓練 • 日本、英國兩國皆規定醫學系畢業生需經兩年的一般醫學訓練後才能進入專科 • 英國自2005年開始實施Foundation Programme,每位醫學系畢業生須接受2年之基本訓練之後才能接受進一步的專科訓練
背景 • 2003年: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為期三個月 • 2006年:一年期之一般醫學訓練(6個月在原專科接受全人訓練) • 2011年:全一年期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 • 因此在規畫住院醫師選配時,當然應配合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
連續性計畫 • 96年度『住院醫師統一招募選配試辦計畫』 • 計畫時程﹕96年6月15日至96年12月31日 • 計畫主持人:黃伯超 理事長 • 協同主持人:朱宗信 秘書長
醫學會、醫院、醫學生問卷調查 各專科醫學會發送總數為23份,有效回收14份;教學醫院發送總數為81份,有效回收62份;醫學系六年級學生共發送十一所醫學系,回收十所,有效回收570份。
教學醫院反映意見舉例 • 參與統招是否亦可同時自行招募? • 先配對PGY再配對之住院醫師其所屬醫院如何歸屬? • 建議現行PGY訓練延長為一年後再施行統一招募選配 • 建議進行統一招募選配時需考量各醫院之地域性及分配員額 • 建議各醫院得保留部分員額自行甄選 • 宜限制醫學中心代訓住院醫師人數(若住院醫師完全由醫學中心代訓,造成醫學中心教學負荷過重影響教學品質) • 不瞭解此計畫,若無完整配套而貿然施行恐有後遺症,要想清楚不要邊做邊改制度。 • 如何matching?以成績為依據?成績如何評估?
醫學生反映意見舉例 • 不要剝奪畢業生自由選擇醫院及科別的權利 • 可提供上網選填的試用版以熟悉操作流程 • 失去apply工作的彈性,應要有選擇何家醫院、申請醫院院數的自由,而不是以「志願表」來強制限制 • 宣導不足,配套不夠的情形下造成恐慌 • 窄化未來的出路 • 甄選排序的參考依據為何? • 醫院應有自主權可決定欲招收的住院醫師性質
專科醫學會反映意見舉例 • 對於目前兵役分二階段退伍之人員,是否分二階段選配? • 招募選配未成功之人員如何再分配? • 學員可否拒絶參加選配? • 醫院是否可自行限定條件? • 是否有第二階段的來院面試? • 分配以何種方式、成績、志願或其他方式 • 建議住院醫師應先行接受PGY一年期訓練後,再進行專科配對
96年度結論 1. 住院醫師統一招募選配是可行的,但先PGY配對再專科住院醫師配對 2. 配合衛生署及醫策會規劃自民國100年起PGY改為完全一年期,則PGY配對亦自民國100年施行,而專科住院醫師配對自民國101年實行 3. 為了逹到專科醫師人力分布平均及訓練容額合理化,各專科訓練容額數應下降至畢業醫學生總數之110%~120%,如此住院醫師選配才能發揮效果
96年度計畫之檢討 成果﹕ 1. 訂定R matching 之規畫方向 2. 訂定R matching 之初步方案 3. 逹到初步宣導R matching 的目標 不足處﹕ 1. 溝通宣導不足(如統一招募產生疑慮) 2. 實施之急迫性不足(PGY100才要上路) 3. 未完全顧及醫院自主性、醫學生(醫師)意願以及未凝聚各界共識 4. 未提出一個具體可行之方案
實施方法及進行步驟 1. 成立籌備工作小組 (含醫學院校、教學醫院代表等)組成工作小組,針對本案規劃之各項內容定期開會討論 主任委員:朱宗信 委員:郭耿南、陳立光、 汪志雄、方基存、陳祖裕、 蔡文展、李發耀、李秉穎、楊志偉 2. 以問卷調查法蒐集教學醫院負責醫師、住院醫師招募工作主要負責人及第一年住院醫師對於本案之意見進行分析,並辦理說明會溝通
實施方法及進行步驟 3. 就不同之選配方案進行優缺點評估及建議: a. 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選配 b. 專科醫師訓練選配 c. 先進行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再進行專科醫師訓練 二階段選配 考量: a. 教學醫院各負責醫師、住院醫師招募工作主要負責 人及第一年住院醫師之意見 b. 依國內住院醫師招募現況分析其不同選配方案之優 缺點評估
實施方法及進行步驟 • 進行選配作業相關問題規劃之考量: a. 公費生之分發 b. 服役者退伍時間不一 c. 參與年度及資格認定方式 d. 分發後住院醫師擬轉科之處理等 工作小組定期開會討論,收集資料就上述各問題規畫各項方案等
實施方法及進行步驟 5. 訂定住院醫師選配作業要點草案,內容包括: a. 選配之目的 b. 申請資格:含申請人(即住院醫師)及訓練醫院 c. 申請程序:含申請方式及時間等規定 d. 申請書格式及應檢附文件 e. 選配規則及作業流程 f . 選配結果之確認評核機制及流程 g. 申請人與訓練醫院對於選配結果之權利義務 (含申覆機制) h. 對於未完成選配之申請人之處理機制 i. 對於未依選配結果前往受訓者之處理原則
PGY100順利執行的先決條件 讓每一位申請者透過選配及時找到一家PGY訓練醫院
各醫院自行招收PGY之可能狀況 1. 有些醫院經一招、二招後仍招不足額 2. 有些優秀畢業生可能多家醫院皆正取,最後才決定去其中一家 3. 有些申請者,只是備取,甚至未錄取,最後無處接受PGY訓練
目前選配規畫方向 1. PGY部份 自民國100年PGY選配,其前期作業自99年下半年即開始 2. 專科訓練部份 民國100年不招收專科醫師,民國101年各院自招各專科醫師 (以上係考慮申請者與容額數相近者才易執行選配)
各醫院PGY容額 • 目前醫策會規畫方向為前5年PGY訓練人數平均增減10% (暫定) • 由於目前PGY是由各科拉出來訓,但各科常有代招代訓等狀況,這些名額歸屬何醫院待議 • 各醫院應提出PGY訓練計畫,由醫策會核定
PGY選配(醫院自主、協助選配) 99年 10月 主管機關核定各教學醫院之PGY容額,各醫院提報PGY容額至選配小組 11月 選配小組於其網站上公布各PGY訓練醫院及其容額 12月 申請人上網登錄PGY選配系統並於網站上報名,至多十家醫院 100年 1~2月 各醫院辦理PGY甄試 3月 各醫院將PGY甄試名單排序上傳至選配網站
PGY選配 (醫院自主、協助選配) 100年 3月 申請人於網站上填寫志願表,至多10個志願 4月 選配小組電腦作業,寄發通知單至各醫院 5月 確認最後PGY選配結果於網站上公告,並公告各醫院PGY之缺額,配對成功者與各醫院簽約,各醫院網站上登錄簽約狀況 未配對成功者可再與有缺額之醫院自行交涉 7月 PGY至各院報到上班,如有未報到者,各醫院通知選配小組
選配作業流程–教學醫院 • 醫院提報PGY容額 • 由選配小組彙總報名資料 • 各院甄選名次表(符合最低錄取標準以上者) • 確認選配結果名單 • 醫院正式錄取名單 1 2 3 4 5
選配作業流程 –申請人 • 申請人上網登錄個人資料及報名 • 上網填寫甄選志願表 • 醫院正式錄取名單 • 與有缺額之醫院自行交涉 1 2 3 4
選配作業相關問題規畫 1. 公費生、軍費生 初步規劃:仍須依規定接受全一年之PGY訓練,但其訓練場所依其主管單位決定,原則上不參與本選配系統 2.第二梯次退伍者 初步規劃:原則同意參與選配,但PGY一年訓練期間不得縮短 因此如10月1日才開始PGY訓練,則須做到隔年9月底
日本研修醫(PGY)之經驗 1. 日本自2004年實施畢業後二年強制訓練,且實施選配制度 2. 自此,較多畢業生不選大學醫院而選都市之私人醫院 3. 國內目前PGY主要訓練醫院仍以醫學中心為主,應不致發生如日本之情況。
對申請者之建議 • 申請者有充分自主權申請醫院及選填志願 • 先考慮是否在原 實習醫院受訓或更換新環境 • 申請及填志願時應多填些志願,宜包括非熱門醫院 (特別是自認成績不佳者)
對醫院之建議 1. 可考慮要多留原來之interns或多收新血 2. 申請者如超過該院容額數倍者,可篩選相當數目(希望至少2倍率) 參與甄選。(少數超大醫學中心) 3. 除非很差者外,盡量將參與甄選者列入名次表 如A醫院容額50名,甄選者120名,則名次表至少列到100名 4. 醫院有絶對自主權排名次表
專科訓練醫師選配101年暫不實施 1. 目前各專科訓練容額總和遠超過申請者 (~1.7倍) 2. 衛生署另委託專案推估各專科人力需求,待此案有成果後再共同研議 3. 尚未建立共識
預期成果 • 凝聚各界對住院醫師選配之共識 • 提出住院醫師(含PGY及專科訓練醫師)選配的可行方案 • 讓教學醫院、住院醫師、社會三贏
住院醫師選配工作時程 註﹕100年時,如已受完PGY訓練者要轉專科,並無限制。
98年試辦全一年期PGY訓練 • 98年7月起於9家醫院之家庭醫學科及急診科執行 • 全一年期PGY強調應學習到的能力 • 內科5個月,其中1個月為社區醫院 • 外科加急診醫學3個月 • 社區醫學2個月 • 兒科1個月 • 選修1個月 • 98年試辦規定社區醫院須不同體系、不同層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