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likes | 681 Views
校園性侵害 性騷擾 家暴事件通報及防治宣導. 危機事件新聞處理. 導讀人:楊昭瑾 國語日報記者 95.12.08. 內容大綱. 新聞聯繫原則 政事管理要點 危機處理法則. 第一部分. 新聞處理原則. 危機可能造成的衝擊. 重創學校及主管機關信譽,衝擊聲望、信賴與信心 員工 忠誠度降低 產生危機處理的成本 員工 生產力下降 高層人事異動. 發生危機時可能獲得的利益. 知名度 展現能力與領導力的機會( 911 事件之於紐約市長) 關係改善 進行必要的改造. 新聞聯繫原則. 表示意見應能恰到好處 公開說明應思面對公眾 重視公益且要表現正義
E N D
校園性侵害 性騷擾 家暴事件通報及防治宣導 危機事件新聞處理 導讀人:楊昭瑾 國語日報記者 95.12.08
內容大綱 新聞聯繫原則 政事管理要點 危機處理法則
第一部分 新聞處理原則
危機可能造成的衝擊 • 重創學校及主管機關信譽,衝擊聲望、信賴與信心 • 員工忠誠度降低 • 產生危機處理的成本 • 員工生產力下降 • 高層人事異動
發生危機時可能獲得的利益 • 知名度 • 展現能力與領導力的機會(911事件之於紐約市長) • 關係改善 • 進行必要的改造
新聞聯繫原則 • 表示意見應能恰到好處 • 公開說明應思面對公眾 • 重視公益且要表現正義 • 平時誠信可以建立信心 • 勤於互動有助思考交流 • 不當攻訐應及時反駁 • 徵得諒解可作背景說明 • 切忌玩「小眾聯誼」遊戲
新聞聯繫原則 • 1.表示意見應能恰到好處 • 他不讓我說完? • 我說的不是這樣! • 我說的話怎麼沒有登?
新聞聯繫原則 • 2.公開說明應思面對公眾 • 說好隨便聊聊怎麼上了報? • 我怎麼有那麼多花邊?
新聞聯繫原則 • 3.重視公益且要表現正義 • 記者是正義的化身?!? • 我重視環保嗎? • 我重視文化嗎? • 我關懷弱者嗎? • 我處理事情公平,公正嗎?
新聞聯繫原則 • 4.平時誠信可以建立信心 • 我怎麼沒有記者緣? • 這一次騙騙記者好嗎?
新聞聯繫原則 • 5.勤於互動有助思考交流 • 記者常亂出問題,我寧可不跟記者往來!?
新聞聯繫原則 • 6.不當攻訐應及時反駁 • 報上錯誤攻擊,一時就過去了,沒有關係? • 小道消息沒有幾個人知道,沒有關係?
新聞聯繫原則 • 7.徵得諒解可作背景說明 外交、談判、隠私、偵查 • 不能說!不說記者又怪我?怎麼辦?
新聞聯繫原則 • 8.切忌玩「小眾聯誼」遊戲 • 我很想把這則新閒交給某報記者,交個朋友? • 不是我透漏的可是只有少數記者知道,怎麼辦? 『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第二部分 政事管理要點
政事任務的公共面 • 基本能力 • 認淸長官的企圖心/認識政府的定位 • 掌握環境變化(SWOT)優勢/弱勢/機會/威脅 • 具備逹成目標決心與能力: 風格(自我)、激勵與培育(人力)、資源、授權與被授權 • 建立快速反應,強而有力的團隊 (共同模式、溝通協調、危機處理)
政事任務的公共面 2.目標 • 形象塑造 • 團體形象 • 激發員工的意願 • 呼應社會的脈動 • 跟隨時代的潮流 • 随時動態的管理 • 建立主管個人魅力 • 個人形象 • 魅力-說不出的滋味 • 自信與才華 • 時代性/市場需求 • 親和力、幽默、博愛、創意、戲劇性
政事任務的公共面 • 事業目標的逹成。(政事目的) • 形象建立。(最易被忽視) • 暢通上下、左右溝通管道。(團隊舉重若輕)
形象 • 建立模式: 傳播 有意的推廣 無意的形成 被動的認知 經由媒體的評估經由口碑的評估與事實的印證 強烈的感受/共鳴 受干擾的感受 潛意識的接受 印證 感受
從企業形象看政府形象 • 企業形象—▲視覺識別>提昇形象>標準化 ▲革新/改造 ▲員工意識/企業體質 ▲創立企業圖像 • 從企業形象建立政府形象 • 公務員心態 • 人民需求無止境 • 政敵攻拮
政府機構形象再造 • 政府機構形象企機 • 功能明確 • 目標明顯 • 切身相關 • 形象再造途徑 • 激發員工意願 • 呼應社會脈動 • 跟隨時代潮流 • 隨時動態管理 • 建立主管個人魅力
領袖形象 • 每個人都可以為領袖 • 領袖特質— 魅力 親和力 *時代性 幽默感 *市場需要 博愛精神 自信與才華 創意與戲劇性
第三部分 危機處理法則
危機與談判 • 「危機」源於六十年代西方冷戰 • 特質: • 國家內外環境忽然產生劇烈變化。(環境非預期) • 對國家的價值或目標產生了巨大威脅。(目標達成否) • 改變的狀況會伴隨或導致軍事衝突的可能。(劇烈手段) • 對於威脅的處理只有有限的反應時間。(限時反應) • 引伸: • 能源危機 .政治危機 .天然災害危機 .個人危機
政事危機特色與處理基本原則 • 危機特色 • 內外一體,國際一貫 • 人類正義與社會利益 • 敏感度高,互動頻繁 • 危機處理基本原則 • 時時存在危機意識 • 平時處理勝於一切 • 運用危機處理技巧
危機處理-1-緊急處理 • 思考因素/眾人關心是什麼? /大家會希望我怎麼說? /涉及法令我應該怎麼說? /為什麼會發生? /我的後續行動是什麼?
危機處理-1-緊急處理 技巧 1.迴避 2.昇華 3.強制 4.交易 5.談判 做法 1.非常授權 2.提昇層級 3.集中指揮 4.掌握資源 5.預為準備 比形象比速度比魄力比關係比能力
危機處理-2-中途處理 • 防止局勢蔓延 • 透明化作業 • 迅速澄清謠言 • 立即處理小爭端 • 阻止不當傳播 • 公佈解決計劃 • 採取實際行動
危機處理-3-徹底解決危機 • 從根源解決問題—因應環境變遷、問題演變修正法令、程序或作法 • 民調偵測—探求真相及反應,隨時探索及解決問題 (直接訪談、側面了解、抽樣民調、統計資料探索) • 測試與演練—反覆檢查應變能力 (人、機械、設備、程序)
問題探討 1.危機處理流程? 2.危機未妥善處理前如何面對大量 湧入之媒體?
1.危機處理流程? • 認知危機 • 運用危機處理的做法 與技巧 • 徹底解決問題
認知危機與情勢分析 「認知危機」的管道! • 危機的本質? • 危機發展速度? • 危機受害者是誰? • 危機影響幅度? (別忘政府部門功能) 決定處理層級 決定處理原則
2.危機未妥善處理前如何面對大量 湧入之媒體? • 選擇題: A.罵他們 B.委婉告訴他們:這不是我的權責 C.委婉告訴他們:這個我還要請示 D.請公關部門來處理
2.危機未妥善處理前如何面對大量 湧入之媒體? • 答案: D.請公關部門來處理 • 爭取時間 >了解真相 > 決定解決方式 • 專業服務 > 統一說法 • 公關部門 + 業務部門 會同
危機處理小組成員角色 • 決策者及代理人 • 發言人 • 謠言監控小組 • 現場(新聞)連絡人 • 受害親屬連絡人 • 法律專家 • 財務專家 • 醫療專家 • 救災專家
發言人應具備的條件 • 瞭解線上記者及其採訪流程 • 願意承擔與媒體反覆溝通的責任感 - 無論狀況好壞迅速友善回應問題 • 具代表性(講的話算數) • 予人誠懇信賴感 • 迅速掌握核心訊息有效表達 • 仔細傾聽的能力,而不是只講自己想講的 • 具備耐性,不容易被媒體激怒 • 夠聰明,不會涉入媒體的問題陷阱 -錯誤/假設/傳聞/威脅/評論對手
傾聽是善意溝通的開始 • 不要迴避對方視線 • 對問題為難/生氣時不要顯露於表情上 • 點頭或隨聲附和讓對方安心講話 • 不要反駁可用“舉例來說或反問法”讓對方把題目講清楚 • 用正面方式重覆對方問題來掌握溝通 • 對方動怒或裝兇要冷靜應對 • 看法或立場不同.至少要表現中立公平
危機發生時新聞媒體的互動原則 • 定時記者說明會 • 建立可取得相關訊息的官方資料管道 • 提供新聞服務中心 • 指定代理發言人 • 確認媒體身分背景及連繫方式 • 堅定執行新聞發言制度
傳遞訊息的技巧 • 有效的訊息重點 • 不要超過三項簡潔的重點。如此不但易於記憶,也具有相當的變化空間。 • 以標題方式思考。先陳述標題,再提出證據。這個標題或主要陳述相當重要,因為就算你其他的回答內容被剪掉,起碼重點還在。 • 以肯定正面方式陳述。肯定的談話方式可讓你顯得強而有力,並且不易被斷章取義。 • 用證據來支持這些訊息重點,例如採用例證或小故事。
擬定標題 • 這項技巧可以讓你… • 進行策略性思考:先提出簡短的主張,再加以證實。 • 以新聞記者的角度思考:先有標題,再以內文來支持這個標題。 • 提出大範圍的主張,再以事實支持:我們通常是將許多論點,一步步推演成合理的結論。但新聞媒體可不是這樣,他們講究精簡。所以為了達成你要的效果,你必須先說結論(也就是標題),再用事實來支持。 • 如此一來,即使你提供的證據都被剪掉了,至少標題還會被記載或錄下來。一位優秀的新聞記者會自動幫你把證據加入報導裡。
推避與轉圜 • 這項技巧可以讓你… • 保持主控權:如果你能掌握主控權,就不必回答每個問題,而可以只針對主要問題加以回答。 • 由記者的流程轉移到自己的訊息:所謂「推避」,就是轉移或避免你不想回答的問題;所謂「轉圜」,就是將討論內容轉移到較為友善的主題上。 • 回到重點:應用「推避與轉圜」可以使你避免一項最常見的錯誤--過份執著於問題上,而忘記了自己預定的流程。
你要特別小心的問題 • 假設性問題(「如果…」或「假設說…」) • 假設性問題通常沒好處。必須加以「推避或轉圜」 • 負面性問法的問題 • 套交情 • 「我是你的朋友,你可以告訴我」 • 別忘了,記者只是想取得消息而已 • 別輕易搞獨家代價很大
與各類型媒體專訪技巧 • 平面媒體 • 準備更為細節的輔助資訊(數字、圖表、照片) • 為拍照做好準備 • 電視媒體 • 注意姿勢、視覺表情 • 不習慣看鏡頭可以看著採訪記者 • 在主訊息及重點處略微提高音調加以強調 • 考慮採訪背景畫面 • 廣播媒體 • 不要讓有敵意的Call-in擾亂你
專訪地點選擇技巧 • 不要向光或向太陽(眼神會受影響) • 不要視線朝向窗戶(容易分神) • 不要讓太亮的色彩在身上或背景 • 不要有移動的主體在背後(會影響訊息傳播效果) • 不要有噪音干擾
重視輿情以及追蹤事後報導 • 事後追蹤評估,適時回應。 ※更正新聞的技巧 (1)是否要更正? (2)掌握時機 (3)更正方式:1、發函2、通稿 (4)層級在那兒?
歡迎 臨時問題探討
休息一下我們來練習.別逃跑喔. • 不是最佳主角.就是評審
實際演練1-突發事件狀況不明 • 某議員帶領大批記者前往教育局召開記者會 • 會後記者紛紛趕至學校表明要訪問主管,僅知有議員說:該校發生師生戀,女學生未滿十六歲,教師辯稱是情侶關係,是女方願意與他發生性行為。 • 媒體來到辦公室門口準備訪問您…
實際演練2- 突發事件狀況不明 • 某校發生弱智女生在校園遭同學性侵案件。 狀況不明,SNG趕至現場拍攝採訪,但現場人員還未掌握意外發生原因…
實際演練3- 媒體需求&資料保護 • 某校通報家庭暴力事件,但是家長反控校方處理不當,向媒體反爆料,媒體聞訊趕至校方,要求提供案件相關資訊。 • 為保護當事人權益,且社工人員亦還在第一線處理案件,無法回覆媒體記者的問題。 • 記者對該案件仍想盡辦法、軟硬兼施希望能得知案件的人事時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