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 likes | 645 Views
台灣地區更年期婦女對停經症狀 與接受荷爾蒙替代治療之認知、 態度與行為之調查研究. 執行機構:高雄醫學大學 計畫主持人:李昭男 教授 研究人員:蔡英美 張永源 執行期間: 92 年 3 月 1 日至 93 年 2 月 29 日. 研究背景與現況.
E N D
台灣地區更年期婦女對停經症狀與接受荷爾蒙替代治療之認知、態度與行為之調查研究 執行機構:高雄醫學大學 計畫主持人:李昭男 教授 研究人員:蔡英美 張永源 執行期間:92年 3月 1日至 93年 2月 29日
研究背景與現況 • 美國NIH有關婦女健康倡導(WHI)一項長達15年用以預防心臟病、乳癌與結直腸,以及骨質疏鬆症研究,此項大規模研究計畫之重大發現為:Estrogen/progestin治療會增加41﹪腦中風,增加29﹪心臟病發作,腿與肺部之血栓會增加一倍 。此一研究發現造成全球性相當大的震撼,究竟停經後婦女是否應該繼續接受荷爾蒙替代治療 。 • 此項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有關HRT長時間服用(如超過10年)可能會導致乳癌的發展,即增加罹患乳癌的危險性,已突顯出更年期婦女接受HRT治療問題的重要性。
國內相關文獻探討 • 成大婦產科Wu et al.(2002)針對台灣更年期婦女有關對停經的感受,不同停經症狀的盛行率與婦女對接受荷爾蒙治療(HRT)的態度問卷調查。研究對象來自於參加更年期與HRT討論會的都市婦女,研究發現只有368位婦女完成有效問卷作答,研究發現只有53﹪之婦女瞭解停經之定義,71﹪婦女認為她們必須接受HRT之治療。最常見之停經症狀依序為失眠,佔42﹪;熱潮紅,佔38﹪;心悸,佔34﹪;脾氣暴躁,佔34﹪;頭痛或頭暈,佔28﹪;缺乏活力,佔26﹪;憂鬱,佔20﹪;夜間盜汗,佔18﹪;膀胱失禁,佔16﹪。
林瓊華(民91年)有關社區更年期婦女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針對台北市士林區45~60歲社區更年期203位婦女的結構面對面訪談調查,結果發現有40﹪以上婦女曾感覺有停經症狀,50﹪以上未曾使用過荷爾蒙替代治療,有50﹪以上對停經的感受持正面態度。林瓊華(民91年)有關社區更年期婦女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針對台北市士林區45~60歲社區更年期203位婦女的結構面對面訪談調查,結果發現有40﹪以上婦女曾感覺有停經症狀,50﹪以上未曾使用過荷爾蒙替代治療,有50﹪以上對停經的感受持正面態度。
國外相關文獻探討 • Clinkingbeard et al.(1999)在美國以郵寄問卷對社區665位更年期婦女所進行的婦女對更年期認知,對荷爾蒙替代治療認知調查,顯示這些婦女有較好的認知是有60﹪婦女認為更年期會造成骨質疏鬆的危險,但對於心血管疾病危險性增加的認知卻只有30﹪。大多數婦女認為更年期會增加罹患乳癌的危險性,而願意接受HRT治療的婦女仍是偏低。
更年期婦女對接受女性荷爾蒙替代治療的認知與態度 • Rabin et al.(1999)一項有關更年期婦女為何不願接受女性荷爾蒙替代治療的調查研究,研究者從美國芝加哥西北市郊六大區隨機抽樣抽出年齡在50歲以上計3600位婦女,研究發現74%知道什麼是HRT,41%在過去已接受HRT治療。 • 不願接受HRT治療的理由為:49%的婦女已經不再有停經症狀,45%不願意接受HRT治療,33%認為醫師沒有告知她們要服用,28%是因害怕服用,而27%則是因尚未進入停經。
研究目的 • 瞭解台灣地區40至60歲婦女停經症狀的狀態。 • 瞭解婦女於更年期對停經症狀,荷爾蒙替代治療的認知,態度,以及因應行為。 • 探討婦女更年期間與對停經症狀,荷爾蒙替代治療之認知,態度以及荷爾蒙治療使用行為有關的社會人口學特徵,生活型態以及相關的因子。
材料與方法 一、調查地區之選取與調查對象之抽樣 • 由民國91年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國民健康局共同執行之「國民健康訪問調查」中提供40~60歲台灣地區婦女約2,934人,依台灣地區北、中、南、東所屬鄉、鎮、市中採等比例的機率抽樣,抽出40至60歲進入更年期階段的婦女計2,000位。 • 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為:(1)罹患重症無法接受訪談的婦女;(2)正在接受癌症治療的婦女;(3)現住地址與戶籍地址之城鄉差距過大者。
二、研究工具調查問卷之編製與專家 內容效度之審查 • 問卷內容的主要參考台灣更年期醫學會之更年期婦女手冊及國內外相關文獻,並納入社會人口學特徵、生活型態、健康狀況等背景與環境因素,而將問卷分為十一部分:基本資料、健康史、月經史、生活型態、對更年期症狀自我評估表、對更年期症狀的認識、對更年期症狀的態度、對更年期荷爾蒙替代治療的認識、對更年期荷爾蒙替代治療的態度、對更年期症狀的因應行為、對更年期荷爾蒙替代治療的因應行為。(詳細內容見成果報告)
三、主要研究測量工具 • 更年期症狀:更年期症狀出現頻率與嚴重程度分別計27題。 • 更年期停經症狀的認識:計31題。 • 對更年期停經症狀的態度:計15題。 • 荷爾蒙替代治療的認識:計8題。 • 接受荷爾蒙替代治療的態度:計8小題。 • 停經症狀因應行為,計34題。 • 接受荷爾蒙替代治療因應行為:計2題。 四、研究工具專家內容效度評估 • 函請國內相關領域專家5人 (婦產科權威人士3位、公共衛生流行病學專家1位、衛生教育專家1位),進行專家內容效度之評估。
五、調查訪視人員之訓練 • 訪員訓練課程,分北區(台北市中正區衛生所)、中區(台中市中國醫藥學院)、南區(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東區(台東縣衛生局)四定點進行。由計畫主持人與協同主持人給予各區訪員為期1天的訓練課程,內容包括晤談技術與實務演練,更年期婦女常見停經症狀簡介以及停經婦女接受HRT治療的優缺點、及問卷調訪視應行注意事項等,共訓練了44名訪員,1名督導。 六、資料建檔及統計分析 • 實際完訪有效問卷1,768份,進行資料編碼(coding),以Access軟體建檔後轉成SPSS for Windows 的資料檔,最後再以SPSS for Windows 10.0版統計套裝軟體以進行各項有關的統計分析。
結 果 表1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特徵
表5 婦女更年期之症狀出現頻率表(順位) *偶而-一個禮拜1~2次 **經常-一個禮拜超過2次
表6 婦女更年期之症狀困擾程度表(順位) *輕度-不影響日常生活作息 **中度-有時影響日常生活作息 ***嚴重-完全不能正常作息
表7 更年期婦女在各連續變項之指標分數 指標分數 = mean/滿分×100
表8 更年期婦女停經狀態與是否使用HRT治療、使用或不使用HRT之理由、使用HRT狀況的關係表
表9婦女停經狀態、教育程度別在停經症狀認識之描述統計表9婦女停經狀態、教育程度別在停經症狀認識之描述統計 表10婦女停經狀態、教育程度別在停經症狀認識的雙因子變異數分析 a. R平方= .218(調整過後的R平方= .215)
圖1 婦女停經症狀認識的交互作用剖面圖 停經症狀認識程度 教育程度別
表11 婦女停經狀態、教育程度別在停經症狀態度的描述統計 表12婦女停經狀態、教育程度別在停經症狀態度的雙因子變異數分析 a. R平方= .073(調整過後的R平方= .071)
圖2 婦女停經症狀態度的交互作用剖面圖 停經症狀態度 教育程度別
表13 婦女停經狀態、教育程度別對HRT認識的描述統計 表14 婦女停經狀態、教育程度別對HRT認識的雙因子變異數分析 a. R平方= .165 (調整過後的R平方= .163)
圖3 婦女HRT認識的交互作用剖面圖 HRT認識程度 教育程度別
表15 婦女停經狀態、教育程度別對HRT態度的描述統計 表16 婦女停經狀態、教育程度別對HRT態度的雙因子變異數分析 a. R平方= .146 (調整過後的R平方= .144)
圖4 婦女HRT態度的交互作用剖面圖 HRT態度 教育程度別
表17婦女停經狀態、教育程度別對停經症狀因應行為的描述統計表17婦女停經狀態、教育程度別對停經症狀因應行為的描述統計 表18 婦女停經狀態、教育程度別對停經症狀因應行為的雙因子變異數分析 a. R平方= .116 (調整過後的R平方= .114)
圖5 婦女停經症狀因應行為的交互作用剖面圖 停經症狀因應行為 教育程度別
表19 婦女對停經症狀認識程度之逐步淘汰複迴歸分析 R-square= 0.507 所投入之預測變項為:教育程度、年齡、停經狀態、 運動習慣、BMI、停經症狀頻率、停經症狀困擾程度
表20 婦女對停經症狀態度之逐步淘汰複迴歸分析結果 R-square= 0.214 所投入之預測變項為:教育程度、年齡、停經狀態、運動習慣、BMI、停經症狀頻率 、停經症狀困擾程度、對停經症狀認識程度、對HRT認識程度
表21 婦女對HRT認識程度之逐步淘汰複迴歸分析結果 R-square= 0.459 所投入之預測變項為:教育程度、年齡、停經狀態、運動習慣、BMI、停經症狀頻率 、停經症狀困擾程度、對停經症狀認識程度
表22 婦女對HRT態度之逐步淘汰複迴歸分析結果 R-square= 0.336 所投入之預測變項為:教育程度、年齡、停經狀態、運動習慣、BMI、停經症狀頻率 、停經症狀困擾程度、對停經症狀認識程度、對停經症狀態度、對HRT認識程度
表23 婦女對停經症狀因應行為之逐步淘汰複迴歸分析結果 R-square= 0.288 所投入之預測變項為:教育程度、年齡、停經狀態、運動習慣、BMI、停經症狀頻率 、停經症狀困擾程度、對停經症狀認識程度、對停經症狀態度、對HRT認識程度、 對HRT態度
表24 婦女整體生活品質滿意度之逐步淘汰複迴歸分析結果 R-square= 0.207 所投入之預測變項為:教育程度、年齡、停經狀態、運動習慣、BMI、停經症狀頻率 、停經症狀困擾程度、對停經症狀認識程度、對停經症狀態度、對HRT認識程度、 對HRT態度、對停經症狀因應行為
表25 婦女使用HRT之對數迴歸分析 所投入之預測變項為:教育程度、年齡、停經狀態、運動習慣、停經症狀頻率、 停經症狀困擾程度、對停經症狀認識程度、對停經症狀態度、對HRT認識程度、 對HRT態度、對停經症狀因應行為
討 論 • 停經症狀評估部分,由於客觀層面上忽略病人潛藏的疾病所可能導致類似停經症狀,加上主觀層面病人自己忘了曾經罹患過的疾病,此兩個層面所造成的停經症狀無法區隔,因此在評估更年期停經症狀上會有誤差。 • 會使用HRT的更年期婦女大多因醫師建議才使用,且國內醫界對HRT的使用考量很多,目前採個人化的治療病例對象對、診斷正確,才進行治療)應是比較適宜的做法。
研究調查工具,如對更年期症狀態度量表與對使用HRT的態度量表,其Cronbach’s α較不理想,但對照國外文獻的研究,態度量表一般多維持在0.5~0.6之間,所以本研究的調查工具態度量表評估部分實可接受。 • 本研究調查對象出現停經的症狀頻率低與Haines et al.(1995)的研究一致。 • 本研究調查對象以社區人口為對象,抽樣遍佈北、中、南、東各地,是大樣本的分析,且訪視完成率達88%,所得到的統計結果較具有代表性,比較能夠代表一般社區40~60歲婦女停經症狀之盛行率。
國外Velasco et al.(2000)的研究最常見之停經症狀是熱潮紅、憂鬱、失眠與經期不順之困擾。症狀的排序與出現的百分比與本研究有明顯有差異,除了Velasco et al.(2000)的研究採醫院病患及抽樣數不同外,尚須考量東西方文化及飲食差異。東方更年期婦女雖已停經,但飲食上常有機會補充到天然的雌激素,對於症狀的表現程度自然與國外西方文化有別。
Clinkingbeard et al.(1999)的研究顯示更年期所造成長期健康影響的認知很差,本研究調查對象在更年期認知分數偏低的部分與這些國外研究相符合,顯示出一般婦女對停經症狀的認知仍有待加強。本研究調查對象對更年期持正面態度的結果,與Olofsson與Collins(2000)和林瓊華(民91年)二研究結果一致。
本調查對象中接受HRT的比例僅達24%並不高,與Akong et al.(2001),Clinkingbeard et al.(1999)的願意接受HRT治療的婦女也是偏低研究結果研究結果相符。 • 針對不接受使用HRT的主要理由是因害怕副作用,此與國內李淑桂(民90年)和陳青梅(民90年)的研究一致。國外Stadberg et al.(1997)的研究結果也發現不使用HRT的婦女最常見的理由為停經症狀輕微(27%),害怕致癌(9%)或害怕副作用(15%),此點與本研究調查的結果相符。
結 論 • 就婦女更年期症狀經常出現頻率最多的前五名依次為「腰酸背痛」(9.8%)、「記憶力變差」(7.2%)、「失眠」(7.0%)、「關節酸痛」(6.3%)與「頭痛」(6.1%)。 • 更年期症狀嚴重困擾程度最高的前五名依次為「失眠」(2.1%)、「眼睛乾澀」(2.0%)、「頭痛」(1.5%)與「記憶力變差」(1.2%)。 • 依指標分數來看,更年期婦女生活品質滿意度中上(74分);症狀出現頻率(18分)與困擾程度(11分)皆偏低,對更年期症狀的認知程度不理想(47分),態度傾向於正向觀感(68分);對更年期症狀的因應行為傾向於不適當的因應行為(40分)。
更年期婦女使用HRT治療佔23.8%,未曾使用HRT治療佔大多數(76.2%),不曾使用HRT治療的主要原因為「未曾就醫」(80.7%)。更年期婦女使用HRT治療佔23.8%,未曾使用HRT治療佔大多數(76.2%),不曾使用HRT治療的主要原因為「未曾就醫」(80.7%)。 • 經過逐步淘汰複迴歸分析,結果顯示「教育程度」、「停經狀態」、「停經症狀頻率」可以有效預測「停經症狀的認識程度」,共可解釋總變異數達50.7%。教育程度愈高,停經症狀的認識程度愈高;已停經婦女對更年期症狀的認知比停經前婦女要高。
「對停經症狀認識態度」、「有固定運動習慣」、「停經狀態」、「教育程度-高中(職)以上」,可以有效預測「對HRT認識程度」,共可解釋總變異數達45.9%。對停經症狀認識程度愈好,教育程度高中(職)以上,無或少固定運動習慣,已停經婦女其對HRT認識程度愈好。「對停經症狀認識態度」、「有固定運動習慣」、「停經狀態」、「教育程度-高中(職)以上」,可以有效預測「對HRT認識程度」,共可解釋總變異數達45.9%。對停經症狀認識程度愈好,教育程度高中(職)以上,無或少固定運動習慣,已停經婦女其對HRT認識程度愈好。 • 婦女高中(職)教育程度以上會接受使用HRT的機會是國小以下的2倍;已停經後的婦女會使用HRT的機會是停經前婦女的6.3倍;婦女對HRT認知愈高,每增加1分的認知程度,會增加45%使用HRT的機會。
建 議 1.更年期婦女在更年期症狀認知嚴重缺乏與因應行為傾向不適當,建議相關單位加強社區與醫院衛生教育的宣導,提供國內婦女對更年期症狀正確認知,學習的機會。 2.更年期婦女在停經狀態、教育程度的差異會對更年期症狀認知、態度與因應行為有所影響。建議相關單位在進行衛教宣導時,宣導對象可著重於停經前及教育程度不高的婦女。
3.更年期婦女雖對HRT持正向態度,但認知不清,且一般更年期婦女大多不知要就醫。建議相關單位應加強宣導,透過電視傳播、報章雜誌、醫療院所等多重管道進行宣導,使民眾更清楚HRT的正確資訊。 4.對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建議將來進行更年期相關研究的學者,在評估更年期停經症狀的程度能以更專業醫師的觀點進一步鑑別診斷,以排除可能因其他器質性或心理因素引起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