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246 Views
亞洲四小龍與中國之產業結構變化分析: 投入 - 產出模型之應用. 報告人:劉建谷. 大綱.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與資料來源 實證分析 結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 --- 在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及香港回歸中國衝擊下,各國在面對如此轉變之際,是否將影響其經濟結構,進而導致經濟結構產生變遷,實值得加以研討。 研究目的 --- 歷經此金融風暴後的亞洲四小龍,其經濟體系遭受檢驗,而產業結構是否有所改變,變動之幅度或方向為何,本研究將利用投入 - 產出分析模型及天際圖分析法加以探究。 . 研究方法與資料來源. 一 、 研究方法
E N D
亞洲四小龍與中國之產業結構變化分析:投入-產出模型之應用亞洲四小龍與中國之產業結構變化分析:投入-產出模型之應用 報告人:劉建谷
大綱 • 研究動機與目的 • 研究方法與資料來源 • 實證分析 • 結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 研究動機--- 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香港回歸中國衝擊下,各國在面對如此轉變之際,是否將影響其經濟結構,進而導致經濟結構產生變遷,實值得加以研討。 • 研究目的--- 歷經此金融風暴後的亞洲四小龍,其經濟體系遭受檢驗,而產業結構是否有所改變,變動之幅度或方向為何,本研究將利用投入-產出分析模型及天際圖分析法加以探究。
研究方法與資料來源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利用天際圖分析法與投入-產出模型中之產業關聯分析,觀察各國經濟結構的跨期變化。藉由天際圖分析法與產業關聯之向前、向後關聯效果及乘數積矩陣分析法,探討各國產業結構的變遷趨勢,並根據結果進行分析。
(一)、天際圖分析法 • 天際圖分析說明--- 橫軸寬度表示每個產業產出對國內毛產出之比率。縱軸高度表示總需求(包括國內需求與出口)或總供給(包括國內毛產出與進口),白色方塊高度為自給率,而灰色方塊高度則表示進口率。
進口 出口 100% 總需求 總供給 毛產出 (自給率) 國內 需求 產出比例 天際圖分析說明
(二)、產業關聯分析 1.向前與向後關聯效果 向前關聯效果--- bij代表j產品的最終需求變動一單位,將對i產業造成 直接與間接的產量變化。 向後關聯效果---
2.乘數積矩陣分析法 乘數積矩陣--- V 表示Leontief逆矩陣的總需求係數矩陣之和
二、資料來源 本研究資料取自第五及第六版的GTAP資料庫(Dimaranan and McDougall,2002、2005)。該資料庫分別以1997與2001年為基準年,內容涵蓋各國詳細的投入產出、貿易與最終需求等架構。本研究將分析對象加總成6個國家(地區)、18個部門與5種原始生產要素。
實證分析 一、天際圖分析 二、產業關聯程度分析 1.向前與向後關聯效果 2.經濟空間關係
結論 • 亞洲四小龍在金融服務業與其它服務業的產出比例呈現增加趨勢,僅中國呈現小幅度下降情況。除中國外,各國之製造業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力呈現下降趨勢,相形下之非製造業的影響力則為增加,尤其是在服務業,其中又以香港與新加坡的轉變最為明顯。 • 各國產業的向前關聯程度與向後關聯程度,除新加坡外,其它各國在跨期下之前三大產業及後三大產業排序上呈現局部的變化,惟關聯程度增減之變動幅度並不大,僅新加坡較劇。此表示各國產業結構存在小幅度的局部變動,而新加坡的產業結構變動情況則較為明顯。
結論(續) • 各國產業間的產業關聯程度相對大小,在1997年時之差異皆超過10倍以上,尤其新加坡與香港更高達3、40倍。至2001年,除新加坡的產業關聯 程度相對大小由34.8 倍明顯下降為17.4倍外,其餘皆呈現上升 趨勢,而香港的差異程度則更加 擴大為將近50倍。此顯示各國之產業皆存在結構改變的現象,而台灣與韓國的結構改變的情況則有相當的雷同。
報告完畢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