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likes | 334 Views
实验十九、 第一过渡系元素(二) [ 实验目的 ] 1 、实验并掌握二价铁、钴、镍的还原性和三价铁、钴、镍的氧化性; 2 、实验并掌握铁、钴、镍配合物的生成及性质。. [ 实验内容 ] 一、铁( Ⅱ )、钴( Ⅱ )、镍( Ⅱ )的化合物的还原性 1 、铁( Ⅱ )的还原性 ( 1 )酸性介质 2Fe 2+ +Cl 2 +2H + ===2Fe 3+ +2HCl Fe 3+ +nSCN - ====[Fe(SCN) n ] 3-n (血红色)
E N D
实验十九、 第一过渡系元素(二) [实验目的] 1、实验并掌握二价铁、钴、镍的还原性和三价铁、钴、镍的氧化性; 2、实验并掌握铁、钴、镍配合物的生成及性质。
[实验内容] 一、铁(Ⅱ)、钴(Ⅱ)、镍(Ⅱ)的化合物的还原性 1、铁(Ⅱ)的还原性 (1)酸性介质 2Fe2++Cl2+2H+===2Fe3++2HCl Fe3++nSCN-====[Fe(SCN)n]3-n(血红色) 说明:Fe2+被氧化为Fe3+的现象不明显(淡绿色------黄棕色),可用KSCN检验Fe3+。亚铁盐一般用硫酸亚铁铵,它稳定,不易分解,为防万一还需要加硫酸。 (2)碱性介质 Fe2++2OH-====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说明:为了得到纯净的白色氢氧化亚铁沉淀,将溶液加热以赶净溶解在其中的氧气。放置一段时间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至实验结束也没有变为红褐色。
2、钴(Ⅱ)的还原性 (1) 2Co2++Cl2+2H+---------不反应 说明:在酸性溶液中,Co2+比较稳定,不易被氧化。 (2) ① Co2++2OH-====Co(OH)2↓(粉红色) ② 4Co(OH)2+O2+2H2O====4Co(OH)3↓(棕色) ③ 2Co(OH)2+Cl2+2NaOH====2Co(OH)3↓(棕色)+2NaCl 说明:①中刚开始生成蓝紫色的沉淀,摇荡后变为粉红色沉淀。蓝紫色的沉淀可能是因为Co2+结合的水分子少而引起的。 3、镍(Ⅱ)的还原性 2Ni2++Cl2+2H+--------不反应 Ni2++2OH-====Ni(OH)2↓(绿色) Ni(OH)2+O2+H2O-------不反应
2Ni(OH)2+Cl2+2NaOH====2Ni(OH)3↓(黑色)+2NaCl 说明:Ni2+比较稳定,不易被氧化,在碱性溶液中也不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只有用强氧化剂Cl2才能使之氧化。 二、铁(Ⅲ)、钴(Ⅲ)、镍(Ⅲ)的化合物的氧化性 (1) Fe(OH)3+3HCl(浓)====FeCl3+3H2O 2CoO(OH)+6HCl(浓)====2CoCl2+Cl2↑+4H2O 2NiO(OH)+6HCl(浓)====2NiCl2+Cl2↑+4H2O 说明:Co(Ⅲ)、Ni(Ⅲ)具有强氧化性,氧化Cl-放出Cl2,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再变为无色。 (2) 2Fe3++2I-====2Fe2++I2(CCl4) 说明:在介电常数较大的溶剂中,如不饱和烃、二氧化硫(液态)、醇等,碘呈现棕色或棕红色;而在介电常数较小的溶剂中,如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则呈紫色。碘溶液颜色的不同是由于碘在极性溶剂中形成溶剂化物,而在非极性或极性较低的溶剂内,碘不发生溶剂化作用,溶解的碘以分子状态存在,故溶液的颜色与碘蒸气相同。
三、配合物的生成 1、铁的配合物 (1) 2[Fe(CN)6]4-+I2=====2[Fe(CN)6]3-+2I- 2[Fe(CN)6]3-+3Fe2+=====Fe3[Fe(CN)6]2 (滕氏蓝) 说明:由于配合物的生成,降低了Fe(Ⅱ)的电极电势,使I2能氧化Fe(Ⅱ)生成Fe(Ⅲ): I2+2e-=====2I- Eө=0.5355V [Fe(CN)6]3-+e-====[Fe(CN)6]4- Eө=0.358V Fe3++e-====Fe2+ Eө=0.771V (2) Fe2++I2---------不反应 2Fe2++H2O2+2H+=====2Fe3++2H2O 说明:作者的意图是用KSCN检验是否有Fe3+生成,但是,碘水与[Fe(SCN)n]3-n地颜色相近,很难区分红色是碘水的颜色还是[Fe(SCN)n]3-n的颜色。
加入H2O2后,有黑色沉淀漂浮在溶液表面,是H2O2把I3-氧化为I2。加入H2O2后,有黑色沉淀漂浮在溶液表面,是H2O2把I3-氧化为I2。 (3) 3[Fe(CN)6]4-+4Fe3+=====Fe4[Fe(CN)6]3↓(普鲁士蓝) (4) Fe3++NH3H2O=====Fe(OH)3+3NH4+ 说明:Fe(Ⅱ)、Fe(Ⅲ)均不形成氨的配合物。 2、钴的配合物 (1) Co2++4SCN-=====[Co(SCN)4]2- K稳=10-3 说明:KSCN晶体周围呈现[Co(SCN)4]2-的蓝色,它在水溶液中不稳定易解离,但它溶于丙酮或戊醇,在有机溶剂中比较稳定。水相中是粉红色。 (2) CoCl2+ NH3H2O=====Co(OH)Cl↓+NH4Cl Co(OH)Cl+ 7NH3H2O=====[Co(NH3)6](OH)2(黄色)+NH4Cl 4[Co(NH3)6](OH)2+O2+2H2O====4[Co(NH3)6](OH)3(橙黄色)
说明:[Co(NH3)6]2+不稳定,易氧化成[Co(NH3)6]3+。这是因为当形成氨合物后,其电极电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说明:[Co(NH3)6]2+不稳定,易氧化成[Co(NH3)6]3+。这是因为当形成氨合物后,其电极电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Co(NH3)6]3++e-======[Co(NH3)6]2+ Eө=0.1V [Co(H2O)6]3++e-======[Co(H2O)6]2+ Eө=1.84 V 可见,配位前的Eө=1.84 V降至配位后的Eө=0.1V,说明氧化态为+Ⅲ的钴由于形成氨配合物而变得相当稳定。以致空气中O2能把[Co(NH3)6]2+氧化成稳定的[Co(NH3)6]2+。 3、镍的配合物 Ni2++6NH3====[Ni(NH3)6]2+(蓝色) K稳=1.1×108 ① [Ni(NH3)6]2++6H+=====Ni2++6NH4+ ② [Ni(NH3)6]2+2OH-=====Ni(OH)2↓+6NH3↑ ③ 2[Ni(NH3)6]SO4+2H2O==== Ni2(OH)2SO4↓+10NH3↑+ NH4)2SO4说明:[Ni(NH3)6]2+遇酸、遇碱,遇水稀释,受热均可发生分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