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likes | 247 Views
“目标始终如一” —— 与青年朋友谈成才之道.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谢天振. 引言: 何谓“成才”?. 1. “成才”,从高标准看,意味着成为某一专业或某一专门领域里具有一定知名度和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或人物。从一般标准看,实现了自我价值。 表现形式: 一看到你的名字就知道你是从事什么专业的,甚至知道你有哪些著述;著述具有较高的被引用率等。 影响从何而来: 学术论著,讲演,学术团体的职务、奖项等。. 2. “成才”需要有对学术研究或自己设定的追求目标有乐此不疲的兴趣,有终生不渝的热情,有义无反顾的投入与奉献。.
E N D
“目标始终如一”——与青年朋友谈成才之道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谢天振
引言:何谓“成才”? 1.“成才”,从高标准看,意味着成为某一专业或某一专门领域里具有一定知名度和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或人物。从一般标准看,实现了自我价值。 表现形式:一看到你的名字就知道你是从事什么专业的,甚至知道你有哪些著述;著述具有较高的被引用率等。 影响从何而来:学术论著,讲演,学术团体的职务、奖项等。
2. “成才”需要有对学术研究或自己设定的追求目标有乐此不疲的兴趣,有终生不渝的热情,有义无反顾的投入与奉献。
3. “成才”需要有明确的、坚定不移的专业目标和方向,“目标始终如一”。(不要抱怨没有机会,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人人都有机会,关键是看你是否能抓住)
一、学术研究的基本(目标)贡献 1.提供新的事实资料(providingnewdata); 2.对某个问题作出新的解释(suggestingananswertoaspecificquestion); 3.验证完善已有的假设、理论或方法论(testingorrefininganexistinghypothesis,theoryormethodology); 4.提出新思想、假设、理论或方法论(proposinganewidea,hypotheses,theoryormethodology)
1. 提供新的事实资料 • 对第一部汉译长篇小说的研究 • 邹振环“充满疑问的近代第一部翻译长篇小说--《昕夕闲谈》”(1873-75《瀛环琐记》连载): • 译者“蠡勺居士”(又称“小吉罗庵主”或“小吉罗庵”)? • 作者“西国名士”? • 作品内容为英法背景,“推断原作者可能是法国作家,译者据英译本转译”。 • “一百多年过去了,《昕夕闲谈》的原本、原作者、译者的情况仍充满了疑问,还有待学者们进一步开掘”。 • (《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作》,中国对外,1996年,第66-70页)
[美]韩南(PatrickHanan)“论第一部汉译小说”(载《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上教社2004)[美]韩南(PatrickHanan)“论第一部汉译小说”(载《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上教社2004) • 原作《夜与晨》(NightandMorning) • 原作者英国作家利顿(EdwardBulwerLytton,1803-1873) • 译者申报早期主编之一蒋其章(芷湘)
2. 对某个问题作出新的解释 • 关于“牛奶路”的批评(自1928年赵译“牛奶路”遭鲁迅严厉批评后,成为中国译坛百年“笑话”): • 运用当代文化理论重新审视、解释翻译、或与翻译有关的行为、事实和现象等,如对莫言作品外译成功的分析: • 如:用解构主义、解释学理论来解释重译、复译问题,用多元系统理论来解释翻译文学的地位变化问题,用食人主义理论来解释翻译的异化、归化问题,等等。
3. 完善已有的假设 • “中国当代翻译理论研究,在认识上比西方起码要迟二十年””(许钧) • 齐雨、赵立 “中国译论研究和译学建设真的比西方严重落后吗?”(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7月3日) • 谢天振“如何看待中西译论研究的差距”(学术界2002年第3期)
4.提出新思想、新假设、新理论或 新方法论 • 译介学理论的提出 • 接过“创造性叛逆”,阐发,完善,发展 • 文化意象的传递 • 翻译文学的归属 • 翻译文学史与文学翻译史的差异 • 翻译文学史的编写 • 翻译史观的探讨
中西翻译发展史整体观的提出 • 综观中西翻译史,我们可以发现,不光是在译学观念的演变上具有许多共性,在具体的翻译活动展开、进行、以及翻译在中西两地所起的作用、所产生的影响方面,更是不乏共同之处。具体为: • “翻译与宗教”、“翻译与知识传播”、“翻译与民族语”、“翻译与文化价值的传递”和“翻译与当代各国的文化交流”
二、学术创新从何而来? • 1. 学术研究基本价值就在于创新 • 2. 创新不等于标新立异 • 3. 创新来源于对资料的详尽占有和认真研读,来源于与同行的思想交流和碰撞,来源于研究者的独立思考和独特感悟 • 4. 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5. 不迷信、盲从所谓的名家权威,而对似是而非的观点,掌握明辨是非的能力 • “现在翻译学的硕士生博士生越来越多,但我们国家的翻译水平却越来越低”; • “搞翻译理论的人的本事,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把文章写得人家看不懂” • “翻译理论对我(翻译) 毫无用处” • “中国人就应该好好研究中国的翻译理论 ,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得最好,也是人家的” • 翻译的本体是语言,文化转向偏离了翻译本体,它已经不是翻译研究了
文化转向偏离了翻译本体 • 翻译的实质是一种语言转换行为,脱离了语言的翻译研究不是翻译研究 • 要害:混淆了翻译本体与翻译研究本体 • 动摇了传统译学观念 • 翻译就是要讲究忠实,没有忠实,还谈什么翻译? • 要害:脱离翻译的语境
三、创新能力的八个方面表现 • 1准确的选题能力 • 2独立的构思能力 • 3缜密的分析能力 • 4逻辑的推理能力 • 5整体的把握能力 • 6资料的捕捉能力 • 7外语的阅读能力 • 8语言的表述能力
四、学术成果的写作与发表 • 1. 密切关注并把握学术界的最新发展趋向及主要热点问题 • 2. 选准与自己专业方向密切相关的学报、刊物,关注其讨论的热点问题
3. 争取多与同行交流,听取反馈和意见 • 4. 对自己要有信心,要坚持,只要是富有创新精神的科研成果,一定有机会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