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栏目导航

栏目导航. 苏轼 (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洵之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 “ 谤讪朝廷 ” 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 “ 三苏 ”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 “ 唐宋八大家 ” 之一。. 栏目导航.

ocean-young
Download Presentation

栏目导航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栏目导航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洵之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 栏目导航 因“乌台诗案”,作者死里逃生,被贬到黄州。黄州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作者带来了莫大的慰藉。尤其是黄州附近长江边上,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象鼻子,被人们称为赤鼻矶,又因临江山崖陡峭如壁,又被称为赤壁。 赤壁风景优美,虽然并非真正的三国古战场赤壁,但它却成了苏轼思索历史和人生、排遣苦闷的最佳载体。1082年秋、冬,作者先后两次游览了赤壁,写下了两篇著名的赋。本文是第一篇,故又称《前赤壁赋》。

  3. 栏目导航 文章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思路,以泛舟夜游赤壁为线索,按照“乐——悲——乐”的顺序,分三个层次安排内容。开篇写清风明月下的赤壁美景,由此引出“超然”之乐,这是情感的第一阶段;接着写主客间的唱和,因主人歌中的内容隐隐透露出怅惘失意的情绪,故有客人的悲萧相和,与第一段恰成对比,形成情感发展的第二阶段,写悲。主客问答两段,既是解释上叙悲情产生的原因,又为下文写乐张本,通过对“变”与“不变”的哲理阐述,在旷达乐观中释解悲情,重回欢乐;这是第三个阶段。 文章由“乐”起,由“乐”终,结构圆合;首段之乐是因身体感受而起,尾声之乐则是由内心体悟而得,变化中显示了情感的深入。

  4. 栏目导航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冯:通“凭”,乘。

  5. 栏目导航 【实词】 遗世独立:离开人间,了无牵挂。 愀然:忧愁的样子。 正襟危坐:整理好衣服,端正的坐着。 遨游:漫游。 未尝:不曾。

  6. 栏目导航 【虚词】 于东山 于:从。 羽化而登仙 而:表顺承连词,不译。 扣舷而歌之 而:表修饰连词,不译。 倚歌而和之 而:表修饰连词,不译。 侣鱼虾而友糜鹿 而:表并列连词,不译。 一叶之扁舟 之:结构助词,不译。 东方之既白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7. 栏目导航 以相属 以:连词,来。 挟飞仙以遨游 以:连词,来。 一能以一瞬 以:同“已”,停止。 相与枕藉乎舟中 与:于,在。 郁乎苍苍 乎:句中助词,表停顿或舒缓语气,不译。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乎:形容词词尾,……地。

  8. 栏目导航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歌:名词用作动词,歌咏。 击空明兮溯流光 空明:形容词用作名词,月光下的清波。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东: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渔樵: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侣、友:名词的意动词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9. 栏目导航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南: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 东: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行。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渺: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渺。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使……悲泣。

  10. 栏目导航 1、苏子与客游于赤壁之下 (位置在低处)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攻克,攻下) 2、白露横江 (白色的) 不知东方之既白 (亮) 3、七月既望 (阴历每月的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 (眺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4、歌窈窕之章 (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 (歌曲)

  11. 栏目导航 徘徊于牛斗之间 古义:指明月停留。 今义:多指人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 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文中)指他内心所思慕的人,古 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 的象征。 今义:指美貌的女子。

  12. 栏目导航 宾语前置 何为其然也? 点拨:疑问句中宾语前置,“何”是“为”的宾语。 而今安在哉? 点拨:疑问句中宾语前置, “安”是“在”的宾语。 被动句式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点拨:介词“于”表被动。

  13. 栏目导航 介词短语后置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点拨:介词短语“于江渚之上”应在“渔樵”之前,修饰 “渔樵”。 定语后置 客有吹洞箫者。 点拨:定语后置 ,应为“有吹洞箫者客”。

  14. 栏目导航 【探究一】从什么角度说明不必羡慕宇宙的无穷? 【点拨】 从“变与不变”的角度。 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我”和万物都是永恒的。以水和月为喻的一段议论,可以看出佛教禅宗对苏轼的影响。他认为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转下页)

  15. 栏目导航 (接上页)但他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这种“物我一致”的观点说明了苏轼对生命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 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其“无穷”,而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这样议论最后又回到了“乐”上来。

  16. 栏目导航 【探究二】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消极的吗? 【点拨】   全文通过主客对话所表现出来的忧伤与喜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作者抒发哀怨之情时,流露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甘心消沉,而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从庄子的机械相对论中寻找人生之路,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某些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

  17. 栏目导航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品析】 从“泛”字我们好像看到了小船漂浮在江面上,自由自在的样子。

  18. 栏目导航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品析】 “徘徊”一词用的是拟人手法,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缓缓升起的动态,更重要的是,“徘徊”一词还透露出了作者对月夜美景的眷恋之情。

  19. 栏目导航 3.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品析】 歌词用的是骚体诗,文字优美,思绪缠绵,含义深刻。以“桂棹”“兰桨”喻自己的品质高洁,用“溯流光”喻百折不挠、决不向恶势力屈服的性格,以“望美人”来表达自己朝夕所思慕的人(即终生所追求的理想)。

  20. 栏目导航 4.纵一苇之所如。 【品析】 从“纵”字我们又好像看到了小船已经放开,毫无拘束地冲向前去;“凌”字又让我们体会小船在波峰浪尖飞快掠过的动态,衬托了愉快的心情。

  21. 栏目导航 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 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操、周瑜,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 (转下页)

  22. 栏目导航 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 (接上页)再看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寓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23. 栏目导航 “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如“万斛泉源”,喷薄而出。(转下页)

  24. 栏目导航 “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接上页)与赋的讲究整齐对偶不同,它的抒写更为自由。如开头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却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篇末,虽都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义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极富声韵之美,体现出韵文文学的长处。

  25. 栏目导航 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26. 栏目导航 赤 壁 赋 苏轼 赤 壁 夜 游,诗 情 画 意 歌 箫 相 和,不 绝 如 缕 文章思路 人 生 无 常,悲 从 中 来 物 我 无 尽,释 然 共 适 转 悲 为 喜,开 怀 畅 饮 乐: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赏玩之“乐” 情感线索 悲:再由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 人生的苦闷之“悲”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