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19 Views
第四章 商品的入库管理. 学习目标: ( 1 )了解入库工作的基本任务、储存业务的受理及储存保管合同的有关知识; ( 2 )掌握入库业务的基本业务流程和各环节的基本工作内容; ( 3 )了解商品验收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 ( 4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抽样检验方案。. 商品入库 : 指仓根据商品入库凭证接收商品入库,而进行卸货、搬运、清点数量、检查质量、办理入库手续等一系列操作的总称。 商品入库业务的主要任务: ( 1 )清点商品数量,检查商品和包装质量; ( 2 )通过对入库商品的接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在规定时间内向主管和存货单位报告;
E N D
第四章 商品的入库管理 学习目标: (1)了解入库工作的基本任务、储存业务的受理及储存保管合同的有关知识; (2)掌握入库业务的基本业务流程和各环节的基本工作内容; (3)了解商品验收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 (4)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抽样检验方案。
商品入库:指仓根据商品入库凭证接收商品入库,而进行卸货、搬运、清点数量、检查质量、办理入库手续等一系列操作的总称。商品入库:指仓根据商品入库凭证接收商品入库,而进行卸货、搬运、清点数量、检查质量、办理入库手续等一系列操作的总称。 • 商品入库业务的主要任务: (1)清点商品数量,检查商品和包装质量; (2)通过对入库商品的接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在规定时间内向主管和存货单位报告; (3)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各种进仓手续和凭证。
第一节 储存业务的受理 及储存保管合同 一、储存业务受理的类型 1、计划委托储存 一般是系统内或企业附属仓库采用,收费标准、有关手续制度、票据流转等作业环节均按企业内部规定的程序进行。 2、合同协议储存 是根据平等互利、等价有偿的原则,仓储企业与货主企业之间采取签订仓储保管合同或协议的一种储存形式。 3、临时委托储存 是仓储企业接受系统外或社会性的商品临时储存而采取的一种储存方式。
二、仓储保管合同 • 含义:是存货方和保管方为了加速商品流转、合理利用仓容,保管好商品、提高经济效益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 意义:用经济办法管理委托和接受储存商品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保证合同双方的合法权利和义务。 • 作用: (1)促进工作的计划性; (2)有利于加强经济核算; (3)有利于促进和加强专业化协作。
订立仓储保管合同的基本原则: (1)订立合同的双方都必须是法人。 (2)按照《经济合同法》的规定,除了当时可以结清的储存方式以外,合同都应当是书面形式。当事人协商同意的有关文书、电报、图表也是合同的组成部分。 (3)订立经济合同,必须遵守国家的法令,必须符合国家政策和计划要求,否则,订立的合同无效。 (4)订立经济合同,必须贯彻协商一致、平等互利、等价有偿的原则。
仓储保管合同的种类: (1)商品储存合同 (2)商品检验合同 (3)商品包装合同 (4)商品养护合同 (5)代办运输合同 (6)代办保险合同
签订仓储保管合同的基本程序: (1)提出“要约”。由存货或保管的一方提出签约的建议,包括订约的要求和合同的主要内容。 (2)“承诺”。即对另一方提出的“要约”,表示完全同意,则签订协议,合同即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对“要约”的内容、条件有不同意见,必须经过充分协商,取得一致意见。 (3)“签约”。由双方的法人代表签字、单位盖章。
仓储保管合同的主要内容 • 合同的履行、变更和解除 • 违约与赔偿 • 仓储保管合同纠纷的调解与仲裁 • 仓储保管合同范例
一、入库作业组织 • 含义:指仓储部门按照存货方的要求合理组织人力、物力等资源,按照入库作业程序,认真履行入库作业各环节的职责,及时完成入库任务的工作过程。 • 影响入库作业的因素: (1)货品供应商及货物运输方式; (2)商品种类、特性与数量; (3)入库作业的组织管理情况。
三、 商品入库检验 • 商品检验:是根据合同或标准的规定要求,对标的物品的品质、数量、包装等进行检查、验收的总称。 • 验收工作的意义(重要性): (1)验收工作将为商品的保管和使用打下基础; (2)验收工作对产品的社会生产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 (3)验收记录是向外提出索赔、退货、换货的依据。
验收工作的基本要求: (1)准确 对于入库物资的数量、规格、质量、品称及配套情况等验收,要求做到准确无误,如实地反映商品当时的实际情况,不能带有主观偏见和臆断。 (2)及时 到库商品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验收工作,提出验收结果,以保证商品尽快入库。
商品验收工作程序: (1)验收准备 1)准备相应的检验工具(磅秤、量尺、仪表等),所有检验工具必须预先检查,保证准确; 2)收集和熟悉验收凭证及有关资料; 3)进口商品或存货单位指定需要质量检验者,应通知有关检验部门会同验收。
(2)核对单证 入库商品必须具备下列证件: 1)存货单位提供的入库通知单、订货合同等; 2)供货单位提供的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装箱单、磅码单和发货明细表等。 3)运输单位提供的运单,若入库前在运输途中发生残损情况时,还必须有普通记录或商业记录。
(3)检验实物 1)数量验收 记件商品要清点全部件数,计算方法通常是采用轧点计算。 记重商品的重量采用过磅或理论换算的方法求得。 2)质量验收 仪器检验:利用各种试剂、仪器和机器设备,对商品的规格、成分、技术标准等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性能分析。大多由专业检验机构负责。 感观检验: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来检验商品质量。
(3)检验实物 3)包装验收 外包装异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a、人为的撬起、挖洞、开缝,通常是被盗的痕迹; b、水渍、黏湿,是雨淋、渗透或商品本身出现潮解、渗漏的表现; c、污染,由于装配不当,引起商品间互相玷污、染毒或商品本身腐败所致; d、由于包装、结构性能不良或在装卸搬运过程中乱摔乱扔、摇晃碰撞而造成的包装破损。
抽样检验 (1)抽样验收的必要性 1)可以节约人力,提高商品入库速度; 2)有些商品包装技术性较强,开拆验收之后不易或不可能复原,这样可能影响销售,只能采用抽样验收; 3)连续按批量生产的批量产品,质量标准比较统一,抽检一定数量,就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4)对于拆包检验会引起质量变化或具有破坏性的检验,采取抽检方式,可以使损失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2)验收比例的确定 确定验收比例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商品的性质、特点 2)商品的价值 3)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 4)供货单位的信誉 5)包装情况 6)运输条件 7)气候条件
入库验收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处理 (1)数量不符 由收货人在凭证上详细做好记录,按实际数量签收,并及时通知送货人和发货方。 (2)质量问题 发现质量问题,应会同承运方清查点验,明确责任,并由承运方编制商务记录或出具证明书,作为索赔的依据。 (3)包装问题 包装有水渍、沾污、损坏等情况时,应进一步检查内部细数和质量,并做好记录,单独堆放,以便处理。
(4)单货不符或单证不全问题 1)商品串库 当初步检查时发现串库现象,应立即拒收;在验收细数中发现的串库商品,应及时通知送货人办理退货手续,同时更正单据。 2)有货无单 应暂时安排场所存放,及时联系,待单证到齐后再验收入库。 3)有单无货 应及时查明原因,将单证退回注销。 4)货未到齐 应分单签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