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446 Views
建構醫學人文行動研究 在數位學習空間. 駱慧文 Ed.D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 賴春生 MD.EMBA. Ph.D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 謝臥龍 Ed.D 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所副教授. 醫學人文課程要如何教 ? 如何運用數位化的建構提昇效能 ? 教什麼內容 ? 教何人 ?. 研 究 緣 起. 以建構醫學人文教育之課程與教學數位化資源庫為基礎,期許培育發展良醫 / 人本精神的醫者。 研究目標 : 根植良醫及人文素養行動,並提昇醫學人文通識課程與教學在數位化之水準。 計劃主要特色 : 質化 / 量化 / 數位化 / 視訊媒體混合研究的方式。
E N D
建構醫學人文行動研究在數位學習空間 駱慧文 Ed.D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 賴春生 MD.EMBA. Ph.D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 謝臥龍 Ed.D 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所副教授
醫學人文課程要如何教? • 如何運用數位化的建構提昇效能? • 教什麼內容? • 教何人?
研 究 緣 起 • 以建構醫學人文教育之課程與教學數位化資源庫為基礎,期許培育發展良醫/人本精神的醫者。 • 研究目標 : 根植良醫及人文素養行動,並提昇醫學人文通識課程與教學在數位化之水準。 • 計劃主要特色 : 質化/量化/數位化/視訊媒體混合研究的方式。 • 在課程設計融入數位化資料收集,定義醫學人文素養指標界線。
著重分析討論 ; 透過研究過程使醫學人文的概念更有效的應用整合,並增加課程廣度及深度。 • 醫學人文數位學習課程發展與導入,可成為社區外民眾自我導向學習的連接點。 • 藉由數位化醫學人文課程之發展與推動,建立跨校際跨醫療社區合作, 推動體驗醫學人文數位學習模式。
文 獻 探 討 • 以往醫學臨床科學教育: 學科為中心,專門學科化,內容與實際應用脫節無法有效運用,學習者無參與感造成見習學習效能低落。 學習教材呈現較制式化,導致記憶式學習。 • 解決之道 : 數位科技將是重要改變途徑。 • 針對傳統的教育方式或醫學人文科學進行改良與再建構。
網際網路的發達衝擊教育界,同時為醫學和臨床教學帶來新革命。網際網路的發達衝擊教育界,同時為醫學和臨床教學帶來新革命。 • 網路多媒體的網路互動教學或輔助學習 : 不再是傳統師徒關係「老師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 演變為「學生如何學的更好更新」,以學生為主體考量之觀念。 • 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轉變成學生主動,以積極態度進行自主性學習的模式。
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 今日所推動的醫學教育核心價值: ”先學做人、在學當醫生” • 主要內涵包括:人文教育觀念、人本、人道、 利他主義的教育思想、 跨學科教育模式及教學方法的創新
對於醫學人文教育更高期許: 1.不論教師、醫師或學生,須先跨越醫學知識論;到 與”人類”直接相關的多元學門(醫學、人文、哲史、 心理、社會科學及文化研究等)的知能學習。 2.跨越時空;不斷進行交互式溝通學習。 3.使醫學人文教學資源共享變為現實。 4.儘量提供符合不同需求、個別主體化學習的條件。 達到以學習者為主體的因材施教和人文素養、獨立 研究個性化學習。
醫 學 人 文 課 程 設 計 • 過於專業化的「醫匠」,與具人性關懷的「醫師」? • 教學目標三特點: (1)著重培育具專業水準與人文素養的醫師,期望醫 師能有關懷人群的同理心及服務社會大眾的情操 (2)由志為人醫的或人文精神的培育為基礎、進而醫學 臨床的通則知識論,再技術專精,循序漸進紥根 (3)強調以人類權益主體、解決疾病問題為基礎,結合 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課程設計漸漸成為趨勢。
良醫的培育:除了醫學專業外,同時重視品德與態度、人際關係的教育。 • 醫學人文學程開設三大核心區塊: 「醫學、人文與倫理」、 「醫療研究與多元文化」、 「醫學、心理與社會」等課程。 • 課程設計:以討論或辯證方式探討醫療爭議性議題。 別於傳統教育方法。
醫 學 人 文 教 學 策 略 的 運 用 • 建構一匯集全世界醫療訊息資源的”醫學教育資料庫” • 網際網路(Internet)互動教學網絡的建立,資料庫和網路空間( Cyberspace ) 運用 • 以學生自我導向學習為主,充分發揮其自主主動學習的態度、積極性及創新思考性
融 入 網 路 教 學 及 資 料 庫 建 構 • 實現醫學人文素養的融入在”網路交互循環系統式的學習空間” • 師生溝通可同步或非同步,利用網路講座、網路溝通輔導與回答疑問、E-mail和留言版討論等方式融入教學 • 學習者跨越時空,在網路課堂上可自由選擇,彈性接收多學科的資訊
數 位 化 醫 學 人 文 課 程 研 究 • 本計畫:針對實際體驗數位化學習在醫學人文教育的 發展研究 • 行動研究包括:醫學人文通識課程、數位化系統的觀 察和資料的蒐集。
數 位 化 醫 學 人 文 課 程 研 究 • 一、提升醫學人文教學資源設備。 二、加強教學助理、田野調查員培訓。 三、人性化情境教學空間,結合數位化 媒體學設備,於特定情境應用多媒 體電腦輔助教。 四、整合醫學人文課程與教學研究整體環境。
數 位 化 醫 學 人 文 課 程 研 究 五、醫學人文教育網路教學的推廣及普及。 (1)醫學人文教育資源資料庫系統。 (2) 明日醫師和科學家的醫學人文先修班之學生學籍資料交系 統。 (3) 醫學人文學習題庫、評量資訊系統。 (4) 醫學人文圖書資訊系統。 (5) 建立醫學人文教育資訊服務系。 (6) 終生學習及社會教育。
研 究 目 標 • 連結全球化醫學教育的資訊 • 醫療服務的品質改革 • 迎接新網路時代,將研究發展建構成有效教學模式 • 使醫學人文素養課程存在培育的空間,培育良醫人文特性點滴紮根 • 確保醫學人文教育在未來專業發展,提昇形塑良醫特性
研 究 進 行 方 式 • 跨學門、跨專科領域的整合方式 • 本校醫學院的賴春生院長負責計畫進行,醫學系醫學人文組教師協助計畫的運作。 • 通識中心主任、醫學系與後醫學系主任、視聽媒體中心等五個層級的領導團隊輔助進行
研 究 進 行 方 式 • 研究資料的收集:跨校區的工作坊及焦點團體,透過視訊會議方式進行討論、資料收集及數位化資源分享。 • 透過教師、教學助理、學生、民眾或病人等相同層次的參與,得到不同定義與支持,在互動中達到研究。
數 位 化 通 識 課 程 網 站 目 標 • 致力提供教與學的資源給學者、教師、醫師、學生、病患,和其他對醫療人文學習感興趣者。 • 提供”全人”學習 • 教育研究的責任:彼此教學相長 • 探索三大區塊:文史學、社會、文化藝術,和醫學人文資料庫
數 位 化 通 識 課 程 網 站 目 標 • 舉行醫學相關文學創作、藝術的註釋、攝製醫療相關人員,與病症經驗訪談、醫療教育和實踐行動。 • 行動成員從”經驗反思至人本 ”,最後志為人醫與良醫。 • 所有醫學人文行動相關檔案;在此收集彙整,最後製成教材、電子書、光碟或DVD。
未 來 產 學 合 作 的 支 持 • 本研究擬向國科會國家科學委員會提出申請,期待三年後理論與方法完成評估建構 • 與業界合作,進行優質數位化典藏課程及電子書出版。
計畫進行方式— 研究方向四要點 • 發展數位化醫學人文課程、前測(未修醫學人文課程者)人文素養的傾向測驗、醫學人文課程需求評估、數位化網路學習評估 • 研究了解教與學習在醫學人文素養的複雜結構 • 應用新科技來解決醫學人文教育在人性化醫療、人本關懷、與良醫素養培育上所面臨的難題。 • 新醫學人文科技資料庫的再建構醫學人文教育能力。
預 期 成 果 效 益 • 課程發展--數位化課程典範模式 • 醫學人文研究發展--人文素養能力指標建構 • 建立未來跨校跨醫療社區的合作
研 究 效 益 • 建構醫學人文行動研究網站 • 針對子計劃的學習和在網際網路上有提供的web-based教材範圍的教者進行調查 • 學生和專業人士的個人反思的學習經驗報告
研 究 效 益 • 評估目前台灣在醫學人文教育上,不同學習者在數位化內容學習方法的發展和實施 • 資料收集 :醫學人文教學及數位化的教材資訊,質化、量化方法學上的分析、學習理論實證研究報告、田野調查等 • 醫學人文社區的最佳數位化融入教學實踐指南
計 畫 管 理 • 醫學院院長賴春生是本計劃發起人; 計劃的主管及共同主持人 • 協同主持人-醫學系主任莊萬龍和通讖中心主任劉克明 • 計劃執行者駱慧文,課程教學者及研究者 • 李憶農和王政彥、謝卧龍將協助計劃進行,並共同研究調查
計 畫 管 理 • 研究生與諮商小組-使e化醫學人文通訊教材容易化、教學行動資料有效性處理 • 學習醫學人文數位化的課程與醫療社區及網路聯繫
References • Brodin, U., et al: Dopamine D(2(2002)) receptors and ingestive behavior: brainstem mediates inhibition of introral intake and accumbens mediate aversive taste behavior in male rats. Psychopharmacology (Berl). 2002; Mar; 160(2)161-9. • Bruhn, JG., Furhoff, AK. & Lynöe, N.:(2001) Alternativmedicin och naturläkemedel. Kapitel i Läkemedelsboken.2001 och i reviderad version 2003-2004. • Bolander K., Lonka K., Josephson(2004) A.Mapping teaching aims from pre-clinical to clinical courses – an interview study of Anatomy and Surgery teachers. A paper presented at a conference Motivation, Learning, and Knowledge Building in the 21st century organized by EARLI, IKIT and Karolinska Institutet on the Baltic Sea, June 18-21, 2004. . • Fors, U.:(2002) Visualization and Simulation in Learning - experiences from Karolinska Institutet LearningLab. Zukunft Lernen (Future Learning), LearningLab Lower Saxony, Hannover, Tyskland, 2002. • Fors, U. & Bergin, R2002) Interactive Simulation of Patients – An advanced tool for student activating learning in medicine. eLearn, 2002. • Lynöe, N., Mattson, B. (2004) Doctor for patients or doctor for society? Comparative study of GPs' and psychiatrists' assessments of clinical practice. Scand J Prim Health Care 2004;22:228-32.
References • Nejat, S. & Stolt, CM.:(2003)The Importance of the Pulse as presented in AL-Qanun f’it Tibb by Ibn Sina (Avicenna). Türkiye Klinikleri Journal of Medical Ethics, Law and History.2003:11;221-225. • Nilstun, T., Löfmark, R.(2003) Research ethics guidelines partly diverse kinds of demands on different types of studies [Forskningsetiska riktlinjer delvis skilda krav på olika typer av studier.] SubmittedNejat, S. & Stolt, CM.:(2003) • Klareskog, L., B. Nordmark, et al. (2001). "On the organization of an early arthritis clinic." Best Pract Res Clin Rheumatol 15(1): 1-15. • Kroeger, A., Falkenberg, T., Tomson, G., Sen, K., Diesfield, HJ., Dujardin, B., Tang, S. & Van der Stuyft, P.(2002): Does Brussels listen? European health systems researc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t the edge of extinction. Tropical Medicine and International health.2002;7:101-103. • Meng, Q., C. Rehnberg, et al. (2004). "The impact of urban health insurance reform on hospital charges: a case study from two cities in China." Health Policy 68(2): 197-209. • Lynöe, N., Sandlund, M., Jacobsson, L Jin T., Norberg, G.(2004) Informed consent in China: quality of information provided to participants in a research project. Scand J Public Health 2004;32:472-5.
Olsson, J., Øvretveit, J. & Kammerlind, P.:(2003) Developing and Testing a Model to Predict Outcomes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Qual Manage Health Care. 2003;12:240-249. • Olsson, J., Elg, M. & Molfenter, T. 2003) Reflections on Transnational Transferability of Improvement Technologies - A Comparison of Factors for Successful Chang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Northern Europe. Qual Manage Health Care. 2003; 12:259-268. • Stolt, C-M.(2004) Long-term survival of acute leukemia. One patient's story. Ethical and historical considerations. Acta Oncologica 2004; 43 (5): 503-505. • Stolt ,C-M. (2004)The gap between real life experience and scientific exploration. The absence of pattern and the total individualization of grief. A family case report. Humane Health Care International 2004; Vol 4, nr • Stolt, CM.: (2002))Teaching Medical History in Sweden: A Broad Humanistic Perspective. In: Burns, C.R. et al edProceedings of 37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Society of History of Medicine. The Institute for the Medical Humanitie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edical Branch, Galveston, Texas,2002. • Thor, J., B. Herrlin, et al. (2004). "Getting going together: can clinical teams and managers collaborate to identify problems and initiate improvement?" Qual Manag Health Care 13(2): 130-42.
Thor, J., K. Wittlov, et al. (2004). "Learning helpers: how they facilitated improvement and improved facilitation--lessons from a hospital-wide quality improvement initiative." Qual Manag Health Care 13(1): 60-74. • Westphal, M. Ekman, M.,Andlin-Sobocki, P., Lönn, S., Heese, O. (2005).Brain tumour Epidemiology in the European Union: A very critical review and quantified analysis. Acta Neurochirurgica. In press • Øvretveit, J., Bate, P., Cleary, P., Cretin, S., Gustafson, D., McInnes, K., McLeiod, H., Molfenter, T., Plsek, P., Robert, G., Shortell, S. & Wilson, T.( 2002): Quality Collaboratives: Lessons from Evaluation Research. Quality and Safety in Health Care. 2002;11(3):270-5. • Øvretveit, J. : (2002)Producing Useful Research about Quality Improv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Care Quality Assurance. 2002;15(7):294-302. • Øvretveit, J. & Gustafson, D.: (2002)Evaluation of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mes. Quality and Safety in Health Care. 2002;11:270-275. • Øvretveit, J.: How to run an effective improvement collabora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Care Quality Assurance. 2002;15(5):192. • Westberg, K., Ducheck, M., Sandlund, M., Lynöe, N(200$). Informed Consent for Clinical Education. Scand J Urology and Nephrology 2004;38:490-4
謝謝聆聽 敬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