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尹长山 2010 年 10 月 22 日

尹长山 2010 年 10 月 22 日. ●. 新课程标准下的命 题方法和策略. 对课程标准的解读. 对近三年中考试题的分析. 命题双向细目标的制定. 讲三个问题 :. 一、 物理新课标的解读. 我们大家都知道,学生学习评价的主要方式是书面考试, 中考试题是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以及高中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中考试题的命题的依据主要是物理课程标准,要能命出一套高水平的题目,所以我首先要解读物理课程标准。. 一、 物理新课标的解读.

oakl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尹长山 2010 年 10 月 22 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尹长山 2010年10月 22日 ● 新课程标准下的命 题方法和策略

  2. 对课程标准的解读 对近三年中考试题的分析 命题双向细目标的制定 讲三个问题:

  3. 一、物理新课标的解读 我们大家都知道,学生学习评价的主要方式是书面考试,中考试题是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以及高中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中考试题的命题的依据主要是物理课程标准,要能命出一套高水平的题目,所以我首先要解读物理课程标准。

  4. 一、物理新课标的解读 课程标准共有三个一级主题分别是: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14个二级主题。二级主题的具体的内容共68条,课程的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要求评价的内容应与课程的目标一致,

  5. 一、物理新课标的解读 主题一 物质

  6. 一、物理新课标的解读 1.知识与技能命题应该注意向联系实际的方向引导。要避免死记教科书中的条文,不应该在枝节问题上纠缠。故意设置误区,诱导学生犯错误,避免在概念的做文字游戏,避免烦琐的数学计算。

  7. 一、物理新课标的解读 2.过程与方法  在命题的过程中要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的能力。

  8. 一、物理新课标的解读 如图所示,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静止时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____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____杯中水面升高得多。 观察能力

  9. 一、物理新课标的解读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把照相机固定在地面上,快门是常开的,但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底片并不感光。光源每隔一定时间(例如0.02s)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不断闪亮,底片就记录下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如示是棒球向右运动过程中的频闪照片,它在运动过程中动能______。 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10. 一、物理新课标的解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命题 应该重视学生对于科学·技术·社会问题认识的评价。这方面的评价主要是记录学生对这个问题投入的程度,促进学生对于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关注。

  11. 一、物理新课标的解读 2010年中考中20题:地球一小时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与2007年发起,号召全球政府、企业和个人在三个月的最后一个周六晚上自愿关灯一小时,倡导与宣传节能减排行动,以共同应对全球气候的变化,假设我市有5万个家庭响应号召,若每个家庭照明灯平均功率约为60瓦那么关灯一小时可节约( )kw.h的电能,相当于( )kg的热值为3×10 7J/kg的标准煤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12. 一、物理新课标的解读

  13. 一、物理新课标的解读 能力水平的要求: 了解:是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例如: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 考察对家庭电路的识别和对安全用电判断 10年中考第1题,可以出的题型选择和填空 行为动词:了解、知道、描述、说出

  14. 一、物理新课标的解读 理解:是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例如: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根据对理解的要求,我们可以出的题型有实验探究、综合题10年中考36题电源电压和功率的计算 行为动词:区别、说明、解释、估计、理解、分类、计算

  15. 一、物理新课标的解读 认识:位于“了解”与“理解”之间,例如、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适合出的题型选择和填空。10年中考20题 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或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例如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适合出实验探究题,10年中考题33题电阻的测量 行为动词:测量、会、学会 经历: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 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环境中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适合题型填空,综合题。10年中考题34题

  16. 一、物理新课标的解读 反应: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 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和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适合的题型是填空、综合题 17题 35题 关心、关注、乐于、敢于、勇于、善于 领悟: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形成、养成、具有 具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适合出的题目填空综合题10年中考20 35

  17. 二、近三年中考试题的分析 1.总体评价近三年来中考物理试卷在考查学生对物理“双基”的了解和掌握时,尽可能地减少了对知识简单、机械的记忆和运用,注意设置与实际情况一致或相近的问题情景,使物理生活化和生活物理化,让学生感到物理无处不在,且有趣、有用,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新理念。

  18. 二、近三年中考试题的分析 2、试卷结构及知识点所占比例三年来大庆物理中考试题结构、长度、考点、分数分布、考试时间安排等保持相对稳定 (1)试卷结构、题型、分值 08题型 选择 填空 作图 实验探究 综合题 分值 30 , 18 , 8, 25 , 1909题型 选择 填空 作图 实验探究 综合题 分值 30 20 6 26 18 10题型 选择 填空 作图 实验探究 综合题 分值 30 19 6 25 20

  19. 二、近三年中考试题的分析 通过对08、09、10三年试题的分析,作图题由原来的08年4个小题变为09、10年的3个小题,这个变化将有可能稳定,这部分考察的内容是力的示意图、光的反射、电磁铁的极性和电源的正负极,3年来一直没有变化,在实验探究中有作图题出现,10年的32题画滑轮组的组装图33题的实物图连接。在综合题方面除了08年一道力学题,一道电热结合题一道电学题。09、10年一道力学、题一道热学题、一道电学题。可见中考对综合题的难度要求有所降低,其他变化不大。

  20. 二、近三年中考试题的分析 3、各知识点的分值比例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科学探究其他08年 11% 42% 19% 21% 7%09年 12% 38% 20% 23% 7%10年 15% 40% 19% 20% 6%从以上统计可知,三年的中考题知识点分布相对稳定,变化不是很大,知识覆盖面广,考察的范围大

  21. 二、近三年中考试题的分析 4、试卷内容的取材①有的来源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感知过程,激励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如:10年选择的4、7、11题,填空的第17、18题; ②有的来源于高科技、来源于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科学发展的良好习惯,较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16题、18题、20题等③有的来源于物理知识的应用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明白开发能源和合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如: 20题、35题等 ④有的来源于物理本学科内的相互联系和综合,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如:18题、22题、36题等

  22. 三、双向细目表的制定 中考试题中每一道题在新课标中都能找到相应的要求。在中考命题时,为了对整个试题的覆盖面、分值分配以及难易程度有一个科学准确的把握,命题前的第一项工作是制定双向细目表。细目表要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每道试题在课程标准中对应的要求、分值、难易程度以及所考查的能力目标,

  23. 三、双向细目表的制定 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依据,双向细目表建立了考查标准,体现了考试的目的。它的贡献在于:保证了考题对要考查的内容有较宽的覆盖面;使考试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命题双向细目表不宜随意更改,只能随课程标准的修定而修改。制定试题的质量标准:能较好的反应考试的效度、信度、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 

  24. 三、双向细目表的制定 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一般地,表的纵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内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能力,或说是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在知识与能力共同确定的方格内是考题分数所占的比例。因此,这种命题双向细目表具有三个要素:考查目标、考查内容以及考查目标与考查内容的比例

  25. 三、双向细目表的制定 (1)列出知识内容 “双向细目表”中的知识内容反映了测试对知识内容及范围的要求,保证试卷对考察知识的覆盖面全。在具体排布知识时,应将各单项的细小的知识点合并归类,组成大的知识块,至于知识块所含知识的多少,应视测试所涉及的范围大小而定。同时根据测试时间确定题量、题型。

  26. 三、双向细目表的制定 中考物理科考试内容双向细目表

  27. 物理学科命题双向细目表

  28. 三、双向细目表的制定 (2)排列各部分知识点所占比例 在列出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安排各个知识内容相应的比例,可以按照各个知识点在学习中所用的时间,对掌握其它知识的影响和应用价值等因素,研究考查的知识在整个测试中相应的地位、重要程度,确定各部分知识内容所占的比例。

  29. 三、双向细目表的制定 (3)确定能力水平层次 能力水平反映了测试中的学生能力、参与程度,体现了学生在能力方面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测试性质,可以采用不同的能力水平要求。如期中、期末、中考模拟等试卷能力水平应是A:B:C=7:2:1,而对于具有选拔功能的中考则采用A:B:C=6:3:1,或是A:B:C=6:2:2

  30. 三、双向细目表的制定 (4)排列各个知识点所对应的能力水平层次 在设计时,应该先了解各知识点在不同能力水平(了解、认识、理解、创新、探究、反应、领悟)中的具体要求,从而决定相应比例。这样在“双向细目表”中的各空格中,根据需要,填上各知识内容应达到的能力水平层次要求。

  31. 三、双向细目表的制定 (5)汇总与调整 各部分知识在能力水平的不同层次的相应比例确定之后,应该按能力水平进行汇总,根据汇总情况进行调整。在能力水平方面是否符合测试目的、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情况等。

  32. 三、双向细目表的制定 制定好的双向细目表要经过认真的检查、核实和计算做到:整套试题含盖课标中所有二级主题而且难易程度适中,在有了一个详尽的细目表后命题人员再根据细目表中每道题的题型及考查方向和难度具体命题。由于直接按课标的内容框架来划分考查方向,因此每题的考查能力目标明确,以探究的考查为例(这是一套试题中最具灵活性也最反映学生能力的一个题型),在细目表中详细的计划了怎样考察对实验现象猜想的能力;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等方面的能力。

  33. 三、双向细目表的制定 在双向细目表制定好的基础上命题非常重视考查基本的、核心的内容,而且力求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灵活多样;注重考查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试题的表述要求清晰无误。

  34. 三、双向细目表的制定 在利用细目表选题的过程中,凡是题目中涉及到的生活当中的事物,一定是学生都熟悉的事物。如果不是学生特别熟悉的事物,一定会在题目中先做介绍。

  35. 三、双向细目表的制定 你有这样的体会吗?睡在“席梦思”软床上比睡在硬板床上舒服得多。一个质量为60kg的人,仰躺在硬板床上和“席梦思”软床上,身体与床的接触面积分别约为0.1m2和0.4m2。请你通过计算压强来比较一下为什么睡在“席梦思”软床上更舒服。(g=10N/kg) 情景有实际意义,学生熟悉

  36. 三、双向细目表的制定 汽车的安全措施之一是行车要系安全带。当快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发生撞车事故时,系安全带可以避免车内的人由于惯性受到伤害。你知道吗?汽车还设置了头枕,头枕处于座椅靠背上方乘客的头部位置,是一个固定且表面较软的枕头,这也是一项安全措施。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在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时,头枕会起什么作用?(“追尾”是指机动车行驶中后一辆车的前部撞到前一辆车的尾部) 如果不是学生特别熟悉的事物,一定会在题目中先做介绍。

  37. 三、双向细目表的制定 双向细目表所起的作用。 1.促使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提高专业能力 命题之前,命题教师必须再一次学习相关学科、相关内容的课程标准,结合考试性质、考察内容、学生情况等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要充分认识考试的意义与作用。考试不是要“考倒”学生,它仅是多种评价方式中的一种,一定要认识它的认定、激励和调控这三大功能。既要对学生掌握双基(知识与技能)情况认定,又要对学生继续学习起激励作用,更是对教师前一阶段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从而对今后的教学教育工作起改进和调控作用。

  38. 三、双向细目表的制定 命题依据的只能是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课程标准》指明了教学目标,教材规定了教学内容与要求,学生则是评价的对象与主体。有了正确的依据,才能对学生学习物理的行为、态度、学习状况进行正确判断。通过考试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信心,获得成功感,改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不断进步与发展;使教师更好了解学生学习的程度与需求,进行正确教学策略,切实改进教学。 此外,命题工作还促使教师认真拟定“双向细目表”,认真编题组卷,促使教师把它们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从而提高了教师专业能力。

  39. 三、双向细目表的制定 2、促进师生认真进行质量分析,调整教学策略 每次测试完毕,教师应该认真做好班级质量分析。利用“命题双向细目表”对各个知识内容、各级能力水平进行得分率的统计。一目了然,可以不断弥补教学缺陷,改进教学方法,对教学目标不断进行调整。 每位学生也应根据“命题双向细目表”对自己答卷情况进行个人质量分析,写出失分原因,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只有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进行反思,才能提高课堂教与学效益。

  40. 三、双向细目表的制定 3、促使家长认真对待考试成绩,提高家校配合的紧密性 一般地,考试结束后,教师要与家长取得联系,如果凭感觉评价学生,老是那么几句话,家长也无法很好地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如果我们能利用“命题双向细目表”,那么在接待家长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当然首先得学生认真填写“命题双向细目表”,计算出各个知识点、各个能力的得分率,分析其中的得与失,这样家长就能很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知识点方面、哪级水平层次方面存在问题,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物理学科的实验操作等压轴题,孩子的得分率较高,而对于课本中出现过的概念填空、选择等记忆水平的题得分率相对偏低,说明孩子的学习努力程度还不够,课本上要求记忆的知识花的功夫不多,应该加强记忆训练。

  41. 三、双向细目表的制定 利用“双向细目表”拟卷,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避免在拟卷中出现内容覆盖面不到位的问题。 二、避免同一内容在不同题型中重复出现。 三、避免出现考核内容和要求与试卷分值不相称的问题。 四、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考前的全面复习,提高考试及格率有效性。“双向细目表”所涉及的是内容分布、题型分布、分值分布,而不涉及具体的考试题目,使得复习既有广泛性又有针对性,真正做到复习工作有的效矢。

  42. 我的几点感受: 1、双向细目标表的使用,使我对课程标准有了更高的认识,使我对学生的能力水平有了更深的了解,使我对教材的使用更加得心应手。 2、双向细目表给我带来很大的方便,把每一章、每一单元、期中、期末的试题的细目表做完后、不用再重复做了,再使用时,可以根据原来细目表命题,可以说是一劳永逸的,只要课程标准没有变,细目表就不用变。 3、在教学中是教学目的更加明确,每一部分的内容要求都有了详细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在中考复习中有效地避免题海战术 4、在制定双向细目表的过程中,参与的教师越多越好,会使制定的双向细目表更完善、更有效。 5、要建立自己的题库,根据细目表在题库中选题,题库的量一定要大,

  43. 谢 谢 大 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