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8

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 呼吸系统总论

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 呼吸系统总论.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约占内科疾病的 1/4 ,病死率 较高,主要死因是肺癌,各种肺炎,肺结核,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症等疾病。. 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病因. 一、呼吸系统的解剖特点与疾病的关系 (一)呼吸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系统。 (二)呼吸系统有低压,低阻,高容量的生理特点。 ( 三)全身不良因子可以非常方便地进入肺脏。. 二、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和主要的相关因素 (一)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二)病因: ( 1 )各种微生物的感染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因素。 ( 2 )非感染因素:过敏因素和自身免疫因素。

nyx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 呼吸系统总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 呼吸系统总论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约占内科疾病的1/4,病死率 较高,主要死因是肺癌,各种肺炎,肺结核,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症等疾病。

  2. 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病因 • 一、呼吸系统的解剖特点与疾病的关系 • (一)呼吸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系统。 • (二)呼吸系统有低压,低阻,高容量的生理特点。 • (三)全身不良因子可以非常方便地进入肺脏。

  3. 二、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和主要的相关因素 • (一)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 (二)病因: • (1)各种微生物的感染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因素。 • (2)非感染因素:过敏因素和自身免疫因素。 • (3)理化因素

  4.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 呼吸系统症状主要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和呼吸困难。 • 一、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 常见的症状,是气管-支气管受刺激的反射活动。 • (一)咳嗽的原因: • (二)咳嗽轻重: • (三)咳嗽的时间:

  5. 二、咳痰--因某种原因使气管-支气管产生过多的粘液则成为痰,正常每天咳痰量为少不了10ml,咳嗽可分为白色泡沫痰,脓性痰或血性痰。二、咳痰--因某种原因使气管-支气管产生过多的粘液则成为痰,正常每天咳痰量为少不了10ml,咳嗽可分为白色泡沫痰,脓性痰或血性痰。 • (一)慢支的咳嗽: • (二)肺炎: • (三)厌氧菌感性肺炎: • (四)大叶性肺炎: • (五)肺水肿:

  6. 三、 咯血--是内科急症的常见症状,大量咯血可至窒息死亡。 • (一)咯血的程度:与疾病的轻重有时无关,从轻到重分别为痰中带血,血痰,小量咯血,大量咯血。 • (二)咯血的原因:

  7. 四、胸痛——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胸膜肺性胸痛,由于胸膜受到刺激而引起,为一种局限性锐痛,与呼吸有明显关系,吸气时加重,以腋前部最为明显,因为此处胸廓的扩张度最大。四、胸痛——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胸膜肺性胸痛,由于胸膜受到刺激而引起,为一种局限性锐痛,与呼吸有明显关系,吸气时加重,以腋前部最为明显,因为此处胸廓的扩张度最大。 • 胸痛常见于——

  8. 五、呼吸困难——供氧量严重不足时产生呼吸困难。由于肺脏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多。五、呼吸困难——供氧量严重不足时产生呼吸困难。由于肺脏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多。 • 呼吸困难常见于——

  9. 第三节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 • 一、物理诊断:是通过医生的询问、视、触、叩、嗅诊来判别病变的一种方法,是每一位从医者的基本功。 • 用物理诊断的方法可以了解病史、症状、治疗过程、病变程度、部位及大概范围、分泌物的性质等。

  10. (一)问诊:主要了解病人的病史及主要症状、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主要有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胸痛等。(一)问诊:主要了解病人的病史及主要症状、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主要有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胸痛等。 • (二)体格检查:系统全面的体格检查可以了解病变的部位、性质及范围。

  11. 二、放射线诊断:普通胸部χ线片可以了解病变部位、范围及病变的基本性质。二、放射线诊断:普通胸部χ线片可以了解病变部位、范围及病变的基本性质。 • 三、痰液检查:主要目的是做细菌培养和脱落细胞检查 • 四、肺功能检查:主要判断病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情况,还可以对疾病程度的判断治疗的观察、预后的估计,常用的是肺功能检查。见表2-2-1

  12. 表2-2-1 阻塞性和限制性通气障碍肺功能区别

  13. 五、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 纤维支气管镜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其优点是在直视下观察病变的情况,选择所需标本及进行某些治疗,还可以行经支气管镜活检、肺泡灌洗等。 • (一)适应症 • (二)禁忌症 • (三)常见并发症

  14. 第四节 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进展 • 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 一、抗感染 • (一)抗菌药物在呼吸系统内的分布:正常人在全身给药后,支气管和肺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是同期血浓度的1/30~1/40,提示有肺—血或支气管—血屏障的存在。 • 抗生素进入肺组织的量与疗效密切相关。

  15. (二)常见抗菌药物有六大类 • 1、青霉素 • 2、头孢菌素 • 3、其它β—内酰胺类 • 4、大环内脂类 • 5、氨基糖类 • 6、喹诺酮类

  16. (三)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抗菌素的合理使用是指在明确抗感染的情况下,选用适当的、针对性强的抗菌药物,使用合适的剂量、途径及疗程,以达到控制肺部感染和杀灭致病菌的目的,并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及病原菌耐药性产生。达到上述目的,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三)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抗菌素的合理使用是指在明确抗感染的情况下,选用适当的、针对性强的抗菌药物,使用合适的剂量、途径及疗程,以达到控制肺部感染和杀灭致病菌的目的,并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及病原菌耐药性产生。达到上述目的,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7. 1、明确病原学诊断 • 2、经验治疗前的病原学判断 • 3、经验性治疗抗菌药物的选择 • 4、给药途径与疗程的选择 • 5、用药的特殊性

  18. 二、氧气治疗:是呼吸道系统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给氧方法有三种。二、氧气治疗:是呼吸道系统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给氧方法有三种。 • (一)鼻导管给氧 • (二)面罩给氧 • (三)高压给氧 • 三、湿化治疗 • 四、祛痰镇咳

  19. 五、解除支气管痉挛:根本方法是祛除病因,该类药物主要作用是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和解除平滑肌的痉挛。五、解除支气管痉挛:根本方法是祛除病因,该类药物主要作用是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和解除平滑肌的痉挛。 • (一)抗炎性平喘药 • (二)气道舒张剂 • (三)免疫治疗药

  20. 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研究及展望 • (1)减少呼吸系统的疾病发病率,主要在于预防。 • (2)定期检查身体,防患于未然。 • (3)近20年来,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与研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 (4)展望未来。

  21. 第二章 支气管炎第一节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多见于寒冷季节,各年龄均可发病。

  22. 病因和发病机制 •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可以由病毒、细菌直接感染,也可以由上呼吸道感染蔓延所致。 • 常见的致病菌有: • 病理 • 主要病理变化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及浆液渗出,伴有细菌感染时,可有浓性分泌物,

  23. 临床表现 • 起病较急,症状轻重不一,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 如细菌感染较重,痰量明显增多、咳嗽加重,会出现脓痰。 • 肺部特征,可有呼吸音粗糙及散在的干湿性罗音。 • 实验室检查

  24. 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根据病史、典型临床表现、结合血象和χ线胸片可做出诊断。 • 治疗 • 一、一般治疗 • 二、对症治疗 • 三、抗菌药物治疗,常用β—内酰胺抗菌素或大环内脂类抗菌素。

  25. 一般感染时,PG80~160万u/天, • 感染较重时,PG240~2000万u/天,分4~6次滴注。 • 红霉素250mg、Q6h,感染较重时1~2g加入5%GS250ml,分3~4次滴注。 • 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0.1~0.2g ivdrip Bid • 预防

  26. 第二节 慢性支气管炎 •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粘膜下层、基底层、外膜及其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

  27.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一、大气污染:随着工业化,污染的大气中有很多有害的物质。 • 二、吸烟:吸烟与慢性发病密切相关。 • 三、感染:是慢支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多为细菌性感染。 • 四、过敏因素:与遗传有关。

  28. 五、机体本身因素: • (一)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 (二)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 • (三)营养因素。 • (四)遗传因素。

  29. 病理 • (一)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首先受到损伤是纤毛—粘膜系统。 • (二)由于长期炎症损害,粘膜下的平滑肌萎缩或肥大,软骨萎缩、纤维化、钙化至骨化。 • (三)这些病变可使气管道变窄,甚至出现活办样改变,导致通气功能障碍,引起慢阻肺→肺性心。

  30. 临床表现:慢支的主要临床表现可概括为咳、痰、喘、炎四个字。临床表现:慢支的主要临床表现可概括为咳、痰、喘、炎四个字。 • 一、症状 • (一)咳嗽—是慢支的特征表现,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气道内存在的分泌物或异物均可引起咳嗽。 • (二)咳痰—慢支痰的特点是大量白色泡沫样,静置后可分为三层,上层为泡沫层,中间为浆液层,下层为沉渣层。

  31. (三)喘息 • (四)反复发作(炎) • 二、体征:早期无体征,随病程进展可出现肺气肿体征。 • 三、临床分型和分期 • (一)分型:单纯型、喘息型 • (二)分期: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

  32. 实验室检查 • 一、血液检查 • 二、痰液检查 • 三、胸部χ线检查 • 四、肺功能检查

  33. 诊断和鉴别诊断 • 一、诊断:根据咳嗽、咳痰伴喘息,每年发作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可排除其它肺部疾病引起的咳、痰、喘。 • 二、鉴别诊断 • (一)肺结核 • (二)支气管哮喘 • (三)支气管扩张

  34. 治疗 • 慢支的治疗原则是:祛除病因、控制感染、祛痰镇咳、综合处理。 • 一、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 (一)抗感染: • 常用的有青霉素,头孢唑啉0.5~1g iv或静滴,Tid—gid;头孢噻肟1~2g im、iv或静滴;头孢哌酮1~2g im、iv或静滴Bid。应作过敏实验。

  35. (二)祛痰镇咳:以化痰为主,如α-糜蛋白酶5mg加入0.9%NaCl 10ml中雾化吸入,Bid;如甘草流浸膏2~5ml 口服,3次/天。 • (三)平喘:如沙丁胺醇2~4ml 口服,3次/日;氨茶碱0.1~0.2口服,3次/天;或用氨茶碱0.25+50%G.S40cc,iv。 • (四)对症治疗

  36. 二、临床缓解期的治疗:加强身体锻炼,提高疾病的能力。二、临床缓解期的治疗:加强身体锻炼,提高疾病的能力。 • 预防和预后

  37. 第三章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气道远端(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并伴有气腔壁破坏、肺弹性减退及肺容积增大的一种疾病。 • 临床上将肺气肿分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老年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间质性肺气肿、间隔旁侧肺气肿、灶性肺气肿、大泡性肺气肿。以慢性肺发病率最高。

  38.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一、病因:很复杂,常继发于慢性气管-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尘肺,以慢支最多见。 • 二、发病机制 • 大多认为与慢支气管道阻塞,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及肺修复异常有关。

  39. 具体发病机制可能是: • 1、慢支导致管腔狭窄和不完全阻塞,通气受阻。 • 2、炎症波及肺泡壁,支气管弹性纤维、软骨等致支架结构破坏;炎症侵犯血管内膜,加之肺内压力上升,使毛细血管变细和闭塞,血供障碍等可使肺组织弹性下降。

  40. 3、炎症及吸烟等因素能使肺内蛋白酶解水,特别是弹性蛋白酶增加,这些酶可致肺实质的大分子断裂,使肺泡壁破坏。3、炎症及吸烟等因素能使肺内蛋白酶解水,特别是弹性蛋白酶增加,这些酶可致肺实质的大分子断裂,使肺泡壁破坏。 • 4、慢支及长期吸烟者抗蛋白酶系统的活性受到抑制,所以容易发生肺气肿。

  41. 病理和病理生理 • 一、肺的变化(分为4型) • (一)小叶中央型,多见于肺上部。 • (二)全小叶型 • (三)间隔旁型 • (四)不规则型 • 二、肺血管和心脏的变化 • 三、肺功能变化 • 慢支阻塞性肺气肿病人RV/TLC增加;FEV1.0/FVC降低,气速指数<1。

  42. 临床表现 • 一、症状:临床常用“气短”来描述肺气肿病人的呼吸困难。逐渐加重的气短是肺气肿最重要最具体诊断的症状。 • 临床上将阻塞性肺气肿分为两型 • (一)气肿型:又称PP型、A型、无绀喘息型,以肺气肿为主要表现,炎症表现不明显。

  43. (二)支气管炎症:又称BB型、B型、红喘型、紫绀臃肿型,以支气管炎症表现为主,肺气肿病变较轻。(二)支气管炎症:又称BB型、B型、红喘型、紫绀臃肿型,以支气管炎症表现为主,肺气肿病变较轻。 • 二、体征:视诊可见桶状胸,双侧呼吸运动减弱;触诊觉语颤减弱;叩诊过清音,肺界下移,心浊音界缩小或不易扣击;听诊肺泡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心音遥远,并发感染时可闻及干湿罗音。

  44.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 一、χ线胸片检查: • 双肺透光度增加,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外带肺纹理纤细、稀疏,内带肺纹理常增强。心脏多呈垂直位。 • 二、肺功能 • 通气功能异常,常见为FEV 1.0% <60%,MVV<80%,RV/TLC >40%

  45. 三、血气分析 • PaO2下降, PaO2正常或上升,有不同程度的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 诊断 • 凡有慢支原发病,逐渐加重的气短,出现肺气肿体征及χ线肺气肿影象,若肺功能符合以下指标:RV/TLC>40%, FEV 1.0%<60%, MVV<80%,且使用支气管扩张剂肺功能不能改善,肺气肿即可成立。

  46. 并发症 • 一、自发性气胸 • 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 三、呼吸衰竭 • 四、胃溃疡 • 五、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47. 治疗 • 一、积极控制原发病 • 二、改善营养状态 • 三、呼吸训练 • (一)体育训练 • (二)呼吸肌训练 • (三)家庭氧疗 • 四、手术治疗

  48. 第四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由于慢性肺、胸廓或肺血管疾病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A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一类心脏疾病。

  49. 病因 • 一、支气管-肺疾病:阻塞性支气管-肺疾病为最常见的病因,占80%以上。 • 二、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 三、肺血管疾病及其他:

  50. 发病机制 • 一、肺A高压形成: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缺O2,CO2潴留,酸碱平衡失调→肺小A收缩,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增加→使循环阻力增加,成为肺A高压形成的功能因数。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