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346 Views
砷的检测及人体健康. 黄欢( 04081078 ). 砷与人体健康. 砷有灰、黄和黑色三种同素异形体,质脆而硬,具有金属性、元素砷毒性很低,而砷化合物均有毒性、三价砷化物比五价砷化合物毒性高。溶解度小的雄黄( As 2 S 2 )和雌黄( As 2 S 3 )等砷的硫化物毒性低、而砷的氧化物和盐类绝大部分属高毒类。急性中毒主要为误服三氧化二砷(砒霜)及其他可溶性种化合物所致。职业中毒少见、某些无机砷化合物可引起人体皮肤癌和肺癌。.
E N D
砷的检测及人体健康 黄欢(04081078)
砷与人体健康 • 砷有灰、黄和黑色三种同素异形体,质脆而硬,具有金属性、元素砷毒性很低,而砷化合物均有毒性、三价砷化物比五价砷化合物毒性高。溶解度小的雄黄(As2S2)和雌黄(As2S3)等砷的硫化物毒性低、而砷的氧化物和盐类绝大部分属高毒类。急性中毒主要为误服三氧化二砷(砒霜)及其他可溶性种化合物所致。职业中毒少见、某些无机砷化合物可引起人体皮肤癌和肺癌。
砷污染,它使泰国的西南部整个地区的人丧失劳动力。类似的不光是泰国的这个地区,国外的还有津巴布韦、新西兰,智利的北部、日本的宫崎县,我们国家的内蒙,湖南,台湾,山西都有砷中毒的现象。砷中毒会引起皮肤癌、肺癌,还有诱发心血管病,还有糖代谢紊乱,糖尿病和砷中毒是有关系的。还有神经功能紊乱。砷污染,它使泰国的西南部整个地区的人丧失劳动力。类似的不光是泰国的这个地区,国外的还有津巴布韦、新西兰,智利的北部、日本的宫崎县,我们国家的内蒙,湖南,台湾,山西都有砷中毒的现象。砷中毒会引起皮肤癌、肺癌,还有诱发心血管病,还有糖代谢紊乱,糖尿病和砷中毒是有关系的。还有神经功能紊乱。
拿破伦之死 • 在去世140年之后,人们在他的头发里发现过量的砷,可算是对他的死因找到新的佐证。韦德尔手里还有两撮拿破伦的发髻,他希望法国化验室进行检验,以彻底揭开这位君主的死亡之迷。
拿破伦的死因----发砷的检测 •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拿破仑的头发问题。在拿破仑死后的140年内,他的头发里一直潜藏着极其微量的有害元素--砷。这种头发经过反应堆照射之后,砷元素便吞吃中子而变成带有放射性标志的砷-76,于是它能自发地放出放射性粒子,并能立即被探测器捕获。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测定砷的所有玻璃容器,必须用浓硫酸-重铬酸钾洗液洗涤,再以水清洗干净,干燥备用。于各锥形瓶中加10mL盐酸和一定量水,必须使体积约为40mL,此时溶液酸度c(HCl)=3mol/L。然后加2mL碘化钾溶液和2mL氯化亚锡溶液,混匀,放置 15min。
置少量乙酸铅棉花于连接管 (图1中2)内,吸取5.0mL二 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吡啶 溶液置于15球吸收器(图1中 3)中,按图连接仪器,磨口 玻璃吻合处在反应过程中应 保持密封。称量5g锌粒加入锥形瓶中,迅速连接好仪器,使反应进行约45min。移去球吸收器,充分摇匀溶液所生成的紫红色胶态银。用1cm吸收池,在波长540nm处,以砷含量为0的标准溶液为参比溶液,调节分光光度计的吸光度为零后,测定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显色溶液在暗处可稳定2h,测定应在此期间进行。 以标准溶液(4.9)的砷含量(μg)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吸取一定量的试液 (使其中含砷量小于20μg,体积在30mL以下)于100mL锥形瓶(图1中1)中,加10mL盐酸(4.1),补充水使其体积为 40mL,然后加入1g抗坏血酸,2mL碘化钾溶液和2mL氯化亚锡溶液,混匀,放置15min。 以下按规定的操作步骤,从“置少量乙酸铅棉花于连接管开始,直至测定溶液的吸光度”为止完成测定。
食品中砷和汞的快速测定 • 在酸性条件下,砷化物或汞化物与金属铜作用产生反应,砷化物使铜的表面变成灰色或黑色,汞化物使铜的表面变成银白色。本方法最低检出限砷为10μg,汞为100μg ,按取样量5g计,最低检出量砷为2mg/kg,汞为20 mg/kg。
铜片变色情况 可能存在的金属毒物 • 灰色或黑色 砷化物 • 灰紫色 锑化物 • 灰黑色 铋化物 • 银白色 汞化物 • 灰白色 银化物 • 黑色 亚硫酸盐
此外,还有很多方法用于各方面砷的检测,如砷斑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法,应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
参考文献及网址: 谢谢观看! 冯树屏《砷的分析化学》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86 曾北危《环境分析化学》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79 http://www.labcenter.net/jixue/Article/technic/200509/131.html http://www.fqqz.com/home/hxydw/society/society/35.htm http://www.hygiene.cn.net/bzjyff/water/gb5750-85/water22.htm http://www.ao-lin.com.cn/online/chemistry/yuansu/20041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