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751 Views
7-3 體液的恆定. 電解質恆定 水分恆定 酸鹼平衡. 體 液. 細胞外液 主要為血漿、組織液、淋巴 其他如腦脊液、體腔液、關節液、消化液 … 占總體液 1/3 細胞內液 細胞質內的液體 占總體液 2/3. 體液中的溶質. 除少量的養分和代謝物外,大部分為電解質. 細胞內液. 細胞外液. K +. Na +. 、蛋白質. HPO 4 2-. 、 HCO 3 -. Cl -. 核. 人體血液與骨骼肌細胞的主要成分. 骨骼肌細胞. 血漿. 7-3 體液的恆定. 電解質恆定 水分恆定 酸鹼平衡. 電解質恆定. 以維持體液滲透壓
E N D
7-3 體液的恆定 電解質恆定 水分恆定 酸鹼平衡
體 液 • 細胞外液 • 主要為血漿、組織液、淋巴 • 其他如腦脊液、體腔液、關節液、消化液… • 占總體液1/3 • 細胞內液 • 細胞質內的液體 • 占總體液2/3
體液中的溶質 • 除少量的養分和代謝物外,大部分為電解質 細胞內液 細胞外液 K+ Na+ 、蛋白質 HPO42- 、HCO3- Cl- 核
人體血液與骨骼肌細胞的主要成分 骨骼肌細胞 血漿
7-3 體液的恆定 電解質恆定 水分恆定 酸鹼平衡
電解質恆定 • 以維持體液滲透壓 • Na+是維持體液滲透壓的主要物質。 • 直接影響滲透壓。 • 進而影響水分的含量。 • 體液容積及主動運輸等重要生理功能
7-3 體液的恆定 電解質恆定 水分恆定 酸鹼平衡
水分恆定 • 腎小管直接調控 • 生活在乾燥地區的哺乳動物,亨耳氏套較長,以排出濃尿 • 神經、內分泌共同協調 • 下視丘—滲透壓受器 • 抗利尿激素(ADH)
下視丘ADH對水的調控 正常滲透壓 (開源) 口渴中樞興奮 喝水行為 遠曲小管 集合管 腦垂腺後葉 下視丘 分泌ADH 釋放ADH 水分通透性增加 下視丘的 滲透壓受器 (節流) 濃尿 滲透壓上升 滲透壓下降 稀尿 下視丘的 滲透壓受器 降低水分 再吸收 抑制下視丘分泌ADH
ADH vs. 尿量 • 尿崩症 • ADH分泌不足 • 缺乏ADH受體 • 乾燥、運動出汗、缺水→ADH→尿量 • 溫度降低、游泳、胸部泡水、酒精 ↓ ADH→尿量 ⇧ ⇧
7-3 體液的恆定 電解質恆定 水分恆定 酸鹼平衡
體液酸鹼值的恆定 • 人體血液 pH: 7.35~7.45 • 唾液 pH: 6.7~6.9 • 一般人尿液 pH: 5.0~7.0
人體常見的代謝酸性物 • CO2溶於體液→碳酸 • 含硫的胺基酸→硫酸 • 肌肉細胞行無氧呼吸→乳酸
維持酸鹼平衡 • 血液的緩衝作用 • 肺臟排除CO2 • 腎臟排出H+
維持酸鹼平衡 • 血液的緩衝作用 • 肺臟排除CO2 • 腎臟排出H+
血液的緩衝作用 • 血液中的血清蛋白、HCO3-、HPO42-為重要的緩衝劑 • 血紅素 H+ + Hb → HHb HCO3- + H+ H2CO3 H2O + CO2 由肺臟排出
維持酸鹼平衡 • 血液的緩衝作用 • 肺臟排除CO2 • 腎臟排出H+
肺臟排除CO2 • 排除過多的CO2 • pH值過低會促進呼吸運動的頻度與深度 • CO2分壓降到26 mmHg以下,呼吸運動會停止
維持酸鹼平衡 • 血液的緩衝作用 • 肺臟排除CO2 • 腎臟排出H+
腎臟排出H+ • 分泌H+,再吸收Na+ • 近曲小管可回收90%的HCO3- NH3 + H+ → NH4+ NH4+ + NaCl → Na+ + NH4Cl 尿液排出 再吸收 Na2HPO4 + H+ → Na+ + NaH2PO4
腎臟排出H+ 主動 運輸 主動 運輸 AA CA K+ K+ Na+ Na+ Na+ HCO3- HCO3- H+ H+ H2CO3 NH4+ CO2 CO2 + H2O NH3 NH3 細胞間液 腎小管管壁細胞 腎小管管腔濾液
腎臟排出H+ 主動 運輸 主動 運輸 CA NaHPO4- K+ K+ Na+ Na+ Na+ HPO42- H+ + HCO3- HCO3- H+ H2PO4- H2CO3 CO2 CO2 + H2O 細胞間液 腎小管管壁細胞 腎小管管腔濾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