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中国微水电的发展趋势

中国微水电的发展趋势. 农业部微水电质检中心 钟挺 2007 年 5 月. 一、微水电市场的演变. ( 一 ) 国内无电人口减少 , 独立运行机组的市场向国外转移 上世纪 90 年代末期,随着我国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大力推进,无电人口逐年下降,到目前国内无电人口尚有 2000 万人左右,只占中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一点几,大都散居在深山老林,推广微水电服务成本很大。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无电人口比例远大于中国,总人口约在 16 亿左右,近年我国出口微水电设备呈上升趋势。 2006 年大理能源研究所的微水电设备销售中,出口国外的占了 90% 。.

nus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国微水电的发展趋势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微水电的发展趋势 农业部微水电质检中心 钟挺 2007年5月

  2. 一、微水电市场的演变 (一)国内无电人口减少,独立运行机组的市场向国外转移 上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我国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大力推进,无电人口逐年下降,到目前国内无电人口尚有2000万人左右,只占中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一点几,大都散居在深山老林,推广微水电服务成本很大。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无电人口比例远大于中国,总人口约在16亿左右,近年我国出口微水电设备呈上升趋势。2006年大理能源研究所的微水电设备销售中,出口国外的占了90%。

  3. (二)国内市场向水力回收发电创收方面转移 • 水力回收发电的概念:在水利系统内,在水资源正常使用过程中,利用水流动时产生的动能进行发电。 • 水力回收发电的特征: • (1)装机容量属于微水电的范围。 • (2)电站设计以不影响水利设施原有功能为前提。 • (3)以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创收增效为目的,与当地电力供应紧缺以否无关。

  4. 二、水力回收发电的优势 • 农村资源广阔:最常见的就是利用农田灌溉的小一、小二型水库建设微水电站。目前,国内有小一、小二型水库8万2千多座。全国每年用水量的64%以上用于农田灌溉。 • 建设成本低:首先,微水电建在农田水利设施上,可以节省大量的水工建筑(如水坝、引水渠等)投资,使微水电的投资回收年限缩短1/3以上。其次,利用电网卖电,减去了输电线路的建设投入,则微水电站的建设成本回收年限就可以控制在3至5年之内。 3. 依托电网供电:没有在枯水期无法供电、有效用电率低、卖电收费困难等问题。

  5. 水力回收发电的优势 • 有市场基础:微水电的装机容量已经接近了800万千瓦,比把微水电定义为10千瓦提高了40倍。其中10千瓦以下微水电机组约20万台,总装机容量22万千瓦;10千瓦以上至100千瓦的微水电站19545座,机组21620台,总装机容量69.61万千瓦;100千瓦以上至500千瓦的微水电站19107座,机组38652台,总装机容量718万千瓦。 • 有“以电养灌”的社会效益:一年之中,农田灌溉用水的时间并不太多。而水电站却是希望天天能发电的,因此,电站必须每天关注水利设施和水资源的情况,自觉承担起水利设施的养护工作。解决农田水利的建养成本,高于目前贫困山区农民的承受能力的矛盾。

  6. 三、 “以电养灌”五个利益相关方的职责和效益 • 1、电力公司。如果电力公司不收购微水电的电力或者不以合理的价格收购微水电的电力, “以电养灌”系统是不成立的。 • 电力公司可以通过收购和出售电力的差价获得利益,还可以从国家对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政策优惠中获得利益。 • 电力公司必须处理好微型发电机组并网后电网管理产生的新的技术问题。

  7. “以电养灌”五个利益相关方的职责和效益 • 2、水利部门:水利部门行使水资源的国家所有权,负有对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监管和水资源调控、申请国家建设投资等责任。 • 水利部门可以通过收取水资源使用费和管理费获得收益。

  8. “以电养灌”五个利益相关方的职责和效益 • 3、微水电站业主。微水电站业主需要负责微水电站的建设和整个系统的运行管理,要保证服从水利部门的规划和管理,保证执行灌溉优先的原则。 • 业主以卖电为主要收入,如果承担整个系统的养护工作,还能从灌溉收取水费获得部分的管理费收入。

  9. “以电养灌”五个利益相关方的职责和效益 • 4、当地农民:微水电的业主是从当地农民中产生的,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地农民有责任协助业主搞好水利设施的养护维修工作。 • 当地农民可以获得持久的农田灌溉保证,减轻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的经济负担。 • 在远离变电站的农村,微水电上网后可使电网末端得到电力补充,改善当地农民的用电条件。

  10. “以电养灌”五个利益相关方的职责和效益 • 5、政府:政府的职责是要协调各方的责权利关系,保证相关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 • 政府可以获得环保、能源、农业保收等诸多的良好社会效益,同时也可以从供发电各方依法获得税收。

  11. 四、微水电的社会属性 • 社会属性和技术特征是行业存在的依据 • 微水电的社会属性:微水电产出少,不具有大、中、小水电那样的同常规电力能源竞争的能力,同时由于微水电资源同当地农民和农业生产的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因此微水电只能是农村居民就近兼营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微水电的投资主体是农民,利用的是农村微小型水利资源和设施,其开发利用可以为农田水利提供养护经济支撑、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应。因此可以说微水电是生于农民、建于农村、利于农业的三农水电。

  12. 五、微水电的技术特征 • ①微型水轮机及引水部件水力半径小,造成过水水头损失较大,表现出整机效率偏低。 • ②微水电设备通常以整装机组供应用户,机电一体化要求高。 • ③水轮机与发电机之间可采用一般机械传动方式,便于增减速传动,使发电水头、水轮机、发电机之间合理匹配,获得较高的整机效率。 • ④微水电控制方式多样,控制和保护系统的反应速度和自动化程度要求高。 • ⑤微水电机组的性价比和成本控制要求高。

  13. 六、微水电的发展的新型逻辑关系 • 政府政策保障卖电收益; • 卖电收益吸引农民投资; • 投资产生设备市场需求; • 市场需求激活产业发展; • 产业发展引导技术创新。

  14. 七、激活国内微水电市场的几项措施 微水电建设是农民增收的一种投资行为,不能采用扶贫项目的各家各户利益均沾的做法,而应该贯彻谁投资,谁所有,谁获利的原则。 • 出台政策,强制电网以合理的价格收购微水电电力。 • 设立微水电建设和改造专项低息贷款。 • 做好微水电设备的质量监督和优质机组补贴工作。 • 以县为单位,做好资源规划、技术服务、责权的法律保障等工作。 • 支持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相关企业做好微水电的机制与模式、技术攻关和产品系列化研究工作。

  15. 八、微水电的社会、经济效益预测 • 以每度电0.35左右的价格,激活“以电养灌”市场,使微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 • 以年满负荷发电4000小时计算,年发电量为400亿度,年发电产值140亿元。电站业主的实际年收入可达100亿元。政府税收为产值的6%,8.4亿元。 • 社会效益:每年节省大量农田水利设施养护经费(约20亿元)。减少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16. 九、微水电发展的主要障碍 • 1、微水电与小水电混为一谈,微水电得不到应有的政策扶持。 • 2、社会属性姓“农”,技术属性姓“水”造成项目申报渠道不畅。 • 3、资源在山区,服务成本高,政绩展示难。 • 4、技术难度大,涉及学科多,技术成熟度不高。 • 5、站站不相同,无批量效益,推广难度大。

  17. 十、案例介绍 水库失效后,水田只能改成旱地。

  18. 案例介绍 • 水库传统的水电站布局

  19. 案例介绍 • 水力回收发电

  20.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