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449 Views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介绍.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组 2003年2月11日. 汇报的主要内容. 1.制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础研究 2. 制定生物标准的依据 3.设计思路 4.生物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5.生物课程标准框架. 1、制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 基础研究. 1.1. 高中自然科学领域课程任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的构成:物质科学素养、生命科学素养、地球与空间科学素养等 生物科学素养是 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2. 高中生物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E N D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介绍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组 2003年2月11日
汇报的主要内容 1.制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础研究 2.制定生物标准的依据 3.设计思路 4.生物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5.生物课程标准框架
1、制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础研究 1.1. 高中自然科学领域课程任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 科学素养的构成:物质科学素养、生命科学素养、地球与空间科学素养等 • 生物科学素养是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2.高中生物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1.2.高中生物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1)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
(2)生物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情况。(2)生物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情况。 • 生物科学的核心基础应该包括: * 学生理解基本科学现象、规律,以及科学原理是如何用于技术领域之中的; * 学生以在学校的学习为基础,形成终身学习基础知识、基本学习能力和习惯; * 学生能够理解或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生物科学现象; * 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 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一般技能、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1.3. 生物学教育的国际比较 • 生物学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 生物学课程设置、地位和价值 •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大纲 • 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 • 有关评价的研究 • 高中生物学教材
1. 4. 国内研究 • 学生:动机、学习方式、学习兴趣 • 社会需求 • 教学条件调查 • 教师队伍分析 • 教材使用 1.5. 生物科学的发展对高中生物课程的影响
2、制定生物课程标准的依据 • 《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 高中性质任务 • 课程专家组的建议 • 生物课标组及其他研究成果 • 我国生物教学的经验 • 对现行生物课程的反思
3、设计思路 • 课程宗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 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如生态环境问题、公众事物的讨论与决策 。 • 为学生的学业选择和考虑职业方向提供帮助。 • 适当反映时代特点和生物科学的进步。 • 初中、高中的整体设计。
4、生物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 充分体现基础性和选择性。 • 重新设定理论和实践的平衡。 • 重新设定科学与技术的平衡。 • 重视学习方式的改变。 • 充分考虑标准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B1生物技术实践 (选修,2学分) B2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2学分) B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选修,2学分) A2遗传与进化 (必修,2学分) A3稳态与环境 (必修,2学分) A1分子与细胞 (必修,2学分) 高中生物课程各模块关系图
选修模块: 生物技术实践(2学分) 生物科学与社会(2学分)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2学分) 必修模块: 分子与细胞(2学分) 遗传与进化(2学分) 稳态与环境(2学分) 5、生物课程框架
分子与细胞: 组成细胞的分子; 细胞的结构; 细胞的代谢; 细胞的增殖;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5、生物课程框架 • 共同必修模块: • 分子与细胞(2学分) • 遗传与进化(2学分) • 稳态与环境(2学分)
遗传与进化: 遗传的细胞基础; 遗传的分子基础; 遗传的基本规律; 生物的变异; 人类遗传病; 生物的进化。 5、生物课程框架 • 共同必修模块: • 分子与细胞(2学分) • 遗传与进化(2学分) • 稳态与环境(2学分)
稳态与环境: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的保护; 共同必修模块: 分子与细胞(2学分) 遗传与进化(2学分) 稳态与环境(2学分) 5、生物课程框架
选修模块: 生物技术实践(2学分) 生物科学与社会(2学分)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2学分) 生物技术实践: 土壤微生物的利用; 食品加工; 酶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 5、生物课程框架
选修模块: 生物技术实践(2学分) 生物科学与社会(2学分)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2学分) 生物科学与社会: 生物科学与农业; 生物科学与工业; 生物科学与健康;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 5、生物课程框架
选修模块: 生物技术实践(2学分) 生物科学与社会(2学分)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2学分)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基因工程; 克隆技术; 胚胎工程;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生态工程。 5、生物课程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