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likes | 735 Views
精神病学绪论. 姚志剑 yaozhijian@yahoo.cn. 主要讲授的内容. 相关的概念 精神病学学科发展的简史 世界和中国的精神疾病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标准 精神病学的诊断以及研究手段 精神疾病病因学. 精神病学 ( Psychiatry). 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研究各种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治疗、预防以及康复的一门临床学科。. 精神病学的特点. 精神疾病本身的特点和复杂性,广泛涉及到社会文化、司法、特殊人群等问题,并因此派生出诸多的精神病学分支学科。
E N D
精神病学绪论 姚志剑 yaozhijian@yahoo.cn
主要讲授的内容 • 相关的概念 • 精神病学学科发展的简史 • 世界和中国的精神疾病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 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标准 • 精神病学的诊断以及研究手段 • 精神疾病病因学
精神病学(Psychiatry) • 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 研究各种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治疗、预防以及康复的一门临床学科。
精神病学的特点 • 精神疾病本身的特点和复杂性,广泛涉及到社会文化、司法、特殊人群等问题,并因此派生出诸多的精神病学分支学科。 • 做为神经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与诸多分支学科的进步和发展息息相关、相互渗透、互为推动。 • 精神病理学、精神药理学、生物精神病学和神经认知科学等的发展大大推动了精神病学的进展。
精神病学变迁 • 服务研究对象:从重性-轻性转变 • 服务模式:从封闭式-开放或半开放 • 治疗模式:从治疗-康复、预防复发 • 从精神病学 –精神医学转变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 由于生物学、心理、社会等各种因素作用下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或紊乱,而出现个体认识、情感、行为等精神运动方面的异常,需要用医学方法进行治疗的一类疾病。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 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 • 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 • 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 这些改变使得病人感到痛苦,功能受损或增加病人残疾、死亡等的危险性
有关的概念 • 精神卫生(Mental Health):研究精神疾病的社会防治;探讨群体的心理健康;预防各类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最终目的:提高群体的心理素质和生活质量。
精神病学的主要分支 • 临床精神病学 (clinical psychiatry) • 生物精神病学(biological psychiatry) 精神遗传 精神生化 精神药理 神经电生理 影像学等 • 社会精神病学 (social psychiatry) • 儿童精神病学 (children psychiatry) • 老年精神病学 (geropsychiatry) • 司法精神病学 (forensic psychiatry)
精神病学发展历史 • 18世纪以前的时代 西方的精神病学发展 希波克拉底(哲学家、医学家、精神病学之父) 宗教对精神病学的影响 中国精神病学的发展(《内经》记载、民间的认识)
精神病学发展历史 • 18世纪法国Pinel为代表,将精神病学归入医学范围 • 20世纪50年代以后,氯丙嗪的问世,作为现代精神病学,特别是生物精神病学的正式开端 • 目前,精神病学已经成为医学的重要学科
我们关注过程(process) 更关注结局(outcome)
精神疾病病人结局发展历史(一) 蛮荒的史前时代
精神疾病病人结局发展历史(二) 漫长的中世纪
精神疾病病人结局发展历史(三) 文艺复兴时代
精神疾病病人结局发展历史(四) 浪漫主义时代-1
精神疾病病人结局发展历史(五) 浪漫主义-2
精神疾病病人结局发展历史(六) 这把铁锁一直没能打开,直到20世纪中期
改善认知;促进社会功能回归社会生活 降低不良反应,控制阴性症状 延长稳定期 改善偏见和疾病耻感 90年代末以来优化非经典药物,新剂型,新分子 使阳性症状降到最小 减少复发 1990年开始非经典药物时代 降低阳性症状; 去机构化 1960-1990 优化经典药物治疗方案,开发长效剂型 控制危险性 减少自杀 促进个人卫生状况 伴随着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措施的发展 五十年代以来传统抗精神病药问世 1950年前没有专门的药物
昨天、今天、明天 社会学意义 妖魔罪人疯人病人我们的一员 恐惧、仇恨、打击、惩戒同情、接纳、关爱、帮助 绝望、耻辱战胜疾病的勇气、康复的喜悦 医学意义 功能缺损的改善 以疾病为中心-----以人为中心 控制病理症状 促进人和生活的复原
精神障碍的疾病负担 • 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 DALY)指因死亡或残疾而丧失的健康生命年数 • 例如: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第二大致残疾病
我国的精神卫生问题现状 • 我国目前精神疾病患者约有1600万人 • 有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约有3000万 • 有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 •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26亿,老年期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正逐渐增高 • 妇女、受灾人群、失业者等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
精神疾病和精神卫生问题的趋向 • 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 • 居民疾病谱、死亡谱变化较大 • 儿童的行为问题、大中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老年期精神障碍、酒精与麻醉药品滥用明显增多 • 自杀问题明显增多(据1993年调查,自杀死亡率为22.2/10万人)
精神疾病和精神卫生问题的趋向 • 根据预测,在2020年的疾病总负担预测值中,精神卫生问题仍排名第一,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四分之一。 • 当前我国一项重要和十分紧迫的任务: 加强精神疾患的防治 预防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
精神病学的发展趋势 • 研究领域:宏观和微观的研究共同发展 • 治疗领域生物学治疗和心理治疗共同发展 • 医院治疗和社区康复共同发展 • 专科医院向综合医院共同发展 • 中国在近10年内的发展情况 机构增加 认识提高 政府重视程度增加 • 1999年精神卫生高层动员会,2001年第三次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会议
相关学科 • 神经科学 • 分子遗传学 • 医学心理学:强调整体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行为医学:把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科学技术和生物医学技术整合起来,并将这些技术应用于疾病的诊治预防和康复的学科 • 医学社会学和医学人类学:研究由精神因素引起或参与引起的、表现为躯体疾病的学科
精神疾病的诊断 • 病因学诊断 • 症状学诊断
精神病学领域诊断以及研究手段(1) • 精神检查(晤谈和观察,自由、半定式和定式检查) • 临床心理测验(诊断性心理测验和症状评定),如: 韦氏智力测验、MMPI(诊断性) 汉米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症状评定) 认知功能的界定和检测
精神病学领域诊断以及研究手段(2) • 实验室检查: 1、神经生化和内分泌(如HPA轴、HPT轴的研究) 2、神经电生理(多导睡眠图、事件相关电位、水平眼跟踪检查、MEG等) 3、脑影像学(如fMRI的进展) 4、精神遗传学检查(染色体、分子遗传、药物遗传学等)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 0 器质性精神障碍 • 1 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 2 精神分裂症和其它精神病性障碍 • 3 心境障碍 • 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 5 心理因素相关的心理障碍 • 6 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 7 精神发育迟滞、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 8 童年和少年期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 9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脑与精神活动 • 大脑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 精神活动是大脑功能与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脑与精神活动 • 脑结构与精神活动 • 脑神经化学与精神活动 • 脑可塑性与精神活动
健康对照 患者 MRI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室扩大、海马萎缩
正常对照 患者 fMRI显示:语言测试过程中患者语言中枢活性明显增强
神经递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 神经递质的分类:按化学结构分 • 生物胺类: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 • 乙酰胆碱,组织胺 • 氨基酸类:γ-氨基丁酸,谷氨酸 • 肽类: • 核苷类 • 气体类
受体:位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主要分布在突触部位-突触后膜和前膜,是特定的信息传递识别位点。受体:位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主要分布在突触部位-突触后膜和前膜,是特定的信息传递识别位点。
DA神经递质通路 • 神经通路 • 递质代谢 • 神经受体 中脑皮质系统 中脑边缘系统 黑质纹状体通路 结节-漏斗系统 Nigrostriatal system 酪氨酸羟化酶 多巴脱羧酶 MAO Tuberoinfundibular system Mesolimbic system D1/D2 Ventral tegmental area Substantia nigra Kaplan HI, Sadock BJ. In: Synopsis of Psychiatry: Behavioral Sciences, Clinical Psychiatry. 8th ed. 1998: chap 3. Hardman JG, et al. In: 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9th ed. 1996.
神经通路 中脑皮质系统 中脑边缘系统 黑质纹状体系统 漏斗结节系统 间脑脊髓系统 神经功能 高级神经活动 情绪、认知、动机、 攻击性、驱动力、愉悦 运动功能 神经内分泌 睡眠、性功能 DA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5-HT神经递质通路 新皮层 纹状体 • 神经通路 • 递质代谢 • 神经受体 向海马投射 中脑缝际前额皮层 中脑缝际底节 中脑缝际边缘海马 中脑缝际下丘脑 色氨酸羟化酶 5-HT脱羧酶 MAO 腹侧纹状体 下丘脑 海马 Dorsal raphé nuclei 根据受体结构、功能和受体第二信使系统特征5-HT1-7 Caudal raphé nuclei Kaplan HI et al.. In: Synopsis of Psychiatry: Behavioral Sciences,Clinical Psychiatry. 8th ed. 1998 Hardman JG, et al. In: 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9th ed. 1996. Nemeroff CB. Sci Am 1998; 278:42-49.
五羟色胺 突触后神经元 5-HT神经元 5-HT 1 D - L I K E 5-HT (-) 1 A 5-HT (-) 5-HT1A-F 5-HT2A-C 5-HT3 5-HT4 5-HT5A-B 5-HT6 5-HT7 7 5-HT tryptophan a 4 2 5-HT 1) hydroxylase 2) decarboxylase (-) 5-HT 3 5-HT MAO (-) D / 5-HIAA B C 1 2 5-HT 5-HT A 2 5-HT D / B 1 5-HT A 1 5-HT
5-HT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 情绪和精神活动 • 睡眠、痛觉 • 对垂体激素的影响 • 摄食行为 • 攻击行为 • 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关系 • 调节交感神经神经系统
中脑缝际前额皮层 中脑缝际基底节 中脑缝际边缘海马 中脑缝际下丘脑 抑郁 强迫 焦虑 惊恐 贪食 厌食 5-HT神经通路障碍与症状
脑可塑性与精神活动 • 神经系统随传入刺激而产生功能或结构改变的能力 • 神经可塑性是行为可塑性的基础 • 基因提供了无法改变的膜板,神经系统的可塑性使大脑的功能或结构得以调整改变 • 应激、学习、社会人际交往、激素水平变化、大脑不同的发育阶段等各种内外刺激能通过作用于大脑而调节基因表达 • 神经可塑性也是心理行为疗法、药物疗法治疗精神行为异常的基础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 • 病因学的生物-心理-社会观点 • 生物学因素: 遗传、感染、中毒、外伤、肿瘤等 • 心理、社会因素: 生活事件,情绪状态,人格特征,父母教 养方式,社会阶层,经济状况,种族,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 • 精神疾病不同,病因也有所不同
按时间顺序的病因学分类 精神疾病常由多种因素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