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536 Views
怒海争锋 —— 世界海战简史. 内容简介. 划桨战船时代(古代 -16 世纪 ) 风帆战列舰时代 (拿破仑战争) 装甲舰的出现与大舰巨炮时代(美国内战 - 一战) 海军航空兵(二战) 立体海军作战(冷战). 划桨战船时代:. 为什么划桨?地中海天候原因 主要作战形态:划桨撞击,弓箭攻击,白刃战 特殊作战武器:希腊火. 划桨战船时代的巅峰: 勒班陀 战役. 1571 年,由基督教国家联合海军在希腊附近对战奥斯曼帝国海军 战争 形态高度接近当时的陆战:战线拉开,攻击侧翼 土耳其舰队中划船的大多是基督徒,临阵倒戈无数,士气低落,被联合军击溃.
E N D
内容简介 • 划桨战船时代(古代-16世纪) • 风帆战列舰时代 (拿破仑战争) • 装甲舰的出现与大舰巨炮时代(美国内战-一战) • 海军航空兵(二战) • 立体海军作战(冷战)
划桨战船时代: • 为什么划桨?地中海天候原因 • 主要作战形态:划桨撞击,弓箭攻击,白刃战 • 特殊作战武器:希腊火
划桨战船时代的巅峰:勒班陀战役 • 1571年,由基督教国家联合海军在希腊附近对战奥斯曼帝国海军 • 战争形态高度接近当时的陆战:战线拉开,攻击侧翼 • 土耳其舰队中划船的大多是基督徒,临阵倒戈无数,士气低落,被联合军击溃
矛与盾的螺旋:海军技术的更迭 矛(进攻手段) • 白刃战 • 弓箭 • 火焰武器(~8世纪) • 火绳枪(~15世纪) • 滑膛炮(17世纪早期) 盾(生存手段) • 风帆 • 划桨 • 水密隔舱 风帆战列舰时代
风帆战列舰:大洋上的战火 • 随着地理大发现,大洋航路变得越发重要。 • 大洋上的天气形势使得大型远洋帆船变得可能。 • 帆船的逆风行驶 • 火炮的应用: 金属铸造技术和火药发展的结晶
风帆时代火炮演进 • Culverin (15世纪):火绳枪的始祖,装填极慢 • Demi-cannon(17世纪早期): 现代口径(如6 inch),射程非常近,风帆战列舰主要武器 • Carronade(1770-1850): 大口径铸铁短炮,发射实心炮弹 可以贯穿木质船壳,但是贯穿后伤害主要靠砸 • Paixhansgun(1823) 第一种发射炸裂弹的海军火炮,使得火炮贯穿后效成倍增长
典型的风帆战列舰 • 多层甲板上装备大量不同口径的火炮 • 储备大量的弹药、物资以实现独立航行 • 1800年前后一艘典型的主力舰一般装备80门左右的火炮,排水量2000吨上下。 • 特拉法加海战中英国海军司令纳尔逊的旗舰HMS VICTORY排水量3500吨,拥有104门火炮
由技术决定的战术形态:战列线 • 风帆战列舰时代战舰技术特点: 炮多,炮不准,木质帆船抗沉性能好,火炮对水线以下没有杀伤能力,通信困难 • 风帆战列舰时代作战形态: 双方形成战列线开始对射,射到差不多了跳上船对砍,指挥和士气对作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战列舰”一次的由来:ship of the line。
风帆战列舰时代的巅峰:特拉法加海战 • 拿破仑战争时期 • 英军VS法西联军 • 英军在人数和火炮数上均处于下风 • 纳尔逊亲自带队决死突击怒干法军旗舰,这一战术思维大大影响了后世,尤其是日本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2f6fo7SlmmA
海军战略的萌芽:技术特点决定战略思维 此时海上战争的特点开始浮现,包括: • 战舰建造和训练投入巨大,但是消耗非常迅速,由于海军火炮对战舰的破坏力不足,往往胜利方可以大量俘获战败方船只而自身损失相对极小 • 战舰在各个地区之间拥有良好的机动能力 • 战舰对于商船乃至武装商船有着绝对的拦截和打击能力 • 良好的军港从海上几乎不可能突破其防守(陆基火炮可以造到恐怖的口径和高精度) 给定这些条件,海军的战略思维会变成什么样呢?
大舰巨炮主义的到来 风帆战列舰时代 矛(进攻手段) • 鱼雷(1864) • 穿甲弹(1870s) • 后装填火炮(1872) • 无烟火药发射药(1884) • 苦味酸装药(1890s) 盾(生存手段) • 蒸汽机动力(1849) • 熟铁装甲(1859) 黄海海战
黄海海战:速射炮与海军训练 • 清军总司令及旗舰信号桅被日军第一发炮弹就命中,导致指挥混乱 • 清朝装甲防护不利的轻型军舰被全歼后重型军舰被围攻 • 此战证明速射炮对于非全装甲防护的舰船非常致命 • 日本海军极高的炮术训练水平使得各国对海军训练更加重视
黄海海战 矛(进攻手段) • TNT装药AP弹(1902) • 电动火控系统(1905) 盾(生存手段) • 镍合金钢(1890) • 渗碳技术(1890s) • 蒸汽轮机 (1905) 日本海海战 无畏号 (HMS Dreadnought) 一战日德兰海战
日本海海战:史上最悬殊的海战 • 日军以优势队形,占据有利位置(上风)以逸待劳 • 日军训练水平远高于俄军,第一炮就击毙了俄军旗舰舰长 • 高爆燃烧弹对人员的打击使得俄军士气迅速崩溃 • 参考:坂上之云12集末尾-13集
日德兰海战:存在舰队原则的终极体现 • 舰队的存在就是对敌人战略决策的影响筹码和对敌人交通线的危险,因此舰队的第一要务是存在。 • 舰队建造需要大量资源和时间,因此弱势一方的舰队不可用于消耗作战 • 港口必须能够抵挡大量敌方舰队的进攻 • 战争双方都会寻找战略决战机会以求彻底消灭地方舰队或实现优劣反转 • 要么fold,要么all in
第一份战略武器削减条约:海军条约(华盛顿-伦敦)第一份战略武器削减条约:海军条约(华盛顿-伦敦) 华盛顿海军条约(1922-1936) • 美、英、日、法、意五国主力舰总吨之比为5:5:3:1.75:1.75。航母吨位另行限制 • 辅助舰不得超过10k吨 • 已有的超条约战舰不拆毁(通称big seven,均装备16英寸级别主炮) 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1936-1942) • 主力舰吨位不得超过35k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4inch(360mm)。航母不超过23k吨。 • 到1937年3月若日本与意大利不加入,主力舰吨位放宽之45k吨,主炮放宽到16inch(406mm)
二战前的技术改进 主要的改进有: • 特种钢材 • APCBC穿甲弹 • 弹道计算机 • 无线电通信 • 舰载机侦查 • 氧气鱼雷 进攻手段终于走到了前面
大舰巨炮的幻想:二战时期的超级战列舰 • BB-67 Montana • 满载排水量70k吨 • 4座三联装16inch炮塔 • 苏维埃联盟级 • 满载排水量65k吨 • 3座3联装16inch炮塔 • 大和级 • 满载排水量73k吨 • 4座三联装460mm炮塔 • 兴登堡级H-44 • 满载排水量131k吨 • 4座双联装508mm炮塔
海战思想改变的催化剂:海军航空兵 • 1930s,舰载战斗机、舰载俯冲轰炸机 和舰载鱼雷攻击机相继问世。 • 海军航空兵使得海战的索敌范围大大增长 • 鱼雷攻击机的出现使得技术一般的飞行员也可以进行有效的对舰攻击 • 1940年,英国开发出vt信管,大大提升了防空效率
海战思维革命的开始:塔兰托空袭 • 意大利人根据存在舰队原则,将舰队停泊在塔兰托港 • 英军航母上起飞的鱼雷轰炸机对港内军舰进行了致命打击 • 一年后,偷袭珍珠港彻底宣告 存在舰队思维的终结。
经典的航母对决 • 圣克鲁斯群岛海战: •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c5OTM1MjE2.html
基地打击与海空一体化作战 • 陆基飞机对海战有越发重要的影响,因此海军基地不再像以前一样建成要塞的形式,而越发灵活 • 海岛作为空军的海上前进基地越发重要
战后与冷战:世界大战背景下的海军 二战 矛(进攻手段) • 战术核武器(1952) • 弹道导弹核潜艇(1959) • 雷达反舰导弹(1967) • 垂直发射系统(1980) 盾(生存手段) • 主力舰核反应堆(1957) • 宙斯盾防空系统(1983) 现代
冷战海军思维:海权VS海军损耗 • 美国海军:维持在全球各大洋的海权,保证自由航行和战斗力投放能力 • 开发重点:航母,两栖战斗舰 • 苏联海军:争取最短时间内对来袭盟军舰队造成最大损伤,海军作为消耗品 • 开发重点:反舰导弹,中小吨位舰艇
垂直发射系统:海军火力质的飞跃 • 大大减少了反舰导弹发射装置需要的体积 • 极大的增强了舰船的火力 • 对比: 二战时期 美国爱荷华级 58k吨,3*3联装主炮,投放1.5吨的弹头 1980年代 苏联基洛夫级 25k吨,20发垂直发射反舰导弹,0.75吨战斗部或0.5MT战术核武器 1991年 美国阿里伯克级 10k吨,96发通用垂直发射系统,600lb战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