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likes | 753 Views
大学生就业指导. 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面对毕业以后的路非常迷茫。我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大学生 , 没担任过什么职务,学习成绩一般,没有获得过奖学金,没有拿到很多的证书,但我的家人希望我能考研,继续学习。但我觉得研究生的学习好像是本科学习的翻版,没有目的的学习,学不到真正有用的知识。而且我这样的情况可以考到比现在更好的大学吗?如果就业,就现在的经济形势是不是很难?研究生真的能比本科生找到更好的工作吗?经验是不是很重要?. 你有这样的困惑吗?. 第一章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市场.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概述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 三、大学生就业制度与就业市场.
E N D
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面对毕业以后的路非常迷茫。我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大学生,没担任过什么职务,学习成绩一般,没有获得过奖学金,没有拿到很多的证书,但我的家人希望我能考研,继续学习。但我觉得研究生的学习好像是本科学习的翻版,没有目的的学习,学不到真正有用的知识。而且我这样的情况可以考到比现在更好的大学吗?如果就业,就现在的经济形势是不是很难?研究生真的能比本科生找到更好的工作吗?经验是不是很重要?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面对毕业以后的路非常迷茫。我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大学生,没担任过什么职务,学习成绩一般,没有获得过奖学金,没有拿到很多的证书,但我的家人希望我能考研,继续学习。但我觉得研究生的学习好像是本科学习的翻版,没有目的的学习,学不到真正有用的知识。而且我这样的情况可以考到比现在更好的大学吗?如果就业,就现在的经济形势是不是很难?研究生真的能比本科生找到更好的工作吗?经验是不是很重要? 你有这样的困惑吗?
第一章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市场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概述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 三、大学生就业制度与就业市场
一、 大学生就业指导概述 • 生活——挣钱——工作(就业)——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做贡献 • 就业是全社会所有具备劳动能力的人所面临的最普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现象。 • 就业:是指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以此获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活动。
就业的基本条件及基本特征 三个基本条件:从事社会劳动,得到社会承认,取得报酬收入。 就业的基本特征: 1.社会性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实现;从事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有效劳动.) 2.经济性 (对社会,要求充分利用社会劳动力资源和生产资源,实现最佳结合;对劳动者,获得物质资料,维持生存,实现自身价值) 3.相对稳定性
大学生就业是指完成学业的大学毕业生,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按照一定的程序,在社会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人生价值的活动.大学生就业是指完成学业的大学毕业生,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按照一定的程序,在社会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人生价值的活动.
大学生就业指导:也可称为“求职择业指导”、“职业指导”或“职业辅导”。为促进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和工作岗位全面、迅速、有效地结合而开展的工作就是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也可称为“求职择业指导”、“职业指导”或“职业辅导”。为促进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和工作岗位全面、迅速、有效地结合而开展的工作就是就业指导。 • 作用:1、帮助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要,选择并确定有利于发挥个人才能和实现个人理想的职业 2、帮助大学毕业生按照国家就业政策的导向,及时落实用人单位或自行创业 • 目的:无业者有业,有业者敬业,敬业者乐业,乐业者创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 1、帮助大学生设计职业发展规划 2、政策导向 3、信息服务 4、思想指导: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5、面试技巧指导 6、个人特征评价:即对自身正确、客观的评价 7、择业心理咨询 8、创业指导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 (一)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 (二)中国大学生就业的总体形势 (三)大众化趋势下的大学生就业特点及其趋势
(一)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 1、就业总量持续增长,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平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 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 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2、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不断增长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原因一:社会环境 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求职竞争空前激烈
2004年全国毕业生人数达280万人 • 2005年全国毕业生人数达338万人,增加58万 • 2006年全国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增加75万 • 2007年全国毕业生人数达495万人,增加82万 • 2008年全国毕业生人数达559万人,增加64万 • 2009年全国毕业生人数达610万人,增加51万 • 2010年全国毕业生人数达631万人,增加21万 • 2013年全国毕业生人数达667万人
原因二、高校教育 • 高校专业、课程设置、 培养方案与社会 需求不符
原因三:用人单位招工角度 • 从用人单位看 盲目提高用人标准 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
原因四:毕业生自身角度 • 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 • 大学毕业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 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 上的困难;(期望值高) • 大学毕业生就业目标集中在 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或大 企业、大公司; • 大学生宁愿等待,也 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 部门就业,不愿到欠发 达地区工作
“宁在大城市做‘蚁族’, 不愿在家乡当‘贵族’”
“蚁族”: 受过高等教育,却从事着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群体; 他们主要居住在城乡接合部或近郊农村;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月均收入低于2000元;年龄集中在22岁至29岁之间。 简而言之,就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
部分大学生自身素质 ★不能适应用人单位要求 ★缺乏独立,依赖性强 ★专业知识缺乏,综合素质差 ★怕吃苦 爱面子 ★诚信观念淡薄 稳定性差
就业难遭遇用工荒?? 就业难:是指大学生就业难 用工荒: 是指民工用工荒
用工荒是针对我国农民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性和加工性的工人缺乏,如:机械加工、设备操作工、电子电器产品装配等,具有区域性、行业性和阶段性特点。用工荒是针对我国农民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性和加工性的工人缺乏,如:机械加工、设备操作工、电子电器产品装配等,具有区域性、行业性和阶段性特点。 就业难是针对我国大学生的,适合大学生的技术密集型的就业岗位还很少,如: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先进制造业等研发性、知识性的技术岗位,未能形成国际竞争优势,不具有区域性、行业性和阶段性特点。
解决办法: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才能从根源上破解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实现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解决办法: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才能从根源上破解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实现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该如何面对? • 学好专业知识 • 提升你的能力 •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政府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五项就业新政策: 1、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给予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
什么是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 • 所谓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包括村官、支教、支农、支医、乡村扶贫,以及城市社区的法律援助、就业援助、社会保障协理、文化科技服务、养老服务、残疾人居家服务、廉租房配套服务等岗位。
2、到农村基层服务和参军入伍, 给予学费补偿和代偿助学贷款 3、扩大招收研究生和普通高校 第二学士学位的规模等 4、扩大实施农村义务教育 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5、鼓励自主创业: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提供小额担保贷款、5、鼓励自主创业: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提供小额担保贷款、 享受职业培训补贴、 享受更多公共服务
(二)中国大学生就业的总体形势 ——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 • 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 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15% 大众化教育阶段:毛入学率15%-50% 普及化教育阶段:毛入学率>50%
(三)大众化趋势下的大学生就业特点 1、卖方市场 ——买方市场 2、社会需求变化加剧,供需结构性矛盾增强 3、职业空位与失业共存—— 有些事没人做,有些人没事做 4、用人单位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研究生占据本科生的就业岗位,本科生挤占专科生的就业岗位。
5、高薪职位难求,职位层次下降,薪酬水平下降5、高薪职位难求,职位层次下降,薪酬水平下降 • 应届毕业生对于工作的薪酬要求普遍下降。 • 当前,普通专业本科生平均月薪在1000—2000元左右。 • 今后应届毕业生将面临高薪职位难求,整体职位层次下移,毕业生平均薪酬下降的局面。 6、毕业生求职成本增加 • 少则1000元左右,多的几千元
7、就业趋势——大众化就业趋势明显 • 大学生就业:精英就业 大众就业 • 市场需求:精英需求 大众需求 • 生产第一线应用型人才需求将进一步增大:越来越多的、先进的、高技术含量的机器设备武装生产线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据有关报告说数控设备的高级操作人员紧缺50万人。这就需要大量的掌握高新技术设备使用技能的大学毕业生到这些生产第一线的岗位上就业。
“高级蓝领”工作日渐普遍:如信息产业中的软件、网络等公司,雇佣的员工中80%—95%都是大学毕业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在从事编写程序、设备调试、维护设备、实施工程等第一线工作。如果以管理与生产第一线的岗位作为区别“白领”与“蓝领”的标准,那么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应当属于“蓝领”,属于大众化的就业。“高级蓝领”工作日渐普遍:如信息产业中的软件、网络等公司,雇佣的员工中80%—95%都是大学毕业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在从事编写程序、设备调试、维护设备、实施工程等第一线工作。如果以管理与生产第一线的岗位作为区别“白领”与“蓝领”的标准,那么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应当属于“蓝领”,属于大众化的就业。
以知识和高科技应用为标志的现代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行业和职位,促使高校毕业生就业走向大众化。以知识和高科技应用为标志的现代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行业和职位,促使高校毕业生就业走向大众化。 例如:金融保险业;各种咨询服务业,如法律、审计、财会、投资、心理健康、职业规划、出国留学等;各类经纪人和中介机构;文化教育业、服务产业等等。这些行业中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在第一线工作,半数以上的从业人员取得大学学历。
只有用智慧和勤奋织就每一天,用心耕耘每一天,你才会有金灿灿的未来,否则,青春走后只能是一片荒芜的沙漠。因此,宁可千日无机会,不可一日不准备。只有用智慧和勤奋织就每一天,用心耕耘每一天,你才会有金灿灿的未来,否则,青春走后只能是一片荒芜的沙漠。因此,宁可千日无机会,不可一日不准备。
三、大学生就业制度与就业市场 (一)大学生就业制度 我国就业制度发展:“统包统分”→“供需见面”(1985年)→“双向选择”(1989年)→“自主择业”(1993年) 现行的就业机制及模式——“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2002年明确提出)
(二) 大学生就业市场 1、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内涵及特征 (1)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内涵:大学生就业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要素市场中劳动力市场的一部分,是专门以高校毕业生为对象的初次就业市场,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任务:举办就业洽谈、进行供需信息交流、开展咨询服务等活动,通过市场作用使大学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用人单位得到所需的人员。任务:举办就业洽谈、进行供需信息交流、开展咨询服务等活动,通过市场作用使大学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用人单位得到所需的人员。
组织主体:政府人事部门、高校 供方(就业主体):有自主择业权 的高校毕业生 服务对象 需方(用人主体):有自主用工权的用人单位 运作载体:就业协议书
(2)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特征 ①市场主体的特殊性。 组织主体:政府人事部门、高校等 就业主体:高素质的大学生劳动力, ②时效性。即大学生就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毕业时不能落实就业单位,就要离开这一市场转到其他就业市场择业或待业 。 ③区域性。一般是本地区的用人单位为本地区高校毕业生服务。 ④集中性。全国每年有几百万高校毕业生第一次进入社会就业。
2.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主要形式 • 按其外在表现形式,可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 所谓有形市场,是指在固定的场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由市场组织者为大中专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和用人单位举办的就业洽谈和招聘活动。 • 所谓无形市场,是指毕业生就业信息市场,即通过互联网、电话、报刊以及其他通信和传播手段完成供求双方的联系、洽谈和签约过程的市场。
七种主要的有形市场 (1)高等学校举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如“招聘会”、“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会”等。主要是为本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市场。 (2)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如贵阳市大中专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举办的“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大型人才洽谈会” (3)企业举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举办的以招聘到本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为主的就业市场。
(4)高校联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5)行业性毕业生就业市场。由中央部委主管毕业生就业部门主办的主要为本系统、本行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的就业市场 (6)分科类毕业生就业市场。分为理、工、农、医、师范等科类专场招聘会。 (7)国际性毕业生就业市场。
无形市场——网络市场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网上招聘 类型 远程面试 网上求职等
目前,我国已建立教育部主办的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www.myjob.edu.cn)、中国高校就业联盟网、中国国家人才网、贵阳人才网招聘(www.gzrc.gov.cn)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深圳人才网、中国企业人才网、中国食品人才网(www.foodjob.cn)、西南大学本科就业信息网、食品科学学院网页等目前,我国已建立教育部主办的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www.myjob.edu.cn)、中国高校就业联盟网、中国国家人才网、贵阳人才网招聘(www.gzrc.gov.cn)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深圳人才网、中国企业人才网、中国食品人才网(www.foodjob.cn)、西南大学本科就业信息网、食品科学学院网页等
思考:自己的个性如何? 自己的优势、劣势在哪里? 自己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 自己希望达到怎样的职业生涯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