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likes | 758 Views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专题讲座). 中 共 中 央 党 校 傅 思 明.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 如何按照法治的要求应对突发事件?. 【 讲题说明 】 讨论该专题的时代背景 1 、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 “ 要提高政府 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 ” 。 2 、政府在应急状态下,能否做到依法行政, 这是对政府能力的最大考验。. 讲座目次. 一、突发事件与应急行政 ( 2 : 35 — 3 : 00 ) 二、应急行政的法治原则 ( 3 : 00 — 4 : 00 )
E N D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专题讲座) • 中 共 中 央 党 校 • 傅 思 明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如何按照法治的要求应对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如何按照法治的要求应对突发事件? 【讲题说明】 讨论该专题的时代背景 1、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提高政府 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 2、政府在应急状态下,能否做到依法行政, 这是对政府能力的最大考验。
讲座目次 一、突发事件与应急行政 (2:35 — 3:00) 二、应急行政的法治原则 (3:00 — 4:00) 休 息 ——(4:00 —4:15) 三、案例教学:如何提高应急行政能力? (4:15 — 5:30)
一、突发事件与应急行政 (2:35 — 3:00) (一)突发事件与应急行政 1、突发事件 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将突发事件分为:(1)自然灾害;(2)事故灾难; (3)公共卫生事件;(4)社会安全事件。 2、突发事件一旦降临,政府只能应声而出, “风能退、雨能退、政府不能退”。
一、突发事件与应急行政 (2:35 — 3:00) 3、人类的理性选择: ——突发事件必然赋予政府紧急权力。 【分析】紧急权力的特性: (1)权力优先:可以限制公民的宪法权利; (2)程序特殊:可以紧急出台政令和措施; (3)社会配合:公民有义务配合政府行动。
一、突发事件与应急行政 (2:35 — 3:00) 【实例】《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爆发 流行时,为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政府在必要 时,可以: 停止集市、集会、演出等活动; 采取停工、停业、停课等措施; 临时征用有关房屋、交通工具。
一、突发事件与应急行政 (2:35 — 3:00) 【实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44条规定: 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医学观察措施的病人、疑 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政府或有关 机构采取医学措施时,应当予以配合。 拒绝配合的,由公安机关强制执行。
一、突发事件与应急行政 (2:35 — 3:00) 【实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规定了 公民有三大义务: 1、报告; 2、配合监测; 3、政府为扑灭疫情,采取封锁、捕杀、消毒 等强制措施,公民应当容忍。
一、突发事件与应急行政 (2:35 — 3:00) (二)问题的提出——法治时代的难题 1、如何按照法治的要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问题举例】 ①树立公务员依法应对的法治观念问题; ②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的透明政府问题; 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尊重人权的问题; ④强化官员问责,建立责任政府的问题。
一、突发事件与应急行政 (2:35 — 3:00) 2、如何平衡紧急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冲突? 【案例】非典期间为阻止在外打工的人回家, 江苏某县政府发出通知:谁家有在外打工的人 回家就罚款3000元。 成都市一居民小区所在街道按照上级的指示 对非典严防死守,听说有一对夫妇从广州回来, 立刻将其家门焊死,对其进行隔离。
一、突发事件与应急行政 (2:35 — 3:00) (三)紧急权力必须受到法律规制 1、通过法律防治突发事件,是各国通例。 ①非常时期需要非常之法。 ②应急法律使政府行使紧急权“师出有名”。
一、突发事件与应急行政 (2:35 — 3:00) 【实例】面对非典这一突发事件, 国务院在不 到一个月时间内,连续采取了两项法律措施—— 一是重新公布89年制定的《传染病防治法》; 二是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结论: 应急立法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奠定了基础—— 抗击非典,一靠科学;二靠法治。
一、突发事件与应急行政 (2:35 — 3:00) 【实例】 1991年和1998年各级政府在抗洪抢险时提出 的口号——“严防死守”。 2003年淮河防汛喊出口号——“依法防洪, 科学防洪。”
一、突发事件与应急行政 (2:35 — 3:00) 2、我国应急法律的诞生 (1)法律: 1989年《传染病防治法》; 1992年《矿山安全法》; 1996年《戒严法》; 1997年防洪法、防震减灾法、动物防疫法; 1998年《消防法》; 2002年《安全生产法》。
一、突发事件与应急行政 (2:35 — 3:00) (2)2004年修改宪法:紧急状态制度入宪。 (3)2006年6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突发事件应对法》。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一)依法应对原则 1、按照应急法律的“规定动作”行使紧急权。 【实例】《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规定: 突发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应当立即依照有关 法律的规定采取应急措施。 采取有关法律规定的措施不足以有效处置的, 依照本法规定采取应急措施。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2、如何依法应对? (1)完善应急预案制度。 制度是应急管理的保障,必须有计划有步骤 地对突发事件进行管理安排。 【实例】《防震减灾法》第6条规定:国务院 地震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当 制定地震应急预案。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2)落实信息公开制度。 A. 信息传递有两种:报告和发布。 【实例】《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 追究的规定》规定:特大安全事故必须在24小时内 上报国务院。 【实例】《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务院卫生部 应当如实公布疫情,并可授权省级卫生部门如实 公布本行政区域的疫情。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B.应对突发事件需要政府“说谎”吗? 第一,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 第二,法律规定:信息公开应当如实准确。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案例】哈尔滨水危机事件在世界城市史上都 是很罕见的。危机之初,400万市民一度慌乱。但 政府如何应对呢? 21日中午,得知污染水团将于30小时内抵哈、 危机迫在眉睫,市政府发布公告——“管网检修, 全市停水4天”。 22日凌晨,发出公告,告知水污染的真实信息。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分析】《环境保护法》第31条规定: 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造成污染事故 的单位,必须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 和居民,并向当地政府环保部门报告。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3)严格执法。 应急法律的功能之一:强制公众统一行动。 【案例】1998年夏,在汛情紧急时刻,江西、 湖南、湖北、江苏、安徽等省,依照《防洪法》 规定,相继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 各级防汛指挥部依法征用防汛抢险物资,清除 江河行洪障碍,严惩失职的防汛责任人。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实例】去年台风“桑美”来临前,福建福清市 有一位渔民明知政府有令:台风期间禁止出海。 但在8月9日竟还驾船强行出海。 警方强制带回,并处10天的治安拘留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0条规定:拒不执行 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 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二)比例原则 1、“自选动作”必须符合比例原则。 ①手段必要; ②手段与目的相适应。 【实例】《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规定: “政府采取处置突发事件的措施,应当与突发事件 的性质、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相适应”。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2、比例原则的要求是: (1)不能为了克服危机而不惜一切代价。 (2)对突发事件作出分级规定。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案例】法国一监狱囚犯暴动事件 1974年,法国克莱尔沃监狱的300名囚犯发生 暴动,法国宪兵干预队7名队员迅速赶到现场。 (1)他们没有大开杀戒。 (2)他们占据有利地形,一方面要求直升飞机 支援;另一方面使用非致命性武器——催泪弹惩 罚用石块攻击警察的囚犯,而且瞄准的部位也都 是肩膀和大腿。 (3)最后温和地平息了这次恶性事件。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案例比较】2003年4月27日,沈阳市非典防 治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关于加强来自疫区人员管 理的通告》规定: (1)凡由疫区来沈阳的人员必须在有关部门 的监控下到政府指定的9家旅馆居住。 (2)入住旅馆10天后,方可离开指定旅馆。 住宿费以及其他全部费用自理。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案例比较】2003年4月28日辽宁省人民政府 发布《关于加强非典防治工作的通告》,规定: (1)凡来自疫区的各类人员,必须立即自觉 向住地居委会、村委会或单位报告。 (2)在住地相对封闭接受医学观察10天,期 间不得随意外出。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案例】2002年5月20日上午8:30分,一头野生 羚牛进入陕西省四郎乡田岭村刘昌家,把刘顶倒 在地。刘妻吓得躲在碗柜底下。围观村民认出这 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村委会主任得知即向乡政府汇报。 乡长向县林业局汇报后于10:00到现场。此时 刘生命垂危,而羚牛在屋里来回走动。 县林业局副局长于11:00 赶到现场,成立抢 救指挥部,研究决定向林业厅汇报,但已11:30。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野生动物保护法》16条规定: “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因特殊情况需要猎捕、杀害国家一级保护野 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家林业部申请特许猎捕证”。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下午1:20传来省林业厅指示,可以击毙羚牛。 指挥部立即部署击毙方案。 2:00,县公安局长带领30名警察赶到现场, 指挥部经过现场察看,确定了击毙方案。4:20, 警察开枪击毙羚牛。 从8:30—4:20,处置结束,刘因伤失血过多 已经死亡。其妻在被送往医院抢救的途中死亡。 【讨论】政府处理过程符合法治要求吗?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三)行政应急性原则 1、含义:面对突发事件,政府应在第一时间 采取应急措施。 2、应急措施:政府有权在紧急情况下,采取 没有法律依据;或者与法律相抵触的措施。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3、应急性原则是对常态法律框架的突破,其 目的是追求实质合法性。 【分析】 战争权力理论:赋予政府非常权力。 ↓ 和平时代:特别局势理论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实例】 1942年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决定对日宣战。 随后,罗斯福总统签署命令,将国内近12万 日裔关进拘留营,目的是防备他们反美。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4、行政应急性原则行使的条件是: (1)存在明确无误的紧急危险; (2)只能由法定的有权机关行使; (3)遵循比例原则。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四)问责制原则 1、《公务员法》第82条规定: “领导成员因为工作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 或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领导责任 的,应当引咎辞去领导职务。”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案例】2004年1月,密云县举办迎春灯展, 2月5日,公园地区游人约达4万人。此时,河西岸 的居民区内有人燃放烟花,不少游人误认为是在 放礼花,因此,河东岸的游人拥上彩虹桥。 因一位游人不慎跌倒,身后游人向前推挤, 导致彩虹桥上的人群踩踏,造成37人死亡的重大 责任事故。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本案行政责任追究如下: (1)县委书记夏强,党内警告。 (2)县长张文,引咎辞职。 (3)县委副书记陈晓红,撤销党内职务。 (4)副县长王春林,行政记大过、党内警告。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2、行政责任追究的类型 (1)责任追究实行“客观事实责任制”。 【案例】2004年2月 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特大 火灾。造成54人死亡。火灾的直接原因是:员工 于红新仓库吸烟丢弃烟头引发火灾。市长刚占标 引咎辞职;副市长蔡玉和行政记大过处分。 【问题】不问缘由的“结果问责”有道理吗?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分析】 A.《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第2条规定: 地方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 对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失职、渎职或者负有 领导责任的,依照本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B. 该法第15条规定: 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社会影响特别恶劣或者 性质特别严重,由国务院对负有领导责任的省长、 自治区主席、直辖市市长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正职 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2)责任追究实行“副职负责制”。 【案例】重庆市彭水县副县长蒋成国(34岁) 一直分管农业。2002年,因另一位分管安全生产 的副县长外出学习,组织上让他代管安全生产。 然而仅3个月时间,该县连续出现两次重大交 通安全事故(一次是因为车辆转向系统失灵,一 次是因驾驶员的左眼完全失明),导致38人死亡。 蒋副县长不得不向组织引咎辞职。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分析】 责任追究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负责谁担责。 哪个环节出问题就追究哪个环节责任人的责任。 【实例】2001年3月27日,重庆市颁布《关于 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规定: 对于一年内发生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两次; 或者,发生死亡30人以上事故一次的地区和单位 的分管领导要引咎辞职。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3)责任追究实行“连带责任制”。 【案例】公安部五条禁令颁发后, 2003年2月 27日,湖北省大冶市公安局一派出所所长柯新建驾 车拜年,酒后驾车回家肇事,判处有期徒刑3年。 市公安局局长、政委两人负有主要领导责任, 受行政记大过处分。副局长和副政委两人负直接 领导责任,引咎辞职。 【问题】责任追究实行连带责任有道理吗?
二、应急行政应当遵循的法治原则 (3:00— 4:00) 【分析】连带责任制理由是:自己管理的地区 和部属出了问题,领导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实例】五条禁令规定:民警违反上述禁令, 对所在单位直接领导、主要领导予以纪律处分。 民警违反规定使用枪支致人死亡,对所在单位 直接领导、主要领导予以撤职;性质严重,上一 级单位的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应引咎辞职。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如何按照法治的要求应对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如何按照法治的要求应对突发事件? 休 息 时 间 4:00 — 4:15
三、案例教学:如何提高应急行政能力? (4:15— 5:30) 引 言 ————以群体性事件为视角 【实例】我国每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从1994年 的1万多起,上升到2004年的7万多起,增加6倍多。 参与人数从1994年的73万人次,上升到2004年 的376万人次,增加了四倍多。
三、案例教学:如何提高应急行政能力? (4:15— 5:30) 【案例1】假公务员打人引发群体性事件 2004年10月18日,重庆市有一临时工胡权宗与妻子在 万州区街上行走,农民工余继奎的扁担撞到胡权宗妻子。 双方发生斗殴,胡权宗把余打伤,并声称自己是公务员, “出了什么事,花钱可以摆平”。 这句话引起围观群众义愤,以为公务员在殴打群众, 立即报警。民警赶到现场,欲将三人带上警车回派出所。 有人煽动 “天下公务员是一家,民工不会得到公正处理”。 导致矛盾激化,群众不准车辆启动。 僵持3个小时,三名当事人才被民警带离现场。
三、案例教学:如何提高应急行政能力? (4:15— 5:30) 但事件并未平息,群众听信谣言,事态趋于复杂化。 公安局的警车经过时被砸烧。因正值下班高峰,造成 数千名群众聚集围观。 晚上,数百人聚集到区政府大楼,冲进政府办公楼, 砸坏区政府的玻璃大门。 (1)市委书记黄镇东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控制局面; (2)市公安局长朱明国赴现场指挥处理这起事件; (3)区委区政府的干部深入现场,开展宣传解释工作。 19日凌晨,有关人员被带离现场,事态才平息下来。
三、案例教学:如何提高应急行政能力? (4:15— 5:30) 【案例2】民警治安管理引发群体性事件 2005年6月26日,安徽池州市一路口,挂着苏Z牌照的 本田轿车将行人刘亮刮伤,争执中,车上3人殴打刘亮。 当时驾车人的一句“打!打死一个安徽人也就是赔30万!” 激怒了围观群众,有市民报警。民警赶到现场。刘亮被送 往医院,打人者被带到派出所。 在派出所门口,打人者之一拿出车内的一把自制刀具 与群众对峙。愤怒的群众将车砸毁。一辆停在派出所门前 的警车被群众点燃。少数不法分子哄抢附近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