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likes | 638 Views
第十章 园林工程测量. 一、概 述. 园林工程测 量的 施工程序,一般分为 规划设计前的测量 、 规划设计测量 、 施工放线测 量(测设) 和 竣工测量 四个阶段进行。. 二、 测设的基本工作. 将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点位、角度和高程测设到实地。 基 本工作: 已 知 水平距离 的 测设、已知 水平角 测设、已知 高程 的测设. (一) 已知水平距离测设. 测设水平距离就是根据给定直线的起 点和 方向,将设计的长度 ( 即直线的终点 ) 标定出来,其方法如下:. 1 、一般方法.
E N D
一、概 述 园林工程测量的施工程序,一般分为规划设计前的测量、规划设计测量、施工放线测量(测设)和竣工测量四个阶段进行。
二、测设的基本工作 将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点位、角度和高程测设到实地。 基本工作: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已知水平角测设、已知高程的测设
(一)已知水平距离测设 测设水平距离就是根据给定直线的起点和方向,将设计的长度(即直线的终点)标定出来,其方法如下: 1、一般方法 在一般情况下,可根据现场已定的起点A和方向线,如下图所示,将需要测设的直线长度D设用钢尺量出,定出直线端点B。如测设的长度超过一个尺段长,仍应分段丈量。 先往测初定B΄,然后从B΄返测至A点,取往返丈量结果的平均值D平均作为AB΄的距离,平均值与设计距离的差值为ΔD= D设- D平均;如果ΔD>0,向外调整端点位置B΄量取ΔD至B,打木桩B;反之向内量取ΔD 订木桩B。
2、精确方法 当精度要求较高时,必须用经纬仪进行直线定线,并对距离进行尺长,温度和倾斜改正。 (1)小于整尺段时,实际距离D计算公式 D=D设-ΔDl-ΔDt-ΔDh (2)大于整尺段时,整尺段部分分段计算经修正后的实际长度然后求和D0,计算余长段应测设的距离q′计算公式为: q′=D设- D0 -ΔDl-ΔDt-ΔDh
(二)已知水平角测设 水平角测设就是根据给定角ß的顶点O和起始方向OA,用经纬仪将该水平角的另一条边OB在实地标定出来。根据精度要求的不同,水平角测设有两种方法。 一般方法 精确方法
1、一般方法 测设步骤如下: (1)如图所示,O为给定的角顶,OA为已知方向,将经纬仪安置于O点,用盘左后视A点,并使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2)顺时针转动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读数准确定在要测设的水平角值β,在望远镜视准轴方向上标定一点B1。 (3)松开照准部制动螺旋,倒镜,用盘右后视A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为α,顺时针转动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读数为(α+β),同法在地面上定出B2点,并使OB2=OB1 (4)如果B1与B重合,则∠AOB1即为欲测设的β角;若B1与B2不重合,取B1B2连线的中点B,则∠AOB为欲测设的β角。
2、精密方法 其测设步骤如下: (1)先用一般方法按β角用盘左、盘右测设出OB΄方向的B΄点,如下图所示 (2)用测回法测出∠AOB΄的角值为β΄。 (3)过B΄作OB΄的垂线,在垂线方向精确量取BB΄=OB΄tan(β-β΄),则∠AOB为欲测设的β角;若(β-β΄)<0,则B点的位置与下图相反。
(三)已知高程的测设 1、(1)如下图所示,A为水准点(或已知高程的点),需在B点处测设一点,使其高程hB为设计高程。安置水准仪于A、B的等距离处,整平仪器后,后视A点上的水准尺,得水准尺读数为α。 (2)在B点处钉一大木桩(或利用B点处牢靠物体),转动水准仪的望远镜,前视B点上的水准尺,使尺缓缓上下移动,当尺读数恰为 b=hA+α-hB 时,尺底的高程即为设计高程hB,用笔沿尺底画线标出。 (3)施测时,若前视读数大于b,说明尺底高程低于欲测设的设计高程,应将水准尺慢慢提高至符合要求为止;反之应降低尺底。
2、高程上下传递 若测设高程与水准点高程相差很大,可利用悬吊钢尺进行引测,将水准点高程传递到低洼处或高楼处。 如图,拟将A点高程向下传递到B上,B点高程为: HB=HA+a-(c-d)-b 将A点高程向上传递,B点高程计算公式为:HB=HA+a+(c-d)-b
(四)平面点位的测设方法 (重点) 1、直角坐标法 • 直角坐标法是根据直角坐标原理,利用已知坐标差ΔX、 ΔY测设地面点的平面位置。 • 当施工现场已建立互相垂直的建筑基线或建筑方格网时,待定点离控制网较近,可采用此法。 步骤: 1、O点安经纬仪瞄准OY方向上的一点Y,从O用钢尺量ΔY,得M点; 3、在M点安经纬仪瞄准OY方向上的一点Y,盘左、盘右向左测设90°角,在平均方向上从M点用钢尺量ΔX,得A点。
2、极坐标法 (1)如图所示,欲测设一点A(xA,yA),现场控制点为P、Q。在总平面图上查得P、A两点的坐标值分别为(xP,yP)、(xA,yA),以及PQ的坐标方位角aPQ (2)计算PA的坐标方位角 aPA=arctan 计算PA与PQ的夹角β β=aPQ-aPA 计算PA的水平距离 d΄PA= 当精度要求较低时,上述的β、dPA可以图上直接量取。 (3)置经纬仪于P点,运用测设水平角方法使∠APQ=β,在PA方向线上,测设距离PA= d΄PA,则A点即为欲测设的点。
3、距离交会法 • 当欲测设的点靠近控制点,量距又较方便,测设精度要求较低时,可用距离交会法测设点位。 测设步骤如下: (1)如下图所示,欲测设一点A,现场控制点为P、Q,根据A、P、Q点坐标值分别求出PA及QA的水平距离d΄PA和d΄QA。 (2)以P、Q两点为圆心,d΄PA及d΄QA为半径,分别在地面上画弧,并在两弧交点处打木桩,然后再在桩顶交会所得的点,即为欲测设的A点。
4、角度交会法当待测设点离控制点较远或量距较为困难的地方。4、角度交会法当待测设点离控制点较远或量距较为困难的地方。 (1)如下图所示,欲测设A点,P、Q为现场控制点,根据A、P、Q点的坐标值可计算PA与PQ、QA与QP的夹角β1、β2。 (2)两架经纬仪分别置于P、Q两点,各测设∠APQ=β1、∠AQP=β2。 (3)指挥一人持一测钎,在两点方向线交会处移动,当两经纬仪同时看到测钎尖端,且均位于两经纬仪十字丝纵丝上时,测钎位置即为欲测设的点。
三、平整土地测量 (重点) 园林建设中,有时需对场地进行平整,把高低不平、破碎的地形改造成平坦或有一定坡度的地面,然后进行规划利用。 常用的方法采用:方格水准法、断面法、等高线法
(一)方格水准测量法 • 建立方格网 • 测量方格网点的高程 • 计算设计高程 • 计算平均高程 • 填挖高度、土石方计算 • 施工放样
(1)建立方格网 • 格网方向的确定应与设计平面的方向一致,或与南北东西方向一致。 ②方格网的每个格的边长一般为10、20或50m。可根据测设对象的繁简程度适当缩短或加长。 ③一般在待平整场地的边缘选择格网的角点A,并安置经纬仪,沿边缘方向确定基线AP;从A点开始用钢尺丈量,每隔一定距离(如20m)打一木桩,得B、C、D点。 ④经纬仪照准部向右水平转90°,得视线AQ,每隔20m打一木桩,编号A1、A2、A3、A4 ⑤将经纬仪分别安置在BCD点,以AP为基线,在垂直方向的右侧分别量测定木桩B1、B2、B3、B4、C1、C2、C3、C4、D1、D2、D3各点,组成方格网。
(2)测量各方格网顶点的地面高程 在待平整场地中的一点O安置水准仪,后视已知水准点BM1,前视转点TP1,利用水准测量观测两者的高差,计算TP1点高程; 将各方格顶点作为“中间视”,分别读取其点位上的水准尺读数,按视线高程法计算出各顶点高程
(3)计算设计高程 如图所示,桩号(1)、(10)、(11)、(9)、(3)各点为角点(四周只有一个方格的顶点),(4)、(7)、(6)、(2)为边点(四周有两个方格的顶点),(8)为拐点(四周有三个方格的顶点),(5)为中点(四周有四个方格的顶点);如果已求得各桩点的地面高程为Hi(i=1,2,…,11),设计高程可按下式计算: 计算各个方格的平均高程为 Hi(i=1,2,…,5) = =… =
计算地面设计高程H0= (ΣH角+2ΣH边+3ΣH拐+4ΣH中)计算地面设计高程H0= (ΣH角+2ΣH边+3ΣH拐+4ΣH中) 式中:ΣH角、ΣH边、ΣH拐、ΣH中分别为各角点、各边点、各拐点和各中点高程总和,前面的系数是因为各角点只参与一个方格的平均高程计算,各边点参与两个方格的平均高程计算,余类推,如有n个方格可得: H0=1/(4n)×(ΣH角+2ΣH边+3ΣH拐+4ΣH中) 将H0作为平整土地的设计高程时,把地面整成水平,能达到土方平衡的目的。 (3)计算设计高程
(4)计算挖深或填高 选择零点即填挖边界点,一般选在地块中央的桩点上。 各桩点的施工量为: 施工量=设计高程-桩点地面高程 相减为“+”为挖深,相减为“-”为填高 把平整场地的设计高程、各顶点地面高程、挖深或填高数值标在一起
(5)计算土方量 因挖方量应与填方量相等,故可按下式计算土方: V挖=S/4(Σh角挖+2Σh边挖+3Σh拐挖+4Σh中挖) V填=S/4(Σh角填+2Σh边填+3Σh填拐+4Σh中填) S:方格网中一个方格的面积 Σh:挖深或填高累积和
(6)确定开挖边界线 场地平整中,挖方区与填方区的分界线一般在地面高程等于设计高程之处,即施工量为零的各点连接而成。
平整成具有一定坡度的地面 一般场地按地形现况整成一个或几个有一定坡度的斜平面 。横向坡度一般为零,如有坡度以不超过纵坡(水流方向)的一半为宜。纵、横坡度一般不宜超过0.5%,否则会造成水土流失。具体设计步骤为: 1.计算各桩点的设计高程 首先选零点,其位置一般选在地块中央的桩点上,并以地面的平均高程H0为零点的设计高程。根据纵、横向坡降值计算各桩点高程; 2、计算各方格顶点的挖深或填高 3、画出开挖线,计算土方。
四、园林建筑施工测量 园林建筑测量的内容 • 园林建筑物定位 • 园林建筑主轴线测设 • 基础施工测设 • 墙体定位施工测设
(一)园林建筑物的定位 • 园林建筑物的定位,就是将建筑物外廓的各轴线交点(简称角桩),测设到地面上,作为基础放样和主轴线放样的依据。根据现场定位条件的不同,可选择以下方法。 • 利用建筑红线定位 • 依据与原建筑物的关系定位
1、利用“建筑红线”定位 在施工现场有规划管理部门设定的“建筑红线”,则可依据此“红线”与建筑物的位置关系进行测设,如图所示,AB为“建筑红线”,新建筑物茶道室的定位方法如下: (1)从平面图上,查得茶道室轴线MP的延长线上的点P΄与A间的距离AP΄、茶室的长度PQ及宽度PM。 (2)在桩点A安置经纬仪,照准B点,在该方向上用钢尺量出AP΄和AQ΄的距离,定出P΄、Q΄两点。 (3)将经纬仪分别安置在P΄和Q΄两点,以AB方向为起始方向精确测设90˚角,得出P΄M和Q΄N两方向,并在此方向上用钢尺量出P΄P和PM的距离,分别定出P、M、Q、N各点。
(4)用经纬仪检查∠MPQ和∠NQP是否为90˚,用钢尺检验PQ和MN的距离是否等于设计的尺寸。若角度误差在1΄以内,距离误差在1/2000以内,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否则,应重新测设。(4)用经纬仪检查∠MPQ和∠NQP是否为90˚,用钢尺检验PQ和MN的距离是否等于设计的尺寸。若角度误差在1΄以内,距离误差在1/2000以内,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否则,应重新测设。
2、依据与原建筑物的关系定位 在规划范围内若保留有原有的建筑物或道路,当测设精度要求不高时,拟建筑物也可根据它与已有建筑物的位置关系来定位,下图所示为几种情况(图中画阴影的为拟建筑物,未画阴影的为已有建筑物),现分别说明如下:
(1)平行线法 A 图为拟建建筑物与已有建筑物的长边平行的情况。 测设时,先用细线绳沿着已有的建筑物的两端墙皮CA和DB延长出相同的一段距离(如2m)得A΄、B΄两点; 分别在A΄、B΄两点安置经纬仪,以A΄B΄或B΄A΄为起始方向,测设出90˚角方向,在其方向上用钢尺丈量设置M、P和N、Q四大角的角点; 定位后,对角度(经纬仪测回法)和长度(钢尺丈量)进行检查,与设计值相比较,角度误差不超过1΄,长度误差不超过1/2000。
(2)延长直线法 下图为拟建建筑物与已有建筑物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 按上法用细线绳测设出A΄、B΄两点,在B΄点安置经纬仪,延长A΄B΄,在延长线方向上用钢尺丈量设置M΄和N΄点; 将经纬仪分别安置在M΄和N΄两点上,以M΄A΄和N΄A΄为起始方向,测设出90˚角方向,在其方向线上用钢尺丈量设置M、P和N、Q四大角的角点,最后校核角度和长度,方法和精度同上。
(3)直角坐标法 右图拟建建筑物与已有建筑物长边互相垂直的情况。 定位时按上种情况测设M΄的方法测设出P΄点; 安置经纬仪于P΄点测设P΄A΄的垂线方向,在其方向上用钢尺丈量设置P、Q两个角点; 分别在P、Q两点安置经纬仪,测设PQ的垂直方向,在其方向线上用钢尺丈量PM和QN的长度,即得M、N两个角点。最后同法进行角度和长度校核。
(4)根据原有道路中心线测设 下图为拟建建筑物的轴线平行于道路中心的情况。 定位时先找出路中线DB,在中线上用钢尺丈量设置E΄、F΄两点;分别在E΄、F΄上安置经纬仪,以E΄D和F΄D为起始方向,测设出90˚角方向,在其方向线上用钢尺丈量设置E、G和F、H四大角的角点,最后同法进行角度和长度校核。
(二)园林建筑主轴线测设 根据已定位的建筑物外廓各轴线角桩,如上页图中的E、F、G、H,详细测设出建筑物内各轴线的交点桩(也称中心桩)的位置,如下图中A、A΄、B、B΄、1、1΄…等。测设时,应用经纬仪定线,用钢尺量出相邻两轴线间距离(钢尺零点端始终在同一点上),量距精度不小于1/2000。 如测设GH上的1、2、3、4、5各点,可把经纬仪安置在G点,瞄准H点,把钢尺零点位置对准G点,沿望远镜视准轴方向分别量取G-1、G-2、G-3、G-4、G-5的长度,打下木桩,并在桩顶用小钉准确定位。
建筑物各轴线的交点桩测设后,根据交点桩位置和建筑物基础的宽度、深度及边坡,用白灰撒出基槽开挖边界线。 建筑物各轴线的交点桩测设后,根据交点桩位置和建筑物基础的宽度、深度及边坡,用白灰撒出基槽开挖边界线。 基槽开挖后,由于角桩和交点桩将被挖掉,为了便于在施工中恢复各轴线位置,应把各轴线延长到槽外安全地点,并做好标志,其方法有设置轴线控制桩和龙门板两种形式。
1、测设轴线控制桩 轴线控制桩也称引桩,其测设方法简述如下: 如图所示,将经纬仪安置在角桩或交点桩(如C点)上,瞄准另一对应的角桩或交点桩(A或D),沿视线方向用钢尺向基槽外侧量取2~4m,打下木桩,并在桩顶钉上小钉,准确标志出轴线位置,并用混凝土包裹木桩(如图所示),同法测设出其余的轴线控制桩。如有条件也可把轴线引测到周围原有固定的地物上,并作好标志来代替轴线控制桩。
2、设置龙门板 在园林建筑中,常在基槽开挖线外一定距离处钉设龙门板(如下图),其步骤和要求如下: (1)钉龙门桩 在建筑物四角和中间定位轴线的基槽开挖线外1~3m处(由土质与基槽深度而定)钉置龙门桩,桩要钉得竖直、牢固,桩的外侧面应与基槽平行。
(2)设±0.00标高线(场地平整的设计高程) 根据场地内的水准点,用水准仪将±0.00的标高测设在每个龙门桩上,用红笔画一横线。 (3)钉龙门板 沿龙门桩上测设的±0.00的标高线钉设龙门板,使板的上边缘高程正好为±0,若现场条件不允许,也可测设比±0高或低一整数的高程,测设龙门板高程的限差为±5mm。
(4)设置轴线钉 将经纬仪安置在A点,瞄准B点,沿视线方向在B点附近的龙门板上定出一点,并钉小钉(称轴线钉)标志;倒转望远镜,沿视线在A点附近的龙门板上定出一点,也钉小钉标志。同法可将各轴线都引测到各相应的龙门板上。 用垂球,如建筑物较小,也可用垂球对准桩点,然后沿两垂球线拉紧线绳,把轴线延长并标定在龙门板上(如下图所示)。
(5)设置施工标志 在对应轴线钉间拉细线绳。将墙边线、基础边线、基槽开挖边线等标定在龙门板上。 (6)检测 钢尺校核,轴线间距检测值与设计值的相对精度为1/2000-1/5000。
(三)基础施工测设 轴线控制桩测设完成后,即可进行基槽开挖施工等工作,基础施工中的测量工作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基槽开挖的抄平测设 在进行基槽开挖施工中,应随时注意开挖深度。一般在槽壁自拐角开始每隔3~5m处测设一根距槽底设计标高为某一整数(一般为0.3-0.5m)的水平桩(如图所示),作为挖槽深度、修平槽底、和打基础垫层的依据。此过程叫基槽抄平。水平桩高程测设的允许误差为±10mm。
2、在垫层上投测墙中心线 基础垫层做好后,根据龙门板上的轴线钉或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或拉绳挂垂球的方法,把轴线投测到垫层上,并标出墙中心线和基础边线(如下图所示),作为砌筑基础的依据。
(四)墙体定位施工测设 基础施工结束后,检查基础面的标高是否满足要求,检查合格后,即可进行墙身的弹线定位,作为砌筑墙身时的依据。 墙身的弹线定位的方法:利用轴线控制桩或龙门板上的轴线和墙边线标志,用经纬仪或用拉线绳挂垂球的方法,将轴线投测到基础面上,然后用墨线弹出墙中线和墙边线。 检查外墙轴线交角是否为直角,符合要求后,把墙轴线延长并画在外墙基上,作为向上投测轴线的依据。同时把门、窗和其他洞口的边线也在外墙基础立面上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