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7

為了明天的生存而學習 —— 從 PISA2009 看上海教育改革實踐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邹一斌 20120926

為了明天的生存而學習 —— 從 PISA2009 看上海教育改革實踐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邹一斌 20120926. 上海參加 PISA 的背景. * 上海基礎教育的發展。 * 上海 近 年來參加教育部學業 质量 監測的表現。. 上海基礎教育的發展:概況( 2010 年). 上海參加教育部質量監測項目中的表現. 八年级学生( 2009 年). 上海參加 PISA 的目的. 在國際座標中檢驗上海義務教育學生的學業品質與學習能力。. 改進教育決策,促進教育公平,深化課程改革。. 借鑒先進評價理念和技術,改進基礎教育的評價體系。.

norm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為了明天的生存而學習 —— 從 PISA2009 看上海教育改革實踐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邹一斌 20120926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為了明天的生存而學習 ——從PISA2009看上海教育改革實踐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邹一斌 20120926

  2. 上海參加PISA的背景 *上海基礎教育的發展。 *上海近年來參加教育部學業质量監測的表現。

  3. 上海基礎教育的發展:概況(2010年)

  4. 上海參加教育部質量監測項目中的表現 八年级学生(2009年)

  5. 上海參加PISA的目的 在國際座標中檢驗上海義務教育學生的學業品質與學習能力。 改進教育決策,促進教育公平,深化課程改革。 借鑒先進評價理念和技術,改進基礎教育的評價體系。

  6. PISA 2009上海主要結果:精熟度水準

  7. PISA2009上海閱讀素養平均成績和百分位數分佈 上海、新加坡、日本第95百分位的成績分別是679分、676分、678分,差異不大 上海、新加坡、日本第5百分位的成績分別是417分,357分,339分,上海比新加坡高60分,比日本高78分

  8. 從精熟度角度分析 • 達到5級水準的學生可被看作明日潛在的世界級知識工人。上海達到该水準的學生共17.0%,遠高於其他國家和地區,在知識產業競爭中將佔有優勢。 • 在閱讀素養量表中低於2級水準的學生被認為沒有掌握適應未來社會所需要的最基本的閱讀能力。值得肯定的是,上海低於2級的學生比例僅為4.1%,是所有國家和地區中最低的,說明上海有效地保證了絕大多數人都能達到適應未來社會的基本閱讀能力要求。

  9. 思考:取得理想成績的原因 ◇ 儒家传统文化 ◇ 三十年改革開放 ◇ 二十年課程改革

  10. PISA2009閱讀素養上海學生不足表現 連續文本分量表上的均分為564,非連續文本分量表上 的均分為539,兩者差異達25分,在總成績高於OECD 平均值的參與國家和地區中最大。 在學習策略運用中,自我調控策略為 -0.28,低於OECD平均值。 達到精熟度六級水準的學生占2.4%,低於閱讀總成績比上海低30分的新加坡(2.6%)。 男生閱讀平均成績比女生低40分,OECD平均男生比女生低39分。

  11. PISA2009上海學生學習時間

  12. 在所選擇比較的20個國家中,上海學生每週校內上課時間排在第5位,高於除新加坡、臺灣、韓國、義大利外的所有國家和地區。校外上課時間排在第2位,僅次於韓國;校內外總的上課時間排在第4位,高於除韓國、新加坡、臺灣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每週校內外上課時間比最少的國家美國和芬蘭多出了10小時以上。在所選擇比較的20個國家中,上海學生每週校內上課時間排在第5位,高於除新加坡、臺灣、韓國、義大利外的所有國家和地區。校外上課時間排在第2位,僅次於韓國;校內外總的上課時間排在第4位,高於除韓國、新加坡、臺灣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每週校內外上課時間比最少的國家美國和芬蘭多出了10小時以上。 • 在參加2009測試的65個國家和經濟體中,上海學生每週校內上課時間為28.3小時,列第14位.課外上課時間為6.5小時,列第9位。

  13. 給我們的啟示:教育轉型 上海先行先試的教育探索讓上海率先獲得“改革紅利”的同時,也讓基礎教育率先觸及內涵發展中的更深層次矛盾。必須從學生全面發展、學校內涵建設和教育人本價值角度作理性思考和實踐回應,這是上海教育進入轉型的標誌。 上海基礎教育發展的拐點已經出現

  14. 我們辦教育的思路、對教育的預期價值正在實現新的轉換。今天上海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已經不再是“均貧富”的階段,而是政府所提供的教育資源必須通過學校專業化的勞動創造性地轉化為能讓學生切身體會得到的教育服務,學校就必須從研究學生出發,尋找適合學生的教育而不是為教育尋找適合的學生。我們辦教育的思路、對教育的預期價值正在實現新的轉換。今天上海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已經不再是“均貧富”的階段,而是政府所提供的教育資源必須通過學校專業化的勞動創造性地轉化為能讓學生切身體會得到的教育服務,學校就必須從研究學生出發,尋找適合學生的教育而不是為教育尋找適合的學生。

  15. 是繼續走過去精英教育之路,還是走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大眾化教育之路?是繼續走過去精英教育之路,還是走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大眾化教育之路?

  16. 新優質學校 不挑選生源 不爭取排名 不聚集資源 辦好家門口的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

  17. 奧巴馬政府對上海的考查 • 委託管理(擡高了底部) • 校本研修制度(提高全體教師的素質)

  18. 教育改革方向 • 教育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改革。 •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堂教學改革。 • 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環節是教師專業發展。

  19. 一期課程改革 一期課改戰略目標(1988—1997) 實現從“升學--應試”教育向國民素質教育的轉變

  20. 一期課改:課程目標 兩個“改變”: 改變“升學-應試”的課程教材體系。 改變單一必修的課程教材結構。 三個“突破”: 在減輕負擔,提高品質上有所突破。 在加強基礎,培養能力上有所突破。 在提高素質,發展個性上有所突破。

  21. 一期課改:理論模型 社會 提高素質 發展個性 學科 學生

  22. 一期課改:基礎學力 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態度 基礎 學力 提高素質 發展個性 允許落後 鼓勵冒尖 下要保底 上不封頂

  23. 修 課 程 選 修 課 程 一期課改:課程結構 兩類課程 學科課程 活動課程 三個板塊 活 動 課 程

  24. 改革成果 • 德育有所加強。 • 基礎比較扎實,學得比較生動活潑,個性得到發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有所減輕。 • 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有所加強。 • 各科教材重視反映發達地區改革開放的實際。

  25. 問題 認識上的問題 • 對21世紀現代化、資訊化發展的速度認識不足。 • 對21世紀課程的國際化趨勢和民族化、個性化發展認識不足。 構建上的問題 • 五天工作制後,課程方案“三板塊”的配比以及教材容量都不盡合理。 • 考試評價的同步配合還有滯後。

  26. 二期課程改革 二期課改戰略目標(1998至今) 全面實施以德育為核心、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建設一流基礎教育。

  27. 對課程改革的反思 • 真正的課程改革必須公務分權,讓中小學有選擇、設立、處置課程的許可權,政府則是握有監督教育方針和認證的權力,這也是國家和上海“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的意圖。

  28. 情感 態度 價值觀 傳授知識 新課程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二期課改:課程目標

  29. 基礎性學力 總學力 系統 創造性學力 發展性 學力

  30. 三類課程: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三類課程: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 模組或主題 學 習 領 域 科 目 語言文學 數 學 社會科學 自然科學 技 術 體育與健身 藝 術 綜合實踐 學 科 活 動 專 題 二期課改:課程結構

  31. 二期課改:學習方式 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倡導做、想、講有機統一的學習過程。 倡導充分合理地運用課程資源和資訊技術進行學習。

  32. 二期課改:課程管理 • 實施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 形成以校為本、立足發展的教學研究制度。 • 推進高中課程的學分管理。 (上海教材自主編製、考试自主命題)

  33. 課程理念:“學術取向”轉向“學習取向” • 以學生發展為本。 • 構建以學習方式的改變為特徵,以運用現代資訊技術為標誌,關注學生學習經歷和促進每一位學生發展的課程體系。

  34. 課程:關註整體性 • 課程是勢能,更關註高度、結搆、繫統。 • 關註課程的整體性,結搆決定質量。 上海中學:課程圖譜 作文2篇還是20篇

  35. 课堂教學改革 • 有效教學的實施。 • 质量評價的改變。

  36. 有效教學的實施 • 課程標準的重新修訂(基於標準的教學)。 • 教學研究轉向課例研究(“教”轉向“學”)。 • 課堂規範的重新建構(內隱與外隱的雙重形態)。

  37. 基于標準的教學 • 重修“課程標準”:在標準驅動的教育改革中,課程標準是整個繫統的起點、驅動力和歸宿。 • 對教師而言:是對照自身的教學行為和檢視基于課標教學的目標達成度的一次學習,這種回到原點的學習會內化為教師個體的專業知識,并運用于提昇課程實施能力和教學有效性的實踐之中。

  38. “教”轉向“學” 教學設計 从“确定性”转向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整合”

  39. 基于建搆主義 基于目標主義 設計的基本取嚮 綫性(程序化) 目標導嚮 可預測性 確定性 非綫性(循環往復) 情境性(真實問題) 不可預測性(多維評價)不確定性 兩者整閤的方式在于確定性學習環境的開髮。

  40. 教學實施 从“控制”转向 “交互”

  41. 課堂教學是教師、學生、教材三者之間的 互動的過程 流動的過程 對話的過程 實踐的過程

  42. 借鑑PISA,从“能力”界定轉向“素养”界定,意味着一种“终身学习”的价值观的确定,對教學實施有重要的導嚮意義。借鑑PISA,从“能力”界定轉向“素养”界定,意味着一种“终身学习”的价值观的确定,對教學實施有重要的導嚮意義。 老师走在学生的前面? 老师走在学生的后面?

  43. 課堂規範:外隱與內隱的雙重形態 • 組織行為規範與價值規範在課堂教學中同時共存,共同構成課堂規範的主要形態,價值規範對有效教學產生的影響較之行為規範更為深遠。

  44. 十條軍規(徐匯區) • 目標,不是分割的一部分,是一個整體。 • 教材,不是教學的範本,是教學的一種文本。 • 自主,不是教師跟著學生走,是師生共同走。 • 探究,不是漫無目的,是有所選擇。 • 合作,不是形式,是形式和效果的統一。 • 活動,不是課堂遊戲,是有意義的學習體驗。 • 訓練,不是機械的重複,是主動地學習探索。 • 評價,不是一味賞識,是針對性地點撥。 • 多媒體,不是裝飾,是促進教學的有機部分。 • 結尾,不是“句號”,而是“問號”。

  45. 我們進入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時代 工業時代的價值鏈: 提煉→生產→裝配→銷售→分發→產品(和服務) 知識時代的價值鏈: 數據→信息→知識→專長→銷售→服務(產品)

  46. 教學:關註最近髮展區 • 教學是動能,更關註寬度、程度、方法。 • 要按照不同孩子的起點設計教學活動。 一年級不開數學課 81個好習慣 I can fly a bike(盧安克)

  47. 質量評價的改變 • 我們過去傳統的中小學課程在本質上是“學科中心”體系,評價上是學業成就測驗。正如ETS所言,學科的又是學業成就測驗的,就決定了其考試必然是“傾向於過去學會什麼”,既基於兩個基礎,一是教材裏有的,二是課堂裏面出現過的,所以這種課程與考試是“以復述與記憶為心理基礎的”,而這種課程實施或教學其“應試”演練的做法恰恰是最有效的。

  48. 新的評價觀 • 倡導發展性,實現評價功能的轉變。 • 倡導過程性,實現評價重心的轉移。 • 倡導綜合素質評價,實現評價指標的多樣化。 • 倡導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49. 上海市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在教育質量評價上,要從過度注重學科知識成績轉向全面發展的評價。必須重新審視教育質量評價標準,有所取捨,有所更新,更加科學地理解和追求教育質量,構建科學合理的上海市基礎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上海市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在教育質量評價上,要從過度注重學科知識成績轉向全面發展的評價。必須重新審視教育質量評價標準,有所取捨,有所更新,更加科學地理解和追求教育質量,構建科學合理的上海市基礎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

  50. 上海實施教育质量綜合評價的基本構想 上海實施教育品質綜合評價的基本構想 市級層面、區級層面 1.對學校的評價(規範+創新) 2.對教師的評價(教學+教研) 3.對學生的評價(綠色指標體系) 教育质量綜合評價 1.學生學業水平指數 綠色指標體系 2.學生學習動力指數 學業质量綜合評價 3.學生學業負擔指數 4.師生關係指數 5.教師教學方式指數 6.校長課程領導力指數 校級層面 以校為本的教育質 量綜合評價體系 ——基於過程的 真實性評價 7.學生背景對學業成績的影響指數 8.學生品德行為指數 9.學生身心健康指數 10.跨年度進步指數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