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likes | 607 Views
感怀 《 琵琶行 》. 映月 F6 组 倾情奉献. 映月 F6 组. 因为一首诗 —— 《 琵琶行 》 因为一支曲 —— 《 二泉映月 》 有了我们的组合. 老师列出了 “ 你喜欢的一支曲 ” 目录 我们六个女孩儿 不约而同点击了 《 二泉映月 》. 我们理解了 我们思考了 我们争论了 我们感动了.
E N D
映月F6组 因为一首诗——《琵琶行》 因为一支曲——《二泉映月》 有了我们的组合
老师列出了“你喜欢的一支曲”目录 我们六个女孩儿 不约而同点击了 《二泉映月》
我们理解了 我们思考了 我们争论了 我们感动了
映月F1个人小档案 • 7岁练习小提琴,获9级证书 • 文艺委员
映月F1的发言 老师好! 同学好! 先请大家了解一下《二泉映月》这支曲子
华彦钧和他的《二泉映月》 • 华彦钧(1893.8 - 1950.12.4),民间音乐家,别名阿炳,江苏无锡人(跟我们汤老师可是老乡噢), 是无锡雷尊殿道士华清和的独生子。华清和号雪梅,擅长演奏多种民间乐器,尤精于琵琶。阿炳自幼从父学习多种乐器,4岁丧母,21岁患眼疾,逐渐恶化,26、7岁时瞎了只眼睛,因此得不到斋主们的欢迎。30岁离开道门,以卖唱和演奏乐器为生。35岁时双目失明,从此流浪街头,被称为“瞎子阿炳”。
一生谱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及琵琶曲《大浪淘沙》、 《昭君出塞》、《龙船》6首乐曲。正当他苦尽甜来的时候,他所会的几百首乐曲还没来得及录音, 便不幸与世长辞,一生只活了58岁。但是,他的音乐传到了全世界,感动了无数的听众。
我的感悟之一 阿炳眼中看不到月亮 但他心中分明有一轮明月照亮 音乐是多么神奇 它把我们多少现实的无奈 化为理想的光辉!
我的感悟之二 《琵琶行》中的“琵琶女” “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惟有音乐伴随 所有的失落 所有的寂寞 终于有一天 因为出现了知音 而得到了慰藉
映月F2的发言 大家好! 我是映月F2
映月F2个人小档案 • “第5届西宁市中学生作文大赛” 一等奖获得者 • 语文课代表
请大家看一段文字 老师要求模仿《琵琶行》 用文学语言 为一首乐曲写一段文字 下面就是我为《二泉映月》而作
昏黄的月亮,踽踽独行的身影,落寞的小巷,初秋的寒风吹起巷口飘落的梧桐树叶,干涩地在夜空里回旋。时而薄云遮住惨淡的月光,惊吓了梧桐树上栖着的甜腻的昏鸦。即使是在如此寂寥的夜晚,我还是分明闻到了叮咚的泉水沁出清洌的芳香,分明听到了天边酝酿着灿烂的朝霞。昏黄的月亮,踽踽独行的身影,落寞的小巷,初秋的寒风吹起巷口飘落的梧桐树叶,干涩地在夜空里回旋。时而薄云遮住惨淡的月光,惊吓了梧桐树上栖着的甜腻的昏鸦。即使是在如此寂寥的夜晚,我还是分明闻到了叮咚的泉水沁出清洌的芳香,分明听到了天边酝酿着灿烂的朝霞。
我的感悟之一 音乐和文学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但是它们都是那样深刻地直达我的心灵 它们唤起我们美好的回忆 它们开启我们丰富的想象 它们再现我们现实的忧虑 它们表达我们未来的憧憬
我的感悟之二 在那个“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夜晚 一位失落的诗人 跟一位同样失落的艺术家相遇了 她用完美的演奏报答知音 而他用流传万古的诗篇 唱出了彼此的心声 唱出了所有寂寞的人的心声
映月F3的发言 大家好! 我把课文《琵琶行》的相关问题制作了几个表格,反映了我对课文的理解,供大家期末考试时作参考。
映月F3个人小档案 • 学习委员 • 入学考试第三名 • 年级历次考试前十名 • 数、理、化学习尖子
《琵琶行》中音乐描写 艺术手法列表分析
映月F4的发言 大家好! 大家都听了汤老师精彩的朗诵了吧 今天我斗胆来评点一下汤老师的朗诵 请汤老师原谅我的冒昧 可不要生气哟
映月F4个人小档案 • 朗诵爱好者 • 校“金秋艺术节”诗歌朗诵大赛 一等奖获得者
点评一:激情有余 意蕴不足 汤老师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感情投入, 那是没得说的 但《琵琶行》全诗情感丰富而多变, 一味情绪激昂,我以为反倒丢失了许多细 节和意蕴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 岂激昂所能涵盖?
点评二:以情贯之 兼顾格律 《琵琶行》“凡六百一十六言”,是一首七言诗 朗诵者往往追求七言之间的停顿变化,以突破呆板单调 但我察觉到汤老师固然表达了古诗格律的变化,更注重全诗荡气回肠的情感起伏 我在“逻辑重音”和“情感重音”交替的把握上,还要向老师和同学多多学习噢!
下面是我的朗诵 对不起! 录音尚在准备中,敬请期待!
孙道临 夏 青 瞿弦和 曹 灿 欣赏、比较名家朗诵片断
映月F5个人小档案 • 电影迷 • 理想:影视女导演
我向大家推荐一部电影 我读《琵琶行》 被当年浔阳江头发生的一切 深深地感染 那情、那景, 还有那动人心魄的音乐 在许多电影里 我曾有过同样的 怦然心动!
我推荐的影片 The Pianist(钢琴家) • 波兰/英/法/德国合拍 • 编剧:罗纳德•哈伍德 •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 主演:阿得里安•布罗迪
影片《钢琴家》改编自英国剧作家罗纳德•哈伍德撰写的二战期间波兰犹太幸存者瓦拉迪斯劳•斯皮尔曼的传记,并由著名电影大师罗曼•波兰斯基聚多年心血制作而成。 影片一经上映就深受好评,被人们评为是可以与《辛德勒的名单》相媲美的史诗性巨作。
该片不仅在2002年戛纳国际电影节,一举获得金棕榈大奖,更横扫奥斯卡,挫败《指环王2》这样的美国本土大片,获得2003年度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编剧等大奖,成为当时电影界最炙手可热的影片之一。该片不仅在2002年戛纳国际电影节,一举获得金棕榈大奖,更横扫奥斯卡,挫败《指环王2》这样的美国本土大片,获得2003年度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编剧等大奖,成为当时电影界最炙手可热的影片之一。
剧情梗概 瓦蒂是一名波兰犹太裔钢琴家,二战时德国占领波兰,他流离失所,藏在天花板的夹缝中,每日如灰鼠般昼伏夜出,不见天日。为了活着,他喝浑浊发臭的水,饥饿难耐,他的身体和精神几近崩溃的边缘。尽管如此,瓦蒂并没有放弃对音乐的热爱,他借着手指凌空的无声弹奏和心里默默回忆的旋律来安慰自己。一日,一位德国军官偶然发现了他,并为他的音乐所感动。在德国军官的冒死保护下,瓦蒂终于成功地捱到了波兰解放。
推荐理由 音乐 不仅沟通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诗人和琵琶女 音乐 甚至能在迫害者和被迫害者之间 架起心灵的桥梁 人性不灭,音乐永存!
Hi,大家好! 我是映月F6 我来作一番“总结陈词”
映月F6个人小档案 • 校学生会主席 • “高二、高三辩论会” 高二代表队4辩 最佳辩手
映月F6的发言 首先,关于“琵琶女”是否虚构的问题 我们认为 这是一个无意义的问题 虚构也罢,真实也罢 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无非是一种象征 她和屈原笔下的“香草美人”一样 寄托了诗人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心灵的慰藉
其次,关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的问题 我们认为 这当然是人类的基本问题之一 但书本和老师似乎夸大了这一矛盾 白居易为什么只会“醉不成欢惨将别”,而不像李白那样“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让理想超脱于现实的羁绊呢?
白居易为什么只会“泪湿青衫”,而不像杜甫那样把个人理想跟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起来,融个人苦闷于社会浮沉之中呢?这样岂不是活得更有意义呢?白居易为什么只会“泪湿青衫”,而不像杜甫那样把个人理想跟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起来,融个人苦闷于社会浮沉之中呢?这样岂不是活得更有意义呢?
最后,我还想说 是的,我们经常会“郁闷” 但我们相信 我们的郁闷只是成长的烦恼 当我们长大 当我们投入火热的生活 理想和现实矛盾的郁闷将会减弱、消解 更何况我们还有音乐! 还有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 谢谢大家!
参考网站 语文学习: • 新语文 http://www.xinyuwen.com/ • 中国诗词网 • http://poetic.ayinfo.cn/index.htm 朗诵相关: • 朗诵天地 http://www.langsong.net • 名家名篇朗诵作品系列 http://bbs.shiandci.net/cgi-in/view.cgi?forum=13&topic=6494 音乐相关: • 中国古曲网 http://www.guqu.net/music/1669.htm • 百度百科相关条目:二泉映月 • 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1 电影相关: • 钢琴家 http://www.cctv6.cn/html/4103.html